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乙卷文科)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左传》记载,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子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反映了()A.东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宗法制下士农工商“皆有等衰” C.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D.虢国出现“臣弑君、子杀父”现象2.史学家顾颉刚在提及汉武帝的某一措施时指出:“学术的道路从此限定只有经学一条了,这比之始皇的高压手段统一思想还要厉害。”这一措施指的是()A.颁行“推恩令” B.任用酷吏 C.实行中外朝制 D.尊崇儒术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表,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选项史实结论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建立B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治体制构建受启蒙思想影响C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颁布民法典的蓝本D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德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A.A B.B C.C D.D4.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 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 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5.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停止对华商品倾销 B.国内小农经济的自我修复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民众“爱国心”的积极影响6.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 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促进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7.1940年,毛泽东在《论政策》中指出,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并提出对广大知识分子采取大量任用,教育、改造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提高根据地群众的识字率 C.与国民党争夺中间知识分子 D.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8.1960年,许多参与“一五”计划时期扩建玉门油田工程的骨干参加大庆油田会战,后来,在建设大港油田等工程中,许多骨干又是从大庆油田来的。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成效 B.国家工业化的成功实现 C.当时经济体制的独特作用 D.油田开采技术不断提升9.希波战争中,雅典英雄阿里斯泰德因为反对提米斯托克利的合理建议,而被雅典人通过陶片放逐法投票放逐;提米斯托克利带领希腊海军战胜波斯海军后,也遭到了投票放逐。这反映了雅典()A.民主政治程序不够完善 B.民主政治的特点是轮番而治 C.公民非常注重集体利益 D.民主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基础10.一位同学进行知识整理时绘制了如图示。他整理的主题是()1215年《大宪章》→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形成A.荷兰崛起的历程 B.英国王权的演变 C.法国王权的强化 D.美国法制的完善11.在1898﹣1900年间,银行巨头摩根财团共合并了20多家钢铁公司,于1901年组建了摩根钢铁公司,摩根财团由此成为美国最大的财团,涉足钢铁、铁路运输、电报电话、保险和银行等部门。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B.开始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C.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度繁荣 D.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12.如图是1913年—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中1925—1937年工业发展状况的原因是()A.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 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C.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二.材料题(共5小题)13.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鞅要求君主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他主张颁布成文法,使法令成为判断功过行使赏罚的标准和上下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人们“不可以须臾忘于法”,要求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习惯。不管卿相、将军、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变法实施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编自段战平《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材料二:自从清政府通令各省兴办学堂以后,“天下知朝意向西学,哄然改书院,卖积谷,加亩捐。凡天下有血气者,莫不以办学为先务矣”。到1911年改设、新建学堂达52500所,学生达156万人。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扫除了一大障碍,1901年以前全国留日学生不过一、二百人;1903年达1300余人;1905﹣1906年又增至8000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邓亦兵《论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材料三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5年3月7日)(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法治思想,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指出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及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制度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在教育上的改革举措,并分析上述举措实施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1985年我国经济改革的举措。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溪山战役是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整个战役期间,美军和南越参战人数45000多人,北越17200多人;美军和南越死亡人数2800~3500人,北越10000~15000人。溪山基地是封锁北越从老挝向南越渗透的5条通道的“大锁”,而且还是“麦克纳马拉防线”西段的重要支撑点。1966年后溪山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接管。1968年1月26日夜,越南人民军向溪山要塞外围的老村高地发起围攻。第二天清晨,越南人民军占领了老村高地。2月初,越南人民军对溪山要塞内部的蒲登县美军营地发起进攻,双方损失巨大。美国和越共双方都把溪山看作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打击对方士气的决战场地,这种意图决定了战争的惨烈。在整个战役中,越南军民的游击战,忽东忽西、忽聚忽散,使美军疲于奔波却始终捉不到越军主力。战役期间,美军共出动F﹣4、F﹣105等各型战机2万余架次,投弹8万吨。越南战场的大量血腥画面引发了美国国内反战示威大游行。7月5日,美军因战局不利放弃溪山,溪山基地被正式关闭。﹣﹣据何强劲《丛林中的血火孤岛之战﹣﹣战史回眸中的溪山战役》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溪山战役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溪山战役的启示。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的张伯苓,不仅是教育家,也是体育家。在他创办的学校里,体育真正摆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幼年体质孱弱,在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就格外重视这所军事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体质,使他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门知识的学习中。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这种落后也体现在体育上,张伯苓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同时张伯苓还认为“研究问题,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标志首先体现在身体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上,只有在身体上自立才能进一步实现行动自立、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而身体上的自立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张伯苓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的思想。——摘编自王彦力《张伯苓;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张伯苓力倡体育教育思想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的作用。
2024年菁优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乙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左传》记载,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子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反映了()A.东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宗法制下士农工商“皆有等衰” C.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D.虢国出现“臣弑君、子杀父”现象【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据材料“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子问鼎的大小轻重,说明楚子欲移鼎于楚,说明周王势力衰落,即礼制等级关系松弛,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C项正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意思是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的事请都由天子作主决定,东周是王室衰微,无法做至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四民变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史学家顾颉刚在提及汉武帝的某一措施时指出:“学术的道路从此限定只有经学一条了,这比之始皇的高压手段统一思想还要厉害。”这一措施指的是()A.颁行“推恩令” B.任用酷吏 C.实行中外朝制 D.尊崇儒术【分析】本题考查了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学术的道路从此限定只有经学一条了,这比之始皇的高压手段统一思想还要厉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此以后“学术的道路只有经学一条了”,D项正确;颁行“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任用酷吏属于加强法治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不属于思想文化方面,排除C项;实行中外朝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不属于思想文化方面,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表,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选项史实结论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建立B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治体制构建受启蒙思想影响C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颁布民法典的蓝本D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德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A.A B.B C.C D.D【分析】本题考查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思想,B正确;ACD选项内容都不准确,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 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 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可知,行会和会馆积极参与农村和城市的治理,包括提供物资、墓地、慈善服务等,积极参与基层的治理,A项正确;会馆和行会虽然提供慈善服务,但并非民间慈善机构,排除B项;行会和会馆的行为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但并没有“促成”社会和谐,排除C项;行会和会馆不仅在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也在农村为贫困成员提供物资、墓地等,不能说明商人对城市身份的认同,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停止对华商品倾销 B.国内小农经济的自我修复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民众“爱国心”的积极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是“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C项正确;“列强停止对华商品倾销”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国内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现出缓慢解体的趋势。“国内小农经济的自我修复”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民众‘爱国心’的积极影响”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6.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 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促进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知五四运动后,一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关注劳工界劳工的生存状况,揭示工人阶级遭到残酷剥削压迫的现实,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运动,排除A项;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革命道路,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知识分子的社会调查不能促进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1940年,毛泽东在《论政策》中指出,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并提出对广大知识分子采取大量任用,教育、改造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提高根据地群众的识字率 C.与国民党争夺中间知识分子 D.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题干“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和“对广大知识分子采取大量任用,教育、改造的政策”,可知该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拉拢这些阶层一致抗日,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这一情况客观上会提高根据地群众识字率,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此时两党合作,其主要目的不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中间知识分子,排除C项;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是表现,不是目的,逻辑关系错乱,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1960年,许多参与“一五”计划时期扩建玉门油田工程的骨干参加大庆油田会战,后来,在建设大港油田等工程中,许多骨干又是从大庆油田来的。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成效 B.国家工业化的成功实现 C.当时经济体制的独特作用 D.油田开采技术不断提升【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参与“一五”计划时期扩建玉门]油田工程的骨干参加大庆油田会战,大庆油田的很多干部又参加建设大港油田,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进行计划,C项正确;从1961年到1965年,经过五年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60年,我国正进行工业化建设,尚未实现,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技术骨干的调动,不是开采技术,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学生需了解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我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出现的问题。9.希波战争中,雅典英雄阿里斯泰德因为反对提米斯托克利的合理建议,而被雅典人通过陶片放逐法投票放逐;提米斯托克利带领希腊海军战胜波斯海军后,也遭到了投票放逐。这反映了雅典()A.民主政治程序不够完善 B.民主政治的特点是轮番而治 C.公民非常注重集体利益 D.民主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基础【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解答】由材料可知。无论是阿里斯泰德还是提米斯托克利,无论你之前有多大的功劳。只要对城邦存在的威胁或潜在的威胁,就将被放逐,这体现了在雅典公民心目中,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放C项正确;放逐是符合民主程序的,排除A项;材料与轮番而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并不是强调牺牲个人,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0.一位同学进行知识整理时绘制了如图示。他整理的主题是()1215年《大宪章》→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形成A.荷兰崛起的历程 B.英国王权的演变 C.法国王权的强化 D.美国法制的完善【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答】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大宪章》反映了贵族用法律来限制君权。《权利法案》反映了议会主权,王权受到限制。《王位继承法》继续限制君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因此主题是英国王权的演变,B项正确;材料是英国的王权演变,不是荷兰、法国、美国的,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1.在1898﹣1900年间,银行巨头摩根财团共合并了20多家钢铁公司,于1901年组建了摩根钢铁公司,摩根财团由此成为美国最大的财团,涉足钢铁、铁路运输、电报电话、保险和银行等部门。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B.开始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C.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度繁荣 D.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垄断组织。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答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解答】A.没有比较,不能体现重点在重工业,排除A;B.“开始”错误,排除B;C.从材料看不出经济的繁荣,排除C;D.根据“银行巨头摩根财团共合并了20多家钢铁公司,于1901年组建了摩根钢铁公司”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垄断组织,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如图是1913年—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中1925—1937年工业发展状况的原因是()A.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 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C.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分析】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图表可知,1925—1937年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1928﹣1932年,1933﹣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B项正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苏联卫国战争发生于1941年,排除C项;苏联在这一时期正是推行计划经济模式的时候,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材料题(共5小题)13.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外交,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分析;第三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分析。【解答】(1)背景:根据材料“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可知,在国内,经济濒临崩溃;根据材料“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可知,国际上,两极对峙格局。出发点:依据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原则:依据所学知识从独立自主的角度说明。(2)成就:根据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双边外交上的成就主要是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多边外交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等等。影响:根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政治上是维护了国家安全,保障主权不受侵犯;经济上是争取外援,争取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国际上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等等。(3)特点: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可知,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贡献:依据所学知识,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角度分析。故答案为:(1)背景:在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国际上,两极对峙格局。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原则:独立自主。(2)成就:双边外交: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多边外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影响:政治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主权不受侵犯;经济上争取外援,争取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国际方面,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3)特点: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谅互让、以睦邻友好的方式解决边界问题;“求同存异”方针亦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外交,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综合,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要求:史论结合,见解明确。首先,表达对材料中学者观点的认识或见解,根据材料“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法过于夸大,对历史史实描述不明确,因此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如: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融是多向的、相互学习借鉴,共塑中华文明。其次,围绕见解,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旋律、中国各民族特色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角度进行说明,如:此西方学者观点易引起读者把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理解为单纯的少数民族汉化。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旋律,主要表现有三:表现之一,少数民族大力学习汉文化的内容,例如,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表现之二,中原华夏族向周边少数民族学习,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表现之三,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例如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拼写蒙古语。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交融历史,首先形成了历史性的“民族”,即“56个民族”每个民族各具特色,同时相互认同,因此又形成了现代性的国家民族,即“中华民族”。我们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包容多样,同时认同“一体”,即中华文化,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修改:“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修改为: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融是多向的、相互学习借鉴,共塑中华文明。原因:此西方学者观点易引起读者把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理解为单纯的少数民族汉化。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旋律,主要表现有三:表现之一,少数民族大力学习汉文化的内容,例如,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表现之二,中原华夏族向周边少数民族学习,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表现之三,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例如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拼写蒙古语。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交融历史,首先形成了历史性的“民族”,即“56个民族”每个民族各具特色,同时相互认同,因此又形成了现代性的国家民族,即“中华民族”。我们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包容多样,同时认同“一体”,即中华文化,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综合,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鞅要求君主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他主张颁布成文法,使法令成为判断功过行使赏罚的标准和上下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人们“不可以须臾忘于法”,要求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习惯。不管卿相、将军、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变法实施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编自段战平《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材料二:自从清政府通令各省兴办学堂以后,“天下知朝意向西学,哄然改书院,卖积谷,加亩捐。凡天下有血气者,莫不以办学为先务矣”。到1911年改设、新建学堂达52500所,学生达156万人。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扫除了一大障碍,1901年以前全国留日学生不过一、二百人;1903年达1300余人;1905﹣1906年又增至8000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邓亦兵《论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材料三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5年3月7日)(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法治思想,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指出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及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制度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在教育上的改革举措,并分析上述举措实施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1985年我国经济改革的举措。【分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清末新政、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理论,第一问结合商鞅的法治思想分析;第二问结合清末新政的措施和影响分析;第三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第一小问法治思想:由材料“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可得出将法作为治国的基本准则;由材料“他主张颁布成文法,使法令成为判断功过行使赏罚的标准和上下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可得出颁布成文法;臣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小问制度因素:由材料“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及所学可知,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及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制度因素包括: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乡里制度直接管理民众。(2)第一小问举措:由材料“自从清政府通令各省兴办学堂以后”“到1911年改设、新建学堂达52500所,学生达156万人。”及所学可得出设立新式学堂;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学制;由材料“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扫除了一大障碍”可得出废除科举制;由材料“1901年以前全国留日学生不过一、二百人;1903年达1300余人”可得出派遣留学生。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由材料“天下知朝意向西学,哄然改书院,卖积谷,加亩捐。凡天下有血气者,莫不以办学为先务矣”及所学可得出推动地方办学之风,促进教育近代化;由材料“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扫除了一大障碍”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由材料“1905﹣1906年又增至8000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及所学可得出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大批人才。(3)第一小问思想:由材料“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可得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由材料“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可得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由材料“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可得出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第二小问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1985年我国经济改革的举措包括: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故答案为:(1)法治思想:将法作为治国的基本准则;颁布成文法;臣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因素: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乡里制度直接管理民众。(2)改革举措:设立新式学堂;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学制;废除科举制;派遣留学生。积极影响:推动地方办学之风,促进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晚清选官制度变革;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大批人才。(3)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举措: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清末新政、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理论,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溪山战役是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整个战役期间,美军和南越参战人数45000多人,北越17200多人;美军和南越死亡人数2800~3500人,北越10000~15000人。溪山基地是封锁北越从老挝向南越渗透的5条通道的“大锁”,而且还是“麦克纳马拉防线”西段的重要支撑点。1966年后溪山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接管。1968年1月26日夜,越南人民军向溪山要塞外围的老村高地发起围攻。第二天清晨,越南人民军占领了老村高地。2月初,越南人民军对溪山要塞内部的蒲登县美军营地发起进攻,双方损失巨大。美国和越共双方都把溪山看作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打击对方士气的决战场地,这种意图决定了战争的惨烈。在整个战役中,越南军民的游击战,忽东忽西、忽聚忽散,使美军疲于奔波却始终捉不到越军主力。战役期间,美军共出动F﹣4、F﹣105等各型战机2万余架次,投弹8万吨。越南战场的大量血腥画面引发了美国国内反战示威大游行。7月5日,美军因战局不利放弃溪山,溪山基地被正式关闭。﹣﹣据何强劲《丛林中的血火孤岛之战﹣﹣战史回眸中的溪山战役》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溪山战役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溪山战役的启示。【分析】(1)本题考查越南战争,需结合“整个战役期间,美军和南越参战人数45000多人,北越17200多人;美军和南越死亡人数2800~3500人,北越10000~15000人”“在整个战役中,越南军民的游击战,忽东忽西、忽聚忽散,使美军疲于奔波却始终捉不到越军主力。战役期间,美军共出动F﹣4、F﹣105等各型战机2万余架次,投弹8万吨。越南战场的大量血腥画面引发了美国国内反战示威大游行”来解答。(2)本题考查越南战争,需结合“越南战场的大量血腥画面引发了美国国内反战示威大游行”来解答。【解答】(1)根据材料“整个战役期间,美军和南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碎的语录35条
- 田野秋天的句子
- 开展预防近视眼工作总结
- 《渠道实战培训课程》课件
- 《fx伴性遗传》课件
- 《绩效考评指标设计》课件
- 《并行程序设计H》课件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四川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岩体的结构特征》课件
- 2024届河南洛阳市高三数学试题周练试卷
- 养老保险知识普及
- 【自考复习资料】00776档案学概论(章节考点)
- 1.3+化学键【中职专用】(高教版2021通用类)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动物的进化历程:从古生物到现代物种的进化过程
- 石墨聚苯板与普通EPS对比分析
- 信访工作课件
- 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 物联网政策和法规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污水处理厂管道工程施工方案1
- 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