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十)_第1页
2024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十)_第2页
2024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十)_第3页
2024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十)_第4页
2024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

习题库及答案(十)

151.1985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

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

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5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表达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根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

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

育相统一的规律

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以下哪一

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B.典范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

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稳固与保持

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

15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

定了班级工作方案

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159.“教学与开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开展的影响?(B)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

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方案、有步骤

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

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

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

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

多种开端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

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方案(教学方案)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

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

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

属于(D)

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

实现需要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A.心境B.激情C.应急D.理智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

的诠释?(B)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以下

哪一选项的干扰(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

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

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最近效应

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

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一课时。(A)

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开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以下哪种气质

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

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

叫(A)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

基础地位的是(A)

A.教育学B.教育心理学C.教学论D.教育哲学

180.记忆过程包括(D)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8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到达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

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以下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判断力

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表达了教师工作的(B)

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D.连

续性、广延性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A.原型B.定势C.迁移D.原型启发

18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

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留有余地

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开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

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表达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

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191.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

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

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

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虚拟直观D.语言直观

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到达高度的完善和

自动化的阶段是(D)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94.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B)

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

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196.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哪种特性?(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9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

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

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C)

A.学习感知、生活感知B.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直接感知、间接感知D.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20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

202.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20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A.因材施教原则B.稳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

有(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

础知识

205.鲁班创造锯是借助(D)

A.定势B.变式C.问题D.原型启发

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方案、有

组织的

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

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

20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D.主体性

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A.自我反思B.同伴互助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10.气质类型(C)

A.有好有坏B.都是好的C.无好坏之分

211.校本教研的根本特征是(D)

A.基于学校B.在学校中C.为了学校D.基于学校、在学校

中、为了学校

2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

21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

A.创造能力B.抽象概括能力C.观察力

214.教育要适应人的开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215.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

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A)

A.“登门槛〃效应B.低球技术C.留面子效应

216.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21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

218.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

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知

219.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2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以下哪种选项的科学(A)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

22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开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根本技能、

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22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2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为哪一项(A)

A.主体性教学B.尝试教学C.反思教学

22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

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225.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

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

革实验是属于教师哪一方面的工作(C)

A.教育工作B.教学过程C.教育科研D.管理与组织

226.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哪一种学习方式(C)

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接受学习

227.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到达目标时,个体才能到达目标是指(B)

A.竞争目标结构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

228.主体性教学与以下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A)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

229.通过一定的典范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C)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

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以下属于其特征

的是(D)

A.先提出教学目标B.提出问题、学生钻研

C.学生读书、教师指导D.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A.针对学习自主性B.人际交往,相互促进C.个性张扬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C)

A.教学的情感应力B.学习的心理动力C.问题刺激的阈值水

平D.问题数量的多少

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

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这些事实集

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A.教育能力B.教学能力C.教育科研能力

234.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

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

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B)

A.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B.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两生一样大D.无法判定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

是(C)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

236.在教学中,以下哪一说法或行为表达了教育民主(B)

A.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绝对权威B.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C.学生按班主任意图主持班会D.学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事

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238.在教学中,以下哪一说法表达了问题链教学(C)

A.学生领会课文意思B.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学习

C.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D.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弗洛伊德B.班杜拉C.马斯洛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

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以下哪一

思想、学说相支持(B)

A.实用主义教育B.人本主义教育C.建构主义教育D.信息

技术教育

241.以下哪一说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B)

A.潜能外显化过程不需要教师的参与B.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

开展

C.考试是为了鉴别素质优劣

242.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A)

A.素质成长记录袋B.学具展览C.计算机动画制作D.学科

竞赛

243.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说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

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到达最正确动机水平(B)

A.70%B.50%C.30%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

为师的含义是(A)

A.传道、授业、解惑B.培养优生,转化差生

C.传授知识,培养能力D.努力工作,爱岗敬业

24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B.《教育学》C.《学记》D.《雄辩术原理》E.《论

语》

246.(B)年4月12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

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1985B.1986C.1988D.1993E,1997

24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以下著作

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248.一个社会的教育开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开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开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开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

育开展状况

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开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

的开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

异性

250.我国目前主要由以下哪一主体承当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表达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稳

固性原则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

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开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

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25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

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以下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

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开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

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

序渐进原则

25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

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开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

现于奴隶社会

2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

优秀运发动

259.我国公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

个现代学制被称为(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

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到达德育目标的根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

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根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

和培养班集体。

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

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

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管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

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

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

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以下哪种因素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A)

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

26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开展的人的和谐

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

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

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69.教材包括(D)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

270.德育过程的根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271.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27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

育制度

273.“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B)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

27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

古代(D)

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

275.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C)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276.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开展,教育内容比拟丰富,教育方法比拟灵活

为特征的是古代(D)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277.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

比拟严厉为特征是古代(C)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27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C)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79.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80.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81.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D)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8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B)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283.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284.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2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