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提升课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提升课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提升课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提升课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提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提升课(七)eq\a\vs4\al(1)知识网络构建eq\a\vs4\al(2)热考视角探究视角1历史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点拨】15世纪新航路开辟,使贸易范围扩大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国家纷纷开始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拓展;随着殖民扩张、海外市场的扩大,英国首先发动工业革命并迅速扩展至欧美各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连为一体。【考题例证1】(2016·海南单科,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1760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B项错误;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C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完成,与“迅速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视角2碰撞与交流——评价殖民扩张【主题阐释】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工业革命后,把落后地区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西方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融合,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及落后国家工业文明的进程,但西方国家过分地夸大客观积极作用,甚至主张西方中心论等为其殖民掠夺掩饰。我们要辩证分析评价西方殖民扩张对落后国家的影响,不能否认其征服与掠夺的殖民性,更不能夸大其客观积极影响。【考题例证2】(2015·海南单科,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以及特别是材料中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视角3历史趋势——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的演变【知识点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是其对外经济扩张的表现形式;工厂制度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经过18~19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发明与创新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考题例证3】(2015·课标全国Ⅱ,3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观察表中数据,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在70%以上,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并未盛极而衰,排除A项;另一方面,其比值略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选B。C、D两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答案B视角4历史趋势——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到近代多种经济形式的演变【知识点拨】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进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考题例证4】(2017·课标全国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为了促进开平煤矿的煤炭增产,李鸿章通过行政手段降低出口税,这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增强了洋务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而有利于增加洋务企业信心,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开平煤矿内部管理措施,“加强了管理”未体现,B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不可能摆脱列强对中国的控制,C项错误;“煤矿业稳健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包括内部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仅凭开平煤矿,不足以说明煤矿业的发展状况。D项错误。答案A视角5主干知识——近代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的变化【知识点拨】随着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它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呈现出新旧冲突、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考题例证5】(2016·海南单科,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解析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当初的活力,故A项错误;由“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可知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是不相融的,故B项错误;新学之人认为发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故C项错误;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新学追求民权,但并无报效国家的有效方式,只能服从封建选拔人才的方式,故D项正确。答案D视角6主流思潮——“实业救国”【知识点拨】“实业救国”是近代社会各阶层实现救亡图存的重要方式或途径。它最早萌发于鸦片战争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辛亥革命影响下“实业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考题例证6】(2016·课标全国Ⅲ,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题干时间是1932年,日本正在不断侵华,图片中有“抗敌”“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这种设计是为了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此图案反映了民众积极支援前方将士英勇杀故,体现了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故B项错误。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答案D视角7主流价值观——自由、平等、开放【知识点拨】西方先进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思想界之“催化剂”。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开放思想的浸润下,一种崭新的社会风俗开始出现,也是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体现。【考题例证7】(2014·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Beq\a\vs4\al(3)纵横关联拓展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二、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西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次序先是从轻工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一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eq\a\vs4\al(4)经典史料选读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解读】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洋纱洋布倾销中国,使中国传统手工业从业者大量破产失业;失业的妇女迁到上海等地,进入西方资本家开设的工厂做工;材料中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中国已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解读】材料论述了近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情况: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和纺织品;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印度、锡兰等国的竞争,国际竞争激烈;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清政府“奖励实业”清政府“奖励实业”之举发端于甲午战争后,但作为一项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却是在1903年商部设立之后。1902年清政府在……“库储一空如洗”的财政困境中,开始注目于“商政”,讲求商务,并接受了督办政务大臣奕劻等人的奏请,于翌年7月在中央设立商部,以为“振兴商务”之地。……商部之设,由政府出面倡导实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解读】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发展民族工业政策的变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要支付巨额赔款,但财政困难;一些大臣支持发展实业;清政府“奖励实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始于1903年商部的设立,这是清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巨大变化,有利于改变社会对工商的歧视观念,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解读】作者叙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了出现新现象的原因。(1)材料体现了20世纪初人们把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视为时尚的新现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巨变。(2)作者认为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因素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5.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上海乡土志》【解读】作者描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1)上海的建筑出现了西式楼房。(2)西方的商品、交通、通讯、信贷、工厂等遍布上海,上海俨然是西化城市。(3)大量教堂的存在说明西方宗教信仰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4)上海的饮食、服装呈现西化趋势。6.近代报刊的出现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在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