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第六章-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_第1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六章-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_第2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六章-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_第3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六章-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_第4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六章-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自然人流动效劳贸易本章要点自然人流动的概念自然人流动承诺方式自然人流动自由化第一节自然人流动概述一、自然人流动的概念〔一〕自然人流动定义的形成〔二〕自然人流动的定义和范围GATS对其定义:一成员方的效劳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方式提供效劳。适用于寻求到外国提供效劳的WTO成员方的国民或在特定情况下的WTO成员方的永久性居民。附件进一步作了规定。二、自然人流动内涵的特征〔一〕“自然人流动”中效劳提供者定义和特征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效劳提供者”定义。GATS中效劳提供者具有的特征:〔1〕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寻求入境;〔2〕仅限于在一个效劳部门中工作,不能跨部门流动;〔3〕流动具有临时性。〔二〕效劳提供者的范围和主要类型两类自然人:第一类是“一成员方的效劳提供者”,第二类是“被一成员方的效劳提供者雇佣来提供效劳的一成员方的自然人”效劳提供者包括:〔1〕被公司派遣到国外提供效劳者;〔2〕个体效劳提供者;〔3〕商务访问者或短期访问者〔以非赢利为目的〕〔三〕自然人流动界定存在不确定性效劳提供者是否包括被东道国公司雇佣的外国人,GATS对此规定存在极大的矛盾和不确定性。三、中国对自然人流动的界定原那么上接受WTO秘书处背景文件中的自然人流动的相关概念。即:自然人存在。一般是关于外国人或外国永久居民作为效劳提供者临时进入该成员境内提供效劳。自然人流动的经济影响因部门和经济活动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三种不同状况:唯一可行模式、几种可能模式之一、可补充或便捷其他模式。中国2005年对自然人流动联合要价,将其分为4类:〔1〕独立效劳提供者;〔2〕合同效劳提供者;〔3〕公司内流动人员;〔4〕商务访问人员。第二节自然人流动承诺与现状一、GATS下自然人流动的承诺方式自然人流动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各成员方对其承诺都持谨慎态度。乌拉圭最后文件中,各成员方承诺主要是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暂时入境做出承诺。90%以上集中在进入规那么方面。承诺以商业存在为根底。承诺主要在水平承诺局部。二、自然人流动的新开展乌拉圭谈判,两类国家均为到达目的。多哈回合中有新愿望。2004年还有很多不同,但在方便自然人自由流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三、中国自然人流动的现状承诺主要列在市场准入局部,除个别部门外根本上是水平承诺,与商业存在相关。第三节自然人流动自由化一、自然人流动对开展中国家的作用1、就业增长效应2、工资福利提升效应3、国际收支效应4、人员回流效应二、开展中国家对自然人流动自由化的主张1、把握自然人流动规律和准那么,建立标准的业务运作体系;2、新一轮谈判应当从水平承诺转向具体部门的细节约束上;3、关于资格认证、工作经验问题应制定更细的准那么;4、“效劳贸易签证”;5、简化与行政程序有关的签证程序。第四节自然人流动与中国劳务输出一、中国的国际劳务输出1、两种形式商务部门主管下的对外劳务合作人社部门主管下的境外就业2、三类境内国际劳务输出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外派劳务综合外派劳务二、中国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劳务输出是劳动力空间流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国际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国际劳务输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较大开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据世行1986年统计,世界劳务市场的劳务容量约为2000万人。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大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的资源,同时,我国近年来在劳务输出上的政策改善,也为我国劳务输出的开展提供了巨大优势。目前,我国劳务输出的方式主要有5种:(1)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的劳务输出。各种承包工程需包方派遣相关的工程管理、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技术培训人员为工程工程提供劳务。(2)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外雇主签订劳务合同派出劳务人员。(3)在境外投资、兴办企业派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培训人员。(4)通过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需本国劳务人员进行安装调试、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而产生的劳务输出。(5)民间劳务输出。劳动者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自己联系出国谋职。但是,与世界上许多劳务输出大国相比,我国的劳务输出仍很落后。总量偏低、规模偏小,与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人口规模极不相称。输出的劳务人员占国际劳务市场的份额微乎其微,甚至远不及一些和中国开展程度相同甚至更低的开展中国家。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特点1、对外劳务合作总量保持稳步增长,但仍与我国人口资源总量不相称,并且创汇能力也远低于其他一些开展中国家。2、普通劳务依然是外派劳务大军的主力,但在少数省份已有改观。3、亚洲市场份额独大,新市场开拓举步维艰。4、行业管理职权不明确,正规渠道境外劳务中介存在着混乱局面,商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共同管理,剪不断理还乱。5、中国目前的海外务工人员,主要以普通劳动力为主。素质和技能成为中国劳工赴海外就业的一个瓶颈性难题。解决措施:1.加大投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保持对外劳务合作的健康开展2.加强对劳务输出市场的整顿和标准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职权范围4.加强对劳务输出合同中格式条款的审查和监督5.加强政府信息引导,强化劳务人员的法律意识6.密切与劳务输入国政府的合作三、偷渡与劳务输出偷越国〔边〕境是指自然人违反出入国〔边〕境管理法规,在越过国界线或者通过法律上的拟制国界时,不从指定口岸通行或者不经过边防检查,或者未经出境许可、未经入境许可,可以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行为。偷越国〔边〕境是行为犯。偷越国〔边〕境一般属于跨国的想像竞合犯。在粤港偷渡风潮中,先后掀起了两个高潮:其一是1962年,1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试图偷渡者聚集到深圳,分水陆两路涌入香港,最终有近6万人偷渡成功;其二是文革刚刚结束的1976年至1980年,前后四年,约有30-40万人非法从珠三角各地奔香港而去。1962年的“逃港”高潮,主要发生在那年的5月份以后,因此,当时的香港媒体曾以“五月大逃亡”以冠之。据记载,单是在5月16日那天,便有5000多人,由新界边界地区剪破铁丝网涌入香港。到7月初,双方总共遣返了偷渡或试图偷渡者近5万多人,大规模的“逃港”活动也暂时被压制下去了。1976年,“文革”结束,中国人民从极端的政治高压中解脱出来。沿海一带老百姓们通过境外的亲朋好友接触了更多的信息,加上阶级斗争的枷锁开始松懈,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在民间浮现出来,“逃港”高潮再一次来临。从1976年开始,“投港”的恶性事件和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比方,在1978年,共发生“逃港”事件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