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课标要求: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文化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珍惜和保护,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解读时空坐标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0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古代对文物的保护近现代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概念解读:世界遗产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三种类型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圆明园1.人为: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大规模工程(三峡)环境污染偷盗或故意破坏2.自然:年代久远资源的过度消耗(古开封)自然灾害(地震、酸雨、沙尘暴)为什么要保护?古罗马城市庞贝在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在2001年毁于战火法国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突发大火,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建筑损毁严重我们能做些什么?①重要性:历史研究价值;经济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性。②必要性: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人类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且正面临自然灾害、战争、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等诸多威胁。文化遗产面临哪些威胁?1.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2.古代的对文物保护:收藏文物——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世界中国收藏文物(往往从艺术珍品开始)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欧洲各国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金石学发展为专门之学。法国国王收藏的《蒙娜丽莎》赵明诚《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汉斯•斯隆卢浮宫:古典绘画和雕刻乾隆的三希堂和《石渠宝笈》“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希腊世界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②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意义第六条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第九条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3.近现代对文物古迹保护——通过立法保护时空观念中国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到2019年已公布8批,总数为5058处1982年通过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专业化体系化全国性多样性法制化制度化3.近现代对文物古迹保护——通过立法保护P86<学思之窗>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大原则。

真实性、完整性、原真性文物修复、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修建的阿布辛拜勒神庙整体搬迁①历史悠久②专业化:法律制度化、体系化③渐进性:遗产数量增多、保护范围更广④全方位:从中央到地方,个人、国家、世界特点【探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史料实证③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①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②1937年运往四川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④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知识拓展】故宫文物南迁

九一八事变之后,故宫博物馆搬迁文物的计划早早的提上了日程。有人提出异地迁移,先至上海,再入南京专建之文保库。但争议纷至:有人责备:亡国亡种就在眼前,区区古物就完好如初有何意义?更有人扬言,一旦故宫文物运出北平,就要在铁路上安放炸药实施爆炸。时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称文物不可不迁。【典例研析】(2023·安徽合肥·统考一模)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A项正确AB02《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1972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二.《世界遗产公约》---集各国之力,有效保护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宗旨内容发展完善成就阅读课本P88第二目,整合《世界遗产公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宗旨内容发展完善成就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①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②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③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①至2017年,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②1978年,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9年,数量达到1121处。二.《世界遗产公约》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正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活动圆圈代表着大自然图片既显示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依存关系,又体现了人类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历史纵横】P85《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措施方针意义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2.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你知道"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吗?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饰图案。有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中心造型的鱼纹,“纹"通“文”,“文”隐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鱼纹外的手上下围合,寓意着同心协力,共同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国的精神家园

2022年主题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材料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存在五大问题:一、全球化趋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受冲击;二、长期以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关注不够、领导管理不到位;三、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缺位;四、传承人未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缺少管理人员和研究队伍;五、财力支持不足。——《201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立法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整体性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生产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保护传承人等。历史解释【总结拓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1)国际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合作与交流。②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战略手段。③是促进特定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战略措施。(2)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①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③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典例研析】(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承认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进程除了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据此可知(

)A.文化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 B.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适应新形势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全球化需要统一文化价值标准【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进程除了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发展,但也使得一些非物质文化受到威胁,因此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适应新形势,B项正确B【典例研析】(2023春·高三单元测试)2022年11月7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数字传承,链接未来”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此活动分别展现了几代人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与传承的故事,同时一系列数字化成果也于当天发布。该活动旨在(

)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的融合C.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D.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答案】B【详解】根据“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可知,通过数字化成果来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的融合,B项正确B03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国外遗迹中国遗迹三、认识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截至2019年7月10日,世界遗产总数达1121项,分布在世界167个国家,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9项,世界自然遗产213项,世界文化遗产869项。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5项,总数和意大利并列位居世界第一。1.世界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类别代表古代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近代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三、认识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遗产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故宫

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代表: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2.中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认识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遗产昆曲皮影戏二十四节气活字印刷书蒙古族长调民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已达42个。三、认识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遗产2.中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良渚古城遗址古城宫殿区鸟瞰图“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陆城门遗址“世界第一坝”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古城反山王陵(等级最高墓地)象征神权的礼器玉琮神人兽面像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圣地材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意义:①从文化层面看,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②从历史层面看,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③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④从政治经济层面看,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根据材料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唯物史观作为当代青年,如何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河南博物院志愿讲解员历史知识竞赛河南豫剧进校园家国情怀【典例研析】(2023·海南·统考一模)下图所示为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统计(1987~2010年)。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A.中国的文化遗产门类较齐全

B.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C.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答案】D【详解】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得到国际认可的世界遗产数量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是缘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深,D项正确D【典例研析】(2021.6·浙江高考·16)大斗兽场作为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就是一个地标式的举世属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阔也难掩其曾经的血腥。下列项中,对“大斗兽场”表述正确的有①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②是世界遗产“罗马历史中心”的组成部分③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都是奴隶、战俘和囚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D【典例研析】(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D【典例研析】(2023春·安徽池州·高三统考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作品材料二

在本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节选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答案】(1)无形性、社会性、传承性、多样性、鲜活性、时代性、实践性。(答出其中4点、意思相近即可)材料三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第1条(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2)增强人类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宿感;促进人类文化的不断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