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备考】2024届高考名校5月模考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汇编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雨二首①(其二)苏轼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②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③吹不起。[注]①元丰三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②君门,指皇帝所居之所。③死灰:《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写春江满溢之态,突出寒食节雨量多,自然引出下文有关小屋的感慨。B.诗歌第三句到第六句,诗人由屋外写到屋内,真实再现了当时在黄州的生存条件。C.“那知”二字表明诗人原本并不知道此时正是寒食节,后因见乌鸟衔纸才恍然大悟。D.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收尾,用朴实的笔触,表达了朝廷浑浊的局面如死灰般难以改变。16.与黄州时期苏轼其它诗作相比,贺裳在《载酒园诗话》说此诗“最为沉痛”,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答案】15.D(“朴实的笔触”错,最后两句均用典,诗句并不是不加修饰、不加雕琢。“朝廷如死灰般”错,结合注释可推知是作者自己心如死灰。)16.①环境艰苦,居所凄凉:诗人在诗中描写雨势凶猛,长江暴涨,诗人居所在风雨飘摇之中,如一叶渔舟。②物质匮乏,生活艰难:诗人以“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空寒物象,表现了物质生活的窘迫。③时节渲染,内心凄怆:寒食节,只见乌鸟衔纸而来,满目凄凉,却不能像昔日一样实现祭扫之事。④归朝不能,对政治冷淡:诗人借用阮籍的典故,以深深的“君门”“死灰”等意象,表现对政治的冷淡和沉痛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①环境艰苦,居所凄凉:由诗歌前四句中“欲”“不已”,可见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烟雨中飘摇抖动。画面萧瑟凄凉,诗人处境艰难,内心悲伤。②物质匮乏,生活艰难:本诗五六句通过“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物象,诗人未着一字修饰,仅以白描,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和诗人又遭贬谪的心情郁闷。③时节渲染,内心凄怆:“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诗人运用设问传情达意。如今只有满目萧条、满目凄凉,看见“乌衔纸”时才恍悟到了寒食节,含蓄地传达出了诗人精神恍惚的痛苦。④归朝不能,对政治冷淡:“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诗人运用典故,欲效阮籍穷途而哭,心如死灰般绝望,又反用韩安国典,好似哪一条道路都很艰难。可见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悲痛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官舍竹①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此诗为诗人受小人之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设问开篇:是谁种下这数百竿竹?诗人自问自答:正是被贬到此地任虚职、整日以竹为伴的“我”。B.颔联两句既有对竹形象上的暗示,又表达了诗人与竹在精神上的契合。此联是咏竹,更是诗人的自喻。C.颈联的“拂”“侵”二字极传神,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竹声的美妙和竹影的姿态,营造出物我为友的意境。D.尾联“雪里看”是“看雪里翠竹”的意思,白雪翠竹既具骚人风致,又照应颔联,待得岁寒而现出孤贞。16.王禹偁爱竹写竹,从这首《官舍竹》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王禹偁?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5.A(“诗人自问自答:正是被贬到此地任虚职、整日以竹为伴的‘我’”错,并非是设问,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轻吟,是多么相称。)16.这首诗塑造了王禹偁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耸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闲官”一词传达出的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颔联,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的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节操的情怀。颈联,诗人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尾联,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借咏竹,塑造了自己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酬乐天闻新蝉见赠①刘禹锡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②。人情便③所遇,音韵岂殊常。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床。③便:顺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蝉鸣碧树,烟霏云敛,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序推移。B.三四句中“瑟然”写秋气萧瑟,“日夜黄”写芳草变色之速,呼应上文“改”字。C.九十句对仗工整,今昔并提,它表达的意境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同。D.在诗人看来,蝉声本无殊异,只因人们的处境及身份不同,听蝉感受才千差万别。16.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属于酬赠诗,二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二者表达的意境有明显不同。“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这两句描述两人听蝉的相同境遇,含有同病相怜之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宽慰、勉励,可见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16.示例:①《酬乐天闻新蝉见赠》主要表达了诗人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友人同病相怜的心境,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3分)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要抒发对贬谪生活的感伤和世态变迁的怅惘,对新人辈出欣慰无比的豁达胸襟,以及重新投入生活的乐观精神。(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情感内涵的能力,题干采用同类文本关联,比较阅读鉴赏的思路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初中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名篇。比较两首诗情感内涵的不同,须在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依托关键词句,解析其内涵的思想感情。《酬乐天闻新蝉见赠》这首酬赠诗描写夏秋之交听蝉时的见闻感受,抒发时序变易而触发的伤感,也表达了与友人同病相怜的心境,还透露出及时行乐的闲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抒写了永贞革新失败以来二十多年间的世事沧桑、亲友凋零,以及自己转徙巴山楚水的颠沛流离之痛,含蓄抒发了对自己二十年来受压抑,而一群小人却得志的无比愤慨,也体现了诗人在久遭贬斥之后意气仍然不衰的豪迈精神;此外,还形象地揭示了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主要成员多次被贬,柳字工柳,他的朋友被贬漳、汀、封、连四州。②刘琨,《晋书·祖退传》记载,东晋祖退很有抱负,每与刘琨民时,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他们鸡鸣即起,拔剑练武,以图报国。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诗颔联中的“芙蓉”“薛荔”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而“惊风”“密雨”则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乐景衬哀情。B.谭诗的颔联也有“芙蓉”“薜荔”,但因承接了上句闻鸡起舞的故事,加上“万里”“千家”的修饰,则显得壮丽开阔。C.柳诗的颈联写的是远景,两句同是遥望,却一仰一俯,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D.谭诗的尾联暗用屈原与渔父的典故,屈原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渔人见了诗人竟不与言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16.古人评价柳诗“愁思贯之”,评价谭诗“孤情高响”。两首诗表达了哪些“愁思”或“孤情”?请分别简要分析。(6分)【答案】15.A【解析】错在“乐景衬哀情”。柳诗的颔联以哀景衬哀情:暴风肆虐,抽打着长满芙蓉的水面;密雨施狂,侵袭着长满薜荔的墙壁。16.柳诗的“愁思”,有思念朋友却音讯不通的无奈与惆怅,有自己与朋友遭受打击被贬荒蛮的愁苦与怨愤。(3分)谭诗的“孤情”,有远离家乡的羁旅之愁,有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有世无知音的孤独郁闷。(3分)(评分参考:共6分,意思对即可)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鹭鸶[宋]欧阳修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鹭鸶[唐]来鹄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咏物诗,欧阳诗侧重描写鹭鸶的栖息环境,来诗侧重刻画鹭鸶的形貌、举止、习性。B.欧阳诗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了声音的响亮和水浪的巨大。C.来诗首句写鹭鸶仪表举止不凡,依傍水边静观,流水的清澈衬托出鹭鸶品格的高洁。D.来诗后两句将所寓之意揭示点破“鹭鸶”喻人,“鱼”指利禄,针砭入骨,讥讽辛辣。16.两首诗结尾都有着一“闲”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鹭鸶’喻人,‘鱼’指利禄,针砭入骨,讥讽辛辣”错,来诗最后两句是对“鹭鹤”高洁傲岸的赞美,并没有写出它追逐名利的特点,没有“讽刺”含义,背离了主旨。)16.①欧诗结尾处的“闲”,写出了鹭鸶在风雨交加之际,即使面对海浪的拍打,依然高标独立,气定神闲。诗人借此抒发虽遭贬谪但仍希望保持内心高洁的高尚情怀。②来诗结尾处的“闲”,将鹭鸶拟人化,想象鹭鸶对待人的姿态应该是从容自在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心灵自由与平和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欧诗结尾处的“闲”,承接前一句“滩惊浪打风兼雨”而来,鹭鸶在风雨交加之际,即使面对海浪的拍打,没有屈服,而是“独立亭亭意愈闲”,久久地站立在海边,并且姿态优美,更加气定神闲。诗人借鹭鸶这一形象特点,标明心志,那就是虽遭贬谪,人生坎坷,依然希望保持内心高洁的高尚情怀。②来诗结尾处的“闲”,承接前一句“若使见鱼无羡意”,继续将鹭鸶拟人化,想象鹭鸶对待水中游动的鱼儿尚且无羡慕之意,对待人的姿态,就更应该是从容自在的。诗人借鹭鸶这一形象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从容的追求。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三句,词人用笔精炼,多方面、多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江上美景图,景象寥廓寂静。B.上片结句收束了铺叙,又用“烟”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色彩,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C.下片“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D.“眉相并”意即双眉紧锁,整句以眼前艳丽的鲜花反衬琵琶女的醉态愁容,极其工巧。16.这首词对音乐的描写深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6分)【答案】15.D【解析】“以眼前艳丽的鲜花反衬”错误,“花艳”是比喻醉美之态,说琵琶女面颊已带酒晕,有如花朵绽放。16.①运用比喻来描摹乐声,“玉盘大小乱珠迸”化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②以环境描写来衬托音乐效果。“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与“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③以听众感受来表现弹奏者技艺的高超。“弹出今古幽思谁省”说明只有自己是知音,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味。(答案必须紧扣“写法”,具体点出描写音乐的手法,否则不给分。表述与答案要点意思相近亦可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①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③远,小楼吹彻④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忆余杭·长忆孤山潘阆⑤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注]①菡萏:荷花。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泛指边塞。④彻:把所有曲子吹过一遍。⑤潘阆(?~1009)宋初著名文人。曾居住杭州。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词“销”“残”写出了荷花荷叶的特点,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B.李词中“倚栏杆”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内心,写出了人物的孤独寂寞,同时与词中的“吹彻”相呼应。C.潘词以孤山为圆心,以西湖为圆周,构成一幅由圆心向四周流动、扩散的图画,展示了环境的清静、幽美。D.两首词中的荷花意象处于不同季节,各具特点,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6.两首词都出现了“梦”字,分析两首词中“梦”所蕴含的不同情感。(6分)【答案】15.D(“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述错误,应该都是情景交融的手法。)16.(1)从李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闺怨,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人公梦中到边塞去看望征战的丈夫(或者梦中出现往昔生活中与丈夫相会相聚)的场景(2分),表达抒情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1分)(2)从潘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对杭州孤山的回忆,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人公对孤山景色以及杭州生活经历的回忆等(2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昔日杭州生活的深深怀念与当下生活的厌倦之情。(1分)(侧重从梦的内容来分析梦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分析2分,情感1分。言之有理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时雨宋·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中的叠词“家家”“处处”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B.芒种时节,家家户户都忙于农事,可是诗人整日躺在竹床上,他的懒惰反衬农民的勤劳。C.年迈而短发稀疏的诗人,享受着时雨带来的那一份清凉,体现了他自由而安闲的心态。D.作者调动了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了自己清幽的居住环境,富有生活情趣。16.诗人在结尾处,写到野老击壤歌颂虞舜、唐尧时代那样的美好生活,诗中写到哪些美好生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15.B(“懒惰”是诗人的自嘲,“反衬”也错。)16.①芒种时节,农人忙碌劳作,表现了农村因时而作、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②诗人闲躺饮酒,情趣盎然,表现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悠闲自在生活。③劳者乐农桑,天下太平,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泉城田舍苏辙泉城欲治麦禾囷,五亩邻家肯见分,莫问三吴朱处士,似胜吾乡扬子云。阴晴卒岁关忧喜,丰约终身看逸勤。家世本来耕且养,诸孙不用耻锄耘。注:朱处士、杨子云都是古代有名的隐士。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想要在泉城买块地建囷,刚好邻居家愿意出让,诗人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B.诗人非常享受这样的田园生活,觉得胜过“杨子云”,就更别提“朱处士”了。C.诗人回顾世代耕作的家世背景,教育子孙要勤于农事,表达对农耕生活的肯定。D.诗人运用写实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情感,使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16.颈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答案】15.D(“真实的自然描写”“画面感”错,本诗重在叙事说理,兼有抒情,没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因此缺少画面感。)16.①人生态度:人生若要成功,终须勤劳进取,不能听天由命、靠人施舍。②颈联出句写天气决定农人忧喜,阐明靠天吃饭的道理;对句写勤懒决定收获丰约,阐明天道酬勤的道理。③诗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写出了诗人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节选)韦承贻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①何日免重来。三条烛尽②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注】①棘篱:唐代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②三条烛尽: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的衣着装束,然后叙述自己将答完的考卷交上的情形。B.颔联中“蓬巷”“棘篱”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代指旅店,后者代指考院。C.“三条烛尽”“残月渐低”都体现出夜晚时间的推移,也能烘托诗人的心情。D.“谪仙”在诗中特指诗人李白,诗人说在众多举子中谁能成为李白难以确定。16.《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请以这句话为观点句,结合本诗写一段鉴赏性文字。【答案】15.D(“‘谪仙’在诗中特指诗人李白”错。“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进士考试已经完毕,举子们在都堂外等待放榜,直待到天快亮了,榜尚未出,大家心急,不知何人才能及第。“谪仙”在诗歌中指才学优异的人。)16.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韦承贻参加策试,内心深受煎熬,忐忑不安;交上考卷,又渴望能够金榜题名。这种交织的情绪使他难以入眠,于是将内心感受写成诗,题写在都堂西南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是说,进士考试已经结完毕,举子们在都堂外等待放榜,直待到天快亮了,榜尚未出,大家心急,不知何人才能及第。因此可知,诗人不知道是否能够考中,内心充满忐忑。“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是说,僻居陋巷的我何时能听到(考中举人)的好消息,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来试院呢?因此可知,诗人满怀期待,希望能够金榜题名。题目“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是说,诗人在考试完的夜晚悄悄在都堂西南角写下这首诗。因此可知,诗人将交织在一起的忐忑和期待两种情绪作诗题写。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南乡子集句【注】苏轼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注】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篇,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形式。苏轼的这首词大概作于谪黄州时期。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以作诗讽刺新法、“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第二句。“渐老”一悲;“逢春”一喜;“能几回”又一悲,且将逢春之喜也一并化而为悲。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致淡宕而苍老。B.谪居黄州,正是楚城。“花满楚城愁远别”虽是他人语,却已贯入词人受迫害遭贬谪的政治背景这一深层意蕴,也体现了集句古为今用之妙。C.“景物登临闲始见”,重一“闲”字,既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也写出了春日景物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的情状,笔意清新。D.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归结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反观内心的心路历程,也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更立体的词人形象。16.“伤怀”“徘徊”是词中词人仅用的两个自己创作的词语,却在全词中有重要关联。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答案】15.C(“也写出了春日景物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的情状,笔意清新”错,应为“表面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的巨大痛苦,意蕴深沉”。)16.①“伤怀”二字,总括前三句,概括了临老、逢春、远别之种种痛苦,同时又开起下一句“何况”的递进意蕴,使整个上片浑然一体。②“徘徊”二字,不仪紧承上文万里思归不得、还遭迁谪闲置的无奈与痛苦,同时还暗示着词人此时心态由外向内的一种过渡。辗转徘徊,反思内心,正是种种相思,样样寒灰,令人哀感无穷。③词中各句虽然都取自唐人诗句,但无一不切合词人当下凄伤处境与悲苦心绪,再经这两个词的概括与衔接,更是如出己手,浑然天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①“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作者被贬黄州,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②“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徘徊”二字,不仪紧承上文万里思归不得、还遭迁谪闲置的无奈与痛苦,同时还暗示着词人此时的心态。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③词中各句虽然都取自唐人诗句,但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经“伤怀”“徘徊”连接起来,自然流畅,无拼凑的痕迹。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曹东谷韵谢枋得①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此日识公知有道,何时与我咏游仙。不为苏武即龚胜②,万一因行拜杜鹃③。[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爱国诗人。②龚胜:汉哀帝时光禄大夫,王莽篡汉后,拒不应聘,绝食而死。③拜杜鹃:表示对国家、君主的忠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爱国情怀、民族气节。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同唱一曲正气歌。C.根据颈联内容及酬和诗特点,可推测出诗人朋友曹东谷可能是游仙论道的高人。D.本诗意绪慷慨激昂,语言清新淡远,朴直而有韵致,言为心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16.《宋史》评价谢枋得“以忠义自任”,请分析这种忠义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答案】15.D(“清新淡远”错误。)16.①直抒胸臆,以肩担“纲常”和“脊梁铁硬”,直接表达对国家的忠贞不渝。②对比,以人生中的美好品德或丑恶言行可以千年留存,与万物盛衰枯败的短暂做对比,突出了他对忠义节气的追求。③用典,借苏武不变气节和龚胜绝食而死,表明作者为国死节的爱国情怀和不屈辱事敌的民族正气。(评分细则:答对1点给2分,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石曼卿①范仲淹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②间。【注】①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路过范仲淹所在的陕西。②谭:通“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采用虚写的方式,想象友人将路过秦关,沿途会有山、河等壮丽之景为伴。B.友人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暗示其定将大有作为,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C.“旧隐”“亨途”两词,交代出了友人过去所处和现在所临的两种不同的状态。D.诗人认为友人此行如果能够不辱没朝廷使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朝廷册封。16.前人评价此诗:“此托送友以抒己志。”结合本诗主题,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15.B(“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错)16.①诗歌通过写石曼卿敢于直言进谏,在国家危难之时投身仕途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的肯定和赞赏;②勉励友人此行不辱使命,并祝愿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③寄寓了诗人心系国家、为国分忧,期待建功立业的志向。(6分。每点2分)十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9分)润州①二首(其一)杜牧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③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注:①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东晋、南朝重镇。②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桓伊:东晋“江左一”吹笛好手。1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首联起势恢弘。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回忆昔年游览的情形,点出季节、地点和事由。B.颔联抒写诗人下亭游览所见之景,用类比的手法写出先朝遗寺的荒凉与河边酒楼的繁华热闹。C.颈联再转,诗人由眼前的景物想到南朝和东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元宵节日记汇编9篇
- 物流管理专业求职信
- 销售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范文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版
- 范文端午节活动方案合集6篇
- 我的青春我的梦演讲稿3篇
- DB12∕T 1055-2021 机动车排放达标维修服务规范
- 个人对老师的感言(160句)
- 脂代谢课件教学课件
- 骨髓检查课件教学课件
- 财经素养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叙事护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 预支款项协议书
- 完整版抖音运营推广方案课件
- 公司以PPP模式实施专项项目可行性专题研究报告可研模板
- 中国邮政社招笔试题库
- 江西省内装修合同范本
- 《湖南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湖南省建设工程消耗量标准》交底宣贯课件-2020湖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标准交底
-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MOOC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