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摘要会计收入和所得税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不同的目标,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必然趋势。会计法和税法之间存在差异,给会计师和税务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最直接的结果是会计成本和税收和管理成本同时上升,纳税人借机逃避税收和逃税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逐渐趋于符合国际标准,会计法和税法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会计法和税法之间的许多差异很复杂,难以区分,调整程序繁琐。实际工作者都感到矛盾和困惑。面对会计法和税法之间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主题。关键词:会计收入;所得税;差异分析目录TOC\o"1-3"\h\u25663第1章相关理论概述 197051.1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规定 1190621.2税法对收入确认的规定 113794第2章差异分析 2264522.1在收入确认条件方面的差异 2151142.1.1会计收入更注重实质重于形式 2323102.1.2所得税法更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2221332.2在收入确认范围上的差异 347072.2.1会计收入的范围 3211912.2.2所得税的免税会计收入差异 3119022.2.3所得税法的不征税收入 462472.3在收入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4103582.4在收入确认金额上的差异 424第3章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原因 5200183.1服务的目的、对象不同 5244703.2遵循的原则不同 52113第4章产生差异的影响以及对策 6184134.1产生差异的影响 6110894.2解决对策 6275484.2.1加强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管理层的合作和配合 6138984.2.2会计准则要增加涉税信息披露,加强对税收信息支持 748054.2.3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突出企业所得税法向会计准则靠拢 727186结论 830206参考文献 9第1章相关理论概述1.1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规定我国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确定做出了下列的规定:收入指的是企业在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投资而产生的收益。下列为对收入确定的有关规定: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的过程中,会把商品的所有权中的风险和报酬都转交给消费者。企业已经将商品的所有权转交给消费者以后,企业不会保留相关的权利进行继续的管理,也不会对已经出售的商品进行任何的管控。此外,企业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商品销售的金额可以进行有效的计量。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的成本也可以被有效的计量。1.2税法对收入确认的规定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颁布了《企业所得税》。该税法中对销售商品收入进行了如下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指的是企业销售商品、原材料、包装物等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商品销售收入的确定如下:企业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必须遵行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企业商品销售时需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企业把商品的所有权、风险、报酬都转交给供货方。企业对已经出售的商品不能保留任何的管理权,也不能对已经出售的商品进行管控。企业由于销售商品产生的收入必须能被有效的计量。企业对已销售商品或未销售商品的成本必须能被有效的计量。在我国的发票管理法律当中有相关的规定,如果从事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那么在对外经营收取款项的过程当中,应该向付款方开具发票,如果特殊情况之下,需要由付款方向收款方来进行发票的开具。在第20条当中也规定了,如果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在完成商品交易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款项的支付,而收款方必须要向购买方提供发票,发票的提供不能够变更该商品的品名和实际交易金额。在我国,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包括:项规定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如果直接收款来进行货物交易的,不管该货物是否发出,都要应该以收到款项作为标准来开具凭据;第二总是要采取委托付款的方式来进行货物销售的情况,那么就要在货物委托办理完毕的当天进行计算;第三种是采取赊销或者分期付款方式来进行货物交易的,那么应该结合该书面合同当中具体的收款日期作为标准,不管合同有没有约定相应的收款日期,都应该以货物实际发出的那天作为标准。在我国财务部颁发的营改增试点办法当中对于增值税纳税的时间也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其中规定有以下五点:第一,纳税人纳税行为的时间应该结合到款项实际收了当天为准,如果是发票优先开具的情况,那么要以发票当天开具进行计算。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在完成销售过程当中收到的款项,在取得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也就是合同当中规定的付款日期,如果没有签订相应合同或没有约定付款日期的,那么具体的这段交付款项的时间就是纳税人缴纳纳税的时间;第二是纳税人如果提供建筑的租赁或者服务的业务来进行预收款方式,那么就应该以收到预付款当天作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第三,如果纳税人从事相关金融商品转让的行为,那么金融商品所有权得到转让的当天就应该是纳税人执行纳税义务的时间。第四,在纳税人发生了其他规定情形之下,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规定为服务或者资产完成的当天。第五,针对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相关规定,都是根据当前所有行业在增值税征收过程当中结合实际情况所制定的,并且全国范围内该规定实行的统一时间都规定为2016年的5月1日开始。第2章差异分析2.1在收入确认条件方面的差异2.1.1会计收入更注重实质重于形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从上述确认条件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从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出发,注重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2.1.2所得税法更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对所得税收入确认条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从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原则、收入的形式、内容以及确认收入实现的时间标准等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所得税收入与会计收入的确认条件有差异。第一个条件是“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根据收入准则的解释,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主要是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造成的损失。商品所有权上的报酬,则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风险和报酬”是指与商品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那些对商品影响较小的风险和报酬不影响收入的确认。但这种与商品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本质上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由企业的税后利润来补偿,国家不享有企业的所有利润,因此也不应该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否则会造成税收的不公平。因此这一条不符合所得税法收入的概念要求。第二个条件是“是否保留管理权”。收入准则将其解释为实质上继续控制的商品。这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国家不对企业内部管理产生的问题负责。另外从税法角度,谁控制商品并不重要,只要商品所有权发生变化,就应该确认为收入。所以这一条也不适用于所得税法确认收入。第三个条件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这里的“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由于税款支付会导致现金流出,税法为了保证纳税人的税款支付能力,在这一点上与会计准则是一致的。第四个条件“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是从会计稳健性原则出发做出的规定。稳健性原则是符合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的,为了防止避税,国家可以通过强制力来估算价格。当然对收入和成本仍需计量,只不过税法认为要合理计量收入和成本。上述确认条件表明,对所得税收入的确认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只要有利益流入企业或者企业能控制这种利益的流入,所得税法就应该确认为收入。2.2在收入确认范围上的差异2.2.1会计收入的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2条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这一定义,会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可以看出,会计收入的范围只涉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将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作为利得加以确认,如企业接受的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等。因此,会计准则中“收入”是“狭义”上的收入。只是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应从广义的角度考虑收入,则要将“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纳入计算的范围。在基本会计准则第37条也规定,会计利润包括收入(狭义)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等。2.2.2所得税的免税会计收入差异国家出于鼓励纳税人的某种经营行为或者避免因征税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等目的,在所得税法中规定了免税的会计收入。所得税法第26条规定:免税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等。上述免税收入是纳税人应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家为了实现某些经济和社会目标,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照顾,而在一定时期又有可能恢复征税的收入范围。上述收入属于会计收入中的“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所以上述免税收入项目形成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范围上的暂时性差异项目。2.2.3所得税法的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不同,是由于从根源和性质上,这些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这些收入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为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如政府预算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所以,不征税收入也属于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范围上的永久性差异项目。2.3在收入确认时间上的差异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定收入的入账时间。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以看出,在收入确认时间上,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致。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对收入确认时间的规定相同,但也有例外。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上。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在被投资单位实现损益及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均要按照投资单位应享受或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7条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一般情况下按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由此可见,所得税法上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已偏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但又不是纯粹的收付实现制。即税法上不确认会计上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2.4在收入确认金额上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于收入确认金额的规定大致相同。为了防止偷税、漏税,企业所得税法针对关联方交易提出了特别纳税调整的方法。按照规定,如果关联方交易中违背了独立交易原则,使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法定的方法核定计税依据,而不以会计收入为依据,这也会产生会计收入和所得税计税收入的差异。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必然导致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之间的差异。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入与按税法计算的所得税应税收入结果不一定相同。针对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的差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确认收入,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会计收入为基础进行纳税调整。第3章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原因3.1服务的目的、对象不同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从而真实、完整地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及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税法规范了国家税务机关征税行为和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解决的是社会财富如何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进行分配,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满足政府实现经济和社会职能的需要。3.2遵循的原则不同会计核算中遵循的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等原则,在企业所得税法中不完全适用。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为基础,以经济业务中权利义务的发生为前提。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权责发生制强调必须以经济业务中权利义务的发生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这与税法确定纳税义务的精神一致,所以税法对权责发生制总体上持肯定态度。然而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带来了大量的会计估计,对于其中的某些“职业判断”,税法持保留态度。当权责发生制不利于税收保全时,税法不得不采取防范措施。另外,由于税款支付必然导致现金流出,同时从税收征管的简便、直观角度出发,税法中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收付实现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收入和所得税应税收入必然存在差异。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是一个修订惯例,适用于不确定环境下对收入的确认。税法对谨慎性原则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原因主要是,谨慎原则对收入和费用的处理不对称,当会计事项存在不确定时,谨慎原则要求少计收入,多计费用。如果认可谨慎原则,必然减少或递延企业应缴税款,这无异于让税务部门替企业承担经营风险。税法不考虑收入在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这一风险属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应由企业的税后利润补偿,国家不享有企业的利润,当然也不应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会计收入确认的条件中强调,企业商品发出后如果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者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时不能确认收入。这一条件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而企业所得税法通常不考虑继续管理权问题,这同样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范畴,由此产生的风险也不应由国家负责。只要纳税人对赢利或潜在的赢利有控制权时,税法就会对纳税人的所得加以确认。税法更注重完成交易的法律要件,只要发生应税行为,不论企业是否做销售处理,都要按税法规定计征税款。所以企业所得税法不认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上强调收入的重要性原则,而税法中不予承认。只要是应纳税收入,不论其业务事项是否重要,也不论其涉及的金额大小,一律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第4章产生差异的影响以及对策4.1产生差异的影响与我国的税法规定相比起来,在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第一条规定如果将已有的商品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转交给购货方,这一条规定当中和税法的明确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前提条件都是相似的,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收入确认这一点上来进行分析,权责发生制这都是基本的切入点。但是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是否作为收入都是要根据财务工作人员是否开具发票来进行确认。如果没有开发票,那么就不会计算为收入。产生该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决定的,在发票管理办法当中,如果接受劳务或者购买商品所提供相应的发票,商品销售方应该向消费者提供发票,在这一规定当中,对于票据的取得作出强制性规定,但是并没有将这一点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接下来从增值税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增值税,暂行条例当中,规定了如果以销售的方式不同为标准来进行确认的话,那么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强调票据是否取得或者已经预收了相应的款项作为标准的,这也能够体现权责的发生。从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办法规定当中也可以发现,增值税缴纳义务是以实际收到款项的时间作为确认的,此外还有产权转移的时间或者开具发票的时间这些点来进行综合考虑,只要满足以上所说的这些时间条件,那么就可以将该收入确认为企业的营业收入。4.2解决对策4.2.1加强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管理层的合作和配合企业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制定,而税法则是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两个部分之间在具体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导致制定的法规出现冲突这一现象在所难免。但就其根本目标而言两个部门关于法规的制定也存在一致性,这也使得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降低二者之间的差异变得可能。因此加强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二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降低二者差异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建议可以通过设立由两个机构的代表组成常设协调机构来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和交流,加强法规出台以及执行的过程中的联系,对于促进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之间的协调和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2.2会计准则要增加涉税信息披露,加强对税收信息支持以前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国家一级有关的管理部门,随着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逐渐向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转变。然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重点不尽相同,因此会计信息很难同时使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必须在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三者之间应确立一个先后顺序。然而,无论是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还是从其制定的过程来看,新企业会计准则都是将投资者、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使用者。也正是因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对税收信息的支持度明显不足,在会计的处理上仅仅是通过会计利润的基础之上将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这不利于二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也无法满足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上对收入处理上的差异的协调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对企业涉税信息的披露不足,这不仅对税收的征管和监控造成阻碍,对于股东以及债权人等重要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本企业税款征收的相关信息造成影响。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加强对企业涉税信息的披露来促进二者之间差异的协调。4.2.3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突出企业所得税法向会计准则靠拢要使得会计上与税法上对收入确认的差异得到有效控制,首先应从根本上将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得到控制、协调。笔者认为在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相互协调的过程中,首先二者遵循的原则上应该相互靠近、相互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税法向企业会计准则的靠拢,进而实现拉近二者距离、减缓两者存在的差异。税法是针对企业经济业务形成的经济收益扣除相关成本后的经营成果进行纳税,为了防止企业偷税、漏税、避税的现象的发生,税法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建立在将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的基础之上。因此,税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得以实现。此外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二者在所处地位上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税务机关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固然实现了确保财政收入的目的,但也使企业所承担的负担和压力加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笔者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在线监测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 建设工程项目代建策划方案
- 公司办公室房屋租赁合同
- 软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废乳化液存放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 中学选修课实施方案
- xx系统运维方案
- 医院借用宿舍协议书
- 医工交叉学科攻博计划书
- Myristelaidate-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中学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 新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主题
- 在线网课知道知慧《战舰与海战》单元测试答案
- 2024年中煤集团西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肺栓塞指南解读2024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供应链管理(6版)
- 第13课冲出地球(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
- 江西省住宅工程开裂、渗漏等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指南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 上海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事例范文通用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