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分层测试卷B卷一、单项选择题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官渡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采取火攻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官渡之战是曹操大败袁绍主力的战争,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故A错误;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爆发于战国时期,故BD错误。综上故选C。2.中古地图有的以南为上:有的以东为上,并无一定之规。古人在文献中描述方位时,常遵循“坐北朝南”原则,如长江(出三峡后的)两岸地区常被文人骚客称为“江左”和“江右”。三国时期,统治“江左”地区的政权是(
)A.孙吴 B.曹魏 C.蜀汉 D.前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古地图有的以南为上:有的以东为上,……常遵循‘坐北朝南’原则,如长江……两岸地区常被文人骚客称为‘江左’和‘江右’。三国时期,统治‘江左’地区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江左”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统治的政权是孙吴,A项正确;曹魏位于黄河中下游地,排除B项;蜀汉位于四川地区,排除C项;前秦不属于三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3.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小明同学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①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②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③《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④文学作品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才这样描述,这说明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③的说法太绝对,故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两晋时期,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材料反映了两晋时期(
)A.对外交往频繁 B.民族交融现象 C.社会生活丰富 D.政治局势动荡答案:B解析:“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说明匈奴人吸收汉人文化,学习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说明汉人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两晋时期民族交融现象,B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两晋时期的民族关系,而非对外交往,A排除;题干的重点不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丰富或政治局势动荡,而是反映民族交融,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CD排除。故选B。5.导致图中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是(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司马炎建立西晋并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为了巩固统治,大量分封同姓的诸侯王,镇守各地。到了他的儿子晋惠帝时,诸侯王看到他昏庸无能,就先后起兵,想夺取中央最高权力,这就是历时十几年的“八王之乱”。对北方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生灵涂炭,幸存者大量逃亡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客观上为江南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是项羽起义军与秦军主力的决战,排除;C项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故选D。6.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和西晋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短暂而亡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①说法正确;秦朝和西晋都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②说法错误;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灭亡。西晋建立于266年,316年灭亡。从而得出秦朝、西晋都短暂而亡。③说法正确;秦朝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西晋则不是。④说法错误;从而得出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ACD不正确;故选B。7.下图是太原出土的北齐徐显秀墓的一个壁画。小高同学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个小哥居然背着马扎!”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课下了解到这个马扎在当时叫“胡床”,并搜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B.徐显秀生活太奢华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答案:A解析:依据“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等,可见少数民族的服装、家具等逐渐被汉族所接受,由此可见反映了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并非凸显徐显秀生活太奢华,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并没有体现汉族习俗对内迁各族的影响,排除C项;依据题干“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可知晋朝人接受了胡床等少数民族的家具,排除D项。故选A项。8.小明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一组词汇,分别是“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下列关于这三场战争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
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爆发的战争③都在长江流域一带展开
④都对当时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都对当时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巨鹿之战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淝水之战导致前秦走向瓦解,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①④正确;三场战役中只有淝水之战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爆发的战争,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重要战役,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战役,②错误;巨鹿之战发生在今河北境内,属于黄河流域,③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显著发展,下列哪一项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休养生息 D.南方社会秩序较为稳定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使得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但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10.初步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示理解正确的是()A.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C.东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D.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从而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A符合题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C不符合题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南京市被称为“六朝古都”,以下曾经以南京为都城的是()①三国中的吴国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今南京),吴国建立;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史称东晋。而西晋和北魏都定都洛阳。所以曾经以南京为都城的是①③,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C.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风声鹤唳”及交战双方可以判断出该战役是淝水之战,该战役促使北方的强国前秦瓦解,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C正确;材料是对魏晋时期的淝水战役的描述,AB排除;淝水之战延缓了南北统一的进程,D排除。故选C。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割据,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前秦⑤北魏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统一北方;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①②④⑤符合题意,B正确;东晋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没有统一黄河流域。③错误,ACD排除;故选B。14.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采用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旧都)和建康城(今南京,南方六朝都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经济繁荣C.国家统一 D.江南开发答案:A解析:根据“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采用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旧都)和建康城(今南京,南方六朝都城)的样式。”可得出北魏吸收了汉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BCD项不能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15.分析下列三幅图,其相同主题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国鼎立、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三幅图所处的时代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政权分立。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推动民族交融加强,B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对应的是夏商周时期,A排除;题干反映了少数民族内迁,没有体现人口南迁,C排除;图片不仅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也反映了政权分立,D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B。16.如图是2013年河南洛阳衡山北魏帝陵墓出土一枚光亮如新的拜占庭帝国金币(铸造时间为491年至518年)。由此可以推定()A.金币专供于北魏帝王享乐之用 B.北魏时期东西方的商业交流频繁C.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拜占庭帝国 D.丝绸之路的起点已经易位于洛阳答案:B解析:根据“北魏帝陵墓出土一枚光亮如新的拜占庭帝国金币”可得出当时已经有对外的商业交流,才会出现外币,B项正确;专供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终点并不是拜占庭帝国,排除C项;东汉时期,丝绸之路起点已经在洛阳了,排除D项。故选B项。17.“以六觚(角)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A.华佗 B.祖冲之 C.毕昇 D.徐光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六觚(角)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可知,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故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祖冲之,故B正确;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故排除A项;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排除C项;徐光启是著名的农学家,故排除D项。故选B。18.《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A.要顺应天时地利 B.要扩大垦田面积C.要改进生产工具 D.要发展商品生产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一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地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在书中,贾思勰还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地利,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等。A正确;BCD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19.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明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交融特征的是()A.孔府 B.秦始皇陵兵马俑C.云冈石窟 D.长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云冈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里雕刻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带有中外文明交汇交融的特征,C项正确;孔府、兵马俑和长城不带有外来文化的特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是()A.承上启下B.繁荣昌盛C.辉煌灿烂D.成就突出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是主要特点,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即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又融入了新的文化内容,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承上启下,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21.七年级某班同学研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问题,结合你所学历史知识,帮他们回答问题。【步骤一】对峙材料一
(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上图是某同学作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年代尺,请帮助他完善,并指出该时期阶段特征。A代表的战役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代表的政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
迁徙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影响。【步骤三】复苏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洛阳伽蓝记》卷二(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洛阳从“荒土”重新走向繁盛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哪些措施促进了洛阳重新走向繁盛?(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最终走向统一。答案:(1)
官渡之战
北魏
政权分立(或政局纷乱,分裂对峙),民族交融。(2)措施:政府允许侨人登记户籍;免除赋役;妥善安置。(任意两点)影响: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等。)(4)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民族交融;南北社会经济、文化差异缩小等等。(答对两点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200年曹操和袁绍展开了官渡之战,439年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并立,民族交融。(2)措施:根据“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得出政府允许侨人登记户籍;根据“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得出免除赋役;根据“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得出妥善安置。影响:可从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等总结回答。(3)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洛阳重新走向繁盛。(4)可从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民族交融;南北社会经济、文化差异缩小等等进行总结。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1)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2)北方少数民族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两个少数民族。(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4)综上所述,你认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答案:(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或“从人烟稀少,不富裕到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能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2)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邸、羌(任答2个即可)(3)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答出材料三促进材料二开发即可)(4)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政府大力扶持等等。(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变化根据“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得出是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方少数民族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往中原。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羯、邸、羌等,任答2个即可。(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为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政府大力扶持等等。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并未迅速推广开来。目前,公元二三世纪的纸张出土极少,出土的书写材料还是大批的竹简。造纸技术的改进没有停止,古籍记载,用左伯纸书写表达,“妙物远矣,邈不可追”。王羲之用坚如蚕茧的纸张作《兰亭集序》,字体遒美,成传世珍品。唐代《北堂书钞》记载,东晋余杭令范宁规定写公文时不许用竹简和粗糙的纸,引发仿效。宋代《太平御览》记载,东晋桓玄掌握朝政后,曾下令宫中文书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西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body-language课文教学课件
- 保险行业时间管理
- DNS服务基础知识课件
- 2345课件安全性分析
- 天津市河东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制作课程表指南
-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课件2
- 颈椎损伤术后的康复护理
- 视觉导航关键技术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 如何应对学习压力
- 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团校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高中英语语法-各种从句练习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共五套)
- 口腔诊所合伙人协议书
- 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