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高分突破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高分突破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高分突破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高分突破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高分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文本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考情梳理】

考查频率叙事类作品的常考考点。

常见题型填空题、简答题。

考查方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概括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③概括文章的部分(XX段)内容。

【考点精讲】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

文学体裁。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语言人物1对话描写、神态描写来刻画

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并且通过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

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贵在曲折、情节跌宕。

社会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

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

小说三要素环境

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环境描写

自然

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环境

描写

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

设问形式解题思路

1、按照XX(要求),概括相关①审清题干要求。如按照时间顺序,某个线索,起因、经过、结果,某个

故事情节。人物角度等。②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2、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

、根据提示,填写故事情节或

3①根据所给提示,明确填写内容对应段落,找出或提炼关键词句。

内容(填写表格)。

②仿照已给内容的句式或提示,概括事件或填写相关内容。

答题格式: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人物+事件

题型二:概括多个事件

设问形式解题思路

1、按照XX(要求),概括多个事件。①明确人物。

2、概括与某个人物或情节相关的多个事件。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人物+事件

注意事项:概括多个事件时,要注意保持主语即主要人物的一致性。

题型三:概括内容或事物特点

设问形式解题思路

1、概括文章XX段的主要内容。①划分段落的层次。

②概括每层的层意。可以采用提炼关键词的形式概括层意。

③将多层层意进行组合,概括出段落的主要内容。

2、概括某个事物具有哪些特点。①明确描写事物或事件的相关段落。

3、根据故事情节,概括相关内容。②提炼关键词语,或联系上下文概括相关内容。

典例剖析

【典例1】(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唱歌的麦田

蒋建伟

①泥土是一件陶罐,万物生灵装进去,倒出来,装进去,再倒出来,变成一个个奔跑在平原的野孩子。

②世界可以那么小,一粒粮食那么小,“啪”,打开了。

③你轻轻地躺在一道沟堰上,满脸贪婪,眼儿微闭,呼吸着绿波波的空气。你不知道的,小麦这时候

偷偷钻出地面,一个又一个娉娉婷婷的少女走过来,一个又一个头顶散着热气的小伙子走过来,“唾唾,

唾唾”,他们穿着绿油油的衣裳,芝麻粒儿大小。麦苗婉转飞翔,小麦们开口唱歌,像极了地平线上跳舞

的那么多、那么多快乐的霜花。

④歌声好像我们家的白云一样,朝天上随便吹一口气,白云立马飒下来,好一场大雪啊。白墩墩的大

雪,急慌慌地走着,像棉花做成的被子,暖和,盖在麦苗身上,什么都看不见了。雪花飘在土粒子上,一

朵托举着一朵,最下面的那朵融化了,土粒子湿了,缓慢地冻上了,随着雪花的不断增加,不断融化、冰

冻,一骨碌,骨碌出老远。上粒子在不断发胖,小小的,圆圆的,冰丝丝的,玲珑通透,好像装了满满一

副跳棋盘里的玻璃球,一踢,蹦蹦跳跳着你追我赶地乱跑,也不知道它们要跑到哪里。雪继续下,一直下,

把所有的所有都覆盖了,看不见别的色彩,只剩下了白。天地我一白。小风一刮,弥漫了雪雾的白色旋起,

倾斜着向上飘,几番盘旋,那冒着甜兮兮的冰气,炊烟一般散了,在半空中停顿了几秒,末了,消逝得无

影无踪。

⑤二三月间,一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站在麦田边,她要唱歌!她的歌词,只有一个“啊”字,可是,

调儿唱出来了,味儿却散发着土腥气。到后半夜,小风停了,满屋子的热气一下子圈住了。麦苗们横出了

被窝,长长伸了一个懒腰,“憋死了!”就势做了个驴打滚。这田野,变成了一块一块的,一道白,一道

绿,横横竖竖,深深浅浅,发展到后来,白皑皑的变成了绿油油的。

⑥小麦们进入了变声期。它们,脸蛋上开满了一朵花,挺胸,收起气,脚尖翘起,小手伸展开来,随

着3/4拍子、4/4拍子放声歌唱,婉转悠扬,两脚不动,但其余的部位都在唱歌,都在跳舞,天箱缓缓升起,

金色的阳光普照麦地。你忧惚看见,一开始,天地间,空气中,好像有一根头发丝儿,从它们的口腔、鼻

腔、胸腔和腹腔出发,越来越长,越来越粗,上接白云深处,闪电般击中了你。有的唱啊,“一万个爹来,

一万个娘,喊熟了大片大片的好麦浪”,你肯定是躺在麦田里了。有的唱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你呢,也就打开了一幅工笔画;夜色中,你的数学老师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为什么是演唱呢?小麦们长

高,开始拔节了,抽穗了,开花了,授粉了,小麦的歌声里,可以听出男人的爽朗、女人的婀娜,也可以

听出花开的波海声、灌浆的大潮声,南风北上,“哗——哗哗”“哗——哗哗”,如此反复,连续。

⑦麦子是被布谷鸟叫黄的,是被麦黄风刮黄的,是被毒太阳看黄的,是被平原上的男女老少喊黄的。

黄,是金黄色,黄金一样的金属色。哪怕看上一眼,你就是贵族了。这麦浪,大海一样起伏,歌声从天而

降,似逸远,那,是男低音、女低音?太低了,低得不能再低,“哗哗”“哗”“哗哗哗”“啦啦,啦啦

——啦”……天门打开,春夏秋冬都进来了,红红火火都进来了,爱情都进来了,酸甜苦辣都进来了听啊,

这是麦子在唱歌!

⑧无边无际的麦田里,镰刀一挥,天地一晃,机器轰鸣,割麦抢场,它们的歌声,和着小麦的歌声、

田野里沸腾的人欢马叫声、打麦场上香气弥漫的晒麦子声,一年一年歌唱着中国农民的丰收。麦子装英子

(xuezi,做囤用的狭长的粗席子)那一天,我看见你开一个麻袋口,了一把麦子,你

在一边,较麦子,"嗑嚼,嗑嘲”几声,嘴角,挂着一股一股奶白色的汁液,真香啊!

⑨餐桌上,多少年多少天了,我陶醉于每一顿饭的面食:一碗面条,一碗饺子,一碗“糊涂”,一个

白面馍,一盒稀饭,几根油条。这些热腾腾、香喷喷的麦香啊,总让我闻到流口水,想象到香气弥漫的那

片田野、那块麦地。这一碗面那一个馍,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垄麦子吧?何止是闻哪,我还会去听。听小东

西里这么多氤氟升腾的麦香,到底是哪一缕,隐藏了小麦奔放的歌声?

⑩它们,就是遍地金子,就是小麦。

(选自《中国社会报》2022年12月,有删改)

请概括相应的段落内容。

②③萌发出苗一④一—⑤越冬返青一⑥拔节抽穗--灌浆-⑦——⑧-⑨享用面食

【答案】瑞雪覆苗开花授粉麦黄成熟割麦抢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题干中已给出相应段落,考生根据段落内容梳理概括即可。

第一空,根据第④段“白墩墩的大雪,急慌慌地走着,像棉花做成的被子,暖和,盖在麦苗身上,什么都看

不见了”可概括出本段内容为“瑞雪覆苗”o

第二空,根据第⑥段“小麦们长高,开始拔节了,抽穗了,开花了,授粉了呵知,可概括为小麦“开花授粉”。

第三空,根据第⑦段“麦子是被布谷鸟叫黄的,是被麦黄风刮黄的,是被毒太阳看黄的,是被平原上的男女

老少喊黄的”可知,可概括为小麦“麦黄成熟”。

第四空,根据第⑧段“无边无际的麦田里,镰刀一挥,天地一晃,机器轰鸣,割麦抢场”可知,可概括为小麦

“割麦抢场”。

【典例2】(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

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穿戴整齐,骑车赶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

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

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

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

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我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

④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紧紧抓

住了我的衣襟。我逗他:“就不扶你,看你还折腾不?”父亲呵呵笑道:“还行吧?能坐上来。”

⑤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

只顾搓,不理我。妻子把饭菜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

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和我娘别舍不得吃。

再说坐摩托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打着哈哈:“这不没事嘛!”我吼道:“有事就晚了!”

⑥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

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待收拾碗筷,我佯装生气:“不是说不饿吗?以后不许说假话!”他说:

“好,都吃撑了,剩碗底儿不好!”

⑦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

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

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且

眼神躲闪,没有丝毫他年轻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

呢?不再说话,我去洗漱,他默默喝水,一杯再一杯。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

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

⑧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当年为了拉扯我们兄弟任,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

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可父亲又谈何容易?

⑨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边上,端着水杯,两眼不时瞅瞅窗外,啾瞅洗手间方向...眼前

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

⑩收拾完毕,我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放提兜。上街领他办业务,买

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反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

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5期)

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

开端:(1)E~~,发屣:“我”接父亲回家,招呼他吃面。匚二>高潮:(2)[,结局:

“我”带父亲办理业务。I尾声:女儿打电话“训我”,让“我”不准喝酒。

【答案】父亲向我求助,我骑车接父亲。"我'’与父亲聊天冷场,引起“我''的反思。【解析】本题

考查概括事件。

第一空:根据首段中的“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

走得急忘戴了。’”和第②段中的“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穿戴整齐,骑车赶到城西接他”可得:父亲

向我求助,我骑车接父亲。

第二空:根据第⑦段中的“我问啥,父亲应啥。……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不再说话,我去洗漱,他

默默喝水,一杯再一杯。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

可得:“我”与父亲聊天冷场,引起“我”的反思。

【典例3】(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芦苇

徐刚

①大地有很多的儿女,芦苇是挺拔的一群。

②芦苇的挺拔,自然不同于青松的苍劲、翠竹的出众。芦苇是矮小的、清瘦的,但,它也确实昂首站

立着——在江畔、海滨、河旁,总之,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的。良田是芦荡里开出来的,小路是芦荡

里踏出来的,炊烟是芦荡里飘出来的...

③有时是无边无际的,随风起伏,时高时低,和长江里的波浪连成了浩浩荡荡的一片。倘是夏天,这

一片绿色,会教人赏心悦目,胸襟大开。倘是秋日,绿色变成了金黄,芦花已开过,芦苇在萧瑟寒风中依

旧站立着,芦叶还不时在风中发出尖厉的哨音,仿佛是面对严寒的呼叫与抗争。那时,就连鸭子也换了一

身厚厚的绒毛,有的人早已用棉衣把自己包裹起来了。

④我的老家离江边不远。儿时,为了谋生,经常和母亲一起去芦荡里拾柴、刈丝草籽,这呼叫声是经

常听到的,以至今天想起还不绝于耳。

⑤在芦荡里燃起第一缕炊烟的祖先,曾经度过了何等艰难而又凄凉的时光。

⑥我在故书堆里寻找过他们的足迹,寻找过我的故乡最初的影子——那是可以追溯到唐朝武德元年的。

那时,海岛就是一片芦荡,几群野鸭,几只螃蟹。没有人烟,没有小路,没有村落,连鸡鸣狗叫也没有。

最早的房屋是用几捆芦苇搭成的,名为“环洞舍”。岛上没有淡水的时候,就吃芦根——雪白如藕节的芦

根,直到我儿时,依旧是孩子们常常找来吃的好东西。

⑦江流冲击,大浪淘沙,这芦根纵横的大地竟是捏得出油的肥田沃壤。种稻得稻,种花得花,种什么

长什么,岛上有了瓜果飘香,有了五谷杂粮。从此后,芦苇便开始被故乡人认识、利用,成了岛上的一宝。

⑧临近江边的一排又一排芦苇,阻挡着潮水洪峰。用芦苇编成的笆墙冬暖夏凉。吃芦叶包的粽子满口

都是清香。把芦叶卷成喇叭一样的芦哨,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吹着,是田野上的一支支生活的牧歌。穿上芦

花织成的“芦花靴子”,就连冬天也变得温暖……

⑨芦苇虽不能做支撑高楼的栋梁,却乐于千百年如一日地厮守着大海,面对着潮流。它的背靠长堤,

绝不是以长堤为靠山,自己能图个安逸,而是长堤的前沿和屏障。潮汛的洪峰卷来时,往往总伴着腿风、

暴雨,向芦苇卷去。风浪也会把一些芦苇打断,甚至卷走。但,它的更多的姐妹兄弟却依旧挺立着,并且

还不断地生长着新芦。

⑩阔别故乡的人,在江轮上远望见影影绰绰的芦苇,便说:这就是我的家乡!

⑪(可止是故乡人才爱芦苇呢?

■-个曾在我家乡的芦荡里打过游击的老前辈,给自己的女儿取乳名为“芦花”。我在杭州的西湖畔

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便问:“你那儿的芦苇好吗?"我慨然了!是的,我们是不能够忘记曾经滋养过我们

的小草和芦苇的——那是当年革命的藏身之地啊!

⑬4攵乡,芦苇,你听见人们的问候了吗?

⑭芦苇,这是多彩多姿的芦苇,这是有声有色的芦苇。一根根纤细的芦苇,连结着过去和现在的历史。

寻找着老一辈的脚印,青年一代在芦荡里耕耘、播种。沧海只能变出桑田,不能生出稻谷。我是在芦荡边

长大的,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员。

⑮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海又会风云骤起。但,芦苇自有芦苇的麻纤风川,这就是芦苇的最可宝贵处了。

⑯乐秋,在我的故乡正是收割芦苇的时候,一行大雁从我住所的上空向南飞去,我真想把我的思念挂

在大雁的翅膀上。我希望大雁落脚的地方,明年会冒出一根新芦……

(节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结合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将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答案】①认识、利用芦苇。②问候“曾经藏身革命”的芦苇。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根据题干要求,先锁定答案区域,然后通过分析关键词作答。

一空:由题干“祖先:曾靠芦苇度过艰难时光”对应文章第⑤⑥段,由“故乡人”提示,可将答案区域锁定至文

章第⑦段。根据文章第⑦段“从此后,芦苇便开始被故乡人认识、利用,成了岛上的一宝。”可知,故乡人认

识、利用芦苇。

二空:由题干“老前辈”提示,可将答案区域锁定至文章第倒“他便问:‘你那儿的芦苇好吗?“我们是不能

够忘记曾经滋养过我们的小草和芦苇的一那是当年革命的藏身之地啊!”可知,老前辈问候“曾经藏身革命”

的芦苇。

【典例4】(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景坤:不忘共产党人初心使命

①每当国歌和军歌旋律响起时,“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目光总饱含敬意,深情致以军礼。昔日沙

场,他曾战功赫赫,九死一生;回乡建设,他却深藏功名,造福一方。孙景坤说,他不是英雄。但这一切,

却又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底色。

②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辽宁

丹东治疗。养了一个多月伤,孙景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就又

再次入朝奔赴前线。他只有一个信念,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回家过好日子。

③1952年10月27日,残酷的争夺战在坪村南山161高地进行,阵地上的8连血战了18个小时,打退

了美军14次冲锋,副连长支全胜已经握紧了爆破筒,准备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带队在20

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达命令。7连副排长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冒着

弹雨增援上去。一箱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从山岗上冲过去!”孙景坤带队

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通过了封锁区,到达高地。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孙景坤和战友们奋力阻击。从

中午一直到半夜,又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战后,战友们从被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

坤。如今,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

④抗美援朝复员后,孙景坤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回乡后,他担任了山城村一队

的队长。这山城村一队的山是光秃秃的山,1958年建硫磺厂,熏得前山寸草不生。后来,硫磺厂停窑下马,

看着荒弃的山,孙景坤心疼。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着山城村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在山上栽下了

落叶松,一尺高的小苗逐渐长高,几年下来,把整座山都铺绿了。种植落叶松,给村庄穿上了绿装,是留

给子孙的财富。孙景坤又立马想到:如何借助自然生态优势,增加社员的收入?后山的土质很好,适合种板

栗,孙景坤又是培植又是嫁接,使出浑身力气。二十几年时间里,队里种活的落叶松和板栗树,至少也有

13万株。

⑤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

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清瘦的孙景坤拿楼军装上的军功章,对于他来说,60多年前,就

将这些功名尘封了。

⑥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说,只是知道老爷子去过前线,还是第一次听说立过一等功,当过大英雄。孙

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父亲只是偶尔在这几年深夜睡不着时,才会给她讲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些军

功章,她只在40年前见过一回,那时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包在一条绣着“赠给最可爱的人”的毛巾中,

里面还裹着层红布。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孩子张德胜到东风造纸厂玩,在一本书上发现了一篇文章《奋

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他立即拿到孙景坤家,指着篇名旁的画像,兴奋地说,二大爷,你是书

上的英雄。孙景坤却否认:“那不是我。”

⑦张德胜一字一句地往下念,孙景坤还在说,重名了,不是他。直到念到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他

突然插嘴:“他才是英雄,腿都打没了。”随后,他脸色凝重,眼里含泪,叮嘱孩子把书收起来。

⑧军功章能深藏,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未忘却。

(有删改)

阅读本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人物主要事件

1950年(1)_____________

1952年前线奋战,受伤昏迷

孙景坤

抗美援朝复员后(2)_____________

文章被发现后(3)_____________

【答案】腿伤未愈,奔赴战场植树造林,造福乡里深藏功名,初心不改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注意所给时间,注意所给示例,是用两个四字词语进行概括。

根据第②段“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

回辽宁丹东治疗。养了一个多月伤,孙景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

就又再次入朝奔赴前线”可概括为:腿伤未愈,奔赴战场;

根据第④段“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着山城村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在山上栽下了落叶松,一尺高

的小苗逐渐长高,几年下来,把整座山都铺绿了。种植落叶松,给村庄穿上绿装,是留给子孙的财富。孙

景坤又立马想到如何借助自然生态优势,增加社员的收入。后山的土质很好,适合种板栗,孙景坤又是培

植又是嫁接,使出浑身力气。二十几年时间里,队里种活的落叶松和板栗树,至少也有13万株”可概括为:

植树造林,造福乡里;

根据第⑥段“这些军功章,她只在40年前见过一回,那时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包在一条绣着'赠给最可

爱的人'毛巾中,里面还裹着层红布。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孩子张德胜到东风造纸厂玩,在一本书上发现

了一篇文章《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他立即拿到孙景坤家,指着篇名旁的画像,兴奋地说

,二大爷,你是书上的英雄。孙景坤却否认:‘那不是我。"',第⑧段"军功章能深藏,共产党人的初心使

命从未忘却”等语句可概括为:隐藏功名,初心不改。

【典例5】(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搭车

吴港

①吴启是名能干的汽车修理工。这天,二叔家的收割机出了毛病,吴启去帮忙修理。返城时,吴启从

二叔家便一路小跑,快要上公路,还是眼瞅着最后一趟客车开走。

②天色渐渐暗了,吴启边走边准备搭车,然而七八辆车过去了,他一辆也没能拦下来。吴启很丧气,

回家还有十里路呢。

③正想着,又有一辆车从后面开过来,吴启还是扬了扬胳膊。出乎意料,那车竟然慢慢停在了吴启身

边。司机摇下车窗,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车上人满了。”

④吴启望了望车内,见前排还坐着个女人,看样子与司机是夫妻;后面有一对老年人和一个半大小子。

吴启正失望,却听女人说:“让他上来挤挤吧。”

⑤“不行,增加一个人就超员了。”司机那口气不容商量。

⑥吴启忙说:“天都快黑了,不会有警察的,万一被抓,钱由我出。”司机说:“那不是钱的事,你

再等等后面的车吧”他递出一瓶矿泉水,便将车开走了。吴启眼前一片黑暗。

⑦又走出不远,却见前边那辆车停了下来。吴启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一看,司机正闷头鼓捣发动机,

一脑门儿的汗。

⑧吴启绕过那辆车,没走几步又走了回来。他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司机笑

着说:“车修得好,也会开吧?”吴启回道:“没我不能开的!”“真的吗?”司机问。“谁还唬你?”

吴启说着拿出驾驶证给对方看。

⑨车上的女人递了一块布给吴启擦手,司机突然凑上去,对着她耳朵悄声嘀咕。女人说:“行吗?”

司机说:“行”吴启心头重新亮起了灯。司机说:“你来替我开车吧,我去后面。”天已经彻底黑了,司

机摸黑走到另一侧打开后门。

⑩吴启心里敞亮了,便驾着车聊起天来。身边的女人说这次回老家,接公婆来城里住一段时间,顺便

把侄子也带上了……一车人聊得火热,吴启倒是没再听司机说过话,车里黑漆漆的,吴启都看不清后座的

人。

⑪几人一路谈笑着开进城区,快到吴启家了,可偏偏就在路口前被交警拦了下来。一名交警先查验吴

启的驾照,然后拉开后门往车里瞧。吴启知道超员一人扣六分,至少还要罚二百,心中暗暗叫苦;只听身

旁的女人叫了声“小李子”,那名交警忙应声:“哟,是嫂子呀,刚才没看见。”说罢,他便摆手放行。

(g躲过一劫,吴启问道:“那交警你认识?”女人笑着说:“那帮小兄弟我都熟。”

库到小区门口,吴启拉开车后门往里一看,咦,那人并没有在车里。女人说:“别找了,他在后边

呢。”

包戾启惊讶道:“哎呀,应该我藏在后边才是”可当他掀开后备厢车盖时,又吃了一惊:里面空空如

也。

⑮女人无奈地说:“我是说,他在后边走路呢。”吴启忽然心头一热:“啊?他竟然替我走这十里夜

路?他也太较真啦!”

⑯女人笑了:“一”

(有删改)

小说情节曲折,请你概括⑦一⑯段故事内容,把答题卡表格中空缺的故事内容补充完整。(“故事内容”每处

不超过15个字)

所在段落范围故事内容

③〜⑥

⑦〜⑨

⑩〜⑫

【答案】③到⑥吴启拦下小车,又意外被拒;⑦到⑨吴启帮忙修车,被允许驾车;⑩到续启遇交警查验,

躲过一劫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③到⑥:根据文章第③段“正想着,又有一辆车从后面开过来,吴启还是扬了扬胳膊”和文章第⑥段“吴启忙

说:‘天都快黑了,不会有警察的,万一被抓,钱由我出。‘司机说:‘那不是钱的事,你再等等后面的车吧’

他递出一瓶矿泉水,便将车开走了”可知,吴启拦下小车,被司机拒绝了。

⑦到⑨:根据文章第⑧段“吴启绕过那辆车,没走几步又走了回来。他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

障排除了”和文章第⑨段“女人说:‘行吗?‘司机说:‘行‘吴启心头重新亮起了灯。司机说:‘你来替我开车吧,

我去后面。,”可知,吴启帮忙修车,被允许驾车。

⑩到⑫根据文章第0设“几人一路谈笑着开进城区,快到吴启家了,可偏偏就在路口前被交警拦了下来。

一名交警先查验吴启的驾照,然后拉开后门往车里瞧”和文章第须“躲过一劫,吴启问道:’那交警你认识?’

女人笑着说:“那帮小兄弟我都熟。可知,吴启遇交警查验,躲过一劫。

【典例6】(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

①端午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碑,橘黄色,

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

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这是父母对

孩子的祝福和心愿。但我父亲喜欢折腾我,经常用雄黄给我抹个胡子、额头上写个“王”、画个眼镜……印象

中小时候的端午节,我脸上画的全是雄黄。自己当时还在想,《白蛇传》中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雄

黄酒,掺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让她现出原形,父亲给我们抹雄黄,该不会也是想让我们

现出原形吧。

②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我家包的“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

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有时也会用

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

③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

要吃五毒饼。那个饼有点像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娱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上面。民

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娱蚣叮。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

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等绳子自己断

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

④这些传统习俗都渐渐消失了,但如今人们开始有意地重寻、重温这样的节日记忆。端午节,最重要

的还是粽子。南方与北方的粽子内容不同。北方的粽子通常是甜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东北就是糯米加

红枣。南方的粽子就比较复杂了,嘉兴有肉粽、火腿粽、香菇粽等等;高邮有咸鸭蛋蛋黄的粽子;还有些

地方包“水晶粽”,所谓水晶,就是肥肉丁,因为腌过的肥肉蒸出来以后是透明的。

⑤白粽子,也叫碱粽子,非常好吃。用碱水泡糯米,泡完之后,糯米泛出偏黄的颜色,煮出来的粽子

会变成金黄色,有浓郁的碱香。这种碱粽子讲究吃冷的,煮熟晾凉之后放进冰箱,它会稍微有点反生。再

取出来时热一下,晾凉,蘸白糖吃。

⑥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节日,用美食做情感的交流和传递,这也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

儿时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父亲母亲去演出不在家,我的外公专门从湖南跑来家里,带我和姐姐。那时候物

资比较匮乏,外公找不到粽叶包粽子,只好去买粽子,但无奈没有排上队。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

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⑦所以,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外公,也会想到自己那个时候在哭。现在我四十多岁了,

我父亲八十岁了,每到端午节父亲依然还会打电话对我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

(选自《特别文摘》,有删改)

请概括“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

【答案】抹雄黄,包粽子,吃“五毒饼”,系五色线。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①段中“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碎,橘黄色,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

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

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可概括为:抹雄黄;

根据②段中“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可概括为:包粽子;

根据③段中“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可概括为:吃“五毒饼”;

根据③段中“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可概括为:系

五色线。

【典例7】(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牧羊犬

女真

①电话里,老爸声音焦急:“闺女,你能马上来一趟不?牧牧惹祸了!”

②爸妈生活自立,平时很少给我打电话,都是我打电话问候他们。城里养大型犬受限,多年前一个朋

友找我帮忙——朋友知道我爸妈住在三环外,家里有院子。爸妈接收了大狗,起名牧牧。牧牧没惹过事,

更甭提“惹祸”了。这次老爸用词重,我心里一惊。牧牧咬人了?不会吧!牧牧平时关在院子里,爸妈出

门遛牧牧,每次都拴狗绳。我问老爸:“牧牧咬人了?”“没咬人,是羊。”“家里怎么会有羊?”“不

是家里,草地上有羊。你赶紧来一趟吧,人家不让我们走。”得,爸妈是被扣了。

③见到爸妈时,爸妈和牧羊老汉正坐在林子里说话,看上去不像有争执。我把爸妈拉到一边,小声问:

“牧牧怎么了?”妈抢答:“你爸带我去卧龙湖看荷花,路过这片草地,你爸要下车透透气,顺便把牧牧

一起带下车。牧牧拴着绳的,看见附近有羊群,挣脱了跑去圈羊,跑得可欢了,把羊赶得团团转。放羊的

说母羊可能受惊,会流产掉羔子,死活不让我们走。我和你爸身上只有五百块钱,放羊的说至少得三千,

少了不让走,你爸没办法才给你打电话。"我说:“凭什么张嘴就要三千?一只羊值多少?这不是讹人吗?”

老爸说:“也不算讹,现在羊挺贵的。"我爸人长得高大,心却软。

④我过去单独找老汉,告诉他没有现金,可以给他转账。看上去跟我爸年纪相仿的牧羊人说他没有手

机,他只要现金。我把身上搜罗一遍,只有一千五百块钱,加上爸妈的五百,一起给了老汉。

⑤丈夫出差回来,饭桌上听我讲牧牧的祸事,明显不高兴:“要多少钱你都给?真有钱。以后遇到这

种事先打电话报警。”丈夫有职业自信,我却有点不以为然:“这事归交警还是你们刑警管?我是怕我爸

妈着急上火,他们万一病了可不是多少钱的事。

⑥儿子在旁边说风凉话:“两千块钱够吃一顿烤全羊了,既然您花钱了,是不是应该把羊拉回来一只?

您看见母羊掉羔子了?”

⑦我嘴上骂儿子“吃货”,心里却想儿子说的也不是没一点道理,但我强硬地回次他们:“你俩记住,

以后在我爸妈面前谁也不许再提这件事。”

⑧那天晚上我梦见牧牧在草地上赶羊,牧牧撒欢跑,无边无际的羊群,被牧牧管得服服帖帖,不断排

列出各种奇葩造型。醒来睡不着,想一个问题:牧牧出生就被圈养,外出总是拴着,一直老老实实的。按

狗的寿数,牧牧年岁挺大了。

⑨作为一只牧羊犬,牧牧这次虽然“惹祸”了,但没放过也许是此生唯一一次圈羊的机会,也算有幸。

作为圈养的狗,能够完全放任天性的机会不多啊。

⑩过小年那天,老爸来电话说:“过年别买肉了,家里有一只全羊,够吃一阵子,过完年暖和了没地

方放。”我问:“哪来的全羊?”老爸说:“要赔款的那个放羊老汉的儿子送过来的。老汉回家以后,母

羊一切正常,老汉让儿子给我打电话,要把钱给退回来,我说算了,老爷子挺大岁数还放羊,不容易,当

交朋友了,但昨天老汉打发儿子开车送来一只收拾好的全羊。”

⑪改下电话,我心里既高兴又难过——牧牧一个月前已经走了,老死的。算起来,牧牧应该一共活了

十三岁。

(选自《202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请根据提示,概括梳理小说情节。

发生:A“我”赶至现场,问清事情原委后,帮助爸妈以2000元处理祸事。

发展:B晚上“我”梦见牧牧自由圈羊。

高潮:牧羊老汉因母羊平安,退钱不成便打发儿子送全羊给爸妈。

结束:接完电话,“我”既高兴又难过。

【答案】A.老爸来电,牧牧惹祸,爸妈被扣。B.跟家人讲述牧牧的祸事,并叮嘱不许再提。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结合①段“闺女,你能马上来一趟不?牧牧惹祸了”,②段“得,爸妈是被扣了”,A概括为:老爸来电,牧牧

惹祸,爸妈被扣;结合⑤段“丈夫出差回来,饭桌上听我讲牧牧的祸事”,⑦段“你俩记住,以后在我爸妈面

前谁也不许再提这件事”,B概括为:跟家人讲述牧牧的祸事,并叮嘱不许再提。

据此回答即可。

<4/吐

/关训除

(2023•河南商丘•校联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过年时

①母亲的新年仍是没有一刻空闲,她要完成整个大屋子每天的清扫、三餐的饭食、招待前来拜年的亲

友,以及清洗每天家里人因为在村庄泥地里走来走去变得脏兮兮的衣物。白天忙罢,晚上又要准备好全家

人的洗澡水,待到全家人都洗好澡,她就着洗澡盆吭哧吭哧地洗起衣服来。诸事忙毕,上到床上,两个侄

子一边一个,得哄着睡觉。哥哥因着其岳父脑出血,跟嫂子在医院照顾着,连除夕夜都回不来。

②往年的除夕夜,那时候还没有这两个小家伙,是我跟母亲一起在家里度过的。父亲早早地借着上厕

所的理由跑去打牌,哥哥也被哥们儿拉去搓麻将。大屋所有的灯都明晃晃地亮着,母亲在房间备好糖果,

我们就坐在一块儿看电视,闲闲地聊天。那是一整块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可以任意地想着如何打发。我起

意吃饺子,就一起到灶房去,我烧火,母亲下饺子;或是一起剥花生米,为做明日正月初一的丸子做好准

备。屋子里的寒气逼得身子都簌簌抖起来,好办,母亲用废弃的酒精瓶灌好滚烫的开水,我们就着它暖手。

③今年的除夕却突然停电了。动画片才看到一半,整个屋子刹那间黑漆漆的。侄子们大声地喊着奶奶。

母亲那时还在厨房里洗碗,听到叫声,一路摸黑走到堂屋,点起桌上的一根红烛。侄子们借着微弱的烛光,

奔到母亲身边。我跟他们一起坐在堂屋的长椅上。烛光跳闪,侄子们在堂屋当中玩耍,他们的影子在墙壁

上忽而高大忽而矮小。见此,两个小鬼头望着墙上的影子来回跑动,一边比着谁的影子大,一边叫着奶奶

来评比。母亲刚说大侄子的大,小侄子就不服气,又是一气儿跑动,母亲又急忙念叨着别摔着了。她的眼

睛一直在这两个小鬼头身上,偶尔回头看我坐在一边,补上一两句,问要不要吃东西,我说不用。过后看

到门外的烟花噌噌地在空中绽放,我抱着小侄子到豆场当中站着,让他仰头看天空中明亮的星星,母亲牵

着大侄子在门口放着烟花炮。

④时间对于母亲是轮回的。我常常随着母亲的脚步,一路看着她在卧室、堂屋、灶房走动,她几乎没

有一刻空闲,好像家里没有这个人就会乱作一团。因为哥哥的脚痛一直不好,母亲约着婶婶一起到隔壁村

找人看。她不在家的时间里,两个侄子哭哑了嗓子,父亲找不到穿的袜子,哥哥要洗澡却没有开水,几乎

一时间都乱了套。她怎么还不回来?过了十来分钟,又问她怎么还不回来。一个个空着手待在各自的位置,

都不知道如何开展下一步行动。我一时间充当了母亲的角色,给每个人想要的,你的袜子,你的洗澡水,

不哭哦,奶奶马上就回来。在不间断的各种诉求里,我又开始给他们热吃的,打扫大侄子扔了一地的橘子

皮,抱着哭叫的小侄子给他找苹果吃。在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脑袋里充满了各种琐碎的事情。我

想象着母亲是如何度过这一天又一天重复冗杂的生活的,这当中并无乐趣可言。

⑤很快我就又要离开家去工作了。临走前的晚上,母亲难得地来到我的房间。侄子们都在看动画片,

暂时闹不到她。我靠在床边听着钟志刚的《月亮耙耙》,母亲靠着沙发默默地听着——她此刻是不忙的。她

只是在那里靠着,也不看我,也不说话。一首既罢,我又放了一首小河的《老来难》,音乐声中,她听到开

心处莞尔一笑,我看她一眼也笑起来。我不敢妄动,她就在这里,不再属于那些无穷的琐事,不再是老一

代4、一代的保姆,而是我一个人的母亲。我想起有一次回家,侄子们不知道去哪里了,卧室灯影幢幢,电

视开着,母亲拿着遥控器倒在床上睡着了。我关掉灯和电视,给她盖上被子。那时候,我也是不敢妄动的。

她终于能在片刻的睡眠中属于她自己。两首歌放毕,侄子们又叫起来了。

⑥走的时候,我背着两个大包出门,回头看屋里,母亲正在哄着哭闹的小侄子。我说了声你不要来送

了,就大步往村口走去。走了十几步回头看,母亲抱着小侄子跟在后面。外面正飘着小雨,我变得很凶,

让她不要送了,赶紧回去。她说不送不送。我走着走着,回头再看,远远地她还在跟着……

(作者:邓安庆。有删改)

文中的母亲扮演了多种角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

角色情节

保姆①_______。

—除夕夜停电时,带着两个侄子玩耍,平时哄着他们睡觉。

③______________0

母亲

④________。

(2023•甘肃定西•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的肖像

迟子建

①父亲走了三十二年,他的影子却从未从我们心底和梦里消失。

②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说明父亲在别人眼里是其貌不扬的。写信者是父亲的生前同事,

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

③其中一位回忆说,他10岁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上学年龄却无书

可读。1966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

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而

最终落成的茅草苫顶的土教室,课桌也是土坯垒的,粗糙不堪,椅子则是用原木锯成的木墩。那时没有本

子,他们每人发一块石板,用粉笔写字,而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

④我向母亲求证这些细节,她说的确如此。父亲从哈尔滨高中毕业,是当年大兴安岭的人才了,所以

一个人得兼多门课。而他建学校的时候,我才两岁,正是流着涎水傻呆呆啃手指的年龄,记忆还没发芽呢。

⑤父亲的学生还回忆到,1970年清明节,父亲带领学生去烈士墓扫墓。仪式结束,忽然间天昏地暗,

暴雪袭来,学生们被狂风吹打得站不稳,父亲连忙让学生趴倒在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将他们转移到桥洞。

待暴风雪止息,父亲吓坏了,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脸,一会儿摸摸那个的头,生怕暴风雪伤着了学生。

⑥能和记忆重叠上的,是信尾记叙的一件事,说是永安学校第一届小学生毕业时,父亲从家里端了一

盆新籽的土豆和新炒的黄豆,师生们吃着土豆,嚼着黄豆,开着毕业式。这确实是父亲的风格。父亲喜欢

把家中吃食拿给别人,也常把他喜欢的孩子带到我们家吃饭。

⑦父亲的善心和慷慨,本是人性的阳光,但投射回来的,有时却是阴霾。他欣赏人才,有一年从教育

局为我们山镇学校,要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做教师。因为学校还没建起教工宿舍,他就让这位新教师携着家

眷,在我们家一住两年,吃一锅饭却分文不要,直到他们有了宿舍搬出。其后永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大

学毕业生来此做教师的,就不止一人了。记得有一年涨工资,身为校长的父亲,把仅有的一个指标,给了

另一位大学毕业的老师,因为先前住过我家的老师已涨过一次,谁知这位老师认定还应该是他调资,找父

亲去闹。父亲没满足他的要求,他对他的恩情,也就被一笔勾销。父亲自此很难过,常说有的知识分子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