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金卷重庆市适应卷(三)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金卷重庆市适应卷(三)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金卷重庆市适应卷(三)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金卷重庆市适应卷(三)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金卷重庆市适应卷(三)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金卷重庆市2024届适应卷(三)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在规定位置填写姓名、班级、考号等相关信息,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准考证号(或粘贴条

形码)并仔细核对自己的信息;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准确填涂,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的非

选择题区域作答。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作答,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本试题、答题卡、草稿纸一并收回,请勿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传说“五帝”之中的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注:命:任命。司:

负责。属:属领】;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并且出现了大型的墓地、

祭坛和神庙。这最能说明()

A.传说没有史料价值B.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C.玉器制作水平先进D.社会分工得到发展

2.商鞅在《商君书•算地第六》中指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故其变法措施,无论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还是奖励军功,抑

或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都是立足于()

A.人的双重属性B.顺应时代潮流

C.人性诡瑞多变D.巩固统治需要

3.血亲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其他一些统计结果则

高达105例。如《后汉书》中记载:“淮南王刘长怨恨辟阳侯审食其未曾谏吕后救护其母,以藏于袖中的铁

椎将其击杀;也有会稽魏郎兄为乡人所杀,郎百日操刃报仇于县中。此外,还有东海吕母独子吕育忠耿好学,

无端被县宰处死,吕母散尽家财,招募勇士3000攻占县治,将县宰当众问斩。”两汉的法律严厉禁止复仇,

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矛盾的现象根植于()

A.传统宗法制度的遗存B.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C.儒学影响立法的观念D.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

4.《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他在《涉务》篇中写道:“古人欲知稼稽之

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

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

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作者旨在()

A.批判社会风气的空谈颓废B.劝诫后辈为人要求真务实

C.说明社会的动荡民不聊生D.强调重视农业为第一要务

5.宋神宗曾说:“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一日不念之。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

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据此推知,宋神宗忧虑

“二虏”为患的原因包括()

①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封建化倾向②吸收汉法,因俗而治

③势力逐渐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④保持传统,猛安谋克

A.①②③B.①③④C.D.©©③④

6.明代丘潘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出:“高皇帝(朱元璋)定鼎金陵,文皇帝(朱棣)迁都金台(今北京),

则跨江、河南北而各为一大都会,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

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

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作者意在说明()

A.两京制总体平衡了南北的关系B.两京制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两京制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趋同D.两京制推动了政治军事的结合

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

7.光绪十六年(1890年)3月31日,中英正式签订了《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

口岸,与各通商口岸无异”;“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或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

“一俟有中国轮船贩运货物往来重庆时,亦准英国轮船一体驶往该口”。据此可以推断()

A.英国商船可自由出入重庆B.英国利用重庆打开了西部市场

C.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D.英国在重庆初步取得了开埠权

8.表1列举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关于选举权利的相关规定。这一时期选举权利的发展说明中国共产党()

出处内容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

和国宪法大纲》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除极少数汉奸特务、依法被剥夺公民权的犯罪分子和神经病患者以外,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

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

民,年满18周岁,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文化程度和

举条例》

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表1

A.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的社会基础B.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

C.完善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基层民主D.根据国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政策

表2是一二工计划期间,苏联盘犍我国并实际施口二的150项H二程的空间夕卜布表。由此推知,当时()

地区辽宁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新疆

数量24221045105154431248641

表2

A.城市区域分布均衡合理B.“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落实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近代工业的畸形布局有所改善

10.古埃及的法律和合同常常以神权为依据,认为违反法律是对神的冒犯。商业合同签订要通过祈祷、祭祀和对

神灵的宣誓等仪式,其内容通常具有长期效力,有些甚至可以延续数年,并且有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士负

责起草和解释商业合同。下列关于古埃及商业合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行为深受神权思想的控制B.专制政府利用神权对商人剥削

C.商业交易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D.借助神灵保证商业合同的履行

11.“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

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

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据此推断,“他们”所处的时代()

A.政治上属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B.奴隶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伊斯兰教控制着人们精神生活D.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虽然是少数的‘精英分子’,但是小

小的意大利分裂得几乎是一城一国,这些‘精英分子’与群众接触并不是很难的事,所以他们能与群众的心

声相应,并在他们的看法中融进普通市民的情感。”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A.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受众的普及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C.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不断更新D.构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蓝图

13.“考迪罗”是独立后的拉美各国普遍出现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统

治的独裁者的专制制度。“考迪罗”一般集军阀、大地主、教主于一身的三元寡头统治,拉美各国独立后,

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

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逐渐成为拉美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这反映了“考迪罗”统治的实质是()

A.奴隶制下的贵族寡头政治B.封建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C.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表现D.殖民者进行政治渗透的代理人

14.表3是1914年,西方列强对拉丁美洲累计的投资额统计。据此可知()

国家投资额份额

A.拉丁美洲未实现民族的真正独立英国37亿美元43.5%

美国亿美元

B.英国与美国争夺霸权的矛盾突出1720%

法国12亿美元14.1%

C.拉丁美洲对国际市场的依附性强德国9亿美元10.6%

D.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0亿美元11.8%

表3

历史试题【第2页】(共4页)

15.1972年,美苏签署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条约,规定双方保证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双方可各拥

有两个反弹道导弹系统,其中一处用来保护首都,一处用来保护洲际导弹基地;禁止进一步研究、发展和部

署这一系统。1981年里根执政后,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

广泛关注。这一政策变化说明美国()

A.积极谋求世界霸主地位B.主动实行战略收缩

C.对苏联的态度变得强硬D.国防科技全面领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材料一:清政府将代表内地经制州县基层组织的保甲、汛塘等移植至改流后的地区,并且设立国家军队,

施行儒家教化,责令习读《圣谕广训》等儒家经典书籍,逐步培养他们的忠君观念和君臣尊卑思想,以实现

王朝国家权力所不及地区与内地早日实现一体化。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进并派驻内地流官对基层深入治理,加

之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与内地治理模式差异较大,或因地方势力过于强大,清政府通

常做法是“土流参治”,虽以流官治理为主,但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长久以来生产生活所延续下来的行为方

式,甚至会吸纳当地曾经的土司头人协同治理。

一一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材料二: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斯图

亚特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

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

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材料三: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是在延续“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方式之下,民众面对的是乡绅,而

不是代表国家权力的县一级政府。基层社会的乡绅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主体,充当了政府官员和当地百

姓之间的中介人。政府“治理”角色的缺位,基层乡绅“治理”角色的出现,成为近代中国“自治”观念传

入的社会背景。当土绅这一群体离开庙堂回归基层社会的时候,就成为基层社会中集民望、学识、威望和能

力于一身的领导者,成为道义上和实际上的基层社会的治理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乡绅逐渐在农村形成了

相对完整的家族组织,政府给予乡绅及其家族组织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并利用这些基层组织获取资源、履行

维持秩序和劝课农桑等重要职责。

——摘编自刘凤雪《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

材料四: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采取

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政务院颁布《乡(行政村)人民

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确立乡和行政村为乡村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

府和行政村不设置内设机构,只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明确乡镇为基层政权。

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1956年和1958年是农村党员发展的两个高峰期,探索出“支部建在村庄”、

“支部建在生产单位”等经验,组织农民参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国家建设。

一摘编自董帅兵《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实践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加强“改土归流”地区管理所采取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乡绅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探索乡村治理方面所作出的贡献。(6分)

历史试题【第3页】(共4页)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包括

西伯利亚)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

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

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特的第一个纺

织厂便是在德比郡溪流旁的水力工厂,

其生产过程经常会受到季节性水量变

化的影响。1784年,瓦特虽然开发出了

复动旋转式蒸汽机,但仍体积巨大,效

率低下。曼彻斯特市区第一座以蒸汽为

动力的纺织工厂只好推迟落成,据

W・查罗娜指出,这个工厂实际开工已

经是1789年5月的事了。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摘编自近藤和彦《英国史10讲》

材料二:对于工业化的历史分期,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比利时雅克•斯佩伊博士主张从18世纪英国

工业革命开始,将工业革命阶段称为工业化第一阶段,将电气化阶段称作工业化第二阶段。将工业化第一阶

段前的手工工业时期称为工业化前阶段,将工业化第二阶段以后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阶段称为工

业化后阶段。苏联斯•阿•海因曼以工业的机器体系为中心,把工业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建立时期,把

电气化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进一步扩大时期,把现代科技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自动化时期。德国于尔

根•库钦斯基认为,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是1540〜1640年,第二次革命是1760〜I860年的伟大的工业革命,

第三次革命是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技术革命,第四次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技术

革命。中国学者韩毅则作了如下划分:工业现代化的起步与第一次跃进——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的第二次

跃进高潮——十九世纪下半期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现代化的徘徊——世界大战与危机年代,工业现代

化的第三次跃进——战后五、六十年代工业的高速增长,工业现代化的困境——七、八十年代工业的停滞与

复苏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当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劳动分工对西欧的影响并说明工厂制度的特征。(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们在工业化历史分期主张上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划分工

业化的历史分期。(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何以中国?这看似宏大的命题,却为一代代青少年反复追问。从家门到校门,从迈向社会到走向

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需要回答的“成长课题”。

层次内涵

“中国”一词最关键的意义是连系于“天子支配天下的政治体”,如《诗经》说的“民亦劳止,沱可小康,惠

政治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就是中央地域的概念,而中央地或概念就是权力的中心。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之地,与“四方”对称,是一个地理概念,伴随政治

地理衍生。后“中国”指代古代华夏族聚居地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秦一统天下后,“中国”范围进

一步扩大。汉唐以降,“中国”涵盖范围在空间上又有所伸张,包括东、南到大海,西、北达大漠的广阔领域。

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之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两宋时期,“中国”出现

文化几个民族政权对峙局面,政治中心和地理空间范围上的“中国”已经破灭,此时"中国"一词更加强调的是文

化意义上的“中国”。元明清则沿袭这一趋势,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清朝大门,“中国”一词开始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名使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民族国家中英两国签署的中英《江宁条约》(通称《南京条约》),出现了"中国"与"英国”的对称,并多次出现“中

国官方“、"中国商人”的提法。此后,清政府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

庚子之役后,梁启超等人率先提出“新中国”这一概念,开始国人对于中国未来的设想。辛亥之后,国人丰富

发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立宪派一方坚持建立君主立宪式的“新中国”,革命派则坚持民主共和式的“新

新中国中国”。五四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

中国”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

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一词完成了使命。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

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历史试题【第4页】(共4页)

新高考金卷重庆市2024届适应卷(三)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DADBAADDDcDBBCC

1.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一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中传说的内容和考

古内容相互印证,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所以A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信息“南正重'司

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可以得出“专门的神职人员和民众管理人员出现,这是

社会分工发展的表现”;再从良渚文化出现大型墓葬和祭坛可以得出“神权和世俗权力的出

现,反映了社会分工",所以选D项;B项无法整体反映材料信息,材料中没有谈到玉器

如何精美,C项错误。

2.A【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信息“民之性:饥而求食,

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

可知,商鞅认为人性是复杂的,具有“趋利避害”的自然属性以及“追求名利”的社会属性,

所以其变法措施都是从符合人性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故选A项;顺应时代潮流,人性诡濡

多变,巩固统治需要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3.D【解析】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法律建设。根据材料“血亲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

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其他一些统计结果则高达105

例。而两汉的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可知,两汉时期重视法律

建设,已能认识到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严厉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百

家、尊崇儒术”,孝义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本身存在内在冲突,故选

D项;传统宗法制度的遗存不是出现这一矛盾的根源,排除A项;仅从血亲复仇现象不能

说明尚武的社会风气,排除B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C项错误。

4.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风气。根据材料信息家训内容“古人欲知稼

木啬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江南朝土,因晋中兴,南

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

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

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可知,颜之推认为古人亲自耕种是为了体验务农的艰辛,这

是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的重要方法,而南朝的士子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

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

靠俸禄供养。即使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仆役来耕种,从没亲眼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

种一棵苗,他们连几月份播种,几月份收获都不知道,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

做官时不识世务,治家时又不能处理得宜,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颜之推这样说的主

要目的就是劝诫后人要求真务实,故选B项;批判社会风气的空谈颓废,说明社会的动荡

民不聊生,强调重视农业为第一要务都不是其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5.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民族政权并存。根据材料信息“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

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一日不念之。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

能行而己。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可知,辽与西夏实行了两种不同的

制度。结合所学,辽采取南北面官制,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

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存在封建化倾向并且逐渐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故选A项;

猛安谋克是女真族人的制度,排除B、C、D三项。

6.A【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经济。根据材料信息“高皇帝(朱元璋)定鼎金陵,

文皇帝(朱棣)迁都金台(今北京),则跨江、河南北而各为一大都会,天下万世之大势也。

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

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

天下矣。”可知,明朝两京制的确立,协调了江南地区经济中心和北方政治、军事中心的关

系,有利于保持南方北方的平衡,故选A项;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说法过于绝对,B项

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南方地区是经济中心,北方地区是政治、军事中心,并未趋同,C

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说明两京制协调了江南地区经济中心和北方政治、军事中心的关系,

而不是推动了政治军事的结合,排除D项。

7.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根据材料信息“重庆即准作为

通商口岸,与各通商口岸无异”;“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或自备华式之

船,均听其便”;“一俟有中国轮船贩运货物往来重庆时,亦准英国轮船一体驶往该口”可知,

英国通过《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获得了在重庆的开埠权,故选D项;英国商船可自由

出入重庆以及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A、C两项错误;根据材

料信息英国打开了西部市场,排除B项。

8.D【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信息“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

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到“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周岁,不分民族、阶级、

党派、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可知,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选举权对象范围的扩大,结合所学这是中

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而做出的政策调整,故选D项;陕甘宁边区政

府属于抗日民主政权,A项错误;是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而不是革命统一战线

发展的需要,B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

9.D【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根据表格信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我国并实

际施工的150项工程的空间分布”可知,苏联援建我国的工程分布在东北、西北、中部、西

南等地区,这有利于改善近代以来工业的不合理布局,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区域

分布和“一边倒”外交政策,排除A、B两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变为生产资料公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

除C项。

10.C【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的商业。根据材料信息“古埃及的法律和合同常常以神

权为依据,认为违反法律是对神的冒犯。商业合同签订要通过祈祷、祭祀和对神灵的宣誓等

仪式,其内容通常具有长期效力,有些甚至可以延续数年,并且有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士

负责起草和解释商业合同”可知,古埃及的合同签订一方面通过借助神灵保障人们遵守法律

合同的规定且内容具有长期效力,可以延续数年,这体现了稳定性;另一方面古埃及有专门

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士负责起草和解释商业合同,体现了合同的专业性可靠性,故选c项;

商业行为深受神权思想的控制,专制政府利用神权对商人剥削,借助神灵保证商业合同的履

行,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11.D【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庄园农奴制。从材料信息“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

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

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

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可知,“他们”所处的

时代是中世纪的西欧,“他们”是庄园的农奴,结合所学,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是基本的

农业经济组织,故选D项;中世纪的西欧政治上分裂割据,王权衰弱,A项错误;中世纪属

于封建社会而不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而不是伊斯兰教,C项错误。

12.B【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信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虽然是

少数的‘精英分子',但是小小的意大利分裂得几乎是一城一国,这些‘精英分子’与群众

接触并不是很难的事,所以他们能与群众的心声相应,并在他们的看法中融进普通市民的情

感。”可知,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虽是少数精英分子,但他们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和普通

市民的情感,这有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进而促进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故选B项;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受众是少数的精英分子,没有

普及,A项错误;近代科学革命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不断更新,C项错误;启蒙运动构建

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蓝图,D项错误。

13.B【解析】本题考查考迪罗统治。根据材料信息“考迪罗”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

权,并以暴力维护其统治的独裁者的专制制度。“考迪罗”一般集军阀、大地主、教主于一

身的三元寡头统治,拉美各国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了一些改革,

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逐渐成为拉

美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可知,考迪罗实质还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故选B项;从

材料信息可知,考迪罗不是奴隶制下的贵族寡头政治,A项错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是资本

主义经济体系的实质,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殖民者进行政治渗透,排除D项。

14.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世界的全球经济格局。由表格信息可知,到1914年,西

方列强主导着对拉丁美洲的投资,通过资本输出强化对拉美地区的经济影响,说明拉丁美洲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依附性强,故选C项;根据时间1914年可知,拉丁美洲已经实现了

民族的独立,A项错误;英国与美国争夺霸权的矛盾突出不符合当时史实,B项错误;表格

信息无法体现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D项。

15.C【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信息“美苏签署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

系统的条约,规定双方保证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在争霸

过程中有所缓和,但到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