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寒假语文讲义:小说阅读_第1页
2024年高一寒假语文讲义:小说阅读_第2页
2024年高一寒假语文讲义:小说阅读_第3页
2024年高一寒假语文讲义:小说阅读_第4页
2024年高一寒假语文讲义:小说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说阅读

命题分析:

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

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选择题,2个主观简答题,分值为15分。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

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

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

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

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

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

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

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

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

的冲突。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

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

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

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尽量分点,标出①②③。

命题角度一:情节

小说的情节: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

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一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一(尾声)

2、情节的曲折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

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往往赋

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如“欧・亨利式的结尾”一一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

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4.情节叙述顺序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主题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一)概括小说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指导: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如《面包》的线索就是面包;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

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

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面包》也可以从场面入手,第一个是卧室内的场面,第二个是厨房内的对话场面,第

三个是第二天晚饭时的场面,抓住这些场面,就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

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如《面包》第一个场面答案为:“妻子

深夜发现丈夫在厨房偷拿面包。”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

有什么作用

典型例题:2012年江西卷《报复》

12.小说开头写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2分)

[解题指导]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

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情节本身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一

一开头、中间、结尾;二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

作用;考虑全面后,对号入座,解决要点遗漏问题。

结构上的作用:

位于开头: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或衬托;(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

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情节与全文的关系: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

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特殊情节的作用:

1、小说开头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

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结尾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

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

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

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

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

解题总结:

①从阅读文本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深入地分析与评

价。

②见解力求独到,读出不同,写出个性,张扬灵气;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只

求一点深入。

③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结合文章提供的背景材料作适当地具体阐述,透

过现象看本质。

简言之,观点鲜明,紧扣文本,拓展合理,表述规范。

答题模式:观点+理由(来自文本)

命题角度二:人物

(一)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思考: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或者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一)找到概括分析的切入点:

1、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入手。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

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

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

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活动

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或自然环境中去理解。

5、注意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一)解题步骤: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

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义义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2.小说塑造XX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XX,请分析其作用。

知识储备:

(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主题的体现

(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

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

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

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

动和形象,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

用。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并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

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④揭示或暗示主题。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厚重的力量,既提示了小说的主题,

又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3.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

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

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儿。那位

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

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

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

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

张桌子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

一块门板上。

1.下列句子中的"好像"和"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中的"好像",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A.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

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C.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D.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2.语言文字运用।和n中画波浪线部分,都使用了括号,说说二者用法上的异同。

3.神态描写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是不停变化的。文中有两次对新媳妇的神态描写,

“笑眯眯地抿着嘴”"说完又抿了嘴笑着"»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鹿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

今日偏接过廛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

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

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

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

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

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暧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

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

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

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

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4.请指出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文段第三段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其好处是什么?

6.文段善用动词表现人物,请从中选择两个动词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将军庞涓的秘密使命

孙皓晖

清晨卯时,庞涓到达逢泽。

逢泽的清晨分外壮美,浩淼水面上金波粼粼,一轮红日涌出水天相接处,苍茫苇草翻滚着金

红的长波。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行营,环绕水面形成一个巨

大的弧形。悠扬沉重的号角声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

半个时辰后,庞涓大帐外两面大旗迎风舒卷,一面大书“六国会盟特使庞”,一面大书“魏

国上将军庞”。百名铁甲骑士护卫着一辆青铜轮车麟裤驶出帐外,轮车前三名骑士护卫着那

面“六国会盟特使庞”的红色大旗,组成了迎接会盟国王的特使仪仗。中军司马一声高报,

庞涓身着华贵的上将军甲胄,外罩光芒四射的大红披风,大步走出军帐。身后是一名红色长

衫的主书,手捧一柄金鞘长剑,跃上貂车辕木,肃然站立。庞涓扶轼登车,低声命令:“出

巡。”

就在庞涓的轮车做最后巡查时,一骑探马飞进大营禀报:韩昭侯带领一千卫队并随从大臣,

已进入行辕区大道。

庞涓从容命令:“出迎。”

大道上一面绿色大旗迎风招展。韩昭侯的会盟车队驶入一箭之地的石碑标志时,甲士甬道外

鼓声大作,两排长号仰天而起。庞涓在貂车上肃然拱手,高声报号:”六国会盟特使庞涓,

恭迎韩侯车驾——"

迎面而来的王车上,肃然端坐着一位三十余岁的国君——韩昭侯。这位君侯是著名的节用之

君,惕厉自省,处处简朴。目下他乘坐的王车,竟是一■辆铁皮包裹的木车,车轮"匡啷嘎吱乱

响,车厢中的伞盖竟也是木制的,稍有颠簸便摇摇晃晃。驾车的只有两匹灰斑马。韩昭侯身

穿一领极为普通的绿色布袍,头戴一顶高高的竹皮冠。

庞涓嘴角露出一丝较蔑的微笑,但又立即变为肃然庄重。

韩昭侯早已听见迎风传来的庞涓声音,只是没有作答。他看着这位邻邦上将军总觉得别扭,

打了几场胜仗便不可一世,浑身珠光宝气不是正道滋味儿。两车迎面时,他拱手淡然道:“上

将军荣任会盟特使,可喜可贺。”

“公叔丞相有疾在身,魏王命庞涓代行特使,请君侯见谅。”

“敢问上将军,本侯是第几家到达?”韩昭侯岔开话题。

庞涓拱手笑答:“君侯先声夺人,第一家。君侯请。”

庞涓一挥手,身后一名导引骑将走马而出,高举一面绣有“韩”字的绿色大旗到韩昭侯车前

高声报:“末将导引君侯车驾——"

韩昭侯闭目养神,既不看落后半车的庞涓,也不看红旗林立斧钺生辉的铁甲骑士。庞涓始终

默默护送韩昭侯,心中却在暗笑这位君侯的迂腐。

正在此时,一骑探马飞来,高报燕公驾到。

逢泽大道上重新卷起烟尘。庞涓思忖,燕国究竟是老牌诸侯,国弱势不弱,看这车速,显然

是燕文公率领燕山精锐亲赴会盟。七大诸侯中唯有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

号老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慈,一脉延续六百余年竟未失政。正因如此,

燕国是七大诸侯中最为孤傲的一家,而这位燕文公又是燕国历代国君中最为桀鳌不驯的一个。

对这种老牌诸侯,庞涓丝毫没有敬畏之心,倒是觉得十分可笑。一方诸侯六百余年,静悄悄

无所作为,还心安理得趾高气扬苟活于天地之间,真是无可救药。你看他,铜车驷马,金顶

车盖,黑玉天平冠,手执金鞘剑,长须飘拂宛若天神般站在车中,哪有丝毫羞愧之情?

鼓声大作长号齐鸣时,庞涓从遐想中恢复常态,他在貂车上遥遥拱手报名,原地迎候这唯一

具有西周王族血统的老牌贵族君主。

燕文公早已看见行辕区外的甲士仪仗和庞涓的车骑,对如此隆重的迎候颇为满意。可渐行之

间,他发现迎候仪仗不合礼制的十多处批漏,最显眼的是没有郊迎的乐队而只有长号大鼓。

庞涓作为盟主特使,礼当出车迎接,而他却只在原地迎候。魏国号称天下第一强,如此亵渎

礼乐有失大雅!然则又能如何?燕文公长叹一声,就像多年来蔑视一切礼崩乐坏一样,又一

次蔑视了魏国的无知和愚昧。

“魏国上将军、六国会盟特使庞涓,恭迎燕公车驾。”庞涓毕恭毕敬。

燕文公矜持地拉长声调:“上将军,魏王安在?”

“回燕公,盟主魏王明日驾到,今日本使代我王行迎候大礼。”

“盟主?尚未会盟公推,何来盟主?”燕文公冷冷一笑。

“回燕公,本次会盟事关重大,各国均已先行回书,拥戴我王为盟主。燕公何其健忘也?”

“既为会盟大典,何以如此不通礼法?燕国不是韩赵,本公解盟。”燕文公长剑一挥,“回

燕!”

庞涓拱手高声道:“燕公六百年贵胄之身,竟以些许琐事置大计于不顾,气量何其狭小也?

魏王迟到,非为不敬重燕公,乃是为燕国谋划一份重礼也。”

“上将军所言何意?”燕文公弯回轮车,口气显然温和。

庞涓微微一笑:“中山国可是一块肥肉噢。”

“中山侯去了魏国?”

庞涓点点头:“此刻,魏王只怕正为中山侯洗尘接风呢。”

燕文公默然有顷,爽朗大笑:“好!本公且看看魏王手段。”

庞涓高声命令:“导引官,领燕公入行辕歇息。”

导引官高擎红蓝两色的“燕”字大旗,在燕文公车驾前走马前行,燕文公车队辅麟进入了行

辕区。

(节选自《大秦帝国》,有删改)

在迎接韩国和燕国国君时,外交场合的庞涓形象和内在真实的庞涓形象有怎样的不同?分别

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无字碑

王平中

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戴着的帽子忽地

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

想在此发展难呀。

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

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

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

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

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

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走失部队,来到安岳,被当地

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

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

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

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

张总眼里充满敬意。

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埋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

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

掩埋的。

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

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看着张

总久久不语。

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

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

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

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真的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

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很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

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

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

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手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蒿割回去捣烂敷

之,或煎水服之,或蚊火熏之,那些人手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

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

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

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刻他姓名的吧?张总说。

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

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祭拜祭拜吧。

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

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

张总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

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

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

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

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

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

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

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

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

没有找到尸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对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

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7期)

立体的人物离不开多角度的塑造,小说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塑造了张总丰富立体的形象,试简

要分析。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1)太阳平西的时候,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家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

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着许多事,父亲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病;还有自己

的女人,一别八年,分别时她肚子里正有了孩子,是不是都活着?房子被烧了吗?

(2)他在院子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叫了一声:“你!”

(3)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抽抽打打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

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愣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

“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在前面,

到屋里去点灯。

(4)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泪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

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5)水生说:“来!我抱抱。”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水生在黑影

里问:“你叫什么?”“小平。”“几岁了?”女人转身插好门,对孩子说:“别告诉他,

他不记的吗?”

(6)水生看着女人。离别了八年,她并没有老多少,头发虽然乱,脸孔苍白了一些,可那

两只眼睛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

(7)女人歪在炕上,笑着问:“说真的,这八九年,你想起我吗?

(8)“想过。”“怎么想法?”她逼着问。

(9)“临过平汉路的那天夜里,我宿在一家小店,小店里有个鱼贩子是咱们乡亲。我买了

一包小鱼下饭,吃着那鱼,就想起了你。”

(10)“胡说。还有吗?”“没有了。你知道我是出门打仗去了,不是专门想你去了。”

(11)“我们可常常想你,黑夜白日。”她突然支着身子坐起来,问:“你能在家住几天?”

“就这一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你的。”“为什么不早些说?”“还没顾着啊!”

(12)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吧,

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13)鸡叫三遍,女人就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

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

去看看。水生说以后回来再去,女人坚持要去。她说:“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老人

家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日子呀?整天价东逃西窜。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的照顾,只怕

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夜里一有风声,他就把我们叫醒。他老人家背着孩子逃

跑,累的痰喘咳嗽。这些个担惊受怕的日子,把他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14)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

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

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15)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

子前进了。大雾笼罩着水淀,只有眼前几丈远的冰道可以望见。河两岸残留的芦苇上的霜花

飒飒飘落,衣服上立时变成银白色。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脸冻得通红,嘴里

却冒着热气。她连撑几竿,然后直起身子来,向水生一笑。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

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

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过去

了。

(16)水生提醒她说:“你慢一些,疯了?"女人擦一擦脸上的冰雪和汗,笑着说:“同志!

我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

(17)“擦破了鼻子就不闹了。”“不会。这是从小玩熟了的东西,今天更不会。在这八年

里面,你知道我用这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

(18)冰床在霜雾里飞行。“你把我送到丁家坞,''水生说,"到那里,我就可以找到队伍

了。”

(19)女人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才说:“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很乱。八年才见到你,你

只在家呆了不到多半夜的工夫。我为什么撑的这么块?为什么着急把你送到战场上去?我是

想,快快打走敌人,你才能快快地回家。”

(20)冰床滑进水淀中央,这里是没有边际的冰场。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

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日本人在这里,

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路,我们就能活。你记着爹的话,不要为家里的事分

心,好好打仗,我等你回来。”

(21)在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22)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吧你!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

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以画线句为例,为这篇小说写一段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小镇大树

叶为宝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的葛源镇,是一个不大的镇子,九十多年前曾是红色赣东北省的首府,

这里写满了红色的历史。虎年春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葛源。葛源镇文化李佳站长

给我做向导,陪我寻访方志敏同志的足迹。

穿过一条窄窄的街道,我们来到一堵围墙外面,老杨停了下来,说:“这里是列宁公园,是

1931年方志敏建造的!“我抬眼望去,只见公园大门上“列宁公园"四个繁体大字遒劲有力,

赫然在目。我们拾级而上,走进公园。老杨边走边介绍:”这座公园应该是我党历史上建造

最早的人民公园之一了,园名是方志敏定的,也是他亲笔题写的。"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到

了一棵大树下。老杨充满自豪地对我说:“葛源人民引以为荣的不仅是拥有这座列宁公园,

更因为园内有方志敏亲手种下的这棵梭棺树!”方志敏同志亲植的树!我不禁肃然起敬。

我满怀恭敬地站在树下,仔细打量着这棵老树。它树干粗壮,需三人才可合抱,高达十几米,

一派枝繁叶茂。梭棺树是常绿乔木,树质坚硬,雨雪风霜不易摧折。我想,这大约是方志敏

同志选择栽种它的原因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时值晌午,我们站在树下,享受着大树带来的清凉与平和。一阵清风

吹过,梭枪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低吟浅唱中,仿佛在诉说当年血与火的历史。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人的"围剿"下,苏区政权和红军战士连生存也是一种奢求,为

何方志敏还要建公园植绿树呢?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对未来美好中国的憧憬:“明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