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调研试卷(四)
一、现代文阅读1(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民为邦本”源出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
固邦宁。”其中“民惟邦本”一般习惯引作“民为邦本”。
这篇文字根据《书序》的介绍是大禹的孙子夏王太康因为无德而失国之后,其昆弟五人
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诫、抒发怨愤之情,作歌以讽喻的文章。虽说这一训示不一定都是
夏禹的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
殷商时期,中国人处于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步向多神崇拜转变的时期,人们祭天地、星辰、
日月,祭鬼神,此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
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并且将其与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因此周王称“天子”,是受了“天
命”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
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体会到《尚书》中所讲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从而
对“天”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而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随着周王室日益衰败,礼乐崩坏,原来维系着周王朝统治的封建制、宗法制纷纷崩溃,
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另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本身能力和地位的肯定
使得民本思想进一步变化,更加强调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作用。因此,有了荀子提出的“制天
命而用之”的观点,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进一步消解了“天”的神圣性。与此同时,各
国并立,群雄争霸的局面,也让一部分君主和大臣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发生转变,
感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在统治过程中加强了
对民生的关注。在春秋战国历史发展和思想争鸣过程中,从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的爱民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思想,中国传统的
民本思想至此真正形成了。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出现,消解了“天”“天命”的神圣性,使得中华文明
走向了不同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也使得关注民生、注重人民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构成了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摘编自赵璐璐《民为邦本:中国的民本思想及其恒久价值》)
材料二:
杜甫民本思想有着不同于孟子的特殊角度,孟子谈民本,是站在谋臣的位置上,从帝王
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作用。在孟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论及民的重要性和申说仁
政的各个具体方面时,他经常对君王重复的一句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就是告诉君
王,你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达到无敌于天下的目的。这样看来,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明确的政
治目的,即''无敌于天下”,他的民本思想只不过是谋臣为了让君王达到这一政治目的而献
上的良策,有很明显的功利性,所谓民本亦可以视为一种“牧民”之道。杜甫固然也以臣的
身份谈民对于国、对于君的重要性,但长期困苦生活的特殊境遇更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切
身的感受,所以杜诗更多的是从民的角度为民请命,呼唤民本。杜甫将“请为父老歌”作为
自己的创作目的,希望在诗作中表达黎民的心声,像《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吏三别”等诗就是为民而歌的代表作。
在杜甫表达民生疾苦的诗歌中,他全然没有孟子那种儒家士大夫不动于心的雍容姿态,
而是怀着强烈的焦虑为百姓呼号呐喊。“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安得务农息
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这句
句“安得”,声声“谁能”,是身处社会现实之中,欲救民于水火而不得的杜甫的无助但又焦
虑的血泪之声。
孟子认为儒家理想的人生态度是:“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他的民本思想也仅仅要求统治者在“达”的境遇下能想到
施恩于民。然而,杜甫一生不论穷达,都执着固守着“兼善”之志,将济世安民作为自己不
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孟子做到的仅仅是“达”时推己及人,而杜甫却做到了“穷”时舍己
为人。在爱子夭折的极端伤痛中,他想到的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在风雨交加、
寒瑟难眠的长夜中,他高呼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是这种自我
牺牲精神使杜甫的民本思想达到了一般儒士难以超越的高度,也使杜诗在千载之后仍有一种
强烈的感人力量。
儒家传统观念要求“臣为君讳”,虽然承认诗可以“怨”,但也指出应当“怨而不怒,哀
而不伤”。杜甫在诗作中常常打破这些训条,面对昏庸无道、一意孤行、置民生死于不顾的
君王,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要为民请命,他做的远比孟子更大胆、更无畏。杜甫
称自己是“嫉恶怀刚肠”“疾恶信如仇”。他敢对朝廷大胆责难:“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其为民请命的勇气和胆量,表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无畏。
(摘编自冯建国《论杜甫的民本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为邦本”源自《尚书》,原是大禹对其孙子太康训诫的话,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
思想。
B.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加深而
形成的。
C.君王与杜甫民本思想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而后者是看到了人民
的疾苦。
D.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加强对民生的关注,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都是出于功利性
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民本思想虽然产生于夏朝,但是到周王朝打败商王朝,人们才有更深刻的认识。
B.随着对“天”与人关系认识的深入,周王室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
C.周王受“天命”统治天下,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都是为了强调王权的神圣。
D.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漫长,至孟子真正形成,至杜甫才达到难以超越的高度。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传统民本思想的一项是
A.汉代董仲舒说:“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B.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C.宋代朱熹说:“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
D.清代黄宗羲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4)孟子与杜甫的民本思想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作答。
(5)毛泽东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结合材料中有关民本思想的表述,找
出支撑这一论断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白采
朱自清
①盛暑中写《白采的诗》一文,刚满一页,便因病搁下。这时候薰宇来了一封信,说白
采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个人,他的遗物暂存在立达学园里。有文稿,旧
体诗词稿,笔记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还有四包女人的头发!我将薰宇的信念了好几遍,
茫然若失了一会,觉得白采虽于生死无所容心,但这样的死在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
太惨酷了些__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
②白采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他的历史,他的性格,现在虽从遗物中略知梗概,但在他
生前,是绝少人知道的。他也绝口不向人说,你问他他只支吾而已。他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
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但我们却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
③不打不成相识,我是这样的知道了白采的。这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李芳将他的诗
集交我删改,并嘱我作序。那时我在温州,他在上海,我因事忙,一搁就是半年;而李芳已
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正在这时,平伯转来
白采的信,短短的两行,催我设法将李芳的诗出版;又附了登在《觉悟》上的小说《作诗的
儿子》,让我看看一一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我当时觉得不应得这种讥讽,便写了一封近两
千字的长信,详述事件首尾,向他辩解。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无消息。等到我己不希望
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在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已。我只能以“岂能尽如人
意?但求无愧我心”自解,听之而已。
④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平伯来信,屡屡说起他,说是一个有趣的人。
有一回平伯到白马湖看我。我和他同往宁波的时候,他在火车中将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
给我看。我在车身不住的动摇中,读了一遍。觉得大有意思。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
个有趣的人。我又和平伯说,他这篇诗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后来平伯来信,说已将此语
函告白采,他颇以为然。我当时还和平伯说,关于这篇诗,我想写一篇评论;平伯大约也告
诉了他。有一回他突然来信说起此事;他盼望早些见着我的文字,让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
诗究竟是怎样的,我回信答应他,就要做的。以后我们常常通信,他常常提及此事。但现在
是三年以后了,我才算将此文完篇;他却已经死了,看不见了!他暑假前最后给我的信还说
起他的盼望。天啊!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
⑤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有一回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门林
荫路新正兴里五号去访他:这是按着他给我们的通信地址去的。但不幸得很,他已经搬到附
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新正兴里五号是朋友延陵君住过的:有一次谈起白采,
他说他姓童,在美术专门学校念书;他的夫人和延陵夫人是朋友,延陵夫妇曾借住他们所赁
的一间亭子间。那是我看延陵时去过的,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是一间虽小而极洁净的房子,
几乎使我忘记了是在上海的西门地方。现在他存着的摄影里,据我看,有好几张是在那间房
里照的。又从他的遗札里,推想他那时还未离婚;他离开新正兴里五号,或是正为离婚的缘
故,也未可知。这却使我们事后追想,多少感着些悲剧味了。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竟
得和他见了一面。那是在立达学园我预备上火车去上海前的五分钟。这一天,学园的朋友说
白采要搬来了;我从早上等了好久,还没有音信。正预备上车站,白采从门口进来了。他说
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我因上海还有约会,只匆匆一谈,便握手作
别。他后来有信给平伯说我短小精悍,却是一句有趣的话。这是我们最初的一面,但谁知也
就是最后的一面呢!
⑥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时,他要去集美作教;他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
便寄了一张小影给我。这是他立在露台上远望的背影,他说是聊寄仁盼之意。我得此小影,
反复把玩而不忍释,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这回来到立达学因,偶然翻阅《白采的小说》,
《作诗的儿子》一篇中讥讽我的话,己经删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
留在箱子里。这使我惭愧从前的猜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但是他现在死了,我又能怎样呢?
我只相信,如爱墨生的话,他在许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
(有删节)
文本二:
①近代散文早己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
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转为传道者与说理者
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
②现代散文就是这个样子。它可以写身边琐事,也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它可以说理,也
可以抒情;它可以诙谐,也可以庄重。它只是把一切问题,哪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
自然,更亲切,“能近取譬”罢了。
③上面所说的两种特质,朱先生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
文,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
④最后,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
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
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
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摘自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有删节)
(1)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①段中“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表达了对白采惨死于船中的震惊和痛心,
也表达了作者因杂事而未能完成对其诗歌评价的歉疚。
B.文本一第②段中“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既表达对白采不愿让人
知晓自己身世的遗憾,也表达了对其不为人理解的同情。
C.文本一最后一段作者“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因为误解白采而产生的
深深自责之情,同时也表达着自己因无法向其致歉的遗憾。
D.文本二最后一段“腴厚是从平淡出来”,指的是朱自清散文叙写的是生活中细小乃至琐
屑的小事,但却表达着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详细地叙写白采留在立达学园的遗物,一方面是为了表达睹物思人的悲凉,
同时也是为了引出后文给白采的诗写评论的叙写。
B.文本一将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李芳诗集出版侧面表现了白采的
仗义,“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侧面表现白采的诗意。
C.文本二通过“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以比喻的方式将
抽象的文学理论说得生动形象,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D.文本一第⑤段中叙写了延陵夫妇的话语和居所,是因为访白采不遇,只有以实写虚,
从而见白采的为人,是文本二所谓“能近取譬”的明证。
(3)文本一第④段写到“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人”,白采“有趣”在
作者的笔下也有表现,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文本二第①段说近代散文“不再装腔作势,转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
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这在文本一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公资颖悟,自童孺力学,嶷然如成人。弱冠,有声场屋
间,四赴庭试。贞佑兵兴,家业荡尽,以世故试补御史台掾。汴都下,北渡,侨居成安县,
故相史公开府真定,闻其名,聘充经历官。乙未,从开府南征,凡筹划调度,倚公为重。军
士多避役亡去,获必戮以厉余者,公极言其不可,后配之穴城而已。光州下,革山农民团绡
为固,开府令攻之,公曰:“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
从之,皆相继来降,全活者不可胜计。板荡后,民耗弱不任差役官从期.货子钱以充贡
赋谓之羊羔利。岁久来责所负,有破产不能偿者,公言于开府,请于朝,止一本息付之。升
真定府参议,兴滞补弊,多所裨益。由是声望隆于诸镇,而上达于阙庭矣。岁丁未,王遣使
来召,问曰:“今之典兵与季民者,为害孰甚?”公曰:“典兵者,军无纪律,专事残暴,所
得不偿其失,害固为重。若司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蠹亦非细。”
王默然良久日:“然则奈何?”公曰:“莫若更选族人之贤如口温不花者,使主兵柄,勋旧如
忽都虎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公在朔庭期年,每进见,延访圣贤道德之奥,
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详明切直,多所开悟。故呼字赐坐,赍锡之礼殊渥。至元五
年春,起公侍御史,辞不拜。有言沿边将校冒代,军士虚耗縻币者,上怒,敕使按治,仍以
其事谕公陈奏,公奏曰:“在昔将校备尝艰阻,与士卒同甘苦。今年少子弟袭爵,或以微劳
进用,岂知军旅之事乎!致朝廷遣使覆按,此省院素失约束耳。若悉痛绳以法,则人不自安。
今但易其部署,选武毅有才略者任之,则军政自新,时委风宪官体究,庶革其弊。”上曰:
“可徐行之。”
(节选自《元朝名臣事略》)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民耗A弱B不C任差役D官E从胡商F贷G子钱H以充I贡J赋K谓之L羊羔利。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场屋,指封建时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作科场,也引申指科举考试。
B.团结,文中指集结,与“团结一致”中“团结”的词义和感情色彩一致。
C.胡商,胡常用作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泛称,来自这些地方的商人通称胡商。
D.宰,指主管,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的“宰”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德辉天资聪慧,从幼年时期就奋力学习,曾四次参加皇帝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后
因为家世补任御史台官。
B.张德辉在前宰相史公开设的府署中担任经历官,受到史公的倚重,他多次向史公进言,
获得史公的认可。
C.张德辉认为当时统领军队的人军纪不严,行事残暴,造成了重大的危害,主张任用口
温不花来管理军队。
D.对于戍边军官冒名顶替和士兵空耗国家财富的情况,张德辉并不主张严惩,建议更换
部署,重新选拔人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
②故呼字赐坐,贲锡之礼殊渥。
(5)前人评价张德辉“以实惠及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张德辉是如何“以实惠及民”
的?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4.(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望夫台
苏轼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空伶傅。
[注]本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冬,此前诗人回四川眉山葬母,守丧甫毕,便在朝廷
的催促下与苏辙、苏洵经长江南行返京。作者曾在《望夫台》题下自注:“在忠州南数十
里。”《郡国志》载:“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山望之,久乃化为石。”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随江流宛转在船上远望望夫石所见到的情
景。
B.千百年来望夫石前船去船来,忙忙碌碌,都未曾因为望夫石而停驻,这让诗人倍觉伤
感。
C.众多沿江而下的过客就如浮萍一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其中也蕴含诗人的身世之
感。
D.诗歌尾联想象山月升起,清冷的月光照在望夫石上,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表达空
间。
(2)诗歌末句的“空”字和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字意蕴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首先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正面设喻打开话题,从而引出
了“,”的观点。
②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李白借酒浇愁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曹操《短歌行》中自问自答的
诗句“?"聊以抒怀。
③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霜林枫叶常是古代诗词中营造意境的物象,如:
六、语言文字运用1(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可喜的是有好几位生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多岁了,
敢情阁下并不老。”是的,【甲】虽然将奔四十的人,我倒还不老。因为对事轻淡,我心中不
大藏着计划,作事也无须耍手段,所以我能笑,爱笑;天真的笑多少显着年青一些。我悲观,
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
的那样①。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等等②的字眼们。我爱小孩、
花草、小猫、小狗、小鱼,这些都不“虎事”。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我能难受
半天,特别是那种所谓聪明的孩子,让我难过。比如说,一群小孩都在那儿看变戏法儿,我
也在那儿,单会有那么一两个七八岁的小老头说:“这都是假的!”这叫我立刻走开,心里堵
上一大块。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愿意大家傻一点,特别
是小孩。假若小猫刚生下来就会捕鼠,【乙】我就不再养猫,虽然它也许是个神猫。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四个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最不相同的是
A.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
B.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
C.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我能难受半天。
D.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
(3)文段中甲、乙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转折复句,但偏句与正句的位置不同,它们
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七、语言文字运用II(11分)
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发现的香料,特别是来自印度的黑胡椒将15世纪欧洲富人们的味蕾迷得神魂颠倒,
不过①,因为威尼斯一直垄断着这种香料的贸易。为了打破垄断,寻找一条便宜的路线到达
香料之都印度,西班牙君王费迪南和伊莎贝拉支持了哥伦布的航行。当哥伦布首次登陆时,
他自以为到达了心中的目的地,于是就将这些岛屿命名为西印度群岛。哥伦布②,却发现当
地人把一种红色果实放到食物中,他们称之为“阿吉”(aji)。哥伦布认为③,于是将其命
名为西印度群岛胡椒,并带回了西班牙。
我们今天称为辣椒的植物在那时的新大陆十分常见。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辣椒是在
7000年到4500年前被培育出来的,不过科学家们认为野生的原始辣椒在人类到达中美洲和
南美洲之前就已经在那里生长了,它与黑胡椒之间没有任何植物学上的联系。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述辣椒传入欧洲的经过。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
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八、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有记者在采访作家铁凝时问道:“您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对生活保持最直接的接触?许
多专业作家去体验生活,有时也不会写出好东西来。”铁凝回答说:“每个作家的情况不一样,
我觉得应该把‘体验'去掉,因为‘体验'本身就有做作、演戏的成分,应该是去生活。一
个作家尽可以去表现生活中的表演,但一个作家不能表演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
线。”
以上材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调研试卷(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1(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民为邦本”源出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
固邦宁。”其中“民惟邦本”一般习惯引作“民为邦本”。
这篇文字根据《书序》的介绍是大禹的孙子夏王太康因为无德而失国之后,其昆弟五人
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诫、抒发怨愤之情,作歌以讽喻的文章。虽说这一训示不一定都是
夏禹的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
殷商时期,中国人处于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步向多神崇拜转变的时期,人们祭天地、星辰、
日月,祭鬼神,此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
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并且将其与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因此周王称“天子”,是受了“天
命”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
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体会到《尚书》中所讲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从而
对“天”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而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随着周王室日益衰败,礼乐崩坏,原来维系着周王朝统治的封建制、宗法制纷纷崩溃,
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另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本身能力和地位的肯定
使得民本思想进一步变化,更加强调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作用。因此,有了荀子提出的“制天
命而用之”的观点,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进一步消解了“天”的神圣性。与此同时,各
国并立,群雄争霸的局面,也让一部分君主和大臣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发生转变,
感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在统治过程中加强了
对民生的关注。在春秋战国历史发展和思想争鸣过程中,从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的爱民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思想,中国传统的
民本思想至此真正形成了。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出现,消解了“天”“天命”的神圣性,使得中华文明
走向了不同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也使得关注民生、注重人民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构成了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摘编自赵璐璐《民为邦本:中国的民本思想及其恒久价值》)
材料二:
杜甫民本思想有着不同于孟子的特殊角度,孟子谈民本,是站在谋臣的位置上,从帝王
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作用。在孟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论及民的重要性和申说仁
政的各个具体方面时,他经常对君王重复的一句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就是告诉君
王,你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达到无敌于天下的目的。这样看来,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明确的政
治目的,即“无敌于天下”,他的民本思想只不过是谋臣为了让君王达到这一政治目的而献
上的良策,有很明显的功利性,所谓民本亦可以视为一种“牧民”之道。杜甫固然也以臣的
身份谈民对于国、对于君的重要性,但长期困苦生活的特殊境遇更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切
身的感受,所以杜诗更多的是从民的角度为民请命,呼唤民本。杜甫将“请为父老歌”作为
自己的创作目的,希望在诗作中表达黎民的心声,像《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吏三别”等诗就是为民而歌的代表作。
在杜甫表达民生疾苦的诗歌中,他全然没有孟子那种儒家士大夫不动于心的雍容姿态,
而是怀着强烈的焦虑为百姓呼号呐喊。“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安得务农息
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这句
句“安得”,声声“谁能”,是身处社会现实之中,欲救民于水火而不得的杜甫的无助但又焦
虑的血泪之声。
孟子认为儒家理想的人生态度是:“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他的民本思想也仅仅要求统治者在“达”的境遇下能想到
施恩于民。然而,杜甫一生不论穷达,都执着固守着“兼善”之志,将济世安民作为自己不
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孟子做到的仅仅是“达”时推己及人,而杜甫却做到了“穷”时舍己
为人。在爱子夭折的极端伤痛中,他想到的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在风雨交加、
寒瑟难眠的长夜中,他高呼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是这种自我
牺牲精神使杜甫的民本思想达到了一般儒士难以超越的高度,也使杜诗在千载之后仍有一种
强烈的感人力量。
儒家传统观念要求“臣为君讳”,虽然承认诗可以“怨”,但也指出应当“怨而不怒,哀
而不伤”。杜甫在诗作中常常打破这些训条,面对昏庸无道、一意孤行、置民生死于不顾的
君王,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要为民请命,他做的远比孟子更大胆、更无畏。杜甫
称自己是“嫉恶怀刚肠”“疾恶信如仇”。他敢对朝廷大胆责难:“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其为民请命的勇气和胆量,表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无畏。
(摘编自冯建国《论杜甫的民本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民为邦本”源自《尚书》,原是大禹对其孙子太康训诫的话,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
思想。
B.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加深而
形成的。
C.君王与杜甫民本思想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而后者是看到了人民
的疾苦。
D.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加强对民生的关注,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都是出于功利性
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民本思想虽然产生于夏朝,但是到周王朝打败商王朝,人们才有更深刻的认识。
B.随着对“天”与人关系认识的深入,周王室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
C.周王受“天命”统治天下,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都是为了强调王权的神圣。
D.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漫长,至孟子真正形成,至杜甫才达到难以超越的高度。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传统民本思想的一项是A
A.汉代董仲舒说:“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B.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C.宋代朱熹说:“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
D.清代黄宗羲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4)孟子与杜甫的民本思想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作答。
(5)毛泽东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结合材料中有关民本思想的表述,找
出支撑这一论断的理由。
【解答】(1)A.“原是大禹对其孙子太康训诫的话”错误,结合”这篇文字根据《书序》
的介绍是大禹的孙子夏王太康因为无德而失国之后,其昆弟五人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
训诫、抒发怨愤之情,作歌以讽喻的文章。虽说这一训示不一定都是夏禹的原话,但这
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可知,大禹训诫其后代,并非专指训诫太康。
故选Ao
(2)A.“民本思想虽然产生于夏朝”错误,夏禹的训示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不
能得出产生于夏朝的结论。B.强加因果,结合“随着周王室日益衰败,礼乐崩坏,原来
维系着周王朝统治的封建制、宗法制纷纷崩溃,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可
知,对“天”的崇拜产生动摇与对“天”与人关系认识的深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原
文说的是杜甫的民本思想达到了“一般儒士难以超越”的高度,并非所有人难以超越。
故选C。
(3)A.董仲舒的观点是效法先王,实现改制作乐,讲的是君王如何治理天下。
故选Ao
(4)①结合“孟子谈民本,是站在谋臣的位置上,从帝王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作
用……杜甫固然也以臣的身份谈民对于国、对于君的重要性,但长期困苦生活的特殊境
遇更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杜诗更多的是从民的角度为民请命,呼唤
民本”可知,立场与位置不同:孟子站在谋臣位置,从帝王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
作用;杜甫虽为臣,但更多站在民的立场为民请命,呼唤民本。②结合“在杜甫表达民
生疾苦的诗歌中,他全然没有孟子那种儒家士大夫不动于心的雍容姿态,而是怀着强烈
的焦虑为百姓呼号呐喊”“他的民本思想也仅仅要求统治者在'达'的境遇下能想到施恩
于民……杜甫一生不论穷达,都执着固守着‘兼善’之志,将济世安民作为自己不可推
卸的责任”可知,际遇与处境不同:孟子是基于“达”时施恩于民,有一种儒家士大夫
不动于心的雍容姿态;而杜甫不论穷达,都固守“兼善”之志,怀着强烈的焦虑为百姓
呼号呐喊。
(5)①结合“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知,从传统民本思
想的发展历史看,人民群众具有改朝换代的武装力量。②结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
人本身能力和地位的肯定使得民本思想进一步变化,更加强调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作用”
可知,从生产力的发展看,人本身能力和地位,以及主观能动作用需要肯定和突出。③
结合“发展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思想”可知,孟子民贵君
轻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④结合“所以杜诗更多的是从民的角
度为民请命,呼唤民本”“其为民请命的勇气和胆量,表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无畏”可知,
诗文里有呼唤民本的强烈的感人力量,也有杜甫那样的读书人具有的为民请命的勇气和
胆量。
答案:
(1)A
(2)C
(3)A
(4)①立场与位置不同:孟子站在谋臣位置,从帝王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作用;
杜甫虽为臣,但更多站在民的立场为民请命,呼唤民本。②际遇与处境不同:孟子是基
于“达”时施恩于民,有一种儒家士大夫不动于心的雍容姿态;而杜甫不论穷达,都固
守“兼善”之志,怀着强烈的焦虑为百姓呼号呐喊。
(5)①从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历史看,人民群众具有改朝换代的武装力量。②从生产力
的发展看,人本身能力和地位,以及主观能动作用需要肯定和突出。③孟子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强调了民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④诗文里有呼唤民本的强烈的感人力量,
也有杜甫那样的读书人具有的为民请命的勇气和胆量。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白采
朱自清
①盛暑中写《白采的诗》一文,刚满一页,便因病搁下。这时候薰宇来了一封信,说白
采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个人,他的遗物暂存在立达学园里。有文稿,旧
体诗词稿,笔记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还有四包女人的头发!我将薰宇的信念了好几遍,
茫然若失了一会,觉得白采虽于生死无所容心,但这样的死在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
太惨酷了些一一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
②白采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他的历史,他的性格,现在虽从遗物中略知梗概,但在他
生前,是绝少人知道的。他也绝口不向人说,你问他他只支吾而已。他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
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但我们却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
③不打不成相识,我是这样的知道了白采的。这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李芳将他的诗
集交我删改,并嘱我作序。那时我在温州,他在上海,我因事忙,一搁就是半年;而李芳已
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正在这时,平伯转来
白采的信,短短的两行,催我设法将李芳的诗出版;又附了登在《觉悟》上的小说《作诗的
儿子》,让我看看一一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我当时觉得不应得这种讥讽,便写了一封近两
千字的长信,详述事件首尾,向他辩解。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无消息。等到我已不希望
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在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己。我只能以“岂能尽如人
意?但求无愧我心”自解,听之而已。
④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平伯来信,屡屡说起他,说是一个有趣的人。
有一回平伯到白马湖看我。我和他同往宁波的时候,他在火车中将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
给我看。我在车身不住的动摇中,读了一遍。觉得大有意思。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
个有趣的人。我又和平伯说,他这篇诗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后来平伯来信,说已将此语
函告白采,他颇以为然。我当时还和平伯说,关于这篇诗,我想写一篇评论;平伯大约也告
诉了他。有一回他突然来信说起此事;他盼望早些见着我的文字,让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
诗究竟是怎样的,我回信答应他,就要做的。以后我们常常通信,他常常提及此事。但现在
是三年以后了,我才算将此文完篇;他却已经死了,看不见了!他暑假前最后给我的信还说
起他的盼望。天啊!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
⑤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有一回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门林
荫路新正兴里五号去访他:这是按着他给我们的通信地址去的。但不幸得很,他已经搬到附
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新正兴里五号是朋友延陵君住过的:有一次谈起白采,
他说他姓童,在美术专门学校念书;他的夫人和延陵夫人是朋友,延陵夫妇曾借住他们所赁
的一间亭子间。那是我看延陵时去过的,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是一间虽小而极洁净的房子,
几乎使我忘记了是在上海的西门地方。现在他存着的摄影里,据我看,有好几张是在那间房
里照的。又从他的遗札里,推想他那时还未离婚;他离开新正兴里五号,或是正为离婚的缘
故,也未可知。这却使我们事后追想,多少感着些悲剧味了。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竟
得和他见了一面。那是在立达学园我预备上火车去上海前的五分钟。这一天,学园的朋友说
白采要搬来了;我从早上等了好久,还没有音信。正预备上车站,白采从门口进来了。他说
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我因上海还有约会,只匆匆一谈,便握手作
别。他后来有信给平伯说我短小精悍,却是一句有趣的话。这是我们最初的一面,但谁知也
就是最后的一面呢!
⑥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时,他要去集美作教;他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
便寄了一张小影给我。这是他立在露台上远望的背影,他说是聊寄仁盼之意。我得此小影,
反复把玩而不忍释,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这回来到立达学因,偶然翻阅《白采的小说》,
《作诗的儿子》一篇中讥讽我的话,已经删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
留在箱子里。这使我惭愧从前的猜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但是他现在死了,我又能怎样呢?
我只相信,如爱墨生的话,他在许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
(有删节)
文本二:
①近代散文早已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
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转为传道者与说理者
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
②现代散文就是这个样子。它可以写身边琐事,也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它可以说理,也
可以抒情;它可以诙谐,也可以庄重。它只是把一切问题,哪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
自然,更亲切,“能近取譬”罢了。
③上面所说的两种特质,朱先生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
文,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
④最后,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
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
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
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摘自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有删节)
(1)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本一第①段中“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表达了对白采惨死于船中的震惊和痛心,
也表达了作者因杂事而未能完成对其诗歌评价的歉疚。
B.文本一第②段中“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既表达对白采不愿让人
知晓自己身世的遗憾,也表达了对其不为人理解的同情。
C.文本一最后一段作者“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因为误解白采而产生的
深深自责之情,同时也表达着自己因无法向其致歉的遗憾。
D.文本二最后一段“腴厚是从平淡出来”,指的是朱自清散文叙写的是生活中细小乃至琐
屑的小事,但却表达着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C
A.文本一开头详细地叙写白采留在立达学园的遗物,一方面是为了表达睹物思人的悲凉,
同时也是为了引出后文给白采的诗写评论的叙写。
B.文本一将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李芳诗集出版侧面表现了白采的
仗义,“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侧面表现白采的诗意。
C.文本二通过“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以比喻的方式将
抽象的文学理论说得生动形象,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D.文本一第⑤段中叙写了延陵夫妇的话语和居所,是因为访白采不遇,只有以实写虚,
从而见白采的为人,是文本二所谓“能近取譬”的明证。
(3)文本一第④段写到“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人”,白采“有趣”在
作者的笔下也有表现,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文本二第①段说近代散文“不再装腔作势,转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
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这在文本一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解答】(1)C.“因为误解白采而产生的深深自责之情”错误。由“又附了登在《觉悟》
上的小说《作诗的儿子》,让我看看一一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我当时觉得不应得这种讥
讽,便写了一封近两千字的长信,详述事件首尾,向他辩解”“《作诗的儿子》■篇中讥
讽我的话,已经删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留在箱子里”可知,
自责不是因为对白采的误解,而是因为自己的计较。
故选C。
(2)A.“为了引出后文给白采的诗写评论的叙写”错误,无依据。
B.“比如李芳诗集出版侧面表现了白采的仗义,‘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侧面表现白采的
诗意”错误。李芳诗集出版不是侧面描写,桌椅也不能表现白采的诗意。
C.正确。
D.“只有以实写虚,从而见白采的为人,是文本二所谓'能近取譬'的明证”错误。既
不是“以实写虚”,也非“能近取譬”。
故选C。
(3)①由“正在这时,平伯转来白采的信,短短的两行,催我设法将李芳的诗出版;又
附了登在《觉悟》上的小说《作诗的儿子》,让我看看一一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可知,
对人真情到执拗。
②由“白采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他的历史,他的性格,现在虽从遗物中略知梗概,但
在他生前,是绝少人知道的。他也绝口不向人说,你问他他只支吾而已”“我当时还和平
伯说,关于这篇诗,我想写一篇评论;平伯大约也告诉了他。有一回他突然来信说起此
事;他盼望早些见着我的文字,让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诗究竟是怎样的”可知,既掩
藏自己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③由“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无消息。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在
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已”“这回来到立达学因,偶然翻阅《白采的小说》,《作
诗的儿子》一篇中讥讽我的话,己经删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
留在箱子里”可知,对人既冷又热。
(4)①所选取的材料是充满生活意味的日常小事。由“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无消息。
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在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已”“去
年年底,我在北京时,他要去集美作教;他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便寄
了一张小影给我。这是他立在露台上远望的背影,他说是聊寄仁盼之意”可知,无论是
来信还是给“我”寄来一张小影,这些事情都寻常而琐屑,但意义深远。
②表达人世间最朴实、真挚的情感。由“这时候薰宇来了一封信,说白采死了,死在香
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个人,他的遗物暂存在立达学园里”“我从早上等了好久,还
没有音信。正预备上车站,白采从门口进来了。他说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
世变的样子”“我因上海还有约会,只匆匆一谈,便握手作别。他后来有信给平伯说我短
小精悍,却是一句有趣的话。这是我们最初的一面,但谁知也就是最后的一面呢”可知,
所写的白采是普通的人,表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③语言自然,文风朴实。由“但这样的死在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太惨酷了些”“但
我们却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
常通函札。平伯来信,屡屡说起他,说是一个有趣的人”“但现在是三年以后了,我才算
将此文完篇;他却已经死了,看不见了!他暑假前最后给我的信还说起他的盼望。天啊!
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这是我们最初的一面,但谁知也
就是最后的一面呢”“但是他现在死了,我又能怎样呢?我只相信,如爱墨生的话,他在
许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可知,文章表达的情感浓郁,但是语言却以淡雅自然,叙事
无波无澜,自然中透出平和。
答案:
(1)C
(2)C
(3)①对人真情到执拗。为了李芳的诗集出版,去信催促,甚至借所写小说讥讽。②既
掩藏自己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不愿和人谈及自己情况,但又催我写文章以期了
解“在我眼中的他的诗究竟是怎样的”。③对人既冷又热。面对我长信辩解,他“只是几
句半冷半热的话”,较为冷漠,但是却一直将长信留在箱子里,而且删改了小说中“讥讽
我的话”。
(4)①所选取的材料是充满生活意味的日常小事。无论是来信还是给“我”寄来一张小
影,这些事情都寻常而琐屑,但意义深远。②表达人世间最朴实、真挚的情感。所写的
白采是普通的人,表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③语言自然,文风朴实。文章表达的情
感浓郁,但是语言却以淡雅自然,叙事无波无澜,自然中透出平和。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公资颖悟,自童孺力学,嶷然如成人。弱冠,有声扬屋
间,四赴庭试。贞佑兵兴,家业荡尽,以世故试补御史台掾。汴都下,北渡,侨居成安县,
故相史公开府真定,闻其名,聘充经历官。乙未,从开府南征,凡筹划调度,倚公为重。军
士多避役亡去,获必戮以厉余者,公极言其不可,后配之穴城而己。光州下,革山农民团缙
为固,开府令攻之,公曰:“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
从之,皆相继来降,全活者不可胜计。板荡后,民耗弱不任差役官丛期百货子钱以充贡
贼谓之羊羔利。岁久来责所负,有破产不能偿者,公言于开府,请于朝,止一本息付之。升
真定府参议,兴滞补弊,多所裨益。由是声望隆于诸镇,而上达于阙庭矣。岁丁未,王遣使
来召,问曰:“今之典兵与季民者,为害孰甚?”公曰:“典兵者,军无纪律,专事残暴,所
得不偿其失,害固为重。若司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蠹亦非细。”
王默然良久曰:“然则奈何?”公曰:“莫若更选族人之贤如口温不花者,使主兵柄,勋旧如
忽都虎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公在朔庭期年,每进见,延访圣贤道德之奥,
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详明切直,多所开悟。故呼字赐坐,贲锡之礼殊渥。至元五
年春,起公侍御史,辞不拜。有言沿边将校冒代,军士虚耗縻币者,上怒,敕使按治,仍以
其事谕公陈奏,公奏曰:“在昔将校备尝艰阻,与士卒同甘苦。今年少子弟袭爵,或以微劳
进用,岂知军旅之事乎!致朝廷遣使覆按,此省院素失约束耳。若悉痛绳以法,则人不自安。
今但易其部署,选武毅有才略者任之,则军政自新,时委风宪官体究,庶革其弊。”上曰:
“可徐行之。”
(节选自《元朝名臣事略》)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民耗A弱B不C任差役D官E从胡商F贷G子钱H以充I贡J赋K谓之L羊羔利。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场屋,指封建时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作科场,也引申指科举考试。
B.团结,文中指集结,与“团结一致”中“团结”的词义和感情色彩一致。
C.胡商,胡常用作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泛称,来自这些地方的商人通称胡商。
D.宰,指主管,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的“宰”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张德辉天资聪慧,从幼年时期就奋力学习,曾四次参加皇帝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后
因为家世补任御史台官。
B.张德辉在前宰相史公开设的府署中担任经历官,受到史公的倚重,他多次向史公进言,
获得史公的认可。
C.张德辉认为当时统领军队的人军纪不严,行事残暴,造成了重大的危害,主张任用口
温不花来管理军队。
D.对于戍边军官冒名顶替和士兵空耗国家财富的情况,张德辉并不主张严惩,建议更换
部署,重新选拔人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
②故呼字赐坐,贲锡之礼殊渥。
(5)前人评价张德辉“以实惠及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张德辉是如何“以实惠及民”
的?
【解答】(1)“官”为后句主语,其前断开;“以”表目的,其前断开;“谓之羊羔利”为
判断句,在其前断开,综上应在DHK三处断开。句意:民力消耗弱小无法承受徭役,官
员跟随域外和西北少数民族商人出借高利贷,让百姓用来充抵交给朝廷的土贡和赋税,
称之为羊羔利。
(2)B.有误,感情色彩不一致,文中“团结”是中性词,“团结一致”中“团结”是褒
义词。
故选:B„
(3)C.“主张任用口温不花来管理军队”有误,不是直接任用口温不花,而是选用像口
温不花这样的族中贤才担任。原文表述为“莫若更选族人之贤如口温不花者,使主兵柄,
勋旧如忽都虎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
故选:Co
(4)①计:策略;开谕:启发劝说;旅拒:聚众抵抗。译文:这是乡里百姓自保的策略,
当用什么是祸患什么是福气的道理来启发劝说他们,如果聚众抵抗,再用兵也不晚。
②呼:称呼;贲:赏赐;殊渥:特别优厚。译文:所以大王称呼他的字赐给他座位,赏
赐的礼物特别优厚。
(5)文中说到“从开府南征,凡筹划调度,倚公为重。军士多避役亡去,获必戮以厉余
者,公极言其不可,后配之穴城而已”。他进言开府放宽对避役逃亡军士的惩处;还说到
“公曰:'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从之,皆相继来降,
全活者不可胜计”。他劝说开府以祸福之理晓谕聚集抵抗的草山农民,使之得以保全;还
说到“岁久来责所负,有破产不能偿者,公言于开府,请于朝,止一本息付之"。他建言
开府向朝廷请示等额本息偿还高利贷;还说到“莫若更选族人之贤如口温不花者,使主
兵柄,勋旧如忽都虎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他向大王建议让勋旧主掌民政,
减轻税负。
答案:
(1)DHK
(2)B
⑶C
(4)①这是乡里百姓自保的策略,当用什么是祸患什么是福气的道理来启发劝说他们,
如果聚众抵抗,再用兵也不晚。
②所以大王称呼他的字赐给他座位,赏赐的礼物特别优厚。
(5)①进言开府放宽对避役逃亡军士的惩处。②劝说开府以祸福之理晓谕聚集抵抗的草
山农民,使之得以保全。③建言开府向朝廷请示等额本息偿还高利贷。④向大王建议让
勋旧主掌民政,减轻税负。
参考译文:
张德辉,字耀卿,是冀宁路交城县人。张公天资聪慧过人,从幼年时期就奋力学习,聪
慧有如成年人。刚成年,在科举考试中就有声名,四次参加皇帝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金宣
宗贞佑年间发生战乱,家产耗尽,因为家世的缘故经过考察后补任御史台属官。开封被攻下
后,北渡黄河,寄居在成安县,前宰相史公在真定开设府署,听闻他的名声,延聘他担任经
历官。乙未年,跟随史公南征,所有的谋划调度,都倚重张公。士兵常躲避兵役逃亡,抓获
后必定被杀掉以警示其他人,张公竭力陈说那样不可行,后来只是流放到穴城罢了。光州被
攻克后,草山农民集结起来坚决抵抗,史公下令攻打他们,张公说:“这是乡里百姓自保的
策略,当用什么是祸患什么是福气的道理来启发劝说他们,如果聚众抵抗,再用兵也不晚。”
史公听从了他的建议,草山农民都相继前来投降,因此保全活下来的人无法全部计算完。
社会动荡后,民力消耗弱小无法承受徭役,官员跟随域外和西北少数民族商人出借高利贷,
让百姓用来充抵交给朝廷的土贡和赋税,称之为羊羔利。一段时间以后来索要拖欠的高利贷,
有破产不能偿还的,张公向开府说明,向朝廷请求,只按照同样的本息进行偿还。升任真定
府参议,促成滞留的事情补救不好的事项,有很多他带来的好处。因此名声在诸镇之中日益
隆盛,并且向上被朝廷听闻。丁未年,大王派遣使臣前来召见张公,询问他说:“如今的统
领军队与掌治民众的人,造成的危害谁更严重?”张公说:“统领军队的人,军队没有纪律,
专门做残暴的事,所获得的不抵偿他们造成的损失,造成的危害本来要重一些。至于掌治民
众的人,赋税繁重苛刻,毒害天下,让祖宗的百姓像走入水火之中艰难,危害也不小。”大
王沉默很久说:“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张公说:“不如重新选择像口温不花这样贤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许昌学院《软件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班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计划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学习型校园建设目标计划
- 徐州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疗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总结计划
- 班级参观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计划
- 成本控制在生产计划中的实践
- 引导学生树立正面价值观的方式计划
- 生物实验室使用指南计划
- (完整)运输方案
- 列宁人物课件
- 第15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课件 2023-2024学年 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手术质量控制指标
-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版新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解读
- 供热系统设计说明书
- MOOC 房地产管理-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辽宁自贸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2024年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合格性考试选择题试题(答案详解)
- 【安井食品公司偿债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