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工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8/1C/wKhkGWZVWWmAXKSJAAAwfQAJStE753.jpg)
![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工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8/1C/wKhkGWZVWWmAXKSJAAAwfQAJStE7532.jpg)
![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工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8/1C/wKhkGWZVWWmAXKSJAAAwfQAJStE7533.jpg)
![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工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8/1C/wKhkGWZVWWmAXKSJAAAwfQAJStE7534.jpg)
![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工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8/1C/wKhkGWZVWWmAXKSJAAAwfQAJStE75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平,拌和机拌合后压路机碾压成型的施工作业方式。5.2.1施工方法=1\*GB2⑴.下承层准备a.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b.对于下承层进行压实度检查,对于柔性底基层还进行弯沉值测定。一般情况下,每50延米为一断面,每个断面至少测两个点(内外双轮间隙各一个点)。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之达到有关规范的规定标准。c.下承层或老路面上的低洼和坑洞,仔细填补及压实,搓板或辙槽,刮除;松散处,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d.新完成的下承层,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砂砾基层。e.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如5~10m)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f.在砂砾摊铺前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2\*GB2⑵.施工放样在下承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3\*GB2⑶.备料a.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各路段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燥集料数量。根据料场砂砾的含水量和所有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根据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密度及水泥剂量,计算每一平方米(m2)水泥稳定砂砾需用的水泥用量,并并计算每袋(通常重50kg)水泥的摊铺面积。b.砂砾的运输和堆放砂砾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装车时,注意每车的装载数量基本相等。根据各路段需要的集料数量按计算距离卸料。在料场供应的路段范围内,由远到近将砂砾堆放在路的一侧。严格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表面的低洼处,严禁用薄层水泥混合料找补。摊铺时,按“宁高勿低”的原则,最后整平(终平)时,按“宁刮勿补”的原则处理。=11\*GB2⑾.碾压a.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订碾压方案,以求各部分碾压的次数尽量相同(通常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b.水泥稳定土层整平满足要求后,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三轮压路机、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时,重叠1/2轮宽,后轮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采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c.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d.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e.碾压过程中,如发生“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换以新的混合料或添加适量的水泥重新拌和,使其达到质量要求。f.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土,在水泥初凝前和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无明显的轮迹。=12\*GB2⑿.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a.同时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时,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末碾压部分,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b.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层末端,沿稳定土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此槽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其垂直面。第二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人工进行补充拌和。整平时,接缝处的水泥稳定土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5cm,以利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c.水泥稳定砂砾层的施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采用垂直相接。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部分,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整形和碾压;养生结束后,在铺筑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或板);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二幅的部分,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13\*GB2⒀.养生及交通管制水泥稳定砂砾经过拌和、压实成型后立即养生。用潮湿的帆布、粗麻袋、稻草麦秸或其他合适的潮湿材料覆盖。无上述条件时,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稳定砂砾层表面潮湿。养生期不少于7d。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5.2.2.工艺措施严格按技术规范标准和监理程序选择性准备水泥稳定砂砾原材料,做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砂砾用作基层时,颗粒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高等级道路不超过31.5mm)。b.严格执行合同规范和监理程序,做到前道工序未经检查认可,后道工序不施工。施工过程中,成立专职的质检机构,严格按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自检。c.开工前在技术规范规定时间内,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试验段实施方案铺筑规范规定长度的试验段,对计划用于本工程的材料、配合比、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稳定土拌和机、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试验,取得满足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试验数据,以指导施工。d.当气温低于5℃和雨天时,停止施工。e.施工前对下承层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f.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做到其级配、灰剂量、压实度、强度均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g.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停留和“调头”。h.拌和机进行拌和,拌和深度达到稳定层底,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i.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充分碾压,不采用薄层贴补的办法进行找平。摊铺时,按“宁高勿低”的原则;最后整平时,按“宁刮勿补”的原则处理。J.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配合人工消除粗细砂砾窝。k.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砂砾,在水泥初凝前和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l.任何压路机不得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避免破坏基层表面。碾压过程中如发生“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换新材料或重新拌和。m.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生态修复合同(2篇)
- 智慧城市资源共享合同(2篇)
- 2025年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面食调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塑料铝银底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城市智能支持系统优化-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父母向子女赠与个人股权财产合同书(2025版)
- 2025年度股权代持与公司战略规划及投资退出合同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法律援助》课件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
- 锅炉本体安装单位工程验收表格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妊娠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查房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儿童10岁生日-百日宴-满月酒生日会成长相册展示(共二篇)
- 《绘本阅读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 员工离职登记表(范本模板)
- 2023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词汇及常用表达法(课本同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