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程标准备考分析了解中国古代

的民族政策和边疆

管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历程,

以及中国古代处理

对外关系的体制。考情分析:考查的重点是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

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古代处理对外

关系的体制。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备考策略:结合不同的阶段特征,在掌握相关基

本史实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时期民族政策和边疆

管理制度的特点,理解朝贡体制,认识它们在古

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备考指南课程标准备考分析了解近代西方

民族国家的形成情

况,以及国际法的

发展。考情分析:考查的重点是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

成概况及国际法的发展历程。在高考中选择题与

非选择题都有涉及。备考策略:结合时代特征,掌握西方民族国家形

成的背景、影响以及国际法形成的概况、影响。课程标准备考分析了解当代中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历史意义,以及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的主要成

就。考情分析:考查的重点是当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原因、意义,以及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意义。江苏高考时有涉

及,如2022年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23年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外交情况。课程标准备考分析了解当代中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历史意义,以及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的主要成

就。备考策略:结合中国国情,理解中国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和历程,认识它在我国

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结合中外历史背景,理

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影响。考点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链接教材·学习聚焦(P62)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

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考点梳理(1)

秦朝①

机构: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②

民族关系: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

郡、象郡等。(2)

汉朝①

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②

汉初:与匈奴采取

⁠政策。③

西汉: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在河西走

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

西域的要道;设

⁠,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设护乌桓

校尉管理东北;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移民屯田。④

东汉窦宪击败北匈奴。和亲

西域都护府

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链接教材·学习聚焦(P63)唐朝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

(1)

隋唐时期①

机构:礼部与鸿胪寺掌管民族事务。隋

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归附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加强岭南治理加强同流求的接触②

民族关系唐

朝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等入藏和亲,唐蕃多次会盟册封南诏诸王设置边疆管理机构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

⁠担任,大都护府

直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各民族首领

(2)

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宋长期并立,吸收了

⁠的

政治制度和文化,民族交融加强。中原王朝

3.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链接教材·学习聚焦(P64)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

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

元朝①

民族关系:“行汉法”,同时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

政策。②

边疆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

⁠事,代表中央政

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宣政院

(2)

明朝①

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

才的四夷馆。②

边疆管理A.北方: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开放马

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b.东北、西北和西南:设都司、卫、所、土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卫所和

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c.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

机构,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3)

清朝①

管理机构:设立

⁠管理边疆民族事务。②

民族管理A.联姻: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b.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

了西北边疆。c.册封: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

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d.西南:实行“

”,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

行管理。理藩院

改土归流

课堂追问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有哪些特点?明清对蒙古、东北、西南民

族的管理有哪些不同点?特点:边疆民族区域不断拓展;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边疆

民族地区开发进程加快;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交融进程加快。

不同点:蒙古:明朝与蒙古是由对立走向和平,清朝则是联蒙制汉。

东北:明朝中后期对东北实行压迫政策,而清朝注重团结地区间主要

势力。西南:明朝对西南民族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前期沿袭土司制

度,但后来实行“改土归流”。二、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广泛交流,出现华夏

认同。2.秦汉时期:对外交往扩大(1)

汉朝对外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

⁠向中亚、西亚

延伸。(2)97年,班超命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3)

海路从广东出发,最远航行到印度南部。(4)

东汉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河西走廊

3.隋唐时期:海陆并进,外贸兴盛(1)

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造纸术等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2)

海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4.两宋时期:陆路阻隔,海路发达(1)

西行:恢复由广州到阿拉伯的旧路。(2)

东行:开辟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重要外

贸港。5.元明清时期:外贸由兴盛到封禁(1)

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畅通。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

行纪》。(2)

明清维护

⁠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

屡禁不绝。(3)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

边界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通商,清朝拒绝。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

考点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链接教材·学习聚焦(P69)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1.15世纪前后,英法民族意识觉醒。2.随着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势力。1534年,英

国通过《至尊法案》,建立起国王的

⁠统治。3.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

国家。专制

4.民族语言地位上升,如英语、法语。5.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

⁠,出现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

识中越来越重要。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背景:欧洲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国家之间利益纷争加剧。2.过程(1)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

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

⁠,奠定了国

际法的基础。(2)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

⁠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

争的先例。主权国家

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

(3)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

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4)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

⁠为特征

的维也纳体系,国际法扩展到美洲、亚洲等地。大国协调

欧洲均势

3.评价(1)

积极性:确立了国际关系规则,开辟和平新途径。(2)

局限性:西方各国常实行双重标准且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

冲突不断,引发一战。4.近代中国外交变化(1)

由传统宗藩外交(朝贡体系)到近代外交。(2)1861年设总理衙门;1865年《万国公法》出版,标志着国际法被

正式介绍到中国。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建立;战胜国成立国际联盟,被英法控

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全体一致”原则,难以止战维和。2.《非战公约》: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宣布缔约各国废弃

⁠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未能实行。3.雅尔塔体系:二战确立,1945年50国签署《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

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

”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以战争

作为实行国家政策

大国一致

课堂追问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有何异同?同:都是世界上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都是为了维护世

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异:原则不同:国联奉行“全体一致”原

则,缺乏权威性;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原则,具有权威性。广泛

性不同:国联成立时,美苏等世界主要大国没有参加,缺乏广泛性;

联合国则是由主权国家广泛参与的国际政治组织。同:都是世界上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都是为了维护世

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异:原则不同:国联奉行“全体一致”原

则,缺乏权威性;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原则,具有权威性。广泛

性不同:国联成立时,美苏等世界主要大国没有参加,缺乏广泛性;

联合国则是由主权国家广泛参与的国际政治组织。4.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

背景: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国际组织激增。(2)

表现:国际法领域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等

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3)

评价: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些大国因一己私利退出国际条约,

擅自制裁动武,威胁和平。考点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1)

历史渊源:中国是

⁠国家,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2)

近代现状: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被压迫排挤,经济社会发展

落后。统一多民族

2.过程(1)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

蒙、回民族的自治区”。(2)1947年成立

⁠自治区。内蒙古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

区域自治”,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4)1954年通过的《

⁠》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

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根据

宪法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

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

族政策。2.历程(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还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1990年提出“三个离不开”,阐述各民族的血肉关系。(3)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之一。3.评价: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

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

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概念解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指的是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

史文化联系、稳定政治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主要包

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确定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

繁荣发展”。2.中共十九大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党章,党和国家致力

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考点四

当代中国的外交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1)

内容: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

”“

”“

”三条方针,为新中

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2)

成就:首先与苏联建交;1954年,中国倡导以

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另起炉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

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2)

内容:支持和援助亚非拉国家。(3)

成就:出现了以与

⁠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

高潮;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中国同

⁠关系的突破。亚非民族独立国家

西方大国

[图解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3.20世纪70年代(1)

成就: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2)

表现:1971年,中国恢复在

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

年,

⁠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迎来建交高潮。联合国

中美关系

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链接教材·学习聚焦(P82)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

大成就。1.背景(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朝着为

⁠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2)

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

⁠是当代世界

的主题。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服务

和平与发展

2.成就(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建立大国伙伴关系。(2)

发展周边关系,解决边界问题,中国与东盟建立“10+1”领导

人会议机制。(3)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成立中非合作论坛。(4)

推动区域与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合组织和博鳌亚洲论坛,推动

二十国集团等发展,参与联合国多边外交。课堂追问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怎样认识这一

方针?含义:独立,指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外事务中不屈服于任何外

来的干涉和压力;自主,指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形势,自主地处理本

国的一切事务;和平,指根据国际形势,维护世界和平。认识:有

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独立自主是中国

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贯穿中国外交的全过程。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中共十八大以来(1)

政策: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深化周边关系,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提出“真实亲诚”理

念,加强中非合作。(2)

成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的

外交布局。立体化

2.中共十九大以后(1)

政策: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

关系,推动构建

⁠;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

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

成就: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设亚投行,主办各类主

场外交,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发展。公平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向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史料实证▶▶民族交融作为民族之间交往和交流程度的标示,反映在民族纵向质

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过程中。在纵向上,交融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发生自然同化现象。从横向上说,民族交融表现在经济、文化、

政治、心理、社会和人口(血统)等各个方面。民族交融的结果,就是

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

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摘编自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考向突破[史料解读]

这段材料阐述了民族交融的基本内涵,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民

族交融的作用,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指出民族交融的表现和结果。表现:发生自然同化现象;表现在经济、文化、政治、心理、社会和人

口(血统)等各个方面。结果:不同民族杂居现象增多,心理上的亲

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

渐产生,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解释▶▶1.中国古代和平形态的民族关系的基本形式民族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而和平形态是中国古代民

族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和亲:指封建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通过结亲建立和睦友好的

关系。(2)

会盟:民族政权双方以缔结和约的办法来结束双方的军事行动,

如宋辽签订澶渊之盟。(3)

互市:民族间经济贸易的主要形式,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

互市场所一般设在边境地区。(4)

通贡:官方的经济贸易形式。少数民族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向

中原王朝求贡。2.民族交融的基本途径和作用(1)

基本途径:各民族人民的友好往来;民族迁徙;通婚;少数民族

的封建化改革;民族之间的战争;实施相关的民族政策;等等。(2)

作用①

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②

民族交融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它巩固了国家的统

一,开发了边疆地区,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1)

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明清以前以开放为主,此

后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

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

是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以海路为主。(3)

以和平交往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汉朝时,陶瓷

和丝织品传到西方,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等的交

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朝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时,从国外引进

大量农作物。(4)

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

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例1(2023·湖南高考)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

“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

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D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D典例精析▶▶解析:根据材料“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应日本使臣请赐”可知,

这是明成祖应两国政权请求赐书,说明明朝是日本和朝鲜的宗主国,两

国欲借助明朝赐书的行为,来强化自己政权的权威;材料的重点并非儒

家学说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朝日两国

请求赐书只是一种形式,并不真正为了书籍里的具体内容。总结提升

(1)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征:交融的向心性:中华民族的发展

史是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以汉族为核心,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

过程;内容的深刻性:民族交融的向心性以追求汉族先进的生产生活方

式、典章制度与文化为目标;历史的连续性:民族交融是一个长期的历

史过程,呈现波浪式渐次推进,形成多次民族交融的高潮。(2)

辩证地评价民族冲突与战争在民族交融中的作用。①

消极影响:民族冲突与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

深民族隔阂和民族仇恨,不利于民族的交融。②

客观进步性:伴随着移民的迁徙,民族冲突与战争客观上促进

了民族的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考向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史料实证▶▶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

任何人的侵犯……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

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摘编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史料解读]

本段材料反映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核心内容,欧洲国

家在此和约的基础上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对于近代民族国

家的形成和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什

么原则?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原则: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进行集体制

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影响: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

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

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因素及作用(1)

推动因素①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②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③

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历史解释▶▶(2)

作用①

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②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③

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

成的进程。2.全面认识维也纳体系: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维也纳体系建立

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与协调。它表现出

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维也纳会议的主宰者们按照大国的意图任

意修改欧洲国家的疆界,划分新的欧洲政治版图,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

的利益,埋下了国家冲突的祸根。但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也得到进一

步发展。3.国际法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影响(1)

基本特征①

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②

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③

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2)

影响①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为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

束的一种法律规范。②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时为自己确立各种

具体的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③

国际法是衡量和裁判国际行为是非对错的法律标准,对一切国家都

具有约束力。④

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作出了积极贡献。典例精析▶▶例2(2023·湖南高考)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

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

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B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B解析:据材料“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

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

益至上,所以欧洲各国的疆域意识加强,积极解决领土争端;材料只提

到欧洲各国勘定地界,并不能反映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谈判是解决

争端的主要手段”不符合史实,17世纪时西欧国家仍以战争手段来解决

争端;地图只是解决争端的依据之一,并不是主要依据。总结提升

(1)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确

立了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是国际关系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在其后的很

长时间里,它依然是解决各国矛盾和冲突的基础原则,而且主权原则的

确立为近代国际法的创立奠定了基石。(2)

国际联盟的目的是维护和平,但是这一目的是不能实现

的。主要原因是: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

联加入国联很晚;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确立的是“全体一

致”原则;等等。考向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史料实证▶▶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文选》[史料解读]

这段材料正确分析了当代世界发展形势的主要趋势,有助于

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活动。[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

特征。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特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

加强。认识:“变”: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方针;从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到新时期不结

盟的外交政策,适应了世界形势变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中

国外交的发展。“不变”: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坚持独

立自主的根本原则不变,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不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和优越性(1)

原因①

长期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逐步交融,形成

了中华民族。②

长期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居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③

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④

自1840年以来,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中国

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和政治认同。历史解释▶▶(2)

优越性①

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

权利。②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因

地制宜。③

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④

有助于培养各民族爱国意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影响(1)

特点①

包容性: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

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

治关系,也适用于经济关系。②

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

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

到充实和丰富。③

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

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④

民主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完全

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⑤

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2)

影响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

我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②

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

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奠定思想基础。③

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认识中美关系的三个阶段及其规律(1)

三个阶段及其成因①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这主要是因

为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②1972—1979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从开始走向正常化到正式建立外

交关系。这主要是出于中美国家利益的需要。这一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

高,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为抗衡

苏联,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③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美关系时好时坏。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仍没

有放弃霸权政策,坚持冷战思维,企图遏制中国。(2)

规律性认识①

国家利益与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其中国家利益又起决定

性作用。②

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③

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核心任务的需要,需伴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

断进行调整。典例精析▶▶例3(2022·江苏高考)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

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

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D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D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纽约”“孤岛”“红旗”等并结合所学可

知,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孤岛”

指中国台湾,“红旗”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阴谋”指的是美国提出的

“双重代表权”案,而且明确指出美国阴谋一旦获胜,中国就不会派

“公使”参加联合国行动;1971年,“乒乓外交”和基辛格访华说明中

美关系已趋向缓和;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谈不上行使否决

权;当时还处于美苏两极对峙状态,美国无法构建单极世界。总结提升

(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中国仍然是发展

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

有效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

点:一是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二是要促进与世界

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不结盟,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缔结

针对第三国的盟约,这确保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不会被盟国卷入

对抗或战争中;平等性,中国的外交对强国弱国、大国小国一视同仁;

独立性,中国的外交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附加条件,在中国

外交手段中,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是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最

显著特点。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2024·徐州调研)中国古代的寰宇图通常将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

尤其是“九州”,绘制在地图中间,且不成比例放大,同时将“夷”不

成比例缩小,置于地图图幅四周。与“华”有密切交往的朝鲜、交趾等

也通常被绘制得较大、较为详细,而那些几乎只是有所听闻的“夷”,

如欧洲、非洲诸国,则通常被绘制得非常小、极为简略。这可以用于说

明古代中国(

C

)C12345678910111213A.地图的绘制技术较为先进

B.儒家思想得到传播C.通过华夷观构建世界秩序

D.对外文化交流繁盛考点集训2.(2024·连云港赣榆区模拟)《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

姓”,后来他们共立巴氏子务相为君长。“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

蛮夷君长,世尚秦女……汉兴,南郡太守靳强请一依秦时故事”,得到

朝廷允许。这表明(

D

)A.巴氏君长世代与秦女通婚B.务相为秦所命的蛮夷君长C.务相所统五姓被视作戎狄D.秦汉民族政策具有延续性D123456789101112133.(2023·南京阶段练习)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

兵反隋。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带兵援救。之后,冼夫人不

顾年迈,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

服,接受隋朝官爵。这表明隋朝(A

)A.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民族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A123456789101112134.(2024·四川乐山一模)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朱雀

门外两侧有六十一尊真人大小的蕃臣像,这些人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

施、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

羯达健等,还可能有新罗文武王金法敏。蕃臣像反映了唐朝(

A

)A.开放与包容的气象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C.胡化与汉化的并存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A123456789101112135.(2023·常熟阶段练习)下图所示为明朝陆续设立的九边重镇。据此

可知,九边重镇(D

)A.凸显明朝民族政策的灵活性B.始终是维系边防安定的关键C.与唐代的藩镇性质极为相似D.在王朝治理体系中地位重要D12345678910111213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6.(2023·南通阶段)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国

王陛下,他的后嗣和继承者……应取得、接受、被称为英吉利教会在尘

世中唯一的至尊领袖。”1535年英国又颁布《叛逆法》,规定蓄意侵犯

国王的尊严与称号、把国王看作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属叛逆,将被

处以极刑。这些法律文件(

D

)DA.有效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B.确立了议会政治中心地位C.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推动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123456789101112137.(2023·南通高三统考期中)1493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的矛盾日益尖

锐,罗马教皇作出仲裁,给两国势力范围画出了一条分界线。到17世纪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召开时,教皇使节仅听取了会议,各缔约国达成和

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自由行使领土权”。这

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D

)A.欧洲各大国间形成均势局面B.各国完成向民族国家转变C.大国主导的世界格局被打破D.国家主权意识的不断增强D123456789101112138.(2024·江阴期末)维也纳会议秘书长根茨在1816年写道:“这次会

议所带来的不过是军事力量事先已办好了的复辟,以及列强之间的协

定……会议既没有作出任何一项多少具有崇高性质的决定,也没有采取

任何一种有关社会秩序和福利方面的重大措施,来补偿人类遭受长期痛

苦的部分损失,或者使人类对未来安心。”由此可知,维也纳会议

B

)BA.主要任务是恢复封建王室的统治B.具有大国协调争夺利益的反动性C.开创以会议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D.预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12345678910111213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9.(2024·南通期中)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

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等。这些政策有利于(A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C.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A12345678910111213四、

当代中国的外交10.(2024·河北保定期末)1954年,尼赫鲁访问中国后发表谈话说:

“我自己的印象是,中国不要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建立

起它的经济。”1956年,周恩来说:“几年来的情况起了变化,所以我

们决定了这一方针。中国政府决定分三批释放日本战犯,释放的人数超

过一千人。”这反映出(

D

)D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B.周边国家关注中国经济建设成就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D.中国积极践行和平共处外交原则1234567891011121311.(2024·如东中学期末联考)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指出“中间地

带”是介于美国和社会主义阵营间。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两个中

间地带”思想,认为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

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的演变(

D

)A.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合作B.反映出两极格局的复杂多变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基于对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D1234567891011121312.(2021·江苏高考)下图为《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

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该图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

交政策有利于(D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1234567891011121313.(2023·广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新中国诞生不久,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

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总

理孟戴斯·弗朗斯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这次会晤,不仅对日内瓦会

议的成功召开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中法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

法国仍然未能承认新中国。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

现,中法双方都期盼改善两国关系。在戴高乐总统的推动下,1964年1

月,法方代表博马歇应约来到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与中国大使进行磋商,

双方同意于1964年1月27日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摘编自李敏

《中法建交始末》123456789101112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未能承认新中国

的原因,指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对法国社会

进步的意义。原因: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法国在二战

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和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新中国成立初

期,中国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

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变化:法国从拒绝承认新中国转变为与中

国直接建交。12345678910111213意义:有利于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法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法

国社会的进步。请完成“高效练案”12345678910111213一、

单项选择题1.(2023·常熟预测)如图是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墓画像石上的“驯象”

图。图中有一头大象,象奴头戴胡帽,着左衽袍,左手持钩,面向大

象,作驯象状。材料反映了当时(

B

)A.作品风格注重写意B.外来文化的影响C.大象成为新的畜力D.驯兽之风的盛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高效训练2.(2023·淮安阶段练习)“和亲”是中国古代王朝处理民族问题的重

要方式。唐代和亲多达27起,终唐一朝,东起海隅,西达大漠,北至碛

北,都留下了和亲公主的足迹。下列诗句中赞同和亲政策的是

A

)A.早得用蛾眉,免陷边戍卒B.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C.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D.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3·江阴阶段练习)20世纪70年代初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墓

道两壁上绘有一幅由六人组成的《客使图》(如下图)。位于左边的三

人为唐代鸿胪寺文职官员,位于右边的三人,据学者推断,可能是东罗

马使节、新罗使节和东北靺鞨族的使者。该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A

)A.大唐文明的影响力强大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C.中原王朝疆域空前扩大D.朝贡贸易开始兴起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2023·淮安联考)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

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

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而且认为金、宋都

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

C

)A.民族生活习俗日趋一致B.各民族间区域经济交流频繁C.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2023·新沂一模)《清明上河图》中有个有趣的现象,画上似乎只

有一个正在运输货物的胡人,除此之外,可谓“千汉一胡”。这与唐代

胡人满京城,贩卖各种物品的情况完全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

A

)A.政局状况B.民间习俗C.思想观念D.经济水平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2023·南通阶段练习)根据日本学者的统计,1678年,26艘赴日本

进行贸易的清朝船舶中台湾郑氏船有7艘,1681年进入长崎的清朝船舶

共9艘,没有一艘来自中国大陆。到了1685年,赴日清朝船舶则增至85

艘,1688年达到了194艘。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

B

)A.清政府一直垄断着中日间的贸易B.台湾成为中日之间贸易的中转站C.清初对朝贡贸易进行了严格的控制D.对外贸易发展得益于清朝疆域扩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2023·如皋预测)在中世纪创作的《罗兰之歌》中有这样的描述:

罗兰无条件忠实于法兰克王国和查理大帝,他在临死时将法兰克、战

友、查理大帝连接在一起。诗歌还借查理大帝之口,认为罗兰之死就是

全民的损失,法兰克国家的损失。由此可知,《罗兰之歌》(

A

)A.孕育民族国家意识B.借鉴希腊罗马文化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宣扬对外殖民扩张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2023·东台模拟)中古时期的欧洲战争大多是统治者的冒险掠夺行

为。而路易十四(1638—1715)时期的战争,固然包含个人的野心,但

也有鲜明的政治动机:为了合并说同一语言的某地居民,为了占领防御

强大邻国所必需的要冲。路易十四时代战争的变化反映了(

A

)A.欧洲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B.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C.欧洲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D.强大王权利于维护国家统一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2023·通州模拟)《国王们的蛋糕》(如下图)是以19世纪欧洲某

次会议为题材而创作的漫画。图中间举起一杆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

陶醉在“欧洲救世主”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掉了一部分。

该漫画反映的这次会议(

B

)A.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C.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D.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2023·东海模拟)国际联盟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

致”原则,即五个常任理事国必须意见一致才能通过决议,只要有一个

反对都无法通过。这表明联合国(

C

)A.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B.降低国际合作的水平C.增强维护和平的能力D.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2023·建湖阶段练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级党组织和政

府都深入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改进落

后的生产方式,送医送药,关心少数民族同胞的民生福祉,为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基础。这一现象反映出(

A

)A.群众路线巩固民族关系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愿望强烈C.人民政府重视边疆治理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渐完善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2023·镇江期中)下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

义”一词的使用频率柱状图。对1953年“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明显

下降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A.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C.冷战局势逐步走向缓和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2023·扬州期中)1971年,美国总统外交咨文重申美国愿意与中国

建立接触,并且再次向中国担保,美国没有不良意图,即“不希望对中

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表明美国

B

)A.开始着手调整对华战略B.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C.愿与中国结盟对抗苏联D.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2023·苏州三模)毛泽东在接见印度、缅甸、印尼等国领导人时表

示:中国方面对华侨的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

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

系;中国不会输出革命。这反映了新中国(

C

)A.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B.注重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关系C.倡导不干涉别国的内政D.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2023·南通开学考试)下表罗列了1949—1999年间,中国在不同时

期的基本外交战略。下列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B

)甲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乙“一边倒”丙“一条线、一大片”(联美反苏)丁“两个拳头打人”(反美反苏)A.甲—丁—丙—乙B.乙—丁—丙—甲C.乙—丙—丁—甲D.乙—甲—丙—丁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23·南通预测)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一方面

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的扩张政策;另一方面,面

对伊朗和伊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