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新高考九省专用全解全析)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新高考九省专用全解全析)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新高考九省专用全解全析)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新高考九省专用全解全析)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新高考九省专用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精品试题

(新高考九省专用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

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

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屋5小题。

材料一:

“澡雪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品格追求。《庄子•知

北游》中的“疏滴(沐浴)而心,澡雪而精神”,与《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

有异曲同工之意,“以雪洗身,清净神志”的澡雪精神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警省与自

省的要求。

修炼艺德,学艺先学德,演人先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

大开幕式上明确指出了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对文艺行风,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社会

生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娱乐圈中频频出现的“饭圈文化”“娘炮形象”将大

众审美一度引向了畸形发展。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即便是其日常

行为中的不当示范也将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舆论的轩然大波,更不用说那些有违行

业准则、触犯公序良俗、逾越法律底线的行径。拒绝浮躁,去除文艺圈的陋习、幻象

与妄念,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应当认清楚脚下的路,看清前进的方向,

甩掉对速成、虚名、捷径的妄想,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艺与自身修养,用心

专研每一个角色,用情呈现每一部作品,用作品说话。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让我们文艺工作者心怀敬畏之心与

赤诚之心,澡雪垢滓,三省吾身,走好自己的道,守好自己的业,静心观察、潜心创

作、用心表达,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摘编自焦阳《澡雪垢淬,以艺通心----文艺工作者三省》)

材料二:

庄子在《知北游》中记录孔子与老子两位圣人的对话;“孔子问于老聃日:'今日晏

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斋戒,疏渝而心,澡雪而精神,推击而知。夫道,窗

然难言哉!'”老子认为追求深远精深之“道”虽然玄妙飘无,但只要具有“澡雪精

神”,濯垢除污,去其所恶,疏浚心中杂念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就能涤荡

浮躁、回归本真。刘勰把“澡雪精神”作为文艺创作想象力的思维原点:“是以陶钧

文思,贵在虚静,疏渝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只有以虚静宁

静的心灵去观照现实生活,不浮不躁、专心致志、深研问题,才能激活艺术创作力。

“澡雪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加强品行磨炼、保持身心纯洁的座右铭,闪烁着中华

文化智慧的光辉。

“澡雪精神”注重创作主体的自我调适与修为。面对纷繁复杂、信息狂潮的大千世界

和网络时代,人的本朴心性难免受到各种名利的影响和刺激,在这些人那里文艺成为

纵欲逐利的工具,艺术的崇高和精神的标高被矮化和消解。针对这股歪风,迫切需要

作家艺术家在洁白无瑕的“雪”里涤垢净化、坚守艺术追求,不断提高学养、涵养,

把自己的理想人格与道德文章融为一体,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

重艺德,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

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澡雪精神”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考察中外文学艺术史,那些流传至今

的经典名著,都经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创作过程,用更费时的意志推敲、

更精细的态度打磨、更深刻的思想呈现,成为人类艺术想象力、生命表现力和思想穿

透力的瑰丽篇章和精神宝藏。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余年;当代作家路遥创作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构思写作到1988年完稿,用了6年;法国作家雨果的《悲

惨世界》从搜集资料到完成用了25年,从中可发现一条艺术精品创作规律:大凡叙

事性、巨制型经典的产生都是与创作者耗费的时间成正比例的。即使那些瞬间迸发的

诗絮词羽,虽耗时不多,但也与作者的才智才情和长期的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写作

是一种冥思苦想、反复打磨的过程,是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入观察、深邃思

考,来不得草率而为、随意铺就,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沉潜沉稳地把最好

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澡雪精神”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文艺作品一旦离开创作主体就具有独

立自主的内涵力和影响力。因此,为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就事关社会文

明程度的提升。净化文艺发展空间,也必然关系着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大凡知道

美学目标所在的艺术家,都能志向坚定而镇静不躁、思虑周详,不会在市场经济大潮

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都能祛除浮躁,守正创新,为历史

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

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齐家治国、至善盛德的中华审美

风范。

(摘编自李明泉《以澡雪精神荡涤浮躁之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工作者必须用“以雪洗身,清净神态”的澡雪精神严格自省自律,不放松

艺德的修炼。

B.文艺工作者应拒绝浮躁,抛除陋习、妄念,脚踏实地地追求德艺双馨,以无愧

于时代使命。

C.“澡雪精神”能除污去杂,涤荡浮躁,让人内心宁静,被刘勰视为文艺创作想

象力的思维原点。

D.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

把握与价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

D.一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二是“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创造”说法错

误。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为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事关社会文明程度

的提升”可知,文中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对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故选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工作者只要重视艺德修炼,就能走好自己的路,守好自己的业,创作出真

正优秀的文艺作品。

B.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仅关乎个人成败,也对文艺行风甚至整个文化领域、

社会生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

C.那些流传至今的文艺作品都不是瞬间迸发的,越是经典,越是要打磨,创作者

耗费的时间就越多。

D.文艺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要迷失方向,要通过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来

净化文艺发展空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可知“重视艺德修炼”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作品,还需

要精湛的“艺术技艺”。

C.扩大了陈述的对象,根据材料二第3段“考察中外文学艺术史,那些流传至今的经

典名著,都经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创作过程,用更费时的意志推敲、更

精细的态度打磨、更深刻的思想呈现,成为人类艺术想象力、生命表现力和思想穿透

力的瑰丽篇章和精神宝藏”“从中可发现一条艺术精品创作规律:大凡叙事性、巨制

型经典的产生都是与创作者耗费的时间成正比例的。即使那些瞬间迸发的诗絮词羽,

虽耗时不多,但也与作者的才智才情和长期的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可知原文是“经

典名著”“叙事性、巨制型经典”,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另外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D.“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不是“净化文化发展空间”的条件,从原文材料二最后

一段“净化文艺发展空间,也必然关系着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可知“净化文化发

展空间”有利于“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

故选Bo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澡雪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唯有多情枝上雪,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C.十年肺渴今夕平,皓然胸次堆冰雪。(陆游)

D.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此项的大意为:我十年的疾病好了,心中各种不良情绪得以平复,胸怀依然坦荡

浩然,依然如冰雪般纯净。“澡雪精神”,是指用毫无杂质的雪来洗涤人身,祛除杂

念乱欲,保持纯洁高尚的情操。这四句关于“冰雪”的诗句,只有c项的“冰雪”与

人纯洁高尚的品质相关,其他三项都属于写景句,重在写情态而不是纯洁品格。故选

Co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答案】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1分)。开头一段属于总论。后面分三个分

论点来展开论证:首先阐述“澡雪精神”注重创作主体的自我调适与修为(1分),

接着论证“澡雪精神”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1分),最后指出“澡雪精

神”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

材料二第一段是总论,引用老子和刘勰的话,引出“澡雪精神”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的

论述,提出总观点;然后2、3、4段分别从“'澡雪精神'注重创作主体的自我调适

与修为"“‘澡雪精神’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澡雪精神’追求创作

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分三个层次逐层展开。可见材料二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

5.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文艺工作者为什么更应该以“澡雪精神”

严格自省自律?请结合材料内容,对此加以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网络时代极易放大文艺界的不当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文艺工作者应

保持自省,修炼品德。②网络时代信息繁杂,以文艺逐利的歪风邪气难以禁绝,文艺

工作者要加群自我同适与修为,追求艺术的崇高和精神的标杆。③网络时代容易助长

对速成、虚名、捷径的妄想,文艺王作名要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多出精

品。④网络时代使文艺作品有更强的影响力,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文艺工作者牢记

使命,以优秀文化作品守护好文化阵地。(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2段“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即便是其日常行为中的

不当示范也将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舆论的轩然大波,更不用说那些有违行业准则、

触犯公序良俗、逾越法律底线的行径。拒绝浮躁,去除文艺圈的陋习、幻象与妄念,

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应当认清楚脚下的路,看清前进的方向,甩掉对

速成、虚名、捷径的妄想,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艺与自身修养,用心专研每

一个角色,用情呈现每一部作品,用作品说话”可得出网络时代极易放大文艺界的不

当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文艺工作者应保持自省,修炼品德。

根据材料二第2段''面对纷繁复杂、信息狂潮的大千世界和网络时代,人的本朴心性

难免受到各种名利的影响和刺激,在这些人那里文艺成为纵欲逐利的工具,艺术的崇

高和精神的标高被矮化和消解。针对这股歪风,迫切需要作家艺术家在洁白无瑕的'雪'

里涤垢净化、坚守艺术追求,不断提高学养、涵养,把自己的理想人格与道德文章融

为一体,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

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可得出网络时代信息繁杂,以文艺逐利的歪风邪气难以禁

绝,文艺工作者要加群自我同适与修为,追求艺术的崇高和精神的标杆。

根据材料二第3段“写作是一种冥思苦想、反复打磨的过程,是对社会、对生活、对

人生的深入观察、深邃思考,来不得草率而为、随意铺就,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

创作,沉潜沉稳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可得出网络时代容易助长对速成、

虚名、捷径的妄想,文艺王作名要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多出精品。

根据材料二第4段“为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就事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净化文艺发展空间,也必然关系着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大凡知道美学目标所在的

艺术家,都能志向坚定而镇静不躁、思虑周详,不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

“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都能祛除浮躁,守正创新,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

弘美德,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齐家治国、至善盛德的中华审美风范”可得出网

络时代使文艺作品有更强的影响力,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以

优秀文化作品守护好文化阵地。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医

马伯庸

张竹君伸出右手,从布鞘里取出一把薄如柳叶的手术刀。

五根修长的手指轻轻一握,便和刀柄上的波浪纹完全贴合。这个动作她已做过不知多

少次了,几乎已成为一种本能。

这把刀是她从夏葛女医学堂毕业时,院长富玛利亲自所赠,用来表彰其优异的成绩与

勇气。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手术刀伴随着她从广东到上海,又从上海来了武昌,早已

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每次握紧它,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总会浮现在张

竹君的脑海里:"DedicationisourspeciaIty。”----奉献乃吾侪之任也。

张竹君握紧了刀,看向眼前的伤员。

这是个民军的伤兵,左肩中了一枪,子弹卡在了肩胛骨与锁骨之间,很简单的小手术。

唯一的问题是,她太累了。此时已经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汉阳失守的第三天。大量

败兵拥入武昌城中,伤员数量激增,这让红。十字会与赤十字会的医护人员疲于奔命。

张竹君今天已经做了九台手术,这是第十台。她握着刀,明显感觉到有些眼花。

张竹君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嗅盐,放在鼻下深吸一口。一股强烈的氨气味道像长矛一

样刺入鼻腔,刺激得整个人一激灵。趁着这股劲,张竹君迅速拿起手术刀忙活起来。

从手术一开始,病人便不住地颤抖,没办法,止痛药物在数天之前便已用罄,医师们

只能靠一点点烧酒来做麻醉。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张竹君不得不找来方三响,让他

用一双大手死死按住对方,以确保不会干扰手术。

手术刀巧妙地避开肩胛背动脉,游走于肌肉与神经之间,不一时便剥出了弹头位置。

张竹君暗自松了一口气,正准备放下刀换镶子将弹头夹出来,却不防一声惊雷般的爆

炸从外面响起。

这是来自清军的炮击,他们自从占领汉阳之后,拉了数门大炮到龟山上,每天居高临

下朝武昌城里不断轰击。那个伤员正疼得死去活来,骤闻爆炸声,吓得迸出一股绝力,

竟挣脱了方三响的压制,身体向前顶去。偏偏张竹君因为过于疲惫,注意力有些涣散,

一下子被伤员撞歪了身体,手术刀“当啷”一声落在了地上。

方三响急忙松开病人,要过去搀扶张校长,却发现她的右手血流如注,从虎口到手腕

内侧被刀割出一条血口子。

方三响见状大惊,这刀身上的血污尚没清洗,极容易造成感染。张竹君却先抬起左手,

强忍剧痛道:“我的手不成了,先叫孙希来给病人做完手术。”

自从武昌变成前线之后,红十字会和赤十字会不得不联起手来,在蛇山脚下的一处英

商别墅内设立了临时医院。此时孙希、峨利生和其他几位红会医师就在不远处忙碌着,

与这边只隔一■道布帘。

听到方三响的召唤,孙希急忙赶过来,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他连忙接过手术,

继续帮伤员拔弹头。

方三响则把张竹君搀到旁边的藤椅上,抓起旁边的烧酒壶直接淋上去。红会储备的酒

精一早便用尽了,只能靠当地酒坊捐的十几坛樊口春烧酒支撑。对酒徒来说,这是不

可多得的佳酿,至于消毒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这个刀口狭长而深,边缘平直,可见刀刃之锋锐。不幸中的万幸是,总算没伤到神经

与肌腱,但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再执刀了。

张竹君全程神色淡然,任凭方三响拿开水烫过的棉布条做包扎,半点仪态不失。直到

姚英子也闻讯跑过来,从地上捡起手术刀,她才有些心疼地问道:“刀口有没有损伤?”

姚英子举起刀刃端详片亥L摇摇头。张竹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手掌,自嘲道:''我

小时候听阿妈讲古,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

可见名剑须用血祭。这刀跟随我这么多年,到今天我才想起血祭,真是屈就它啦。”

姚英子心疼道:“您快别讲话了一方三响,你包扎之前,敷抗毒粉了没有?”方三响

两手一摊:“没有,硼酸早用光了,只有烧酒。”姚英子大急,伤口不敷硼酸,极容

易导致化脓,怎么可以不敷?

张竹君抬手劝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别责怪三响,要骂也是骂沈敦和。讲那么

多大话,怎么物资却送不上来?”

对于这种日常嘲讽,姚英子和方三响装作没听见,好说歹说把她哄去后屋休息。从后

屋出来以后,姚英子小声抱怨道:“唉,张校长真是的,这个事情怎么好怪到沈会董

头上,还不是因为军政府那些人乱来?”

从汉阳撤退之后,战时总司令官黄兴主动请辞,宣布返回上海,再图北伐云云。结果

没过两天,大都督黎元洪也离开武昌,跑到下游九十里外的葛店,如今城里只剩一个

蒋翊武主持大局。这一系列变动,导致武昌城内人心惶惶。

方三响归队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此时听到抱怨,眉宇间的郁结更深了。姚英子懊悔地

拍了一下脑袋,正想着怎么转移话题,方三响却主动开口道:“今天军政府的公告说,

江浙沪联军已占领了南京,整个江南尽归义军所有。英子,你不必气恼,各省援军正

纷纷赶来,武昌只要自己多撑一撑,便不会垮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对张竹君的手术刀描写详细,让读者意识到手术刀对医生的重要性,这与

后文担心手术刀受损的情节相吻合。

B.文中直接引用了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英文原句真实呈现了人物忠

于所学,翻译句又进行了强调。

C.敷毒粉、硼酸等医药用品的描写,武昌、汉阳、黎元洪、黄兴等真实名字的呈

现,表明本文实乃对真实历史的记录。

D.本文情节从张竹君医生做手术到她误伤自己,接着孙希前来救急,最后张医生

伤无大碍,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表明本文实乃对真实历史的记录”错误。小说固然使用了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但小说具有虚构性。故选C。

7.文章末尾,作者通过人物对话简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

是(3分)

A.张医生责怪沈敦和只知说大话,未及时输送物资,表明战时后勤人员拖延低效。

B.姚英子认为物资匮乏另有原因,表明医疗人员对时局的认知不尽相同。

C.战时总司令黄兴返回上海,大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昌,证明军政府工作较为混乱。

D.方三响分析了义军的作战形势,开导英子不必气恼,这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表明战时后勤人员拖延低效”错误。张医生责怪沈敦和只知说大话,是出于缺少

物资的急切心理;且物资缺乏主要是因为“军政府那些人乱来”。故选A。

8.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这是一段广为

流传的故事。本文将名剑需用血来祭与张医生手术中不小心划伤自己的情节联系在一

起,这有着怎样的用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①张医生以此传说缓和了紧张气氛,表现了她的乐观与宽厚。②引用此传说,

照应了上文“奉献乃吾侪之任也”的铮铮誓言。③作者以此传说,表明革命成功必须

付出代价,革命者必须奉献、担当。④此传说充实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和

悲壮气息。(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由“直到姚英子也闻讯跑过来,从地上捡起手术刀,她才有些心疼地问道:'刀口有

没有损伤?“姚英子举起刀刃端详片刻,摇摇头。张竹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

手掌,自嘲道……”可知,受伤后,张竹君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伤口,而是“刀口有

没有损伤”,且以干将、莫邪女儿祭剑的传说自嘲,不仅缓和了紧张气氛,表现了她

的乐观与宽厚。

由“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手术刀伴随着她从广东到上海,又从上海来了武昌,

早已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每次握紧它,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总会浮现

在张竹君的脑海里:"Dedicationisourspecialty.J---奉献乃吾侪之任也”可

知,引用此传说,照应了上文“奉献乃吾侪之任也”的铮铮誓言。

由“我小时候听阿妈讲古,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

出神器,可见名剑须用血祭。这刀跟随我这么多年,到今天我才想起血祭,真是屈就

它啦”可知,作者以此传说,表明革命成功必须付出代价,革命者必须奉献、担当。

“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可见名剑须用血

祭”,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最后此传说充实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和

悲壮气息。

9.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大医”之“大”体现在何处。

(6分)

【答案】①“大医”有精湛的医术。张医生做手术时,手术刀巧妙地避开伤员的肩胛

背动脉,游走在肌肉与神经之间,很快剥出弹头的位置,足见她的医术精湛。②“大

医”有崇高的医德。张医生一天做十台手术,疲惫时她用鼻子深吸嗅盐来刺激自己,

继续投入工作,彰显了敬业奉献的精神。③“大医”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小说中

的医生跟士兵同赴战场,共克时艰,体现了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每点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由“手术刀巧妙地避开肩胛背动脉,游走于肌肉与神经之间,不一时便剥出了弹头位

置”分析可知,张医生做手术时,手术刀巧妙地避开伤员的肩胛背动脉,游走在肌肉

与神经之间,很快剥出弹头的位置,足见她的医术精湛。

“大医”的“大”体现在精湛的医术。由“张竹君今天已经做了九台手术,这是第十

台。她握着刀,明显感觉到有些眼花”“张竹君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嗅盐,放在鼻下

深吸一口。一股强烈的氨气味道像长矛一样刺入鼻腔,刺激得整个人一激灵。趁着这

股劲,张竹君迅速拿起手术刀忙活起来”分析可知,“张医生一天做十台手术,疲惫

时她用鼻子深吸嗅盐来刺激自己,继续投入工作,彰显了敬业奉献的精神。

“大医”的“大”体现在崇高的医德。由“此时已经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汉阳失守

的第三天。大量败兵拥入武昌城中,伤员数量激增,这让红十字会与赤十字会的医护

人员疲于奔命”“自从武昌变成前线之后,红十字会和赤十字会不得不联起手来,在

蛇山脚下的一处英商别墅内设立了临时医院。此时孙希、峨利生和其他几位红会医师

就在不远处忙碌着,与这边只隔一道布帘”分析可知,小说中的医生跟士兵同赴战场,

共克时艰,体现了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大医”的“大”体现在家国情

怀和责任担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铤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

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日:“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

良异乎?”日:“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

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

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

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

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

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

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

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

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

取其心,以为谏法。

(节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3分)

左右有毁A征阿B党C亲戚者D帝使温彦博E按讯F非是G然H俾彦博行I让征

【答案】DF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族,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

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

“……有……者”,"有……的人”,单独成句,“帝”是下一句的主语,D处断开;

“帝使温彦博按讯”,兼语结构,“温彦博”为前句宾语,后句主语,F处断开;

“非是”,动宾结构,句意完整,“然”是表转折的连词,放在句首,G处断开。

故DFG三处需要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拜臣郎中”的“拜”意思相同。

B.陛下,即“殿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

下也。

C.疾,此处是疾病的意思。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D.莫,此处是“没有谁”的意思。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莫”意思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句意:授予魏征谏议大夫的官职。/授予我郎中的官职。

B."陛下,即‘殿下’”表述错误。陛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殿下是古时对太子或

亲王的尊称。

C.正确。“疾”,疾病。/劲疾。句意:魏征病重。/声音没有变得更劲疾。

D.正确。“莫”,没有谁。/没有。句意: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犯了错误而能

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故选Bo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曾恳请陛下让自己做良臣而非忠臣,太宗询问良臣与忠臣的区别,魏征援

引古例解释两者的不同。

B.魏征虽然平时不熟悉法律,但凭借依照实情的原则,为尚书省处理久拖不决的

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

C.魏征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他以生病为由,多次推辞,态度坚决,最

终被改任他职,负责门下省事务。

D.苏洵高度肯定魏征,并且强调之前的谏臣在进言理政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表述不当,原文有“龙逢、比干吾取其心,

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苏洵认为魏征成功的原因

是“取其心”“取其术”,即在于其既有忠心,又讲方法。故须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

(2)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

【答案】

(1)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就报告,所赐予的药品、膳食不计其数。

(2)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说的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第”,家,府第;“闻”,报告;“无算”,无法计算,不计其数。(每点1

分,句意通顺、无语病1分)

(2)“说”,学说;“此所谓……欤”,这就是所说……吧;“术”,方法。(每

点1分,句意通顺、无语病1分)

14.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魏征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①执法公允。②为官清廉。③善于劝谏(既有忠心,又讲方法)。(每点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材料一中,“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

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

身份参与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

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可以得出他执法公

允;

材料一中,“征家初无正寝”,魏征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可以得出他

为官清廉;

材料二中,“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照我看来,从前做臣

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可以得出

他善于劝谏。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匏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族,太

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

太宗,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

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

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君主

陷于昏暴恶名,国破家亡,仅得虚名。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

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

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

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

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

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

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

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予的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

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材料二:

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被君主听从,治理政事必定获得成功,没有谁

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说的能掌握适当方

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

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

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

我选择学习他们的忠心,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选择学习他

们的方法,但是不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