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28微专题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28微专题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28微专题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28微专题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28微专题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典题导入】(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海水温度分布状况影响大气环流,对天气系统和长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某年赤道附近(5°S5°N)部分海域海表温度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上图反映该年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出现(

)A.厄尔尼诺现象 B.厄尔尼诺现象一拉尼娜现象C.拉尼娜现象 D.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2.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此现象发生时,易出现(

)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 B.中国沿海海平面偏高C.秘鲁沿岸积云对流活动增强 D.菲律宾野火灾害偏多5.(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九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1年10月13日,“世界旱极”之地——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出现一种被称为“沙漠开花”的自然现象。大约200种沙漠植物的种子在降雨后约两个月突然发芽。曾经的不毛之地,短生命野花遍地绽放,呈现花海奇观。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图。材料二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导致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的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环流图。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旱极”及偶发“沙漠开花”的原因。(10分)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部海域及沿岸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3)根据材料二图片推测厄尔尼诺年份,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及易产生的气象灾害。(6分)【核心归纳】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特别提醒】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2.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作用方式(或原因)表现提供热能通过和蒸发潜热海洋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储存在大洋表层,以等方式输送给大气提供水汽通过与相关,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空气湿度越大调节气温海水热容量大,增温、冷却都比陆地

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于陆地上空;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相对较小调节成分海洋通过等作用,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浮游植物的,向大气提供再生氧气缓解效应,影响大气环流,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3.大气对海洋的作用(1)大气通过风能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2)大气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通过降水影响海水性质。(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4.正常环流、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正常年份的环流(沃克环流)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是“西高东低”。西太平洋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东太平洋上的空气冷却下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发生年份拉尼娜发生年份图示洋流秘鲁寒流沿岸向西北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生物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大气环流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天气气候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西岸的澳大利亚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1)台风减少。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东部、中部的影响是海温偏高,但对太平洋西北部则是海温偏低(远低于26℃,而26℃是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而这里正是台风的出生地,海温偏低使得海水蒸发量减少,提供台风的动力小,台风就成了“无米之炊”。(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原因:由于厄尔尼诺使得太平洋东部的冷水变成暖水,使得太平洋偏东信风强度减弱,使得原本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向东流动,使得西部表层海水厚度和暖水层厚度都有很明显的降低,西太平洋暖水层变薄,温度降低,海陆热力差异变小,这会使得流经在暖水层上的西南和东南季风强度减弱。(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削弱冬季阿留申低压与蒙古高压,降低二者的气压差,导致蒙古高压对我国冬季的作用没有那么强烈。【厄尔尼诺影响的地区案例】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台风增多。(2)冷冬热夏,大范围的暴雪。【知识迁移】(2022·全国·模拟预测)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研究表明,海水表面温度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文推测厄尔尼诺发生时茎柔鱼主要栖息地迁移方向最可能为(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2.当该渔场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A.该渔场海水表面温度比往年偏高 B.该渔场信风增强C.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比往年偏少 D.我国南涝北旱3.(2023高三模拟)马尔马拉海是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全年降水量接近1000mm。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8分)4.(2023高三模拟)西洛可风是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一种强偏南风,它源自撒哈拉沙漠上空,向北一路,沙漠、跨过地中海后抵达欧洲南部(如图所示),中途挟带的水汽在高空中遇冷易形成降雨。在春夏季的南欧,西洛可风因潮湿闷热而被当地居民称为“恶风”。除此之外,西洛可风还提高了地中海的固碳能力。西洛可风西洛可风运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说明西洛可风对地中海固碳能力的影响。(6分)【课后巩固】(2020山东月考)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2023·江苏·模拟预测)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白天,在强烈太阳照射下地温高于气温,感热通量为正值,热量由地面传送给上面较冷的空气并促其增热: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气温高于地温,感热通量为负值,热量由空气传送给地面并促使空气冷却。下图示意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热通量分布状况(单位:卡/平方厘米),该月,大气环流的变化使西部半岛M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变得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形成低值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传递快 B.底层海水上泛,海气温差大C.高纬海水流经,海水温度低 D.沿岸暖流流经,海水升温快4.受感热通量影响,该月北印度洋海面风力明显增强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2023·全国·模拟预测)2020年的9月2021年5月份出现了拉尼娜现象,2021年夏季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因此有人称今年是个双峰拉尼娜年。这也意味着今年冬季气候反常现象将更加频繁,极寒和极暖的现象将会增多,冷热交替变化大的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下图为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2021年9月),据此回答小题。5.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的海气相互作用发生异常,表现为(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B.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比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低C.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偏高D.西太平洋沿岸的澳大利亚降水增多6.双峰拉尼娜年,对我国气候的可能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双峰拉尼娜年意味着我国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②今冬寒潮的强度可能增加,出现极端低温③冬季我国南北方气压差变小④我国冬季风势力变强,寒潮出现的频次增加⑤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受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影响可能增强⑥夏季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温偏低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7.(2023·山东·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海域,南海(5°N~25°N,110°E~120°E)作为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热带气旋的源地(下图)。相较于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少,存在的时间短,强度上也较弱,但登陆后给我国华南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沿海地区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大。已有研究发现,西北大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与北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显著相关,受此影响,厄尔尼诺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数减少。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选择一个海域,分析造成两地热带气旋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减少的原因。(6分)【培优演练】1.(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2021年发表的论文显示,我国学者在赤道太平洋气候演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论文指出,海水表层温度和温跃层深度的“跷跷板”式变化是东赤道太平洋冷舌(简称东太冷舌)与西赤道太平洋暖池(简称西太暖池)最显著的特征,直接反映厄尔尼诺一拉尼娜气候波动。冷舌是指海洋中的舌状冷水区,暖池是指海洋中暖水区域。图示意现代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分布。推测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太平洋冷舌的形成原因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10分)微专3《海—气相互作用》答案1.C2.B【解析】1.读图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等值线为负值,说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等值线基本为正值,说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出现了拉尼娜现象。而厄尔尼诺年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高、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现象。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此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水水温异常偏低,东南信风增强,更多的表层海水由太平洋东部海区带至太平洋西部海区,位于太平洋西部的中国沿海海平面偏高,B正确;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A错误;秘鲁寒流势力增强,秘鲁沿岸下沉气流更强,不利于积云对流活动,更加干燥,C错误;太平洋西侧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菲律宾野火灾害偏少,D错误。故选B。【点睛】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3.(1)世界旱极:①夏半年沙漠区为东南信风背风坡,(焚风增温显著)不易降水;②冬半年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沉气流,不易降水;③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不易降水。沙漠开花:①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秘鲁寒流减弱),阿塔卡马沙漠沿岸海水增暖;②海水蒸发增强,大气受热上升,易形成降水。(2)①秘鲁寒流减弱,海水及沿岸地区大气温度升高;②秘鲁上升流减弱,营养盐分减少,饵料减少,水温升高,鱼类死亡,鸟类减少;③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加大,气流上升,降水增加;④降水增加,沿岸低地易发生洪涝灾害;⑤南美洲西部多山地,降水增多,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⑥降水增多,利于部分植物(短生命)生长。(3)①厄尔尼诺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偏弱中心位置偏南,将导致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②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降水较正常年份多,北方停留时间短,降水变少;③导致南方易涝北方易旱。【知识迁移】1.A

2.B【分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显示西北方向水域低于HSI0.2,西南方向水域0.2<HSI<0.6,东北方向HSI低于0.2,东南方向水域HSI值高于0.6,因此东南方向水域属于最适宜的栖息地,向东南方向迁移,故排除BCD答案.2.观察图中信息,由经纬度可判断该渔场为秘鲁渔场,拉尼娜现象产生时,秘鲁渔场的HSI值(大部分水域大于0.6)最适合茎柔鱼的栖息,因此拉尼娜现象产生时,南太平洋的东南信风增强,海水大量涌到西岸海域,致使西岸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易出现热带气旋,降雨量增大,故B正确,C错误;而东岸海域表面海水流走之后,海底海水上涌,表层海水温度下降,秘鲁渔场海水比往年都低,故A错误;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常登岸,我国南方已发生旱灾,北方的华北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南旱北涝,故D错误。答案选择B。3.①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带来低纬度水汽;②海水比热容大,冬季海水水温较高,蒸发量大;③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热量、水汽输送给大气,空气湿度大;④水汽易凝结,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4.西洛可风为源自撒哈拉沙漠的强偏南风,挟带有大量沙尘;降尘可为地中海提供营养元素;利于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生物固碳能力增强。【课后巩固】1.D2.B【解析】1.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3.B

4.B【解析】3.由图可知,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形成低值中心,这是由于夏季该海域受索马里寒流(上升补偿流)的影响,而该寒流的形成是受离岸的西南风影响,受其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海水温度较低,气温高于海水温度,海气温差越大,感热通量越低,B正确。4.由图可知,北印度洋西部感热通量值为负值,北印度洋东部感热通量值为正值,根据海气相互作用关系,可知北印度洋西侧海水温度较低,东侧海水温度较高,在北印度洋东西两侧之间形成热力环流,近海面气流由西部流向东部,增强了海面的偏西风,B正确。5.D

6.D【解析】5.造成拉尼娜现象的原因是东南信风强盛,在其吹拂下,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深层海水上泛造成这里的水温较低,A错误;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水被推向了西太平洋,导致表层温度较高的海水堆积到了西太平洋及其附近海域,这使得那里的水位要比东太平洋赤道海域高,BC错误;拉尼娜现象出现以后,西太平洋赤道及其周围地区水温偏高,更容易形成向上蒸发的热气流,形成低气压,增加西太平洋沿岸的澳大利亚的降水6.拉尼娜现象的到来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而是寒冷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大,①错误;拉尼娜现象主要意味着气候和天气的反常现象增多,在这个冬天里,拉尼娜将可能出现极暖和极寒的天气现象。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天气,是因为拉尼娜现象出现以后,西太平洋赤道及其周围地区海温偏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