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培优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4月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古,纵横两千里,绵延数千年。在这一范围内,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其中西安半坡遗址的一个灰坑内,出土了炭化粟达数斗之多。仰韶文化的居民除了栽培以粟为主的作物外,还()A.烧制了彩绘陶器 B.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C.开始铸造青铜器 D.制作薄如蛋壳的陶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仰韶文化时期居民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A项正确;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是河姆渡文化的居民,排除B项;小件青铜器的铸造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普遍性地铸造是在商周时期,排除C项;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排除D项。故选A项。2.战国时期,有学派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所谓五德,盖即五行。“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一说法,体现的思想是()A.“为政以德” B.“道法自然” C.“兼爱非攻” D.“相生相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依据题干“五德转移”“五德,盖即五行”“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的说法,“相生相胜”是阴阳家的思想,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相生相胜”的思想,D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排除A项;“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书·食货志》载:“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人君不理,则畜(蓄)贾游于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矣。……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汉武帝采取的下列举措,与这一记述直接相关的是()A.实行盐铁官营 B.打击豪强游侠C.推行均输平准 D.抑制工商业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年岁有荒年和丰收之年,所以谷有贵有贱;命令有慢有急,所以货物有轻有重。皇上不治理,那么囤积居奇的商人就在市场游荡,乘百姓不能自给时,把价格提高到成本的百倍。百姓有余就轻视谷物,所以君主征收的价也低;百姓不足就重视谷物,所以君主以高价散发。所以这一记述体现的是对市场商品价格的调整,属于均属平准的内容,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府干预调节市场商品价格,属于均属平准,而不是实行盐铁官营,更不是打击豪强游侠,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均属平准政策,不是抑制工商业者,排除D项。故选C项。4.在材料来源上,其“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在写作内容上,其“起自耕农,终于醯酸,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这是一部以农为主,兼及副、林、牧业的农村生产百科全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而且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书的作者是()A.氾胜之 B.贾思勰 C.王桢 D.徐光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时期的中国。题干情境的关键信息是“我国现存最早而且完整的农书”。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项正确;氾胜之是汉代农书《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书》不是兼及副、林、牧业的农村生产百科全书,排除A项;王桢是元代农书《农书》的作者;徐光启是明代农书《农政全书》的作者,元、明两朝都在北朝之后,与“最早”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5.史载某一制度:“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这一制度的实施()A.推动了租庸调制继续实行 B.杜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为唐盛世出现打下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史籍所述的制度是唐朝中后期实施的两税法。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两税法的实行取代了租庸调制,排除A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两税法实施于安史之乱之后,不可能为大唐盛世打下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十个行省中,有一个行省之下没有州、县建制,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这一地区在忽必烈定都汉地以后逐渐失去了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据此可知,这一“行省”是()A.辽阳行省 B.甘肃行省 C.察合台省 D.岭北行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材料“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在忽必烈定都汉地以后逐渐失去了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及所学可知,这是位于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一带的岭北行省,D项正确;辽阳行省位于东北地区,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A项;甘肃行省位于蒙古高原以南,不符合要求,排除B项;元朝没有察合台行省,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为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处采取措施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①处: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B.②处:设立盟、旗两级进行统治C.③处: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D.④处:派驻藏大臣实施有效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官,A项与清朝前期相关史实不符,符合选题要求;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清朝在西藏地区设驻藏办事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B、C、D项与清朝前期相关史实相符,不符合选题要求,排除。故选A项。8.论及近代史上某次侵华战争,有学者说:“连头连尾持续四年之久的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完全崩溃。”这次“侵华战争”()A.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刺激了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C.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持续四年之久的战争”“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再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论及的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后果,A项正确;“刺激了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是甲午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东南互保”协议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9.“今日中国之所需,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不如此,就不是活的言语,就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国语,就不可能由此语言产生第一流文学作品。”最早积极倡导并主张推广这一语言的是()A.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主张,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C项正确;戊戌维新运动中没有积极倡导白话文,排除A项;辛亥革命运动和五四运动属于政治运动,都没有积极倡导白话文,排除BD项。故选C项。10.有史书描述说,毛泽东意识到政治局处境困难,因此邀请政治局委员出席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党来到瑞金,他们的意图不是来支援他的行动,而是来改变他的非正统行为。这里所说的“非正统做法”是指()A.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B.坚持“城市中心道路”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倡导“工农武装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便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即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倡导“工农武装割据”。题中所说的“非正统做法”指的就是这一道路,D项正确;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和坚持“城市中心道路”属于所谓的“正统做法”,排除AB项;1931年,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失败,不复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图是张乐平先生于1938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A.“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不得人心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C.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 D.解放区战场展开了全面的反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根据题中漫画可以看出,一位军人及一位百姓正合力推着写有“抗战”二字的工具撵向日本军官,加之题干“1938年”的信息,该漫画的寓意是只有军民合作,全民抗战,最后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C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建立。题干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无关,排除A项;1940年百团大战大战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排除B项;1945年,解放区战场展开了全面的反攻,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国共产党简史》指出,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后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患。“两个务必”提出的重要历史背景是()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正在顺利推进C.人民民主政权宣告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展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在1949年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两个务必”的思想。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共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正在顺利推进的背景下召开的。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是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而不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排除A项;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前召开的,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而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排除D项。故选B项。13.朝鲜停战以后,亚洲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是,美国不仅不想从朝鲜半岛撤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且其海军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扼制中国。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A.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朝鲜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朝鲜问题因为美国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A项正确;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时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同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是1950年,时间不符,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一谈话()A.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C.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D.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依据“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谈话指的是1992年著名的邓小平“南方谈话”,这次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15.对于人类在21世纪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当前,人类社会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制时所要解决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有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如何实现世界体系和全球各行秩序的重构,为现代社会的全球性整合奠定合理的基础。”这位学者意在强调()A.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可行性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世界)。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如何实现世界体系和全球各行秩序的重构”“为现代社会的全球性整合奠定合理的基础”,当下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做法,与这一理念吻合,D项正确;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类未来发展的战略以及发展方式,但是材料主要讲述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可行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追求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本民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但是材料没有表现本国本民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与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6.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他们主要使用六十进位制,1、60、3600、21600和其倒数1/60、1/3600……成为这种进位制的基本数字。六十进位制的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用于计算时间、圆周、弧形和所采用的六十进位制也源于此。古代这一数学成就取得于下图中()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地区。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六十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②是两河流域的古代西亚,B项正确;图中①是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排除A项;③是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排除C项;④是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边文本框是某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历史主题时搜集到的一些材料目录。这一历史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1)冶铁技术的传播(2)甘英出使大秦(3)字母文字的演化。(4)亚历山大东征A.人类文明的产生 B.古代帝国的扩张 C.古代文明的交流 D.文明的多元一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吸收了东方文化,传播了希腊文化;而冶铁技术的传播、字母文字的演化、甘英出使大秦都是古代文明交流的具体体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代文明的交流,而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生,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文明的交流,并不全是古代帝国的扩张,B项没有全面体现材料目录全部内容,排除;材料仅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一体”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8.这一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最根本的一条是因为其长期保持了一个强大的、本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集团。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该制度是所有奴隶制度国家中一种“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题中的“制度”最有可能是()A.印度的种姓制度 B.雅典的民主政治C.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D.古罗马的共和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依据题干“公民集团”“是所有奴隶制度国家中一种‘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题中的“制度”指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古代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B项正确;印度的种姓制度强调社会身份等级,不利于本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发展,排除A项;斯巴达的寡头政治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制度,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9.有学者认为,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版图宛如一件由小王国和公国、侯国,边境贵族领地所织成的百衲衣。它不属于任何一方神圣,没有一位世俗的或宗教领袖能够一统欧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庄园和农奴制度 B.基督教的统治 C.城市赢得自治权 D.封君封臣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在封君封臣这一重要制度下,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包括题干情境中所说的“小王国和公国、侯国,边境贵族领地”等)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D项正确;主要是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政治上的割裂局面,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影响主要和农村以及经济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基督教的统治实际上有助于政治的统一和巩固,而不是造成政治上的分裂,排除B项;城市赢得自治和政治上四分五裂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0.有学者评述说,在西罗马帝国之后,这一帝国就与西欧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文化。这一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希腊文化和东正教传统的浓厚土壤,影响到了东欧和东南欧地区。该学者评述的这一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据题干“西罗马帝国之后”“与西欧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希腊文化和东正教传统的浓厚土壤”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评述的这一帝国是拜占庭帝国,B项符合。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西罗马帝国之前,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排除C、D项。故选B项。21.有史书描述说,这位无畏的船长率领船队在看不见陆地的茫茫大海上航行了四个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此他的船只装满了香料。在驰离两年之后他回归故国,损失了一半的船只和三分之一的人员。但是与他带回的珍贵的胡椒和肉桂相比,这些损失看来是完全值得的。材料描述的这位“船长”()A.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B.绕道非洲到达了亚洲的印度C.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D.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题干情境的关键信息是“香料”“胡椒和肉桂”及“驰离两年之后他回归故国”。结合所学可知,“香料”“胡椒和肉桂”产生亚洲,而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B项正确;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的是迪亚士,排除A项;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的是哥伦布,排除C项;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及其船队,排除D项。故选B项。22.下表展示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某一国家对美洲地区进行殖民征服的三个阶段。据此可知,这一“国家”是()第一阶段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加勒比海岛屿、海地、多米尼加、巴拿马和古巴第二阶段16世纪20年代墨西哥第三阶段16世纪30,40年代秘鲁、厄瓜多尔、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阿根廷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法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欧。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国家海外扩张的序幕,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A项正确;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不是葡萄牙、英国、法国的殖民地,排除BCD项。故选A项。23.“中央就是太阳。在这华丽的殿堂里,为了能同时照亮一切,我们还能把这个发光体放到更好的位置上吗?太阳被称为宇宙之灯,宇宙之心,宇宙的主宰。于是,太阳好像是坐在王位上统率着围绕它转的行星家族。”持有这一观点的科学家()A.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B.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D.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题干材料与这一史实相符,A项正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排除BC项;马丁·路德撰写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A项。24.对某位著名启蒙思想家来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个英雄。为此,他写了一篇颂文《路易十四时代》,赞美在“太阳王”统治下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几乎成了这位启蒙思想家心目中完美的开明统治者,他倡导艺术和科学,对一切教派给予宽容,对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只要他们有益于社会,都一样欢迎。据此判断,这位启蒙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卢梭 B.伏尔泰 C.康德 D.孟德斯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他写了一篇颂文《路易十四时代》,赞美在‘太阳王’统治下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几乎成了这位启蒙思想家心目中完美的开明统治者”及所学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题干情境与伏尔泰的这一主张相吻,B项正确;卢梭的主要主张是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排除A项;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排除C项;孟德斯鸠则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25.在学习“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有同学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进行了以下整理。表中“典型国家”栏中①、②、③处应该填写的是()模式特点典型国家模式1渐进改革,政局相对比较稳定①模式2暴力革命,政体演变循环反复②模式3专制独裁,专制主义借尸还魂③A.美国、德国、英国 B.日本、英国、法国C法国、美国、日本 D.英国、法国、德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长时间的渐进改革,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英国政局进入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所以①处为英国;法国通过暴力革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所以②处为法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依然有很大的权力,本质上依然是君主专制独裁统治,所以③处是德国。综上,D项正确,①处是英国,不是美国和日本,排除AB项;①处是英国,不是法国,排除C项。故选D项。26.一位美国总统在一次演说中说:“一幢自由崩裂的大厦是无法耸立的。我相信,本届政府也不能容忍一半州畜奴一半州自由。我不期望联邦瓦解,我不期望大厦倾塌,我期望它不再分裂。它要么全部畜奴,要么全部自由。”美国因此而爆发的战争所产生的结果是()①实现和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②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③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④黑人备受歧视的现象彻底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我不期望联邦瓦解,我不期望大厦倾塌,我期望它不再分裂。它要么全部畜奴,要么全部自由。”结合所学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取得了胜利。联邦政府的胜利,实现和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①项正确;南北战争中颁布的《宅地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②项正确;战争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③项正确;美国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但是黑人备受歧视的现象没有彻底改变,至今依然存在,④错误。由此可知,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27.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说:“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工人。”此类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手工工场的发展 B.工厂制度的建立 C.蒸汽机改良应用 D.交通工具的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工人。”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的“复动式蒸汽机”,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如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个水力纺纱厂还需要建立在河边,但是到1789年第一个蒸汽动力的棉纺厂就建在了曼彻斯特城里。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的发展,排除A项;“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关系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蒸汽的改良”,“交通工具的革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8.列宁在论述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特别是其政治特性时,曾将其称之为“帝国主义”或者“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其实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新形式,推动它的产生、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也只能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19世纪后期这种“新形式”最突出的表现是()A.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科学化管理受到了重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及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即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企业之间竞争情况,选项也不是这种“新形式”最突出的表现,排除A项;“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并不是这种“新形式”最突出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29.1824年,他去美国创办“新和谐公社”。在“新和谐公社”的开幕典礼上,他说:“我到这里来,是要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要将愚昧、自私的制度变成文明和谐的社会制度,它要把各种人们熔于一炉,并且铲除人与人之间各种对抗的根源。”题中的“他”是()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恩格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824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C项正确;圣西门、傅立叶、恩格斯没有类似的实践活动,排除A、B、D项。故选C项。30.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发现了在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很多缺陷,这些理论充当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体制辩护士,无法系统地解释清楚现在资本主义的种种“异化”现象以及其内部的运行机制。为此,马克思在继承、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A.创立了唯物史学观 B.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D.完善了人民实现解放思想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根据材料“马克思发现了在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很多缺陷,这些理论充当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体制辩护士,无法系统地解释清楚现在资本主义的种种‘异化’现象以及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及所学可知,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在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劳动创造价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C项正确;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且当时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8分,第32小题22分,共40分)3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燥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引自(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汉初“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在治国思想、政策方面的表现,并概括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及重要影响。材料二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明代中期,在社会、思想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大约从嘉庆朝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兴城市大量出现,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新的市民阶层逐步扩大;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日益受到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思想的挑战;随着民间的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前所未有地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中西文化也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如此一系列新的社会和文化现象,都在这一时期涌现。早期启蒙思潮是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思想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期“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并对“阳明心学”进行简要的评价。【答案】(1)治国思想:黄老无为。治国政策:“与民休息”(或休养生息)。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经》;设立太学。重要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或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原因: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新兴城市大量出现;市民阶层逐步扩大;程朱理学日益受到新思想的挑战;民间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中西文化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任答5点)核心内容:“致良知”。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隐含着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的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治国思想是黄老无为,治国政策为“与民休息”政策;第二小问汉武帝的措施表现,根据材料一“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表彰《六经》,根据材料一“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太学;第三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燥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或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大约从嘉庆朝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兴城市大量出现”可知,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根据材料二“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新的市民阶层逐步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城市大量出现以及市民阶层逐步扩大;根据材料二“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日益受到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思想的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日益受到新思想的挑战;根据材料二“随着民间的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前所未有地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中西文化也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间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以及中西文化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第二小问核心内容与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是“致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特点,发展与本质上来评价“阳明心学”,在本质上,其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在特点上,其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在发展角度上,其隐含着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3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整理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当时欧洲在经济领域内出现的两场革命的名称。材料二(2)写出材料二图示中A处相应事件的名称,并据图简析英国工业革命能较早启动并获得成功的条件。材料三18701913年间世界经济发展概况表18701900年18701913年18701910年1900年1900年工业总产量贸易总额铁路线长度船舶总吨位石油总产量钢总产量增长2.2倍增长3倍增长4倍增长1倍增加到2000万吨增加到2830万吨——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改编(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