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种群、群落(解析版)_第1页
2013-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种群、群落(解析版)_第2页
2013-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种群、群落(解析版)_第3页
2013-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种群、群落(解析版)_第4页
2013-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种群、群落(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种群、群落2023年高考真题一、单选题1.(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1.D【分析】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2、标记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详解】A、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B、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得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故选D。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2.D【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镉胁迫显著偏离于苦草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其生存,而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缓解镉的胁迫。【详解】A、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故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正确;B、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C、镉属于重金属,能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C正确;D、胁迫是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因此在镉的胁迫下,苦草已经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D错误。故选D。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3.B【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详解】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故选B。4.(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A.充沛的降水B.肥沃的土壤C.连片的麦田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4.A【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大多数受精卵可以孵化,所以降水太多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详解】A、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所以降水太多不利于其繁衍扩散,A符合题意;B、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为其提供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B不符合题意;C、连片的麦田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等条件,C不符合题意;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不能造成蝗虫缺乏天敌,只是这部分鸟对蝗虫的繁衍扩散未起到有效的阻碍,D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成所述目标的是()A.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B.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形成内部无菌环境C.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D.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以杜绝接种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5.A【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细胞会失水,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因此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A正确;B、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形成内部无氧环境,不能创造无菌环境,B错误;C、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C错误;D、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可以减少外植体携带的微生物,但不能杜绝接种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D错误。故选A。6.(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6.C【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7.(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A.放养多种禽畜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D.修筑混凝土护坡7.C【分析】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特点:群落的演替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类型: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详解】AB、由于当地的土壤结构被破坏,不适宜植被生长,热带速生植物不能适应当时气候和土壤条件,且当地的植被不能为多种禽畜提供食物,无法形成稳定复杂的食物网,不利于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AB不符合题意;C、矿区生态修复首先是要复绿,而复绿的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动物和植物根系共同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边地表土覆盖,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C符合题意;D、修筑混凝土护坡不利于植被生长,不利于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C。8.(2023·山东·高考真题)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8.D【分析】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详解】A、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B、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C、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D、据图可知幼体存活率下降较高,0-1年死亡个体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故选D。9.(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9.C【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的种间关系有:种间竞争、捕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详解】A、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B、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C错误;D、秸秆和菜籽饼可以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故二者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C。10.(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A.受寒潮侵袭B.遭杀虫剂消杀C.被天敌捕杀D.被性外激素诱杀10.D【分析】(1)据图分析,第2次调查较第1次调查结果比较生殖期昆虫的性别比例变化较大。【详解】A、若昆虫种群受寒潮侵袭,则各日龄阶段昆虫侵袭程度应一致,A错误;B、若昆虫种群遭杀虫剂消杀,则各日龄阶段昆虫消杀程度应一致,B错误;C、若昆虫种群被天敌捕杀,则应是低日龄阶段昆虫被影响较大,C错误;D、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因此生殖期和生殖后期雄性昆虫数量变化较大,D正确。故选D。1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11.C【详解】A、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蜗牛只是其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不能代表该岛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B、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而该岛上的蜗牛有上百个物种,故其全部基因不能组成一个基因库,B错误;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所处的环境相同,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12.(2023·山东·高考真题)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12.AC【分析】阿利效应,群聚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和存活,但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阻止生长,并对生殖发生负作用,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许多小种群不稳定,一旦种群密度低于某一水平,种群的相互作用就会消减。【详解】A、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起到阻止作用,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B、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数量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种群数量大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并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D、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比例,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人为提高雄性比例时,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使种群增长率维持到0而不为负,即此时b点右移,D错误。故选AC。三、综合题13.(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2)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13.(1)水鸟的同化量水鸟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2)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不破坏水鸟的生存环境;远距离观赏【分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为: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详解】(1)据图可知,①是水鸟摄入后减去粪便剩余的能量,故表示水鸟的同化量;②是①(水鸟的同化量)减去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表示水鸟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③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水鸟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水鸟属于动物,研究其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鸟类的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有:不破坏水鸟的生存环境(不丢弃废弃物、不污染水源);远距离观赏而避免对其造成惊吓等。1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的一些水鸟(如水鸟甲)又重新出现。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水鸟甲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水体中的鱼,水鸟属于_____。(3)若要了解该城市某个季节水鸟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围绕食物需要调查的内容有____(答出3点即可)。14.(1)鸟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2)消费者(3)食物种类、产量、消耗量、质量等【分析】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记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详解】(1)水鸟甲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通常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部分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鱼和水鸟均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3)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数量的大小由环境条件决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包括食物、天敌、气候、生存空间等,围绕食物需要调查的内容有食物种类、产量、消耗量、质量等。15.(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______。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______。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______。(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______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______过程。(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______。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______。15.(1)大幅增加多年生植物水分(和温度)变窄(2)物种组成物质循环(3)层次多而复杂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消费者,每条途径上的能量少【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杀虫剂Q是难以降解的物质,图中的草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是一条食物链,结合图中数据可知,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递增,Q的含量逐渐增加;与一年生植物相比,多年生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Q更多,故Q含量较高;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影响该过程中关键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和温度);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将变窄。(2)运用物质循环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物质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物种组成和能量流动过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若在稻田里施无机肥,则减少了微生物分解的作用过程,实际上是干预了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等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其在垂直结构上分层现象明显,动植物的种类都较多,如热带雨林中的下木层和灌木层还可再分为2~3个层次;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消费者,每条途径上的能量少,则每种动物的个体数较少。16.(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下表。红树林群落(林龄)群落高度(m)植物种类(种)树冠层郁闭度(%)林下互花米草密度(株/m2)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无瓣海桑群落(3年)3.23703000无瓣海桑群落(8年)11.038015100无瓣海桑群落(16年)12.5290000秋茄-老鼠簕群落(>50年)5.74900019回答下列问题:(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_________。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_________。16.(1)次生演替间接(2)无瓣海桑生长快,比互花米草高,在竞争中占优势(3)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4)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1)由题意可知,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则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次生演替。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这是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无瓣海桑是速生乔木,种植后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在与互花米草在阳光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能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蔓延。(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则无瓣海桑的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4)通过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防止新的物种的入侵。17.(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结果如图。(1)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本研究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依据是:与1~5、11~15天相比,______________。(2)光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为___________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3)增加人工光照会对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___________加剧;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___两个维度发生改变。(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需进行10天研究即可,没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数据。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5)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大型聚集地,在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__________。A.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B.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C.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以有利于植物生长作为唯一标准17.(1)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2)信息(或信号)(3)种间竞争垂直和水平(4)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或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5)AC【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中动物的活跃程度是通过动物捕获量进行测定的,结合图示可知,与1~5、11~15天相比,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据此推测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为信息(物理信息)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3)不同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中,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会形成种间竞争,故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种间竞争加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光照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生物的分布而影响两个维度。(4)分析题意可知,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该实验中的光照条件改变可形成前后对照,故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无关变量的影响,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通过观察去除光照因素后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5)A、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故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A正确;B、若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错误;C、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应仅满足短期发展,C正确;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除有利于植物生长外,还应考虑对于其他生物的影响及美观性,D错误。故选AC。18.(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400m2,理由是_____。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_______(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6~25年树龄植株的比例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18.(1)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增长型(2)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土壤湿度下降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高(3)①③④【分析】样方法也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具体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个体计数,计算出其种群密度。2、调查对象:植物昆虫卵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3、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详解】(1)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取较大样方面积。由题图可知,树龄≤5的幼苗所占比例大,而老年树龄个体所占比例小,年龄结构呈现为增长型。(2)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由题意可知,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土壤湿度下降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高11可能是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若要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应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从而减少竞争。(3)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等人类活动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①正确;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0~5年树龄植株比例,②错误;③气温、干旱和火灾等自然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③正确;④由题意可知,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④正确;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⑤错误。故选①③④。19.(2023·山东·高考真题)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19.(1)时间短,速度较快(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不能确定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植物占比(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的更快,占比更多,优势取代(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详解】(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次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要是人类活动,而初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元素。(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图中纵坐标为相对多度,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植物占比(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的更快,占比更多,优势取代。(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0.(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__________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__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__________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演替。(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A.物种丰富度低 B.结构简单C.功能薄弱 D.气候多变(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__________。20.(1)消费者繁殖体二(2)水平遗传次生(3)ABC(4)分解者将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繁殖体的传播。亚洲象食草的食物链中,亚洲象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2)亚洲象采食了部分玉米,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部分玉米被取食,降低了遗传多样性。退耕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及繁殖体,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3)ABC、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物种丰富度低,结构简单,功能薄弱,抵抗力稳定性弱,即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ABC正确;D、气候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无关,D错误。故选ABC。(4)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分解者将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2023年高考模拟题一、单选题1.(2023·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甲乙丙丁代表动物蜥蜴、蛇松鼠、蜂猴旅鼠斑马、狮子代表植物仙人掌、骆驼刺三叶橡胶树、望天树地衣、苔藓尖毛草A.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B.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C.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水生动物相对较少1.C【分析】据表格分析:甲表示荒漠,乙表示森林,丙表示苔原,丁表示草原。【详解】A、甲中代表植物为仙人掌、骆驼刺,说明甲为荒漠,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A正确;B、乙表示森林,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B正确;C、丙表示苔原,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但生物群落依旧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D、丁表示草原,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D正确。故选C。2.(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过环境容纳量会导致草地鼠害发生,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定点监测,并调查研究区的气候(温度、降水等)、土壤和植被等特征,估算不同季节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其变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研究区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B.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种群数量在2019年秋季达到峰值,依据种群数量可推测出当年高原鼢鼠的出生率D.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2.C【分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在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最终呈现S形增长。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高原鼢鼠活动力强,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研究区2017—2022年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A正确;B、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C、种群密度在2019年秋季达到最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大小,依据种群数量不能推测出其出生率,C错误;D、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除2017年秋季-2018年春季外,当年秋季至次年春季其种群数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除2020年外,当年春季至秋季其种群数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D正确。故选C。3.(2023·河北沧州·校考模拟预测)观察发现,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近缘物种甲、乙常常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为研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中的阳光、雨水、温度等因素属于无关变量B.该分布提高了群落对土壤中无机盐等环境资源的利用C.不同物种的空间分布可能是种间竞争引起的D.非生物因素无法影响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能力3.D【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地的影响。2、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详解】A、该实验研究的是不同土壤环境对甲、乙植物分布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阳光、雨水、温度等因素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BC、由实验结果可知,物种甲偏好酸性土壤环境,物种乙偏好钙质土壤环境,因此由于土壤环境的资源分布不同,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同,进而提高了利用无机盐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C正确;D、在酸性土壤中物种甲竞争能力大于物种乙,在钙质土壤中物种甲竞争能力小于物种乙,因此非生物因素可以影响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能力,D错误。故选D。4.(2023·安徽合肥·合肥一中校考模拟预测)中华鲟是生殖洄游鱼类,长江流域水利枢纽的建设解决了多省电力短缺的困境,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鲟的生殖洄游。为了保存中华鲟的种质资源,我国水产科学院建立了中华鲟精巢细胞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殖洄游受阻可能会造成中华鲟的种群出生率与种群密度下降B.可以用胃蛋白酶处理中华鲟精巢组织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培养C.在进行传代培养时,贴壁生长的精巢细胞不能直接用离心法收集D.建立中华鲟人工繁育中心,可以为中华鲟提供生存与繁育的机会4.B【分析】1、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详解】A、中华鲟是生殖洄游鱼类,生殖洄游受阻可能会造成中华鲟的种群出生率与种群密度下降,A正确;B、可以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因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会使细胞受到损伤,B错误;C、在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生长的细胞需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离心法收集,C正确;D、建立中华鲟人工繁育中心,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可以为中华鲟提供生存与繁育的机会,D正确。故选B。5.(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可作为粗饲料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中。单纯的纤维素比较容易被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降解,但木质素复杂的结构却难以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同时老化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之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抵抗微生物的消化,使与之交联的纤维素在瘤胃的降解率降低。酶菌复合制剂可以降解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复杂结构,从而提高饲料中营养的利用率。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与反刍动物争夺纤维素,与反刍动物是种间竞争的关系B.利用玉米秸秆制作饲料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C.酶菌复合制剂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及微生物的代谢特性,能高效降解细胞壁成分间的复杂联系D.酶菌复合制剂的制备需考虑所选菌种是否会对瘤胃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起功能紊乱5.A【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A、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为反刍动物提供微生物体蛋白,反刍动物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等,其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A错误;B、利用玉米秸秆制作饲料,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B正确;C、酶菌复合制剂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及微生物的代谢特性,C正确;D、酶菌复合制剂可以降解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复杂结构,从而提高饲料中营养的利用率。但是在制备酶菌复合制剂时需考虑所选菌种是否会对瘤胃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起功能紊乱,D正确。故选A。6.(2023·河北·河北巨鹿中学校联考三模)地球上不同的纬度、海拔、湿度和地貌孕育出结构不同的生物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冻原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B.温带地区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C.水生群落的分层是由光的穿透性决定的D.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6.C【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A、每个群落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故冻原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A正确;B、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B正确;C、水生群落具有层次性,其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C错误;D、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正确。故选C。7.(2023·河北·河北巨鹿中学校联考三模)《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某鱼塘为增加经济收入,需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科学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鱼类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鱼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左右B.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会提高该鱼塘的物种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C.增加饵料的投放,养殖鱼的环境容纳量不会发生改变D.用网眼较粗的渔网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会变为增长型7.D【分析】S形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详解】A、K/2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较易恢复,因此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鱼后种群数量需要维持在K/2左右,A错误;B、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不一定提高该鱼塘的物种丰富度,B错误;C、增加饵料的投放,鱼的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可能增大,C错误;D、网眼较粗的渔网往往捕捞的是大鱼,因此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会变为增长型,D正确。故选D。8.(2023·广东梅州·大埔县虎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受气候影响,某地的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在染病的马尾松林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可加快演替的进行D.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8.A【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详解】A、结合题干“某地群落演替时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可知松材线虫的入侵只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并未改变其演替方向,A错误;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地在松线虫入侵之前就存在生物,故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C、据题干“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湖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可知引入松线虫后,阔叶树种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增加优势种的数量可加快演替的进行,C正确;D、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而非集中取样,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D正确。故选A。9.(2023·浙江·统考三模)“S”形增长是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普遍方式,它总会受到K值(环境容纳量)的限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接近于零C.渔业养殖中增加某种鱼苗的投放可提高其K值水平D.渔业捕捞后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9.D【分析】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详解】A、K值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稳定状态时,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A错误;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C、渔业养殖中增加某种鱼苗的投放不会提高其K值水平,K值的大小与该种群所处环境、空间和资源有关,C错误;D、为了获得持续的生产量,渔业捕捞后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该状态下,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D。10.(2023·辽宁·辽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盘锦红海滩位于渤海湾东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湿地内,是一处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它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极富观赏魅力的红海滩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碱蓬草由于可以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所以在当地呈现J型增长的趋势D.湿地生物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10.C【分析】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体现在食用、药用、文艺创作等,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潜在功能是指尚不清楚的功能。J型曲线满足的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无天敌)。【详解】A、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A正确;B、极富观赏魅力的红海滩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直接价值体现在食用、药用、文艺创作等,B正确;C、J型增长的趋势属于完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由于环境资源的限制、天敌、竞争等会导致不会出现J型增长,C错误;D、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正确。故选C。11.(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模拟预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的捕食关系B踧踧(平坦)周道(大路),鞠(阻塞)为茂草体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D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水塘),鱼鳖不可胜食也保证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A B.B C.C D.D11.B【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详解】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蜾蠃是一种寄生蜂,但以螟蛉为食,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B、踧踧(平坦的状态)周道(大路),鞠(阻塞)为茂草”意思是昔日繁华平直的大道,如今长满茂盛的杂草,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是声音,体现的是物理信息,C正确;D、“数罟不入湾池”是指密孔的渔网(捕捉小鱼)不入池塘,避免捕捞过小的鱼类,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正确。故选B。12.(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九中校考模拟预测)下图是发生高强度森林火灾后,某地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山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0~30年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火灾后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其演替成森林的速度,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则是因为群落演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12.D【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0~30年中,甲种群的生长曲线斜率可知,其增长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B、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在增加,即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而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C、火灾后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中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不断的增加,说明该地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正确;D、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其演替成森林的速度,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是由于植物甲获得阳光较少造成的,不是群落演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13.(2023·河北沧州·校考模拟预测)人们为了保护某草原鹿群,从1900年开始大批捕杀鹿的天敌狼、豹、山狮等。下图表示1900~1950年间鹿群和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导致1900年前鹿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1910~1920年,鹿群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1920年以后,鹿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13.AD【分析】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①条件: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②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详解】A、由于捕食者的捕食作用导致1900年前鹿种群数量相对稳定,A正确;B、鹿的天敌被捕杀,鹿种群大量繁殖,但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1910~1920年,鹿群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形增长,B错误;C、当鹿群数量达到顶峰时(1920年),鹿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鹿群数量下降,后趋于稳定,C错误;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捕食者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D正确。故选AD。14.(2023·河北·河北巨鹿中学校联考三模)某地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水稻利用虾粪中的矿质元素,虾摄食稻田中的杂草及害虫,实现了“一地双收”的效果。下列关于该种养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虾、杂草、害虫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稻—虾共生生态系统不再需要投喂饲料和施加肥料C.与单一水稻种植模式相比,该生态种养模式会加快物质循环D.与单一水稻种植模式相比,该生态种养模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14.CD【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作用:(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面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桑基鱼塘”也基本体现了这个原理。(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一个草场上,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场的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只有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详解】A、生物群落包括该区域中所有生物,因此水稻、虾、杂草和害虫还不足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稻—虾共生生态系统中,由于农产品会不断从该系统中输出,所以需要投喂饲料和施加肥料,B错误;CD、与单一水稻种植模式相比,该生态种养模式增加了虾这一消费者,可以加快物质循环,同时该生态种养模式有利于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所以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D正确。故选CD。15.(2023·山东德州·德州市第一中学统考三模)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外来藻类柏桉藻进入后很快成为优势种。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人员用两个水箱模拟该水域环境,每个水箱用纱网(不能限制水虱活动)平均分隔成四个区域,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本地藻和柏桉藻各0.5克,并向其中一个水箱中添加8只水虱。十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下图所示。研究还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能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隆头鱼的选择下,水虱对栖息的海藻具有偏好性B.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C.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D.水虱和柏桉藻存在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15.ABC【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甲、乙、丙三种本地藻加入水虱后藻类质量会减少,而柏桉藻加入水虱后藻类质量反而增加。【详解】A、由于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水虱对栖息的海藻具有偏好性以此来保护自己,A正确;B、本地藻与柏桉藻存在种间竞争,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B正确;C、由于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C正确;D、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但两者分开后也能各自独立生活,种间关系为原始合作,D错误。故选ABC。三、综合题16.(2023·河北·河北巨鹿中学校联考三模)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生态修复的标志性工程,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防护林中的树木可以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林冠表面的叶片还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缓解雾霾。回答下列问题:(1)三北防护林可以抵御风沙、降低温度、提高湿度、缓解雾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2)在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过程中,生物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写出两点)(3)若要调查防护林中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其原理是______,属于______防治。减小生态足迹的方法,除了增加绿色植被改变周边环境外,还有______。(写出两条)16.(1)间接(2)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标记重捕法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生物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开发清洁新能源、绿色出行等【分析】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研究内容: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详解】(1)三北防护林可以抵御风沙、降低温度、提高湿度、缓解雾霾,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因此属于间接价值。(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鸟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活动能力比较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其原理是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该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减小生态足迹的方法,除了增加绿色植被改变周边环境外,还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开发清洁新能源、绿色出行、多食蔬菜少食肉食等。17.(2023·湖北·模拟预测)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揭示了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的奥秘。这条线的两侧,全国的人口数量、地形地貌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有着巨大的差异(如图)。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口从1935年的4.7亿增长到2021年的13亿,这条神奇的分界线勾勒的人口疏密关系仍稳固不变。“胡焕庸线”既是一条我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分界线,又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分界线——由东部的青山绿水变成了西部的草原、大漠与雪山。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文化等因素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相差巨大。人口密度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东侧人口密度高于西侧的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2)位于“胡焕庸线”西北侧的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在保护过程中,流入该保护区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其中,分解者通过分解植被凋落物和______________可获得沙生植被同化的能量。(3)位于“胡焕庸线”东南侧沿海海岸分布有较为广泛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保护海岸和调节气候具有显著作用。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污染严重,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进行专项整治。①一般来说,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②由于污染,一只生活在湿地中的杂食动物(12Kg)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