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历史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历史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历史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历史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C.百家争鸣的局面越来越盛大 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2.《汉书》载:高帝始置诸侯王,“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这一变化()A.异化了中枢权力机构 B.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C.形成了内轻外重局面 D.加剧了郡国间的矛盾3.南齐永明年间府库出钱亿万余,购买米谷丝绵,官方平价以“优黔首”。“远邦市杂物,非土俗所产者,皆悉停之。”这可用于佐证()A.政府有调控市场的意识 B.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确立C.百姓经济地位得到提升 D.海外贸易受到严格控制4.唐初贵族女子出门要戴冪羅(一种长及身的面罩),“不欲途路窥之”。自武周朝之后,冪羅渐被只遮盖脸部的帷帽所替代,玄宗后甚至“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反映了唐()A.纺织业技术水平高 B.对外文化交流频繁C.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D.封建贵族生活奢靡5.南宋末年,徽州乡绅向皇帝请求通过立社组织乡约,对乡民行为进行“臧否”,移风易俗,襄助朝廷圣治,得到皇帝亲自批准。这有利于()A.完善基层行政机构 B.壮大徽商势力C.增强乡约的约束力 D.强化君主专制6.有学者将明清的城市分为开封型和苏杭型,开封型城市“工商业是贵族、地主的附庸,充满着腐朽、没落、荒淫、腐败的一面”;苏杭型城市“工商业是面向全国的,出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氛。”据此可知()A.苏杭型城市存在经济转型的趋势 B.明清政治腐败严重C.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模式 D.封建经济日益衰落7.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图管理形式,这反映该企业()A.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 B.受外来资本控制C.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 D.有较强的独立性8.1919年5月9日杭州之江大学建立“劝用国货会”,抵制日货。12日起,杭州、永嘉、乐清、瑞安等处师生陆续发表宣言、组织罢课游行。6月初,一些温州知识人创办《救国讲演周刊》,以利当地的“救国”宣传。这说明()A.爱国救亡运动有所创新 B.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C.抵制日货运动开始出现 D.长三角成为五四运动中心9.下表为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抗战文件,这主要说明()时间文件主要内容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愿意与之携手抗日救国,呼吁全体同胞总动员共同抗日。1936年12月19日《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国共两党根本矛盾已经消弭 B.国民党对日本侵略实行消极政策C.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战的决心 D.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10.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贸易代表团以英国为突破口,争取了英国柴油机、起重机等项目对中国开放。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仿效英国,对中国增加出口钢材、机械、仪器和车辆等项目。这意味着()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获普遍认可 B.西方国家已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禁运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中国开拓了对西欧贸易关系的新局面11.亚述浮雕较少宗教色彩,其主体通常是国王。下图刻画了亚述国王在战车上用弓箭射杀雄狮,面对雄狮凶猛进攻,国王无所畏惧,沉着迎战。这些浮雕意图表现亚述()A.人民尚武好战传统 B.帝国统治者的威严C.军队战术配合熟练 D.对外征服成果丰硕12.中世纪初;西欧教会曾规定7代内禁婚,13世纪将限制缩小到4代,但在闭塞的社会里,都难以实施。从中世纪教堂结婚登记簿发现,“在一般村庄里大概至少有一半不自由人有一个共同的玄祖,其间包括未来的新娘和新郎”。这反映()A.庄园经济影响社会交往 B.封建领主权力高度集中C.教皇权威受到极大冲击 D.农奴漠视婚姻伦理观念13.巴黎的工厂、制造业、高炉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长,使政府充满若干臆想的恐惧,1782年法国御前会议作出判决:“国王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圆15里之内建造这类工厂。”这说明()A.法国政府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B.巴黎已成为法国工业发展的中心C.革命力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D.法国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4.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指出,如果农民站到革命一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抛弃小私有观念,“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这()A.标志社会主义学说走向科学 B.表明马克思主张建立工农联盟C.意味着农民成为革命主力军 D.说明推翻资本主义条件已成熟15.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苏联(俄)20世纪初谷物的总产量(苏联境内,单位:10亿普)

1913年1920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黑麦1.20.61.11.41.41.5小麦1.50.50.81.21.41.2大麦0.70.30.20.40.30.3燕麦0.90.40.50.70.90.8谷物总数4.72.63.1444.74.5A.谷物总产量持续增产 B.农业集体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D.实行粮食税利于稳定国民经济16.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联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战争。美国总统写信给英国首相,说道:“……如果埃及请求苏联帮忙,那时中东的事务就真要变糟了。”接着美国以联合国名义要求交战各方立即停火。美国此举()A.客观上利于埃及的独立 B.加剧苏联对中东的干预C.说明西方阵营走向瓦解 D.意在争夺中东地区霸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某班围绕“北宋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展示如下材料:组别材料甲组宋代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路”,作为行政监察区。“以天下之治寄於守令,守令之众朝廷不能尽知,其要:寄於监司”。——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4等乙组太祖周知其弊………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摘自《宋史·食货志》丙组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因而也称“役兵”。——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丁组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北宋)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摘自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1)分别指出甲乙丙三组材料从什么方面进行研究?(2)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丁组结论。18.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关键环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4年各省负债农家统计单位:%省别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借钱794851566366615146626341省别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平均借钱4656464552576755605166—摘编自国民政府实业部中央农业试验所经济科编《农情报告》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县政府、县议会、县党部多元共同治理的县政模式。这种县政多元系统,各自为政,产生了制度性内耗。县政管理在实际运作中没有考虑县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全部所做的是如何汲取县域社会的全部资源,以应对各种统治危机。这严重破坏了县域社会的发展能力,其中对乡村生产力破坏最大的是苛捐杂费的无限度膨胀。20世纪30年代以来,整个县域经济山穷水尽,农民被“逼上梁山”。—摘编自翁有为等著《南京国民政府县政研究(下)》材料三当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与功能性部门相结合的“统合治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县域经济治理中的资源动员和效能提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项制度改革充分释放了县域经济中的要素活力,农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后,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2000——2020年间,县域经济总量增长8.53倍,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摘编自斯丽娟、曹昊煜《县域经济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历史演进、双重逻辑与实现路径》等(1)指出材料一中县域经济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2)结合时代背景,简述材料三中当代中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10年,德国创立柏林大学,创造了一种体现大学教育的新概念,将学术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自此,新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结构在德国迅速得到实施。大学的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它们与生产前沿挂钩,与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这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强劲增长的秘诀所在。—摘编自王亚平著《德国通史》等材料二1895年后,中国掀起书院改制的热潮。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也开始仿照西方学堂,分班授课,开设经学、史学、算学、舆地、兵法、时务等课,令诸生阅读《时务报》。1899年,改地图课为兵法课,增加军训和体操,朝着文武兼备的方向发展。1902年,书院改为两湖高等学堂,分习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学、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兵事学等8门。两湖书院在清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摘编自《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教育》(1)简析材料一中柏林大学建立的影响。(2)分析材料二中两湖书院改制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对20世纪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表述:20世纪既是“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的世纪,又是“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的世纪;既是“进步”的世纪,又是“悲剧”的世纪。—摘编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请以“某一世纪既是的世纪,又是的世纪”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可以选取材料的世纪和观点,亦可另选世纪和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绝密★启用前2024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的“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C.百家争鸣的局面越来越盛大 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墨子提出的“举公义,辟私怨”,强调了公共利益和私人恩怨之间的对立关系,这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荀子提倡的“公义明而私事息”,以及韩非子提倡的“所谓直者,义必公正”,都强调了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性,这体现了他们对于社会公正的追求,D项正确;材料主旨为“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而“等级秩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社会影响力有限,没有到得到广泛的认同的程度,排除B项;“百家争鸣的局面越来越盛大”体现为各家思想的激烈冲突与融合,但是材料主要讲述战国思想家对于社会公正的追求,排除C项。故选D项。2.《汉书》载:高帝始置诸侯王,“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这一变化()A.异化了中枢权力机构 B.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C.形成了内轻外重局面 D.加剧了郡国间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建立之初,地方诸侯自主性较强,可以自主任命一套官僚系统,汉景帝时期,天子任命王国的相,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官吏的变化,并非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排除A项;汉景帝的措施与汉初相比,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汉景帝削弱王国势力,加剧了中央与王国的矛盾,而非郡国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3.南齐永明年间府库出钱亿万余,购买米谷丝绵,官方平价以“优黔首”。“远邦市杂物,非土俗所产者,皆悉停之。”这可用于佐证()A.政府有调控市场的意识 B.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确立C.百姓经济地位得到提升 D.海外贸易受到严格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府库出钱亿万余,购买米谷丝绵,官方平价以‘优黔首’”及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出钱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来控制这些商品的物价,“远邦市杂物,非土俗所产者,皆悉停之。”反映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调控,所以材料整体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调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经济的对比,且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政府出钱控制生活用品的价格是为了巩固统治,并非百姓经济地位提升,排除C项;D项不能体现材料“府库出钱亿万余,购买米谷丝绵,官方平价”所涉及的国内市场,不能全面的体现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唐初贵族女子出门要戴冪羅(一种长及身的面罩),“不欲途路窥之”。自武周朝之后,冪羅渐被只遮盖脸部的帷帽所替代,玄宗后甚至“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反映了唐()A.纺织业技术水平高 B.对外文化交流频繁C.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D.封建贵族生活奢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从唐初到玄宗,贵族女子从戴一种长及身的面罩转变为不需要遮蔽的胡帽。这反映了唐朝贵族妇女观念逐渐开放,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帽子的款式,未涉及纺织技术,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来自少数民族的胡帽,未涉及中外交流频繁,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贵族妇女日益开放,不能得出贵族生活奢靡,排除D项。故选C项。5.南宋末年,徽州乡绅向皇帝请求通过立社组织乡约,对乡民行为进行“臧否”,移风易俗,襄助朝廷圣治,得到皇帝亲自批准。这有利于()A.完善基层行政机构 B.壮大徽商势力C.增强乡约的约束力 D.强化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乡绅向皇帝请求通过立社组织乡约的这一措施,使得乡约得到政府支持,增强了乡约的约束力,使得乡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C项正确;“乡约”是基层自治机构的一环,不是基层行政机构,排除A项;徽商势力形成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君主专制”主要体现为皇权高度集中,君主独裁,与材料主旨“乡约的约束力”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有学者将明清的城市分为开封型和苏杭型,开封型城市“工商业是贵族、地主的附庸,充满着腐朽、没落、荒淫、腐败的一面”;苏杭型城市“工商业是面向全国的,出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氛。”据此可知()A.苏杭型城市存在经济转型趋势 B.明清政治腐败严重C.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模式 D.封建经济日益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苏杭型城市‘工商业是面向全国的,出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氛。’”及所学知识可知,苏杭型的城市工商业繁荣,存在着经济由农耕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类型,没有涉及政治是否腐败,排除B项;决定城市发展模式的是经济,而非地理条件,排除C项;材料中的开封型体现的是传统经济,苏杭型反映的是经济存在转型的趋势,通过材料信息不能得知封建经济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7.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图管理形式,这反映该企业()A.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 B.受外来资本控制C.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 D.有较强的独立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采用了股份制形式,同时官僚也参与进来以达到其政治目的,体现了企业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双重特点,A项正确;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没有描述受外来资本控制信息,排除B项;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避免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官督商办的企业,其独立性较弱,排除D项。故选A项。8.1919年5月9日杭州之江大学建立“劝用国货会”,抵制日货。12日起,杭州、永嘉、乐清、瑞安等处师生陆续发表宣言、组织罢课游行。6月初,一些温州知识人创办《救国讲演周刊》,以利当地的“救国”宣传。这说明()A.爱国救亡运动有所创新 B.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C.抵制日货运动开始出现 D.长三角成为五四运动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中,斗争形式先后出现学生倡导的抵制日货到师生组织罢课游行,再到知识人创办报刊宣传救国思想,斗争空间范围由杭州到永嘉、乐清、瑞安等处,再发展到温州,这些都说明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B项正确。抵制日货、罢课游行和创办报刊等斗争方式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才创新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开始出现”的说法,同时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不能说明五四运动的中心,同时说法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是上海成为五四运动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为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抗战文件,这主要说明()时间文件主要内容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愿意与之携手抗日救国,呼吁全体同胞总动员共同抗日。1936年12月19日《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国共两党根本矛盾已经消弭 B.国民党对日本侵略实行消极政策C.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战的决心 D.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红军愿意与之携手抗日救国,呼吁全体同胞总动员共同抗日”“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子1931年以来就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抵抗日本侵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抗战决心,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的根本矛盾没有“消弭”,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共产党对抵抗日本侵略的态度,而非国民党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共产党面对日本侵略,坚定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日本的企图,排除D项。故选C项。10.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贸易代表团以英国为突破口,争取了英国的柴油机、起重机等项目对中国开放。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仿效英国,对中国增加出口钢材、机械、仪器和车辆等项目。这意味着()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获普遍认可 B.西方国家已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禁运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中国开拓了对西欧贸易关系的新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内瓦会议期间(1954年),中国通过与英国的贸易谈判,得到西方国家的贸易便利,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打开了新的局面,拓展了对西欧国家的贸易关系,D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方国家已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禁运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是“一五”计划,排除C项。故选D项。11.亚述的浮雕较少宗教色彩,其主体通常是国王。下图刻画了亚述国王在战车上用弓箭射杀雄狮,面对雄狮凶猛进攻,国王无所畏惧,沉着迎战。这些浮雕意图表现亚述()A.人民尚武好战传统 B.帝国统治者的威严C.军队战术配合熟练 D.对外征服成果丰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述)。根据材料“亚述的浮雕较少宗教色彩,其主体通常是国王。”“国王无所畏惧,沉着迎战”可知,亚述的浮雕多描述国王英勇,故浮雕意图表述亚述统治者的威严,B项正确;材料浮雕未体现亚述人民,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王英勇世纪,未涉及亚述军队,排除C项;材料浮雕表现的是亚述国王与野兽的斗争场面,与对外征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世纪初;西欧教会曾规定7代内禁婚,13世纪将限制缩小到4代,但在闭塞的社会里,都难以实施。从中世纪教堂结婚登记簿发现,“在一般村庄里大概至少有一半不自由人有一个共同的玄祖,其间包括未来的新娘和新郎”。这反映()A.庄园经济影响社会交往 B.封建领主权力高度集中C.教皇权威受到极大冲击 D.农奴漠视婚姻伦理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经济上实行封建庄园制,封建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相对封闭,剥削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定在土地上,在这种闭塞的社会里,农奴社交圈子狭窄,故出现“在一般村庄里大概至少有一半不自由人有一个共同的玄祖,其间包括未来的新娘和新郎”这种现象,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影响农奴婚姻关系,并未涉及封建领主的权力,排除B项;宗教改革运动使教皇权威受到极大冲击,排除C项;农奴的婚姻伦理观念主要受闭塞的社会环境影响,并非农奴的主观漠视,排除D项,故选A项。13.巴黎的工厂、制造业、高炉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长,使政府充满若干臆想的恐惧,1782年法国御前会议作出判决:“国王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圆15里之内建造这类工厂。”这说明()A.法国政府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B.巴黎已成为法国工业发展的中心C.革命力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D.法国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2年(法国)。根据材料““国王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圆15里之内建造这类工厂”可知,当时法国封建王权为维护自身的统治,阻止资产阶级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封建专制维护自身统治采取的措施,与环保意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巴黎工业发展是否是法国中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封建专制维护自身统治采取的措施,阻止资产阶级发展,革命力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4.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指出,如果农民站到革命一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抛弃小私有观念,“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这()A.标志社会主义学说走向科学 B.表明马克思主张建立工农联盟C.意味着农民成为革命主力军 D.说明推翻资本主义条件已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如果农民站到革命一边,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体现了马克思主张建立工农联盟,说明工农联盟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B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工人阶级一直是革命主力军,而非农民,排除C项;1848年,正值资本主义上升期,不能说推翻资本主义条件已成熟,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苏联(俄)20世纪初谷物的总产量(苏联境内,单位:10亿普)

1913年1920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黑麦1.20.61.11.4141.5小麦1.50.50.81.21.41.2大麦0.70.30.20.40.30.3燕麦0.90.40.50.70.90.8谷物总数4.72.63.14.44.74.5A.谷物总产量持续增产 B.农业集体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D.实行粮食税利于稳定国民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苏联时期。根据表格,1913年到1920年谷物总产量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1920年以后谷物总产量上升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D项正确;谷物总产量并没有持续增产,排除A项;1920年并未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出现后工农业比例才严重失调,排除C项。故选D项。16.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联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战争。美国总统写信给英国首相,说道:“……如果埃及请求苏联帮忙,那时中东的事务就真要变糟了。”接着美国以联合国名义要求交战各方立即停火。美国此举()A.客观上利于埃及的独立 B.加剧苏联对中东的干预C.说明西方阵营走向瓦解 D.意在争夺中东地区霸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英、法联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战争”,美国认为埃及“如果埃及请求苏联帮忙,那时中东的事务就真要变糟了”,据此可知,美国认为如果英法对埃及发动战争,有可能会让苏联更多介入中东事务,影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所以美国此举意在争夺中东地区霸权,D项正确;埃及在1922年就已经获得独立,排除A项;美国的举措加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没有加剧苏联对中东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西方阵营内部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此时期处于冷战时期,西方阵营没有走向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某班围绕“北宋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展示如下材料:组别材料甲组宋代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路”,作为行政监察区。“以天下之治寄於守令,守令之众朝廷不能尽知,其要:寄於监司”。——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4等乙组太祖周知其弊………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摘自《宋史·食货志》丙组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因而也称“役兵”。——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丁组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北宋)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摘自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1)分别指出甲乙丙三组材料从什么方面进行研究?(2)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丁组的结论。【答案】(1)甲:地方行政管理;乙:国家财政管理;丙:军事设置管理。(2)结论: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阐述:“能自安”指北宋在地方采取的措施,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大不可安”指北宋把地方的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导致地方“积贫”“积弱”;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在边疆战事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地方行政管理上,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财政负担沉重。在国家财政管理上,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地方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国家所有开支由三司负责,浪费巨大。在军事设置管理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总之,这些措施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弊端,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但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逐渐走向衰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甲组材料“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路’,作为行政监察区。‘以天下之治寄於守令,守令之众朝廷不能尽知,其要:寄於监司’”可知,地方行政管理;据乙组材料“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可知,国家财政管理;据丙组材料“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可知,军事设置管理。【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首先,据丁组材料“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北宋)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和所学可得出,丁组的结论是: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然后,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先解析“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的内涵;再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地方行政管理、国家财政管理和军事设置管理等三个方面分析其措施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最后,小结升华结论为:这些措施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弊端,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但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逐渐走向衰亡。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关键环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4年各省负债农家统计单位:%省别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借钱794851566366615146626341省别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平均借钱4656464552576755605166—摘编自国民政府实业部中央农业试验所经济科编《农情报告》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县政府、县议会、县党部多元共同治理的县政模式。这种县政多元系统,各自为政,产生了制度性内耗。县政管理在实际运作中没有考虑县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全部所做的是如何汲取县域社会的全部资源,以应对各种统治危机。这严重破坏了县域社会的发展能力,其中对乡村生产力破坏最大的是苛捐杂费的无限度膨胀。20世纪30年代以来,整个县域经济山穷水尽,农民被“逼上梁山”。—摘编自翁有为等著《南京国民政府县政研究(下)》材料三当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与功能性部门相结合的“统合治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县域经济治理中的资源动员和效能提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项制度改革充分释放了县域经济中的要素活力,农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后,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2000——2020年间,县域经济总量增长8.53倍,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摘编自斯丽娟、曹昊煜《县域经济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历史演进、双重逻辑与实现路径》等(1)指出材料一中县域经济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2)结合时代背景,简述材料三中当代中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答案】(1)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乏力;农民的生活压力大;县域的经济负担较重。原因:多元化县政模式造成制度性的内耗;“竭泽而渔”的治理方式,忽视生产力发展;苛捐杂费的膨胀。(2)简述: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与功能性部门相结合的“统合治理”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改革农业生产关系,释放农业生产力;政府实行惠农政策政策,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加强扶贫力度,实行乡村振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一“1934年各省负债农家统计”的信息可知,1934年中国各省份的负债农家比例普遍较高,其中一些地区的负债农家占比甚至超过了50%,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县域的经济负担较重以及农民的生活压力大;根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实业部中央农业试验所经济科编《农情报告》”可知,农村经济发展乏力。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县政府、县议会、县党部多元共同治理的县政模式。这种县政多元系统,各自为政,产生了制度性内耗。”可知,多元化县政模式造成制度性的内耗;根据材料二“县政管理在实际运作中没有考虑县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全部所做的是如何汲取县域社会的全部资源,以应对各种统治危机。”可知,“竭泽而渔”的治理方式,忽视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二“其中对乡村生产力破坏最大的是苛捐杂费的无限度膨胀。”可知,苛捐杂费的膨胀。【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三“当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与功能性部门相结合的‘统合治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县域经济治理中的资源动员和效能提升。”可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与功能性部门相结合的“统合治理”基层治理体系;根据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项制度改革充分释放了县域经济中的要素活力,农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知,不断改革农业生产关系,释放农业生产力;根据材料三“2003年后,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可知,政府实行惠农政策政策,推进县域经济转型;根据材料三“2000——2020年间,县域经济总量增长8.53倍,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知,加强扶贫力度,实行乡村振兴。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10年,德国创立柏林大学,创造了一种体现大学教育的新概念,将学术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自此,新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结构在德国迅速得到实施。大学的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它们与生产前沿挂钩,与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这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强劲增长的秘诀所在。—摘编自王亚平著《德国通史》等材料二1895年后,中国掀起书院改制的热潮。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也开始仿照西方学堂,分班授课,开设经学、史学、算学、舆地、兵法、时务等课,令诸生阅读《时务报》。1899年,改地图课为兵法课,增加军训和体操,朝着文武兼备的方向发展。1902年,书院改为两湖高等学堂,分习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学、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兵事学等8门。两湖书院在清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摘编自《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教育》(1)简析材料一中柏林大学建立的影响。(2)分析材料二中两湖书院改制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影响: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推动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德意志工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的崛起。(2)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国家急需新式人才。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改革教育。巩固清政府统治的需要。看法:社会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教育发展也促进社会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影响:据材料“将学术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可知,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据材料“大学的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它们与生产前沿挂钩,与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这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强劲增长的秘诀所在”可知,推动德意志工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的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代表,大学的发展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国家急需新式人才。据材料“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也开始仿照西方学堂,分班授课”可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据材料“两湖书院在清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改革教育,推动两湖书院的改制和发展。看法:据材料信息可知,为适应国家需要心事人才的需要,两湖书院进行了改制,体现了社会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两湖书院的改制,在清末教育改革中产生较大影响,反映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