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FORMTEXT53.020.20FORMTEXTJ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FORMTEXT26473—FORMTEXTXXXX/ISO15442:2012代替GB/T26473-2011FORMTEXTFORMTEXT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FORMTEXTCranes—SafetyrequirementsforloadercranesFORMTEXT(ISO15442:2012,IDT)FORMDROPDOWNFORMTEXT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GB/T26473—XXXX/ISO15442:2012前言 II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安全要求及防护措施 85安全要求的验证 156使用信息 21附录A(资料性附录)重大危险一览表 28附录B(资料性附录)布置和安装示例 31附录C(资料性附录)说明 36附录D(资料性附录)超载时应防止的运动示例 37附录E(规范性附录)无线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的附加要求 38附录F(规范性附录)作业和设定功能的符号 40附录G(资料性附录)垂直布置的地面操纵系统 41附录H(资料性附录)水平布置的地面操纵系统 43附录I(资料性附录)高位座椅控制装置和遥控器 46附录J(规范性附录)起重力矩为250kN·m及以下随车起重机操作室 48附录K(资料性附录)高位操纵台示例 50附录L(规范性附录)高位控制台-扶手、梯子和台阶 53附录M(资料性附录)随车起重机安装 56附录N(规范性附录)噪声相关用户信息 61附录O(资料性附录)应力谱系数s和应力状态级别S 62参考文献 64引  言机械相关的危险、危险状况或危险事件见本标准“范围”内容。安装在底盘上的随车起重机看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移动式起重机,但目前为流动式起重机制定的国家标准中,很少涉及随车起重机的安全要求。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依据:明确随车起重机专用的安全要求;参考现行的、适用于随车起重机的国际标准条款;通过明确专用的安全要求提高随车起重机的安全性,将其应用到随车起重机的设计和使用中,以防止对人员的伤害和设备的损坏或将其降到最低程度;便于随车起重机行业相关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或间接负责随车起重机安全使用及维护的人员)查阅当前随车起重机的标准;促进随车起重机标准国际化。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随车起重机的设计、计算、检验以及安装在底盘或固定机座上的最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其发布一年后生产的所有新的随车起重机。不要求对现存随车起重机进行改造。本标准不适用于安装在船甲板上或浮动结构上的随车起重机,以及专门设计作为专用设备(带载行走设备)的整体部分的铰接臂式起重机。本标准涉及与随车起重机相关的所有重大危险、危险状况或危险事件,但不包括制造商可预见的操作员的违规操作和误操作造成的相关危险。重大危险清单见附录A。随车起重机用于载人时执行专用的国家法规。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T2893.1-2013,ISO3864-1:2011,MOD)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GB/T3766-2015,ISO4413:2010,MOD)GB/T3767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GB/T3767-2016,ISO3744:2010,IDT)GB/T5226.32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GB/T5226.32-2017,IEC60204-32:2008,IDT)GB/T5905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5905-2011,ISO4310:2009,IDT)GB/T6974.1起重机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GB/T6974.1-2008,ISO4306-1:2007,IDT)GB/T8591土方机械司机座椅标定点(GB/T8591-2000,ISO5353:1995,EQV)GB/T12265.3机械安全避免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12265.3-1997,EN349:1993(ISO/DIS13854),EQV)GB/T15706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GB/T15706-2012,ISO12100:2010,IDT)GB/T1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GB/T16855.1-2018,ISO13849-1:2015,IDT)GB/T20303.1起重机司机室和控制站第1部分:总则(GB/T20303.1-2016,ISO8566-1:2010,IDT)GB/T20303.2起重机司机室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GB/T20303.2-2006,ISO8566-2:1995,IDT)GB/T23821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T23821-2009,ISO13857:2008,IDT)GB/T24810.1起重机限制器和指示器第1部分:总则(GB/T24810.1-2009,ISO10245-1:2008,IDT)GB/T24817.1起重机控制装置布置形式和特性第1部分:总则(GB/T24817.1-2016,ISO7752-1:2010,IDT)GB/T24818.1起重机通道及安全防护设施第1部分:总则(GB/T24818.1-2009,ISO11660-1:2008,IDT)GB/T24818.2起重机通道及安全防护设施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GB/T24818.2-2010,ISO11660-2:1994,IDT)ISO4302:2016起重机风载荷估算ISO11201:2010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在一个反射平面上方可忽略环境校正条件下进行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测量ISO20332:2016起重机钢结构特性检验IEC60068-2-64:2008环境试验第2-64部分:试验方法Fh试验:振动、宽带随机(数控)和指南IEC61000-6-2电磁兼容性(EMC)第6-2部分:通用标准工业环境的抗干扰性IEC61000-6-4电磁兼容性(EMC)第6-4部分:通用标准工业环境用辐射标准术语和定义GB/T6974.1(ISO4306-1)和GB/T15706(ISO12100)中规定的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定义随车起重机loadercrane由一个在基座上方的转台和一个固定到转台顶端的臂架系统组成的动力驱动的起重机。通常安装在底盘上(包括拖车),用于货物的装卸。[来源:GB/T6974.2-2017(ISO4306-2:2012,5.2),5.2,来源定义不包含注释3。]GB/T3730.1-2001(ISO3833-1997)定义的商用车辆,主要用于运输货物,也用于牵引拖车的机动车辆。安装在商用车辆上的随车起重机示例见GB/T6974.2-2017(ISO4306-2:2012)图9。安装在其它类型底盘或固定的基座上也认为是随车起重机。不同臂架系统的随车起重机布置和安装示例见附录B。回收起重机recyclingcrane特殊设计、制造并配备抓具用于装卸回收材料(例如废金属)的随车起重机。与其它类型随车起重机相比,回收起重机运行速度更高、动态载荷更大,具体差异见下文要求。原木起重机timbercrane特殊设计、制造并配备抓具用于装卸未加工的原木(如:树干、树枝)的随车起重机。操作员在高位座椅或操作室控制起重机。与其它类型随车起重机相比,原木起重机运行速度更高、动态载荷更大,具体差异见下文要求。铰接运动articulatedmovement臂体围绕铰点旋转的运动。基座base通过回转支承与转台连接的部件。臂boom随车起重机臂架系统上的结构件。液压伸缩臂hydraulicboomextension以液压为动力进行伸缩,改变其长度的臂架。手动伸缩臂manualboomextension以手动进行伸缩,改变其长度的臂架。臂架系统boomsystem包括第一节臂(第二节臂)、伸缩臂和伸缩油缸在内的完整系统。转台column支撑臂架系统的回转结构件。操纵系统controlsystem操纵杆与控制随车起重机运动的执行元件之间的连接装置组成的系统。操纵台controlstation可以操作随车起重机的装置。高位操纵台raisedcontrolstation位于地面以上的操纵台,即安装到随车起重机转台上的高位座椅或安装于随车起重机基座上方的操纵台。见附录K。起重机倾角craneinclination在倾斜或不平坦的地面工作时,回转中心线和垂直线之间的角度。危险区域dangerzone可能造成人员危险的作业范围及其周围的任何区域。[来源:GB/T15706-2012(ISO12100:2010,3.11),3.11。]自重deadload当使用起重机时,永久作用于结构上的固定的和运动的起重机部件产生的重力。动态压力dynamicpressure当处理载荷时由动态作用力引起的液压系统元件或部件中的压力。固定载荷起重装置fixedloadliftingattachment作为起重机的组成部分,直接安装在臂架端部可以悬挂净载荷的装置。流量感知单向阀(防爆阀)flowsensitivecheckvalve当压降超过设定值时可停止油液流量的阀。总载荷grossload有效载荷、起重装置和吊具的一部分(如使用)之和。高位座椅highseat与转台相连并与起重机一起回转的一种高位操纵台。卷扬机构hoist利用绳索、链条或吊带,在预定距离内升降载荷的装置。液压管路破裂hydrauliclinerupture导致压力损失的液压管路故障。平衡阀loadholdingvalve通常由外力关闭和打开,允许液压油流出的阀。主溢流阀mainreliefvalve限制起重机液压系统压力的阀。最大工作载荷maximumworkingload可以起吊的最大载荷。载荷铭牌上出现的最大载荷。最大工作压力maximumworkingpressure泵回路中或单独的作业功能元件中的最大压力。净起重力矩netliftingmoment额定起重量与工作幅度的乘积。非固定载荷起重装置nonfixedloadliftingattachment用户在不影响整体性能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或间接固定在吊钩或起重机其它连接装置上的附属起重装置。工作幅度outreach转台回转中心线与起重装置垂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液压工作幅度hydraulicoutreach通过臂架系统的液压执行元件所获得的工作幅度。有效载荷payload起重机起吊悬挂在固定载荷起重装置或非固定载荷起重装置(如使用)上的载荷。限压阀portreliefvalve限制液压执行元件压力的阀。卸荷阀pressurereliefvalve当压力超过规定值时自动将液压油释放回油箱的阀。额定起重量ratedcapacity起重机在给定的工作条件(如:起重机的配置、载荷的位置)下,起重机设计能起吊的净载荷。额定起重量指示器ratedcapacityindicator在4.6.3.2规定的允许极限范围内,超出额定起重量时能够持续显示的装置。在某些类型的起重机上,接近额定起重量时它也持续显示。额定起重量限制器ratedcapacitylimiter自动防止起重机的载荷超过额定起重量的系统。见附录C。工作准备settingupfunction用于为起重机起吊做准备的工作。下沉率sinkrate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于液压元件泄漏造成载荷下落的距离。回转slewing转台及臂架系统围绕转台中心线的回转运动。支腿Stabilizer与起重机基座或底盘相连的支撑装置,用来保持或增加起重机稳定性。使用该装置时底盘无需离地。水平支腿Stabilizerextension支腿的一部分,能将垂直支腿从运输位置横向延伸至起重作业位置。垂直支腿stabilizerleg支腿的一部分,能与地面接触提供所需的稳定性。固定底座Staticfoundation用于固定起重机的安装装置。总起重力矩totalliftingmoment载荷和随车起重机自重产生的力矩总和。术语见图1关键词1—基座2—水平支腿3—垂直支腿4—回转机构5—转台6—第一节臂7—第一变幅油缸8—第二节臂9—第二变幅油缸10—液压伸缩臂11—伸缩油缸12—手动伸缩臂13—吊钩14—操纵系统15—支脚盘16—副臂附件17—副臂18—副臂变幅油缸19—副臂液压伸缩臂20—副臂伸缩油缸21—吊钩22—副臂手动伸缩臂臂架系统包括6到12项,在有些情况下还包括16到22项。随车起重机主要部件安全要求及防护措施随车起重机应符合本章中的安全要求及防护措施。此外,对于本标准未涉及的相关但非重大危险应按照GB/T15706(ISO12100)的有关规定设计。额定起重量计算额定起重量应按下列内容计算:液压油缸的工作压力;液压油缸的承载面积;运动学;自重;载荷组合;起升载荷。为了便于计算,额定起重量应等于总载荷。结构计算计算中应提供的信息计算中应提供以下信息:起重机的类型和操作方法;所有载荷或工作循环的假定数量;反应实际作业条件的承载详情,包括外形图和主要尺寸;假定载荷条件,包括最大起重机倾角;起升等级、起升驱动等级和应力状态级别或应力谱系数;单个部件和接头的材料;所有承载结构的形状、尺寸和静态横截面值;单个结构部件和重要连接处应单独分析。动态系数自重动态效应起升载荷时,由于起重机结构的振动产生的动态效应。此自重振动载荷用系数ϕ1乘以起重机的自重载荷进行计算。对于载荷组合A1、B1和C1,ϕ1为1.1和ϕ2中最低值,按下式计算:ϕ1=min(1.1,ϕ2)…………(1)对于载荷组合A2和B2,ϕ1值为0.95。通常ϕ1=1.1,但是当ϕ2小于1.1时不得超过ϕ2值(见4.2.2.2)。总载荷的起升动态效应起升载荷过程中开始或停止垂直动作时,由于载荷的惯性力产生的动载增大的效应。此起升动载荷用系数ϕ2乘以起升载荷进行计算。ϕ2=ϕ2min+β2×νh …………(2)表1给出了ϕ2min和β2常用的起升状态级别。随车起重机根据其动力特性和弹性特性分为HC1和HC2起升状态级别:——HC1适用于安装在底盘或具有同等柔性结构上的起重机;——HC2适用于刚性安装起重机。配备限制第一变幅油缸峰值压力(如蓄能器)装置的刚性安装起重机可属于HC1。β2和ϕ2min值起升状态级别β2ϕ2minHC10.171.05HC20.341.10νh指与起重附件相关的稳定起升速度,单位:m/s。νh值见表2。νh值载荷组合起升驱动类型及操作方法HD1HD4HD5A1,B1νhmax0.5νhmaxνh=0C1νhmaxνhmax0.5νhmaxHD1——起升驱动机构只能作常速运转,不能低速运转;HD4——起重机驾驶员可以操作实现无极变速控制;HD5——在起升绳预紧后,不依赖于起重机驾驶员的操作,起升驱动机构就能按预定的要求进行加速控制;νhmax——最高起升速度。在载荷组合A1和B1中,νhmax指任何单一液压驱动产生的最高起升速度。在载荷组合C1中,νhmax指所有铰接液压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时的最高起升速度。在载荷组合A和B中,假定同时动作产生的动态峰值不重合。动态峰值重合且叠加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属于载荷组合C1。动态系数ϕ2可利用刚体动力学计算或者通过试验方法确定。部分总载荷突然卸载产生的动态效应部分起重机正常工作时会在空中从总起升载荷中突然卸除或减少部分载荷(例如使用抓具或电磁吸盘进行空中卸载),这会对起重机结构产生减载振动作用。减小后的起升动载荷用系数ϕ3乘以起升载荷进行计算:ϕ3=1-∆m×(1+β)/m…………(3)其中:m——总起升载荷的质量;∆m——突然卸除的部分起升质量;β=0.5——适用于用抓具或类似慢速卸载装置的起重机;β=1.0——适用于用电磁吸盘或类似快速卸载装置的起重机。回转驱动加速/减速产生的影响对于吊钩工况,驱动加速动载系数ϕ5h为1.05;对于铲斗或抓具工况,ϕ5h为1.3。载荷和力总则应考虑以下载荷和力:常规载荷:自重(3.10);总载荷(3.14);动态力;离心力。偶然载荷:作业风载荷;其它气候和环境影响,例如温度、雪和冰载荷;作用在梯子、平台和扶手上的载荷。意外载荷:试验载荷;由机械装置(如回转油缸行程到达终点)或安全装置(如急停、液压管路防爆阀)造成的突然停止的运动产生的载荷;载荷突然卸载,如吊绳或吊索断裂;所有铰接驱动装置以稳定的最高起升速度之和升降载荷时,产生的载荷。常规载荷回转驱动加速/减速产生的水平惯性力由有效载荷及臂架自重产生的水平惯性力应按照下式计算:Fhi=mi×g×tanαα≥3° …………(4)其中:Fhi——有效载荷或臂架自重产生的水平惯性力i;mi——有效载荷或臂架重量;g——重力产生的加速度;α——制造商说明书上规定的起重机最大倾角。α可用最小值为3°。离心力(见表3)起重机在回转运动过程中,只计算由臂架系统部件自重、配重(如使用)和总载荷产生的回转离心力,而不考虑4.2.2所述系数。垂直支腿力垂直支腿应能同时承载垂直力和水平力。垂直支腿全伸且处在最不利的位置时,其所能承载的水平力应不小于作用在支脚盘上垂直力的5%。偶然载荷风载荷风载荷应按照ISO4302计算。只需计算作业时的风载荷。作用在梯子、平台和扶手上的力见4.8.2。意外载荷意外情况(例如试验、液压管路破裂)下可能产生的载荷。载荷组合基本载荷组合应将载荷进行组合,以确定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所承受的应力。基本载荷组合见表3。通常,载荷组合A包括常规载荷;载荷组合B包括常规载荷、风载荷;载荷组合C包括常规载荷、偶然载荷、意外载荷。载荷组合类型(见表3)A1和B1 指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任何单一液压驱动回转、升降的载荷组合,其中A1不包括风载荷,B1包括风载荷。A2和B2 指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由带有抓具、电磁吸盘或类似的附加装置因突然卸除部分质量而产生的载荷组合,其中A2不包括风载荷,B2包括风载荷。C1 指所有铰接液压驱动装置以最高起升速度之和升降载荷时,产生的载荷组合。应考虑系统可用流量要求。C3指试验工况下的载荷组合。载荷组合表及应用计算基本载荷组合时,由屈服和弹性失稳导致的机械危险的相关系数极限值见表3。应采用载荷组合A1和A2验证疲劳强度,并将所有分项载荷系数γp设置为1.00。载荷组合表载荷类型载荷载荷组合A载荷组合B载荷组合CγpA1A2γpB1B2γpC1C3常规载荷自重振动载荷、起升动载荷起重机质量引起的1.22ϕ1ϕ11.16ϕ1ϕ11.1ϕ11总起升载荷引起的1.34ϕ2ϕ31.22ϕ2ϕ3——————驱动加速力起重机质量引起的1.22ϕ5hϕ5h1.16ϕ5hϕ5h——————总起升载荷引起的1.34ϕ5hϕ5h1.22ϕ5hϕ5h——————离心荷载a起重机质量引起的1.22111.1611——————总起升载荷引起的1.34111.2211——————偶然载荷气候影响工作状态风载荷b——————1.2211——————意外载荷意外事件产生的载荷————————————1.1ϕ21a 只考虑增加载荷效应的离心载荷。b此表格适用于偶然载荷产生的力不超过回转驱动力的情况。应力分析可按照ISO20332标准评估钢结构的能力,也可以采用与类似原则一致的其它先进、公认标准。如果标准中采用基于许用应力计算方法,则表3所示的分项载荷系数γp应作为整体安全系数使用,范围应在1到1.5之间。根据ISO20332确定的疲劳等级,见附录O。随车起重机的布置支腿随车起重机安装在底盘上,需要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应提供支腿(见4.10.3)。垂直支腿垂直支腿应有地面支撑装置(如:支脚盘)。支脚盘应可适应至少10°的地面倾斜度。应该确保每个支脚盘产生的最大地面压力小于4MPa。对于主要支腿,应按照下式计算最大地面压力P:QUOTEP=MdynL×AP=Mdyn其中:Mdyn——回转中心处最大力矩,包括动态系数;L——回转中心与垂直支腿之间的距离;A——支脚盘面积。辅助支腿支脚盘尺寸应与主支脚盘尺寸一致。也可对整机装置进行详细的计算或测量支腿力,确保每个辅助支腿支脚盘产生的最大地面压力小于4MPa。当垂直支腿上有翻转装置时,垂直支腿应配备能够承受可预见作用力的锁止装置(例如:销),确保垂直支腿在作业和行驶位置的安全(见4.4.3)。如果垂直支腿必须手动向上或向下翻转(旋转),则在支脚盘处测得的任何一个支腿的最大翻转力不得超过250N。水平支腿水平支腿上应有能显示其正确伸出的标记。手动操作的水平支腿应配备:手动操纵杆;作业和行驶位置的锁止装置(见4.4.3);防脱装置。当支腿液压油缸不能克服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力时,应配备作业位置的锁止装置。手动伸缩臂手动伸缩臂应配备防脱装置和机械锁止装置,以确保安全置于收回和伸出的位置。行驶安全概述应安装一个指示器(例如角度传感器),检测臂架系统是否处于运输状态,见4.6.7。为防止行驶时随车起重机和安装在汽车上的支腿的不可控运动,应配备锁止装置。水平支腿的各个锁止装置应能承受水平运动方向上产生的2g加速度的力,而不出现永久变形。手动操作支腿每个手动操作水平支腿应配备两个独立的锁止装置将其锁止在运输位置,应至少有一种锁止装置是自动操作的,如:弹簧偏心夹和自动弹簧插销。它们应固定在随车起重机和/或支腿上,并且加以防护,防止无意碰掉。应让操作员能清楚看到手动锁止装置是在锁止或非锁止位置。另外,运输状态时,若支腿未锁紧,应有相应的警示,见4.6.7。液压操作支腿除控制阀在中位关闭状态以外,液压操作水平支腿应配备自动液压式或自动机械锁止装置将其锁止在运输位置。液压自动锁止装置选用的任何阀应符合4.5.6.1中规定。机械锁止装置的设计应能承受锁止状态时试图伸展支腿产生的力,而不出现永久性变形。卷扬机构过载保护如果安装动力驱动卷扬机构,起重机应配备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卷扬机构的起升能力应在额定起重量限制器(见4.6.3)的安全功能范围内,确保卷扬机构在起重机动作(例如驱动臂架伸缩时)时不超载,起重机也不会因为卷扬机构而过载。卷绳优先选用带绳槽的卷扬滚筒,便于吊绳准确卷到滚筒上。载荷意外下降应防止载荷从卷扬上意外下降,例如液压管路破裂或电源故障时。吊绳锚固如果滚筒上的吊绳锚固装置无法承受最大起重载荷,则应安装一个下降限位装置,确保卷扬机构滚筒上至少保留三圈吊绳。吊绳预紧力卷扬未承载时,应采用一定的方法保持吊绳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起重吊钩应按照最新的技术水平设计吊钩。更多信息参考CEN/TS13001-3-5。吊钩应能防止载荷意外脱钩。至少通过以下一种措施实现:——安全装置;——吊钩形状。配备安全卡扣的吊钩能满足以上要求。液压系统概述液压系统及其元件应符合GB/T3766(ISO4413)的规定。液压元件和管路的通径应保证在设定的工作压力(包括试验压力)下操作时,液压系统不会产生故障和过高温度。液压系统中的所有液压元件应相互匹配,并与特殊环境下液压油相互匹配。液压系统应有过滤装置,确保液压油不受污染。应有检查各液压回路压力的装置。压力和流量控制装置或其附件应在未经授权修改压力或流量时可能引起危险的情况下配备防篡改装置。如果修改或调整可能造成危险,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锁定可调节部件或其附件的设置。泵泵在规定的转速时,应能满足随车起重机液压系统规定的流量和压力的要求。泵的规格和额定转速应与动力相匹配。泵的规格选择见附录M。泵应能适应液压油要求。液压油箱液压油箱的容积应满足液压油缸全伸及全缩的要求,并配有液位计、检修孔和放油塞。卸荷阀每个压力回路都应配有一个自动装置(如:限压阀),可以限制压力不高于工作压力的25%或者能承受在可预见的操作条件下出现的最大压力。卸荷阀的最小设定值应满足的条件是:除了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见4.5.6.1和4.5.6.2)之外,当载荷达到1.2倍的额定起重量时无不可控运动发生。软管、硬管和管接头软管的最小爆破压力应是最大工作压力的4倍。锁紧阀和执行器之间硬管原材料的最小爆破压力应为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软管、硬管和接头应正确地安装与固定,适当的地方加以保护,防止因磨擦、挤压而损坏。压力超过5MPa或温度超过50℃、位于操作员1m以内的液压软管应加装防护装置。任何可以改变液压油喷射方向的部件或元件都可视为有效的保护装置。用于承受15MPa以上压力的软管不应装可重复使用的管接头。用于连接可互换的液压软管,应通过设计、辨别或布置避免出现因任何错误连接造成的危险,如改变液压油缸的运动方向。液压管路破裂的预防措施随车起重机(不含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所有压力回路应配备自动保护装置(如:平衡阀),以防止随车起重机在液压管路破裂时的不可控运动。防爆阀应只用于补偿和压力传感回路。通过这些回路的流量不能超过3L/min。这些阀应与油缸紧密连接并应符合下列之一:与液压油缸集成;用法兰直接安装到液压油缸上;安装在液压油缸上或通过刚性管与液压油缸连接。这些阀和执行元件之间的管路和接头的安全系数为3(依据最大动态工作压力计算)。原木和回收起重机如果液压管路破裂,载荷的下降速度不能超过额定起重量时最大下降速度的30%(见附录C)。垂直支腿液压油缸应符合4.5.6.1中规定。臂架系统下沉率在臂架系统端部测量,由于液压元件泄漏引起的下沉率每分钟不能超过工作幅度的0.5%,对于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可为2%。应在额定的最大起重量和最大液压工作幅度工况下测试下沉率(即无手动伸缩臂的情况下)。回转机构回转机构应能承受最大回转力(见4.2.2),在最不利的运行条件下能停止和支撑载荷。液压油缸的计算液压油缸应根据动态工作压力进行计算,对应于屈服应力的安全系数不低于1.5。限制器和指示器概述限制器和指示器应符合GB/T24810.1(ISO10245-1)的要求。限制和指示系统中与安全有关的元件应符合GB/T16855.1(ISO13849-1)中要求。额定起重量指示器除原木起重机及回收起重机以外的所有起重机都应配备额定起重量指示器。额定起重量指示器应能在载荷大于额定起重量的90%时,向操作员发出一种视觉或听觉警示信号,或者同时发出两种警示信号。如果超过额定起重量或者当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如配备)运行时,还应有一个报警信号,向操作员和随车起重机周围人员发出过载警报。接近额定起重量的警示信号和过载报警信号应明显不同,能使相关人员辨别。两种信号都应是持续的。除无线遥控以外,工作幅度小于12m的危险区域警报装置不是必需。额定起重量限制器配备动力驱动卷扬机构的所有起重机,以及额定起重量达到或超过1000kg,或载荷产生的最大净起重力矩达到或超过40000N•m的所有起重机都应配备额定起重量限制器。额定起重量在臂架系统水平时的各个工作幅度下测定。功能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应防止起重机结构(包括手动伸缩臂)或卷扬机构(如配备)任何部分的载荷超过其设计极限。对于原木起重机及回收起重机以外的起重机,不管支腿在任何可能的位置上,额定起重量限制器还应防止倾覆力矩超过底盘的稳定力矩。“支腿任何可能位置”指支腿能够达到的任何位置且包含运输位置。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应避免载荷做危险的运动,但可以进行有利于减少起重机力矩的所有操作。随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限制器见附录C。不同类型随车起重机危险动运动见附录D。如果起重机上未配备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则应按照4.5.4和4.6.5安装安全阀,防止过载。作业公差起重量限制器在随车起重机的设计加速度内、回转中心处计算的最大总载荷力矩处于100%到100+Δ%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Δ值取决于液压工作幅度,见式(2):Δ≤8+(0.5×R)≤20…………(6)式中:R——液压工作幅度(m)对于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可不考虑液压工作幅度而取20%的偏差。额定起重量限制器需在总载荷力矩产生的压力造成平衡阀或限压阀工作前运行。随车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限制器限制载荷力矩已获得普遍认可。在大工作幅度下,总起重力矩的主要部分来自随车起重机自重,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有效载荷。上述的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偏差考虑了这个因素。应急装置为避免起重量限制器启动后随车起重机锁止,可以安装一个应急装置。此装置不允许随车起重机不受控或影响车辆稳定性的操作。如果安装这种应急装置,则应能清楚地识别。它只能在操纵系统由操作员操纵时才起作用,而且每次操纵的时间最多5s,间隔时间不少于30s。主溢流阀所有的随车起重机均应配备一个或多个溢流阀。主溢流阀在随车起重机的设计加速度内(不包括卷扬机构),额定起重量处于最大系统压力的100%与110%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水平指示器带有支腿的随车起重机应配备水平指示器,且能使操作员在下车操纵位置处清楚地看到。行车指示器对于在道路上行驶的安装在底盘上的随车起重机,出现以下情况应配备指示器提醒驾驶员:随车起重机高度超过设定的最大值时,为便于运输,无论臂架系统是折叠状态还是放置于载荷平台或载荷的顶部,应配备使驾驶员在驾驶位置处清晰可见的超高指示器;任何一个支腿未锁紧或固定在运输位置。驾驶员在驾驶位置应能看到这些指示器,并且声音提示可以通过驾驶员的确认动作取消。动作和性能限制器动作限制回转(如果是非连续的)和臂架系统的动作限位应由液压油缸的行程或合适的限位器来限定。性能限制对于性能要求中速度的限制应包括回转和臂架系统的动作,以确保任何由于这些动作而产生的力限制在随车起重机的设计范围内。声音报警应提供一个声音报警装置,如:报警器,用于随车起重机工作前报警。操作员可在每一个操纵台控制该声音报警装置,除非这个操纵台仅用于设置功能。急停装置除了仅用于设置功能的操纵台,应在每个操纵台安装通过切断动力,使随车起重机安全停止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执行元件为红色,在可行的情况下使用黄色背景使其明显可见;激活这个装置不需要操作员做任何判断,如:蘑菇形按钮;执行元件的布置应考虑操作员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随车起重机停止后,臂架系统不应出现任何运动。下降深度限位器(卷扬机构)配备卷扬机构的随车起重机应安装下降深度限位器,确保卷扬机构滚筒上至少保留三圈吊绳,除非吊绳锚固的设计能够承受整条绳索的力。起升高度限位器配有卷扬机构的随车起重机应配备起升高度限位器。操纵系统概述下列要求规定了操纵系统的布置和运动方向,如转台回转、臂架起落和支腿伸缩功能。下列要求适用于双向和多向操纵杆(手柄)。双向操纵系统布置顺序应遵守作业的顺序。设置功能的操纵杆应与其它操纵杆保持一定距离或清晰区别于其它操纵杆(不仅是符号)。当起重操纵杆被释放时,所有控制装置(除了急停装置)应能自动恢复中位。操纵杆应有符合4.7.2要求的永久、清晰可辨的符号。操纵系统应符合GB/T24817.1(ISO7752-1)的规定和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要求。操纵杆应位于可防止误操作的位置或安装防误操作装置。无线控制系统的附加要求见附录E。符号折臂式臂架随车起重机其作业和设定功能的符号,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其它臂架型式的随车起重机所附加的符号应是附录F的变型。双向操纵杆的符号应按以下要求使用:符号在操纵杆手柄上时,内部箭头表示相应杆的运动;只能将一个表示随车起重机功能的符号和一个表示杆运动的箭头组合(见图2);当符号位于与操纵杆相邻的单独的板上时,可采用无操纵杆运动箭头的符号;这种情况下,每个操纵杆可使用两个符号(见图H.3);符号的最小尺寸应由15mm的圆周限定(如是遥控器,应为12mm);如果是多个符号,最小的符号也应满足此要求,如图2。操纵杆手柄符号/箭头组合的含义一个符号/箭头组合向左移动操纵杆起第二节臂向右移动操纵杆落第二节臂作业功能符号双向操纵系统的布置概述4.7.1中的原则适用于垂直和水平操纵杆的布置。垂直布置的操纵杆顺序操纵系统从地面操作,操纵杆的垂直布置见附录G。水平布置的操纵杆顺序操纵系统从地面操作,操纵杆的水平布置见附录H。高位座椅操纵系统指南见附录I。操纵台概述操纵台分为下列类型:在地面控制;高位控制,分别为固定平台、回转平台、高位座椅或操作室;遥控;独立操作室。当有多个操纵台时,应安装防止从两个操纵台同时操作的装置,除非操纵系统是互相机械连接的(见C.3)。应将水平支腿操纵台放置在不阻挡操作员视线的地方。操纵台应安装在操作员不受随车起重机运动部件的挤压或刮住衣服的地方。应采用符合GB23821(ISO13857)中规定的安全距离。不能用提供的安全防护装置来支撑操作员重量或作为扶手使用(除非是专门设计的)。在不能安装防护装置的地方,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应符合ISO13854中规定的防止夹住手指、手和脚的尺寸要求。随车起重机一般不需要操作室。如因环境条件需要时,操作室技术条件应符合GB/T20303.1(ISO8566-1)的规定。操作室最小尺寸除了应符合附录J的规定之外,还应符合GB/T20303.2(ISO8566-2)的规定。高位操纵台部件强度护栏应能承受每100mm长度方向上300N的水平力。平台表面任意位置上应能承受在直径为125mm圆区域内所施加的1500N的力。踏板和踏杆应能承受每100mm长度方向上1500N的垂直力。部件在承受上述力的作用下应无永久变形,且弹性变形量不大于支撑跨距的2%或10mm(以最小的为准)。高位座椅(见附录K)高位座椅的制造和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操作员到座椅的过程不应受到操纵系统或随车起重机结构的影响;带有支撑件的座椅,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而无永久变形;座椅应能水平调节和锁止,且无需使用工具;座椅上应安装防止操作员跌落的装置,且此装置不能影响进出座椅;如果安装侧防护,则应符合GB/T8591(ISO5353)中至少高出座椅标定点100mm的规定;应安装防止随车起重机运动部件困住操作员或刮住其衣服的防护装置;应为操作员提供一个脚踏平台,每只脚的最小尺寸为160mm×300mm。操纵平台(见附录K)操纵平台的制造和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操纵平台应能保护操作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受到随车起重机运动部件的伤害;必要时,应安装起重机动作防护和/或限制装置;地板应是水平的,最小尺寸为400mm×500mm;地板应由防滑材料制成,其结构应能防止液体和碎屑滞留;应有防止操作员从操纵台上跌落的措施,应符合GB/T24818.1(ISO11660-1)的规定。高位操纵台通道(见附录L)高位操纵台的通道装置应符合GB/T24818.2(ISO11660-2)的规定。电气系统概述随车起重机电气设备应符合GB5226.32-2017(IEC60204-32:2008)的规定,如:4.3.3,直流电源;第12章,导线和电缆;第13章,配线技术。电磁兼容性(EMC)电气系统电磁环境的抗干扰性应符合IEC61000-6-2的规定,抗幅射性应符合IEC61000-6-4的规定。当随车起重机制造商采用合格的电气系统元件时,应按照上述标准和供应商的要求安装这些元件,不需进行整机电气系统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安装概述随车起重机可以安装在各种类型的底盘和基座上。随车起重机未安装在作业位置上且未连接动力前,一般不能操作。安装随车起重机的安装应遵守起重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地方法规和场地条件(指固定安装)的特殊要求。安装在底盘上应将副车架牢固安装在底盘车架上,满足加载及底盘强度要求。副车架尺寸的计算方法见附录M。随车起重机安装在底盘上时,整车应符合道路法规允许的最大轴荷、车辆宽度、高度和4.10.3的要求。固定安装安装基座应能承受载荷且为随车起重机提供可靠的稳定性。基座的尺寸不能影响随车起重机的正常运动。基座在地面的尺寸应考虑总载荷和相关的地面条件。操作员保护安装随车起重机时,应考虑地面操纵台和其它操纵台的定位。操纵台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确保操作员不会吸入废气;确保操作员不会接触热的表面,表面温度超过55℃应加防护;应将随车起重机或支腿运动对操作员造成的伤害风险降到最小。应根据需要安装防护装置,以防止操作员被挤压或困在起重机和汽车之间的狭窄区域内。支腿运动部件及其运动机构形成的危险区域应用防护装置或安全措施加以防护。支腿危险区域包括:滑轮/支重轮附近区域;在水平支腿运动部件开口处的剪切区域;水平支腿链条/钢丝绳附近区域。应符合GB23821(ISO13857)和ISO13854中安全距离的规定。压力超过5MPa或油液温度超过50℃,且距操作员1m以内的液压软管应加防护装置。稳定性安装在底盘上的随车起重机的稳定性是指无论支腿处于任何位置,工作装置在可预见的操作条件下不会倾翻的性能。应按照5.2.5经过加载试验验证。当按照4.10.2确定随车起重机的安装方式时,可通过计算得出稳定性。噪声用底盘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随车起重机,其噪声值按底盘确定。随车起重机一般只短期使用,操作不会增加明显噪声。噪声排放相关信息应告知用户(见6.2.3.9)。振动随车起重机通常是短期操作的,振动对操作员的影响不大。电气系统的安装概述随车起重机安装电气设备,应符合GB/T5226.32-2017(IEC60204-32:2008)中的下列规定:4.3.2,交流电源;4.3.3,直流电源;第12章,导线和电缆;第13章,配线技术。对于安装在底盘上的随车起重机与底盘电气系统的连接应在制造商指定的连接点进行。电磁兼容性(EMC)电气系统电磁环境的抗干扰性应符合IEC61000-6-2的规定,抗幅射性应符合IEC61000-6-4的规定。当随车起重机安装者采用合格的电气元件(对于电气系统任何附加的元件)时,应按照上述标准和制造商的要求安装这些元件,不需对改装电气系统进行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液压元件为了扩展随车起重机功能,改装已有液压系统所采用的液压元件应符合4.5的要求。新增液压元件应与原有的液压元件相匹配,流量、压力和温度应符合原有液压元件的设计规范。新增的液压元件和对液压系统的改装不能影响原有液压系统的安全和完整性。通道随车起重机应提供通向任何位置操纵台的通道。通道装置应遵守4.8.2.4的要求。安全要求的验证概述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的方法验证随车起重机的设计是否符合第4章中规定的安全要求。随车起重机制造商应在同型号批量产品的第一台起重机上进行机械强度的安全性验证。专用随车起重机在第一次使用前应按本标准的安全要求进行试验验证。第4章中列出的安全要求应通过表4所述的方法和5.2中所述的试验程序进行验证。校正限制器和指示器时,应采用制造商规定的载荷、工况和方法。随车起重机在投入使用前应按第6章中的要求提供资料。安全要求的验证方法条款验证方法4.1和4.2根据5.2.1~5.2.4计算和试验,并且分析结果4.4.1,4.4.1.1和4.4.1.2通过检查和试验,验证其功能正常4.4.2通过检查和试验,验证其功能正常4.4.3通过检查和试验,验证其功能正常4.5.1通过检查元件规格,验证其功能正常。根据GB/T3766(ISO4413)检查液压原理图4.5.2通过检查元件规格,证实其功能正常4.5.3通过检查元件规格,证实其功能正常4.5.4通过检查液压回路,验证其安装符合性。检查卸荷阀的设置4.5.5通过检查供应商的技术规格验证爆破压力。检查磨损、防护装置4.5.6.1通过模拟液压管路的破裂进行试验。检查固定情况4.5.6.2通过检查,确认随车起重机在需要的地方安装了相关安全装置。进行下降速度试验4.5.7根据4.5.7的要求,在最不利的液压油和液压油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4.5.8通过计算、试验并分析结果4.5.9通过计算、试验并分析结果4.6.1通过检查,确保安装了相关的装置。符合性见GB/T24810.1(ISO10245-1)4.6.2确保起重机满足原木或回收起重机的定义查阅液压系统说明书,确认限压阀正确通过测试,确保此限压阀运行正常并避免危险动作4.6.3.1在安装时,进行功能试验以确保其正确操作。根据5.2.5进行稳定性试验4.6.3.2确定额定起重量指示器/限制器的精确度:绘制臂架系统的额定起重量与工作幅度关系图(见图3);在工作幅度R1内,给随车起重机加载,载荷大约与80%最大工作幅度时的额定起重量F1相等;起升载荷使臂架系统达到如6.3.4.1中所述载荷指示牌上的位置。对于伸缩直臂式随车起重机,臂架应完全缩回;慢慢加大随车起重机工作幅度,保持臂头在水平位置。对于伸缩直臂式随车起重机,这种运动应通过伸出臂架来实现;测量起重量限制器发出第一次警报时的工作幅度R2。从曲线图中测量随车起重机在作业工作幅度R2时的额定起重量F2。确定额定起重量百分比,即F1/F2×100%;从e)中的百分比中减去90%就是预警值的精度;按d)中所述方法继续慢慢增加随车起重机工作幅度,直至起重量限制器起作用停止这个动作;测量工作幅度R3。从曲线图测量随车起重机作业工作幅度R3时的额定起重量F3。确定额定起重量百分比,即F1/F3×100%;从此百分比中减去100%得到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值。此值不能超过预先设定的值;应将f)或i)中的最大值作为指示器或限制器的偏差。在随车起重机额定能力范围内以不同的载荷,利用不同的随车起重机动作来重复试验(见图3)。所得偏差均应小于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偏差。根据随车起重机制造商的规定,检查起重量限制器,是否能防止随车起重机危险动作和不限制安全动作4.6.4通过检查和试验,验证其功能正常4.6.5液压原理图检查;功能检查4.6.6功能检查4.6.7检查起重机安装说明书中的行车指示器要求。安装时,进行功能测试以确保其运行正常4.6.8.1检查是否安装了适当的装置,并进行功能检查4.6.8.2检查液压原理图,并测量速度4.6.9外观检查;功能检查4.6.10检查以确保每个操纵台均具有急停装置,确保其功能正常4.6.11检查功能是否正常(如安装卷扬机构)4.6.12检查功能是否正常(如安装卷扬机构)4.7.1认真检查随车起重机,确保控制装置安装正确,并已作标记。检查所有的控制装置是否能自动返回中位。符合性见GB/T24817.1(ISO7752-1)4.7.2检查,确保标记正确4.7.3外观检查;功能检查4.7.4外观检查;功能检查4.8.1外观检查;功能检查。如果安装操作室,则验证其尺寸是否正确。符合性见GB/T23821(ISO13857),GB/T12265.3(ISO13854),GB/T20303.1(ISO8566-1)和GB/T20303.2(ISO8566-2)4.9.1检查安装情况以确保满足要求。符合性见GB/T5226.32(IEC60204-32)4.9.2根据GB/T5226.32-2017(IEC60204-32:2008)中第18章进行试验4.10.2按照底盘和随车起重机制造商说明书中所示方法根据5.1进行静态分析加以确认检查安装以确保其满足要求符合性见GB/T23821(ISO13857)和GB/T12265.3(ISO13854)4.10.3根据5.2.5中规定的方法检查稳定性4.10.4根据6.2.3.9进行测量4.10.5在正常情况下不需检查4.10.6.1检查安装情况以确保满足要求。符合性见GB/T5226.32(IEC60204-32)4.10.6.2根据GB/T5226.32-2017中第18章进行试验4.10.7通过检查和试验,验证其功能正常。见4.5.1~4.5.54.10.8进行检查以确保其适用性及满足4.8.2.4的要求额定起重量与工作幅度关系(臂架系统水平状态时)(见表3/参考第4.6.3.2条)试验和试验程序概述为验证随车起重机及其安装符合制造商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操作要求,以及验证其结构和所有部件的稳定性及完整性,应进行试验。在指定的状态和配置下进行试验,测试随车起重机主要部件的最大载荷、最大弯曲力矩和最大轴向应力。试验的风速不得超过8.3m/s(30km/h),并且根据底盘制造商规定的压力给轮胎充气,随车起重机的设定和控制应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在进行某些试验时,有可能会去掉所有安装到随车起重机上的安全装置和限制装置,或者使之失效。在完成试验之后,应小心操作,以确保这些装置重新连接、校准和试验。使用制造商规定的方法对指示器和限制器进行校准。功能试验操纵随车起重机做不同的许可动作直到最大速度和额定起重量,证实控制装置和限制器功能满足要求。静载试验试验载荷至少是额定起重量的1.25倍。型式试验制造商应测试随车起重机的最大载荷及其部件和结构的最大应力,其结果应记录并保留。安装试验随车起重机安装到工作位置后,应在下列工作幅度对其进行试验:最大工作幅度,含手动伸缩臂;最大的液压工作幅度;与最大载荷力矩对应的工作幅度。在每一工作幅度,载荷应接近地面并且在许可的范围内缓慢回转。安装试验可在5.2.5中稳定性试验时来完成。静载试验核准静载试验应符合GB/T5905(ISO4310)中的要求。动载试验试验载荷至少是额定起重量的1.1倍。动载试验应在每台随车起重机上单独进行。如果随车起重机有允许同时进行动作的说明时,应在起重机部件承受最大载荷或者最大应力的情况下,在同时进行的动作上进行试验。试验应在正常的操作速度下进行,且应包括在其动作范围内所有动作的重复起动和停止。动载试验核准动载试验应符合GB/T5905(ISO4310)中的要求。液压油温度应在建议的油温范围之内。稳定性试验概述通过计算得出的随车起重运输车的稳定性只能作为指导,稳定性的验证应通过加载试验完成。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安装在无驾驶员的空载车辆上的随车起重机的稳定性。在试验过程中,车辆无载荷侧的一个或多个支腿或者车轮可以离开地面。但至少应有一个被驻车制动器制动的车轮与地面保持接触。试验载荷具有固定载荷力矩的随车起重运输车稳定性试验载荷按式(7)计算:TL=KS·P+(KS−1)·G′b………(7)其中:KS——稳定性系数,KS=1.2;TL——试验载荷;P——额定起重量;G′b——将臂架质量按照等力矩原理换算到臂架端部的载荷。对于原木和回收起重机,稳定性系数根据4.6.3.2中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实际公差,按照KS=1+∆%/100公式计算。KS至少应为1.1。对于原木和回收起重机以外的所有起重机,TL至少等于额定起重量的1.25倍。TL值由制造商确定。试验载荷TL构成载荷组合C3,见4.2.4.2。或者,把试验载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臂架端部而另一部分更靠近转台。这两部分试验载荷产生的倾覆力矩等效于上述TL产生的倾覆力矩。位于臂架端部的试验载荷至少是额定起重量的1.25倍。臂架端部最大试验载荷应由起重机制造商确定。具有可变载荷力矩的随车起重运输车稳定性较低区域内的稳定性试验载荷应按照式(8)计算:QUOTETL=Ks·PsR-SR+K其中:KS——稳定性计算中使用的稳定性系数(通常,Ks=1.8);TL——试验载荷;Ps——最不利臂架伸展情况的最大工作幅度下,通过稳定性计算得到的额定起重量;R——最不利臂架伸展情况下的最大工作幅度;S——回转中心到倾覆线的最短距离;G′b——将臂架质量按照等力矩原理换算到臂架端部的载荷。TL至少等于Ps的1.25倍。试验条件稳定性试验应在所有回转范围内最不利的臂架伸展情况下进行,包括手动伸缩臂的最大伸展状态。如果部分回转范围的额定起重量较低,则应按照5.2.5.2.2确定这部分的试验载荷。稳定性试验应在静态条件(νh=0)下实施。在试验过程中,可以暂时断开限制器和指示器。应按照制造商的技术规范将起重机置于坚固地面,在最不利的倾覆线工况下实施稳定性试验。起重机倾角应在制造商技术规范规定的最大倾角范围内。具体的试验方法取决于起重机是否具有固定载荷力矩。对于固定载荷力矩的随车起重运输车,通过正确展开支腿,施加固定试验载荷在整个回转范围内进行稳定性验证。另一方面,对于因回转位置(如随车起重机位于底盘后部上方或位于驾驶室上方)、支腿伸长量(如支腿完全伸开或完全收回)不同具有可变力矩的随车起重运输车,在验证稳定性时,需要在最大和最小载荷力矩处通过超载试验(5.2.5.2.2)进行验证,无需验证(通过超载试验)所有中间位置(最大和最小载荷力矩处)的稳定性。在最大工作幅度起吊相应的最大工作载荷并在整个回转范围回转,根据随车起重机可变力矩的要求改变载荷的工作幅度,以确保在任何位置的有效载荷力矩与稳定性计算的预期结果一致。对于稳定性验证,关于实际倾覆线处的倾覆力矩可在工作幅度减小时获得。在最不利位置建立的稳定性计算可能是必要的。稳定性试验核准如果试验载荷保持静止,则试验视为成功。试验加载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垂直支腿或者车轮可以离开地面。但至少有一个被驻车制动器制动的车轮与地面保持接触。使用信息概述所有使用信息应符合GB/T15706.2(ISO12100)的规定。说明书说明书的规定随车起重机制造商应提供说明书,说明书应符合本条款内规定的相关要求。安装指南安装指南应包括:可安装起重机的底盘说明;将随车起重机安装到一台底盘或一个固定的基座上时所需的螺栓和紧固件的要求;质量、重心和轴荷及稳定性计算需要的所有信息;5.2.5.2中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所需的TL、G′b和∆值(如使用);液压系统技术条件应包括:压力和流量要求;液压系统油液容量;液压油技术要求;油箱最小容量建议;推荐的过滤方法。电气系统要求;通向操纵台通道的要求,见附录L;按照第5章要求提供试验说明。应将安装过程中增加到随车起重机上的设备的说明加入说明书。操作手册操作手册应提供技术参数和以下内容:控制系统说明,包括图表和操作杆的符号描述;限制器和指示器说明;警示标志及在起重机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高架输电线路附近的作业警告;起重机允许使用工况及不允许使用工况的说明。应包含所有在臂架组合及支腿的不同状态下,相对应的额定起重量信息。操作手册应包含起重机允许作业的最大倾角相关信息。操作手册应包含在随车起重机作业前的预启动和操作后的必要检查。运行后的检查应包含在运输状态下对整车高度和宽度的检查。手册还应强调车辆在起步前操作员务必确保锁止装置处于完全锁紧状态。操作手册还应包含地面或支撑条件能否承受随车起重机施加的最大载荷要求的说明。手册应说明支腿施加在地面上产生的最大载荷并要求操作员确保地面能够支撑该载荷。操作手册应包含以下注意事项:“系统电源切断时应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断电后液压硬管和软管管路内没有任何压力。”操作手册应包含规划起重作业时需要注意的使用安全要求。这些要求至少应包含:载荷及其特性的评估;起重装置的选择,吊钩和绳索的正确使用;臂架系统模式选择开关正确设置的说明;随车起重机的位置,起重作业前后的载荷及间距;场地条件,包括作业空间和间距;现有环境条件以及环境条件不利于作业时,操作员不得不停止作业的注意事项。操作手册应包含随车起重机作业温度范围相关信息。操作手册和技术文件应按照以下方式提供随车起重机发出的噪声信息:超过70分贝,提供操纵台处A计权声压级值。未超过70分贝,应注明;超过63分贝,提供操纵台处瞬时C计权声压级的最高值(130分贝相当于20μPa);操纵台处A计权排放声压级值超过80分贝,提供随车起重机周围规定点处的A计权排放声压级值。应按照GB/T3767(ISO3744)和ISO11201标准确定A计权声压级值。测量点详情及需提供的信息见附录N。这些值既可以是针对相关随车起重机实际测量得到的数值,也可以是在专业的同类型起重机装置基础上测量的数值。噪声排放值应结合生产差异和按照GB/T14574(ISO4871)规定的双值标示值测量的不确定度共同确定。维护手册概述维护手册应包含必要的信息和说明,确保能够安全维护起重机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手册中应包含用于识别维护过程中可能需要更换的零件的信息和外形图。维护手册应包含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作业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相关信息,以确保起重机能够安全使用。手册应包含对起重机、限制器和指示器的必要的周期性检查和试验规程,可以列出具体时间周期和/或监视流程。维护手册应包含起重机润滑信息。信息应说明润滑点位置、润滑剂和润滑间隔周期。维护手册应包含改装或维修后重新投入使用前,如何对起重机检验和试验的说明。应提供臂架系统的最大允许下沉率。系统电源切断时如果液压管路内留有压力,则应提供有关如何断开硬管和管路的建议。维护手册应包含需要专业维修技术的材料和零件(如低温焊接)的信息。标识概述所有永久固定在随车起重机上的标牌应由防水材料制成。制造商标牌制造商标牌应永久固定在随车起重机上。制造商标牌应包括以下内容:制造商及其授权代表(如果有);生产日期;系列号;类型(如果有类型名称时标注)。安装者标牌随车起重机的安装者应把一个标牌固定在起重机或支撑件上。标牌应包括以下内容:安装者名称和地址;安装日期;起重机系列号,汽车底盘或机动车辆识别代号(如果有)。载荷标牌概述至少应提供以下资料:额定起重量标牌(见图4)。标牌应固定到随车起重机上,并且从所有固定操纵台都能清楚看见。操作手册中也应包括此标牌。该标牌标有沿着从臂架系统最内支点画出的水平线,指示各固定位置的额定起重量。所标出的最内侧位置的载荷应是允许的最大工作载荷。所有的额定起重量都应在规定的工作幅度下给出。如果额定起重量取决于专用吊钩和/或吊钩固定点,则应在载荷标牌中做出提示并在吊钩固定点处以“最大XXX千克”的形式标记限制起重量。最大工作载荷应在伸缩臂全缩时给出。图示的臂架系统应是允许的最长的或接近最长的伸出长度。未减少载荷铭牌上给定的额定起重量的所有工况(例如支腿位置、回转角度)应在起重机上说明。操作手册中应包含所有回转、臂架和支腿组合情况下,包括副臂和卷扬机构(图5、6和7)的额定起重量图表,也应将其固定在随车起重机合适的位置。对于复合的臂架系统和多种支腿组合情况,需要多个额定起重量图表(载荷图示例见图5、6和7),且应将它们显示在操作手册中。额定起重量标牌(从臂架系统最内侧支点沿水平线在不同位置的额定起重量)所有臂架组合情况下的额定起重量图表配有卷扬机构的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图表(60°仰角以上载荷降到50%)配有副臂的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图表手动伸缩臂标牌手动伸缩臂标牌应标出:“最大值×××kg”。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的特殊标牌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应在操纵台和臂架系统(图8)上提供特殊标牌,并在第二节臂提供符号(图9),提示起重机不得用于吊钩工况。安全标记安全符号对于所有的禁用标志,圆圈和否定线(斜线)应按照GB/T2893.1(ISO3864-1)中的规定涂上红色。回转中心标识回转中心纵向位置应在基座两侧清楚的标记。

(资料性附录)

重大危险一览表表A.1显示的是使用中重大危险状况和对人员造成危险的事件,还包含本标准内的相关条款,这些条款对于减少和消除那些相关的危险是必要的。重大危险和相关要求序号危险本标准相关条款1机械危险:随车起重机和其部件的机械强度不足4.1,4.2,4.3,4.5.1,4.5.4,4.5.5,4.5.8,4.5.9,4.8.2.1,4.8.2.2,4.10.2.1,4.10.2.2,6.2.31.1挤压危险4.8.1,4.8.2.2,4.8.2.3,4.10.2.31.2剪切危险1.3切割或切断危险1.4缠绕危险1.5吸入或卷入危险1.6冲击危险1.7刺伤或刺穿危险1.8摩擦或磨损危险1.9高压液体注射或喷出危险4.5.1,4.5.5,4.10.7,6.2.3,6.2.41.10部件脱出4.4.1.1,4.4.1.2,4.4.2,4.4.31.11稳定性降低4.6.1,4.6.2,4.6.3,4.6.5,4.6.6.2,4.10.31.12滑倒、绊倒、跌落4.8.2.2,4.8.2.3,4.8.2.4,4.10.82电气危险4.9,4.10.6,6.2.32.1接触带电部件(直接接触)2.2接触在不当条件下带电的部件(间接接触)2.3接近高压下带电部件2.4静电现象2.5热辐射或其他现象比如由于短路、过载等引起的炽热离子发射和化学反应3热危险,导致:4.5.5,4.10.2.3,6.2.43.1烧伤、烫伤、由于人员可能与极高或极低温度的物体或材料接触及由于火焰或爆炸以及热源辐射受到的其他伤害表A.1重大危险和相关要求(续)序号危险本标准相关条款3.2热或冷的工作环境对健康的损害4噪声产生的危险4.10.4,6.2.3.95振动产生的危险4.10.56机械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或物质(以及它们的组成成分)产生的危险4.10.2.3,6.2.46.1与有害的液体、气体、雾、气味和粉尘接触产生的危险7在机械设计时,忽视人机工程学原则产生的危险,如:7.1对健康有害的姿势或(需用)过多力气4.4.1.2,4.4.2,4.4.3,4.7,4.8,4.10.87.2没有充分考虑手-臂或脚-腿构造4.7,4.87.3忽视人员保护装置的使用6.2.47.4局部照明不够4.8.1,6.2.4,6.2.37.5人为误差、人的行为4.6,4.7.1,4.7.2,6.2.3,6.2.47.6手动控制的设计、定位或标志不合适4.4.1.2,4.4.3,4.7,4.87.7可视显示装置的设计、定位不合适4.6.28危险组合4.29由于意外的启动、意外的超极限运动/超速(或任何类似的故障)9.1控制系统故障/混乱4.5.6.1,4.5.6.2,4.5.7,4.6.6,4.6.8,4.6.9,4.6.10,4.7.110由于没采取安全措施/方法或采取的部位不对而引起的危险10.1防护4.5.5,4.7.1,4.8.2.2,4.8.2.3,4.10.2.310.2安全保护装置4.4.1,4.4.3,4.6.3,4.6.6,4.6.7,4.6.9,4.6.1010.3安全标志、信号、符号4.4.1.2,4.6.7,4.7.2,6.2.3,6.3.4,6.3.510.4资料或报警装置4.6.1,4.6.2,4.6.3,4.6.7,6.1,6.2,6.310.5视野4.4.3,4.8.1,6.3.4.110.6应急装置4.6.3,4.6.811装配错误6.2.2,6.2.412机械失去稳定性/倾翻4.4.1,4.6.1,4.6.2,4.6.3,4.6.5,4.6.6,4.6.9,4.6.10,4.10.3表A.1重大危险和相关要求(续)序号危险本标准相关条款由于起升引起的额外的危险、危险情况和危险事件13机械危险和危险事件13.1由于下列原因引起的载荷下落、碰撞和起重机倾翻:13.1.1缺乏稳定性4.10.3,5.2.513.1.2不受控制的加载-超载-超过倾翻力矩4.5.4,4.6.1,4.6.2,4.6.3,4.6.4,4.6.513.1.3不受控制的运动4.6.6,4.6.9,4.6.1013.1.4意外的/无意的载荷运动4.5.6,4.5.7,4.5.813.1.5不适当的夹具/辅助设备4.4.2,6.2.313.1.6从人员通道至操纵平台6.2.313.1.7部件的机械强度不够4.1,4.2,4.3,4.5.8,4.5.9,4.10.213.1.8安装/试验/使用/维护的条件异常4.10,6.1,6.2,6.329忽视人机工程学原则产生的危险29.1操作位置视野不足4.8.1

(资料性附录)

布置和安装示例臂架系统直臂式臂架随车起重机图B.1和图B.2分别表示伸缩直臂式臂架随车起重机和固定直臂式臂架随车起重机。伸缩直臂式臂架系统固定直臂式臂架系统折臂式臂架随车起重机图B.3和图B.4表示折臂式臂架随车起重机。折臂式臂架系统,可沿汽车横向折叠带臂架加长节的折臂式臂架系统,可沿汽车纵向折叠安装图B.5~B.11为随车起重机的安装示例。随车起重机通常固定安装在车辆底盘上,但可以安装在一个可拆分的支架上。随车起重机也能安装在车辆平台的轨道上,并可在其上移动。安装在驾驶室后面的随车起重机安装在后部的随车起重机安装在中部的随车起重机安装在后部的带操作室的原木起重机安装在拖拉机上的随车起重机安装在固定基座上的随车起重机安装在轻型卡车上的随车起重机

(资料性附录)

说明额定起重量限制器(4.6)随车起重机是根据所有承载缸内的具体受力情况设计和制造的。额定起重量根据随车起重机所有姿态下的具体承载能力计算。因此,随车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应该测量限制额定起重量的承载缸内的受力,而不是测量载荷本身。随车起重机几何结构和臂架系统实际位置不同,起限制作用的承载缸内的压力也不同。因此,设计额定起重量限制器时应该考虑所有能限制额定起重量的承载缸。随车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限制器一般要完成下列三项任务:防止结构超载;防止底盘倾翻;防止载荷的危险运动。对于除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以外的随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应该完成以上三项任务,而对于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只要考虑防止结构超载和底盘倾翻即可。对于除原木起重机或回收起重机,因作业区域内不允许有人,所以允许溢流阀打开产生危险运动。高速运动的原木起重机或回收起重机因过多的不可控运动造成溢流阀开启从而导致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突然停止工作产生危险。原木起重机和回收起重机管路破裂(4.5.6.2)由于高速运动,原木起重机或回收起重机在管路破裂时造成的臂架系统自动停止产生的危险比载荷受控下降时的危险更高。操纵台(4.8)为了确保在回转范围内所有位置都能有较好的载荷视野,随车起重机通常可以从车辆两侧操纵。由于操作员对起重机另一侧的操纵系统有较好的视野,而且操纵系统是机械连接在一起的,因此没必要通过附加装置来防止使用另一侧的操纵杆。然而,应能够从随车起重机两侧启动急停装置(4.6.10)。

(资料性附录)

超载时应防止的运动示例额定起重量达到或超过1000kg或者载荷产生的最大净力矩达到或超过40kN•m的随车起重机上应提供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和指示器(见4.6.2和4.6.3)。这些装置的目的是警告随车起重机操作员并防止载荷在超过额定起重量时的危险运动。图D.1是超载时应防止的危险运动(箭头所示)的示例。Y——载荷,% ;3——副臂;1——第一节臂; 4——卷扬机构。2——第二节臂;超载时应防止的运动(箭头所示)示例

(规范性附录)

无线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的附加要求概述当遥控器使用模式未被激活时,不能发出信号。应按GB/T5226.32-2017(IEC60204-32:2008)中9.2.7设计带有下列附加装置的无线控制器。控制限制发射器的激发应显示在发射器上,而且不能启动随车起重机的任何运动。接收装置只应在接收到包含正确地址和正确指令的帧时才向控制系统输出操作指令。随车起重机开关应能被至少一个正确收到的帧激发(即控制到“接通”状态),这个帧没有任何操作指令但包含一个开始指令。在任何引起随车起重机停止(例如:电源故障、蓄电池更换或信号损失)的情况发生之后,为了避免非指令运动,控制系统应在随车起重机操作员将控制器返回到“关闭”位置一段时间后,也就是它收到了至少一个不带任何操作指令的帧之后才能输出使随车起重机运动的操作指令。无论何时关闭起重机遥控模式,接收装置输出的所有随车起重机运动的操作指令应停止。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