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课题: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2022年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本课位于9年级上册第3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的第3课,城市的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导致了庄园的衰落与瓦解,逃离庄园的农奴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或教堂附近定居下来形成城市,城市为摆脱庄园主的统治通过赎买和武装斗争的方式走向争取自治的斗争;城市自由和自治的获得,刺激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和对文化教育的需求,从而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大学在国王和主教的支持下取得了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所以本课上接第8课《西欧庄园》,下启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地位非常重要。【教学目标】1.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原因和发展过程、掌握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2.知道城市居民的组成和获得居民身份的途径,体会西欧城市居民的智慧之光,感知欧洲早期的契约精神,培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3.知道早期大学的起源,了解欧洲中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史实,感受中世纪文化的繁荣,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难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之前对于西欧庄园的学习,学生对欧洲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材料和活动,了解西欧的市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自治而斗争的史实,感知时代的变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情景: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提示:封建庄园(乡村);核心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提示:逃往城市。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建立系统知识的欲望,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自主学习·问题引领(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观看视频,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概况,思考以下问题。(1)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3)城市获得自由自治的途径与影响?1.城市的兴起:师:出示恩格斯关于西罗马帝国残破不堪的论述和西欧破败城市图:以下图文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情境?教师讲解: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长达400年的时间里,罗马时代的许多城市变成废墟,90%的人也都住在庄园,只有10%的人住在城市。那什么时候城市又重新恢复兴起?从哪儿兴起?原因都有哪些呢?材料1:(11世纪之后)手工业者要求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手工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材料2: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增加,又带动了欧洲的人口“爆炸”,据历史学家们估计在,公元1000年左右,意大利有人口500万,法兰西及低地国家有600万,不列颠有200万,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有400万,比起公元7、8世纪增加了1倍多。而到了十四世纪中叶,这些数字分别变为1000万、1900万、500万和1150万,人口增加平均都在2-3倍左右。(1)城市兴起的时间?(2)城市兴起的地点?(3)城市兴起的原因?(4)城市的规模?师归纳启下: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增加,商业贸易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时城市的兴起了,具体有何表现?出示城市兴起和相关史实并播放中世纪城市基本状况视频。师:视频中不仅感受到城市的兴起,还感受到城市的许多进步,从下面内容里探究城市的进步。教师讲述欧洲当时的著名城市:英格兰——伦敦;法兰西——巴黎;意大利——米兰、威尼斯等。2.城市的自由自治出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1)根据课本知识,践行西欧居民们采取了哪些方式反抗获得城市自治?(2)阅读相关史事,回答:西欧争取自治最典型的城市是哪里?你能简要说说经过吗?在亚得里亚海靠近意大利的这一侧有威尼斯城,而在半岛的西北沿岸地区,则有热那亚和比萨。它们通过一些手段来获取权势与财富,比如商业和转口贸易。威尼斯人通过出口产自潟湖的盐获利,拥有不断扩张的玻璃制品行业。——《中世纪盛期的欧洲》(3)法国的琅城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教师讲述: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冲突日益尖锐。(4)仔细阅读教材,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什么?国王给在封建主的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起来什么作用?(5)分析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结:自治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与主教联合,共同对付大封建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师进一步延伸:从以上内容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欧洲早期的契约精神和为自由的而不懈奋斗。师点拨:城市的自由自治一定程度上摆脱封建主以及国王的控制,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孕育了近现代西方文明。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西欧城市居民的组成及市民阶层的形成,思考以下问题。(1)城市的居民是从哪里来的?主要居民有哪些?他们的身份转变的条件是什么?(2)城市的居民从事哪些行业?市民阶层是如何形成的?1.城市居民的组成:师出示图片: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下,生活在城市的人是从何处来的什么人?从这两幅图找出来。2.城市居民的来源:3.城市居民获得条件:师出示史料:读取材料信息:任何人指的是哪些人?成为城市居民的条件是什么?4.城市居民从事的行业:师:图中的城市居民即手工工匠和商人在做什么?5.市民阶层的构成:师: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教师引导:城市的兴起、商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极大的作用,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力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中分化出了大手工业者作坊主、商人、银行家等,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师:在城市里从事小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城市居民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出示行会的相关史实:城市里有什么组织?【相关史事】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引出:教师或学生行会,这就是大学的前身,较适合学生行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为大学的。大学的含义:“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或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问题思考:如何理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教学过渡】: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开始创办世俗学校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阅读材料,分析大学兴起的原因,思考以下问题。“大学的起源是与功利主义价值观密不可分的。大学的发展是作为对压力的惯性反应,利用教育的力量来满足社会职业、教会和政府的需求。它们的基本目的还是为那些有天赋的、将来以就业为目的的学生增加教育机会,使它们能够在教会阶层或公民政府里,或某些法律和医学领域获得谋生手段。”--[英]艾伦·B·科班《中世纪大学:发展与组织》(1)大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大学被称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3)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意义?1.背景:师: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在这块土地上受什么文化的熏陶?师:出示史料引导学生:这做翻译的人员就是“教师或学生”,随着行业的发展大学也就自然兴起。12至13世纪,大批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在西欧被翻译介绍并传播……——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2.诞生:师: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关键信息?为什么称大学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除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外,它从下面学习内容中领略它还具备的新鲜元素。3.发展:师:大学由谁主办的又是怎么管理的?师点拨:现今欧洲许多国家的大中小学都是私办的,都源于这里,现今的世界名校比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中世纪开办的,中世纪的大学奠定了现代大学的传统与精神,这些中世纪大学具有什么特点?4.特点:中世纪大学课堂中世纪大学课堂师点拨:中世纪大学具有自治性和宗教性。并展示材料和图片。5.大学的课程的设置及其特色师:教师提问: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师点拨:从大学的特点以及课程设置的丰富再次看到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6.城市与大学兴起的意义【活动探究】: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学法指导: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去思考,抓材料关键字句)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城市中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材料二: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材料三:中世纪城市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大学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和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阅读材料和观察图片,阅读课本,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概括: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城市的衰落。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并归纳知识:(1)时间:10世纪。(2)地点: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商品的地方。(3)原因: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②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4)规模:规模小、人口少。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史实和图片结合视频内容,整体感受中世纪城市基本状况。学生阅读材料和课文内容归纳并标识知识点。2.城市的自由自治(1)学生阅读材料和课文内容归纳: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易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争取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学生阅读课文交流归纳标识知识点。(2)学生代表叙述经过:法兰西的琅城。琅城居民募集了金钱,从主教手里赎买了自治权,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又擅自取消了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了主教,并坚持斗争取得了自治地位。(4)自治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的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5)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1.城市居民:①手工业者: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从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2.来源:周围农村的农民或者农奴。3.成为居民的条件: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另外,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4.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5.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得出相关信息并标识。学生阅读材料明白行会这一组织。“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领主或者国王手中获得特许状。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其中有些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学生通过识图感受:大学分布密集。学生各抒己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教会教师私人办学。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图片归纳出大学的特点。学生阅读找出并标识课程及其特色:(1)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2)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城市与大学兴起的意义——经济: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加强结合地图对典籍阅读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通过交流农耕方式的使用,加强了阅读和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素养,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史实归纳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问题思考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学生课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通过视觉感受加强记忆。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学习能力利用图片学习历史的习惯和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课堂小结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与主教联合,共同对付大封建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经济上城市是西欧的商业中心,商业的繁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文化上为适应新兴市民的需要,城市兴起反映了新的世俗生活观念的市民文学,在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大学,这为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学生总结,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总结提升课堂巩固1.城市文明兴起之后,在原有的贵族、教士——农奴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孕育而生,进而成长为市民阶级(资产阶级),这一群体因其共同的经济利益,产生共同的政治追求,进而发育成为市民社会。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答案】A2.“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是…一个巨大错误。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佐证“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该观点的史实是(
)A.教会的精神控制 B.封君封臣制的实行C.庄园经济的繁盛 D.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答案】D3.“9—13世纪是西欧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成为城市贵族。”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领主支持商业发展 B.城市居民争取自治C.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新兴城市商人兴起【答案】A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字合成技术与制作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动物传染病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英语视听(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幼儿艺术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物质文化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人物运动规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大学《饲草营养价值评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大学《有机化学实验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专利权转让与许可合同
- 燃气公司焊工岗位职责
- 湿热、霉菌、盐雾设计分析报告
- GB/T 13869-2017用电安全导则
- GB/T 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 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 GA/T 1768-2021移动警务身份认证技术要求
- 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全文解读
- 核磁-波普分析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优质课件
-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