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春节来临,烟花爆竹的话题重新被捡起,是禁是放,各有说辞。有人建议,应该

以立法的方式禁止中心城区燃放烟花,以缓解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还有人建议,至少

应该严格行政审批,对烟花爆竹的运输、燃放等行为进行控制。

②近些年来,这一话题几乎每年都会引发激烈争议。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对燃放行

为进行规范,固然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体现,同时也要看到,对于“爆竹声中辞旧

岁”的传统风俗,还需要通过文化创新的方式来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正

如孟德斯鸠所说:“要改变风俗和习惯,不应当用法律,否则便是粗暴。”

③传统农业社会,燃放烟花爆竹寄托了人们“辟邪”、行好运的心愿,也给孩子们

添了乐子,给大人带来了喜气儿。但在现代高密度生活的大都市,情况显然不同:一方

面,人们已经不堪喧嚣,他们更希望已经浑浊的城市空气能够清爽一些,繁忙工作之后

的假日能够安静一些;而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逐渐丰裕,使人们对“年味儿”有了更

高的文化期待,甚至赋予其文明传承与传统复兴的意义。“过年”成了现代生活中的文

化乡愁,是个体的情结,是民族的时序密码。一串小小的爆竹,是禁是放,也因而承载

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文明的价值评判,变得沉甸甸起来。

④在“春节”的文化转型中,能不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大家各得其所?能否在重建

春节习俗的过程中,同时加强文化认同和公共意识?比如,在一些国家民俗中,通过特

定的仪式和形式,体现出社区和团体的存在,通过不限于家庭亲人的群体活动,构建出

丰富的公共生活领域,在更大的程度上培养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归属、认同与公益心。

⑤因此,立法者和执法者应该有更大的文化关怀,通过具体的技术手段,既维护现

代社会中人们的法定权利,又为传统文化留下生长的空间,使之成为促进民族认同和强

化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节点。

⑥自省促进文化创新。这些看似小事,却有助于形成开放的公共生活领域,帮助国

家将社会“编织”起来,有助于在复杂、分化的转型社会中增强归属、凝聚共识、增加

认同,更好地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从而体现传统民俗“正风俗、饬人心”之

教化正俗的美意。因此,尽管我们的民俗已经有着极为充实的形态,但完全还可以运用

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方式,进行更丰富美好的文化创新,从而成为中国梦清雅丰富的底

色。

(摘编自支振锋《法律要为民俗留下空间》)

材料二:

①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紧跟时代步

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滋养今天的生活。

②“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春节是阖家团圆之日,也是辞旧迎新之时。饮屠苏、

换桃符、放花灯、舞鱼龙,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美好的节日有声有色、有光有亮。节

日民俗文化的声、光、色,凝结着一方风土人情,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③音乐在节日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发掘民间音乐传统,盘活民俗活动

中的音乐项目,可以让民俗变得“可听”。“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在

阖家团圆、欢庆热闹的春节里,总少不了乐器的身影。四川达州大竹县的“竹喷呐”,

乐音清脆啜亮、清新动听,为节日营造喜庆气氛。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闹

年锣”,桶鼓、大锣、班锣和镜钱等竞相赛乐,把年味儿烘托得更加热烈,寄寓着人们

辞旧迎新的喜悦。

④色彩能够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自然之色装点四季,民间之“色”则让节日

民俗更加亮眼。过年时张贴的春联年画、窗花剪纸,人们精心准备的衣物配饰、屋内装

饰,多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吉祥的红色是民俗文化重要符号。红色之外,河南民间年

画有使用槐黄、橘黄等黄色调的传统,为年画增添温暖明亮、热烈奔放的气质。

⑤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感受文化磨续绵延的魅力。

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旧民俗有旧味道,新民俗有新样貌,新旧民俗精彩纷呈,丰富

和滋养着当代人的节日生活。这其中就包括挖掘并激发民俗文化中的

“声”“光”“色”,融合现代声光电的技术手段和当代审美,让节日民俗更“响”更

“亮”更出彩,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感受和认识。

⑥对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切身体验,让民俗文化“可听”“可

看”“可感”,不断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切身感受,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不

断增强人们对中华民俗的文化认同,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

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进一步滋养今天的生活。

(摘编自车淑娅《让节日民俗“响”起来“亮”起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以立法的方式规范燃放行为,体现了法治思维,但对于传统风俗,

不能仅靠立法和执法来改变。

试卷第2页,共10页

B.材料一认为,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风俗承载着人们的文化期待,但在现代社会,

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C.材料一指出我国的民俗已具有充实的形态,完全可以运用法治的手段进行创新,

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材料二认为色彩能够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欲使节日民俗更加亮眼,民间之

“色”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针对烟花爆竹燃放的不同建议写起,继而直接表明要创新文化传承的形

式的观点。

B.材料一第三段抓住现代都市生活这一背景,细致分析了部分城市人抵制燃放烟花

爆竹的原因。

C.材料二第五段论述新旧民俗各自彰显魅力,既能滋养着当代人的节日生活,也能

不断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感受。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民俗文化,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于分析原

因,材料二侧重于阐述作用。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赋予传统民俗新面貌观点的一项是()

A.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许多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加入了现代元素,如用灯光秀代替烟花表演。

C.“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D.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4.下列选项最适合补充到下面这幅表空缺处的一项是()

节目民俗活动创新方式

春节贴春联

清明祭祖5G多点位可视网上“云祭扫”

A.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春联

B.举办春联书写大赛

C.在网络平台展示春联

D.将代表中国文化的春联运上太空

5.本地区某社区计划在龙年元宵节之际举办一场富有民俗韵味又切合时代感的活动,

你认为应当如何安排此次活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丰子恺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

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

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

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

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

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

恋、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

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

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姐姐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

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

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

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见了我腋下的长毛,当作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

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详,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

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

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

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

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

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

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

愧死!

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呢: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

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

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

们的小弱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

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们遭逢失败,例如火

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

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扩大!

试卷第4页,共10页

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

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

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

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你们的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

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

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是何等煞风景而野蛮”罢!

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

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

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

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

个惊骇的“哼!”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o现在你一定轻视我,

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最不安心的,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陆翁沙医生来,教他用他的大手来

摸你们的肚子,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还教妈妈和漫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捏

住了你们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

举动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

了!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一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

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

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

何等惭愧而又欢喜!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

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的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

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

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

里。然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

情的时候,你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孩子们比大人更有创造力,他们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

缚,创造者,而大人则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B.作者记录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如瞻瞻为了小事大哭、阿宝给凳子穿

鞋等,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纯真的童心。

C.作者为了将孩子们的黄金时代永远留在册子里,为孩子们画了很多画,但他也知

道,随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一定会失去自己的黄金时代。

D.作者通过描述孩子们的生活,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对自己不能经常陪伴孩子

们的愧疚之情,同时也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孩子们的真率、自然与大人们的“沉默”“含蓄”“深刻”作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成人界的否定与批判。

B.文章语言朴素率真,多用口语,如“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你的号哭的

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等,写出了孩子

们的天真可爱。

C.作者描述孩子们的生活场景时,笔触细腻,例如“把它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

球停在上”等细节,充满了童真童趣。

D.文章以“我的孩子们”开头,又以“我的孩子们”结尾,既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又形

成了一三叹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作者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哪些人性的闪光点。

9.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悲哀”一词,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悲哀”的原因有哪些?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

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有纳书者曰:“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

谓之易。专易遇任否则芨国之道废壹丕如晏士之为忠史也公必为然。

晏子入朝,公色不说,故晏子归,备载,使人辞目:“婴故老悖无能,毋敢服壮者

事。”辞而不为臣,退而穷处,东耕海滨,堂下生藜麓,门外生荆棘。七年,燕、鲁分

争,百姓惜乱,而家无积。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公恐,复召晏子。

试卷第6页,共10页

晏子至,公一归七年之禄,而家无藏。晏子立,侯诸忌其成,高、国服其政,燕、

鲁贡职,小国时朝。晏子没而后衰。

(节选自《晏子春秋・外篇第七》)

材料二:

景公燕赏于国内,万竺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

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公不说。

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

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晏子曰:“晏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

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

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牙僻灭,是

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

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用圣王之兴,

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

公日:“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三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专易之行A存B则君臣之道C废D吾E不知晏子之为F忠臣也G公以为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文中指辅佐,与屈原《离骚》中“悔相道之不察兮”的"相''意义不同。

B.轻,文中指轻视,与《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轻”意义不

同。

C.“万钟者三”的“钟”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在古代“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和“斗”

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D.度,文中指推测,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中的“度”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在景公面前谈论人时,能做到推荐贤人,罢黜不善者,不迎合景公,不回

避景公所宠爱的人。

B.有人认为晏子的行为专断随意,晏子承认自己年老悖谬,不敢任用壮年人,于

是辞官归隐。

C.晏子归隐后,景公意识到他的重要性,重新召回晏子,晏子最终接受了景公的

俸禄。

D.晏子重回朝廷后,各国诸侯都敬畏晏子的威名,景公也能在晏子的辅助下称霸

诸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

(2)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

1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齐国强盛的原因及晏子思想主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赠薛播州

杨素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

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篁[注]。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

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

[注]篁:xi6ng意为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北风吹过故林,秋声凄切,点明时令,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B.三、四通过“雁飞”“鹤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寒秋图,给人以冷清之感。

C.五、六写诗人已写书信表达心意,但路途遥远,无法送达,流露出遗憾之情。

D.该诗为思念友人的述怀之作,不加藻饰却感人至深,情思真挚悲凉,语言深雄

雅健。

16.《隋书•杨素传》评价该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

一特点的?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两句与“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两句含义

相近,都强调君子应时常自我反省。

试卷第8页,共10页

(2)白居易被贬谪潺阳,于《琵琶行》中“,”记录谪居之地湿气环

绕,环境恶劣的特点。

(3)龙被视为神圣、吉祥的象征,古诗文中多有对龙的描写,

如:,O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苦楝树才默默地吐出自己的花蕊。它不与百花争艳,花开后也没有蜜蜂和蝴

蝶来围着它飞舞。但想不到A的苦楝树.花竟然这样美。

父亲从屋里卸下的一块门板洗干净,放在地坝中间的两根高板凳上。母亲从屋里拿

出洗干净的旧衣物拆成的碎布片,就开始打片壳儿。母亲先在门板上刷一层苦楝桨,仔

细地贴上一层旧布,再刷一层苦楝浆,再贴一层旧布。如此贴上四五层后,就放在冬阳

下晒干。姐姐和我站在旁边,B地看着母亲忙碌.有时也会自告奋勇地替母亲刷两刷

苦楝浆,或帮母亲理理布角。

母亲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为全家人做布鞋。剪刀飞舞,片壳儿变成了一块块鞋样;

穿针引线,母亲把亮闪闪的大头针在头发上一擦,开始纳鞋底,做鞋面。姐姐和我边烤

火边看母亲飞针走线,最后徜鞋。当母亲用剪刀剪断最后一个针脚线,说一声,好了,

我们便欢呼起来,_C_地试起新鞋来。双手备在身后,挺直小小的腰板,神气活现地在

屋里走来走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①处填入下列哪句最符合文意()

A.摇荡春风媚春日

B.人间四月芳菲尽

C.人间四月春意浓

D.天地寂寥山雨歇

20.划线句子在表现母亲纳鞋过程中,既表现出母亲动作熟练、神情专注,又再现了传

统技艺,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实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锅气,从科学的角度讲,是烹饪过程中焦糖化等化学反应的结果。锅气香精,本质

上其实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只需滴几滴到食物中并加热,_®_,让食物呈现出猛火快

炒下特有的焦香风味。

然而科技与狠活只能模仿出锅气的效果,难以真正还原出菜品丰富的口感层次,也

无法通用于各类食材。有的看起来美味、闻起来香,_®_;有的饭店用着香精和预制

菜,却打出现炒现做的卖点,更是引人不满。正因此,锅气香精被一些消费者视为“舌

尖上的糊弄”,是老饕们“不能忍的冒犯”。

味蕾连着人心。氤氤的锅气是独特的家常味道,也牵着儿时记忆中家人温情脉脉的

美好。家中厨房父母的身影在忙碌、小巷里老板翻锅颠勺的市井气市、朋友聚会时觥筹

交错的喧嚣热闹等……记忆中的画面一一闪现在眼前。承载着人间烟火,珍藏着似水流

年,积淀着一方文化,有那一缕缕锅气,才熨帖人心,才成其至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

己钟意的锅气。正因如此,纵然食品行业工业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买摘洗切备、现炒现

烹调,那虽繁复却自有乐趣的仪式,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划横线部分有4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旅程,我们在选择中成长,在选择中收获;也有人

说,人生是一场无法选择的旅程,无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要接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C2.D3.B4.A5.①广泛宣传,调动社区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让参

与者有归属感、认同感。②活动既要体现龙年元宵的文化内涵,又要融合时代特色,将传统

与现代充分融合,满足大家不同需求。③挖掘龙年元宵节的声、光、色元素,和地域风土民

情,让节日有声有色、有光有亮。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由原文“完全还可以运用法治的手段

和法治的方式,进行更丰富美好的文化创新,从而成为中国梦清雅丰富的底色”可知,是成

为中国梦清雅丰富的底色,而不是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材料二侧重于阐述作用”错误。材料二侧重提出建议。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为:赋予传统民俗新面貌。选项说的是传统民俗加入现代元素,能够论证材料

二的观点。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该图表展示的是节日与民俗活动以及创新方式的关系。

A.符合“创新方式”;

B.依旧是传统的书写方式,不符合“创新方式”;

C.只是展示的平台发生了变化,依旧是传统的春联,不符合“创新方式”;

D.不切合实际,没有实际意义。

故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能否在重建春节习俗的过程中,同时加强文化认同和公共意识?比如,在一些国家

民俗中,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形式,体现出社区和团体的存在,通过不限于家庭亲人的群体活

动,构建出丰富的公共生活领域,在更大的程度上培养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归属、认同与

公益心”可知,广泛宣传,调动社区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让参与者有归属感、认同感。

答案第1页,共11页

由原文“对于'爆竹声中辞旧岁’的传统风俗,还需要通过文化创新的方式来改造,以适应现

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可知,活动既要体现龙年元宵的文化内涵,又要融合时代特色,将传统

与现代充分融合,满足大家不同需求。

由原文“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

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滋养今天的生

活”可知,挖掘龙年元宵节的声、光、色元素,和地域风土民情,让节日有声有色、有光有

亮。

6.B7.A8.①率真自然,热情真诚。孩子们做事认真,待人热情,比如瞻瞻会因

为一点小事伤心哭泣,也会因为要买香蕉而兴奋激动。②具有旺盛的创作欲和表现力。孩子

们会自己做脚踏车、堆火车、汽车,会认真听故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创

作。③不受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孩子们不被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则所束缚,比如瞻瞻要

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等。④具有同情心。孩子们会因为担心椅子四

只脚太辛苦而给它们穿上鞋子。9.①孩子们会长大:作者憧憬孩子们的生活,希望永

远为他们保留黄金时代,但他知道孩子们会长大,会经历现实的考验,会失去童真和坦率,

这让他感到悲哀。②与孩子们的距离: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可能会与作者产生隔阂,不

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和信任,这也让作者感到悲哀。③成人世界的不真实:作者悲哀于成人

世界的虚伪、沉闷和不自然,他认为孩子们的纯真和创造力是宝贵的,但这些品质在成人世

界中往往会被压抑或消失。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而大人则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提到“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

蓄‘、’深亥『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并非所有大人都是不自然的,

病的,伪的。

C.“为了将孩子们的黄金时代永远留在册子里,为孩子们画了很多画”因果分析不当,原文为

“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的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

验过的情形”,作者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得出孩子们最终会失去黄金时代的结论,并

非是为了将孩子们的黄金时代留在册子里,才为孩子们画了很多画。

D.“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担忧”说法错误,原文是“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

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

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

答案第2页,共11页

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作者对孩子们的未来并没有担忧,只是为孩子们最

终会失去黄金时代而感到悲哀。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文章只是将孩子们的真率、自然与大人们的一些表现作对比,并没有对成人世界进行完全

否定与批判,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率真自然,热情真诚。孩子们做事认真,待人热情,比如瞻瞻“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

副精力去对付”,她会因为“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失手打破

泥人等一点小事伤心哭泣,也会因为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而兴奋激动。

②具有旺盛的创作欲和表现力。如他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

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创作;宝姐姐给瞻瞻讲故事,她

非要“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等。

③不受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孩子们不被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则所束缚,比如瞻瞻“要皮

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等。

④具有同情心。阿宝“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孩子

们会因为担心椅子四只脚太辛苦而给它们穿上鞋子。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

①孩子们会长大:文章开头即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结

尾说“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但是作者也深知“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到你

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作者憧

憬孩子们的生活,希望永远为他们保留黄金时代,但他知道孩子们会长大,会经历现实的考

验,会失去童真和坦率,这让他感到悲哀。

②与孩子们的距离:作者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可以与他们亲密无间,比如瞻瞻“你要我抱你到

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

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比如孩子们会抱怨爹爹妈妈不肯帮他们拉住火车尾巴,或

者把月亮唤出来等。小时候与孩子们可以亲密而随意,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可能会与

作者产生隔阂,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和信任,这也让作者感到悲哀。

答案第3页,共11页

③成人世界的不真实:作者夸瞻瞻时说“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

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作者猜测孩子们的想法“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

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作者悲哀于成人世界

的虚伪、沉闷和不自然;他认为孩子们的纯真和创造力是宝贵的,“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

自然与热情!”“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呢”,但这些品质在成人世界中往往会

被压抑或消失,如妈妈毁坏阿宝给椅子穿的鞋子;瞻瞻学裁纸却被爸爸惊骇地“哼!”,这些

都是“悲哀”的原因。

10.BDG11.D12.B13.(1)在君主面前废黜或使用人才不符合君主的想法,

叫作专断;在君主面前说话没有忌讳,叫作轻视。(2)现在大王您赏赐进谗言善于奉承的臣

子,却下令让主管官吏一定要听从,这是使君主失去他的道德、臣子失去他的操守。14.①

晏子贤德、敢于进谏;齐景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②选拔贤能,不应以君王喜好为标准;

君王应当爱对国家有意义的人,以民为本。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专断和轻视的行为若存在,那君臣的道义就废弃了,我不觉得晏子是个忠臣啊。景公

认为有道理。

“专易之行”作主语,“存”作谓语,故应在B处断开;

“君臣之道”作主语,“废”作谓语,故应在D处断开;

“吾”作主语,“不知”作谓语,“晏子之为忠臣也”作宾语,故应在G处断开。

故应在BDG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正确。“相”,辅佐;/选择。句意:晏子辅佐齐景公。/我后悔选择人生道路不仔细。

B.正确。“轻”,轻视;/地位低下。句意:权势被诸侯们所轻视。/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

其次,君在最后。

C.正确。

D.“意义不同”错误,两句中的“度”均为推测、估计的含义。句意:国君您上不估计圣王兴

盛的原因。/估计我到了军营。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B.“晏子承认自己年老悖谬,不敢任用壮年人,于是辞官归隐”错。根据原文“晏子入朝,公

答案第4页,共11页

色不说”可知,晏子辞官是因为景公不高兴,并不是“承认自己年老悖谬”。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周”,符合;“易”,轻视;“废置”,废黜或使用;“废置不周于君前”“出言不讳于君前”,

状语后置。

(2)“谗谀”,进谗言善于奉承;“守”,操守;“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判断句。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材料二“晏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

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故明所

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

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概括:晏子贤德、敢于进谏;

根据材料一中“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公恐,复召晏子”,和材料二“公曰:‘寡

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概括:齐景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

(2)根据“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

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概括:选拔贤能,不应以君王喜好为标准;

根据“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牙僻灭,

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概括:君王应当爱对国家有意义的人,以民为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晏子做齐景公的丞相,选拔人才时,看到贤德的就提拔,不苟同君主的想法;看到不好

的就废黜,不讳开君主喜爱的人;立身行事而没有私心,正直说话而没有忌讳。有人写信给

景公说:“在君主面前废黜或使用人才不符合君主的想法,叫作专断;在君主面前说话没有

忌讳,叫作轻视。专断和轻视的行为若存在,那君臣的道义就废弃了,我不觉得晏子是个忠

臣啊。”景公认为有道理。

晏子上朝,景公表露出很不高兴的脸色,因此晏子回到家,把行李装上马车,派人去跟

景公辞行,说:“我晏婴本来就年老糊涂又无能了,不敢担任青壮年该做的事情了。”于是

辞职不做景公的臣子,引退闲居,在东海边耕种,堂前长满了野草,门外长满了荆棘,七年

间家中也没有积蓄。景公自己治理国家,权势被诸侯们轻视,自身地位比高氏、国氏还要卑

弱,燕国和鲁国都来瓜分争抢齐国的土地,百姓混乱不堪。景公惶恐不安,又召回了晏子。

晏子回到都城,景公把七年的俸禄都还给了他,他却没有私藏在自己家里。晏子又站上

答案第5页,共11页

了丞相的位置,诸侯们忌惮他的威势,高氏、国氏都服从他的政令,燕国、鲁国前来上贡,

小国也时常来朝见。晏子死后,齐国就逐渐衰败了。

材料二:

景公在国内举行宴饮大行赏赐,赏了三个人一万钟粮食、五个人一千钟粮食。命令下了

好几次,但掌管钱粮会计的职计都没有听从。景公很生气,就下令罢免这个官员。命令下了

好几次,但掌管司法的士师都没有听从。景公非常不高兴。

晏子拜见景公,景公对晏子说:“我听说统治国家的人,喜欢谁就能让谁得到利益,讨

厌谁就可以疏远谁。现在我喜欢一个人却不能让他受益,讨厌一个人却不能疏远他,这是失

去做君主的权利了。”

晏子说:“我听说,君主品行端正而臣子听从叫作顺,君主行为邪僻而臣子听从叫作逆。

现在大王您赏赐进谗言善于奉承的臣子,却下令让主管官吏一定要听从,这就是使君主失去

他的道德、臣子失去他的操守。古代圣王树立爱的规范,是为了劝勉百姓做好事。他们树立

恶的典型,是为了禁止暴乱。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时,君主喜爱有利于国家的人,讨厌

有害于国家的人。所以昭明君主喜爱什么,贤良的臣子就众多。昭明君主厌恶什么,邪僻的

臣子就绝迹了。因此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和睦团结。等到三代衰败时,君主的行为满足于粗

陋无礼,自身满足于安逸享乐,顺从自己的就喜爱他,违逆自己的就厌恶他。所以昭明君主

喜爱什么,邪僻的臣子就繁多。昭明君主厌恶什么,贤良的臣子就绝迹了,使得百姓离散,

国家倾覆。国君您上不估计圣王兴盛的原因,下不考察昏君衰亡的原因,我怕您的行为违背

政教,使得主管官吏不敢谙谏,导致国家倾覆,宗庙危亡。”

景公说:“我太不明智了,请听从司法官的决策。”全国的俸禄(即不合理的赏赐),收

缴的数量占了朝廷所有俸禄的三成。

15.C16.①意象选择:诗中选用了“北风”“故林”“秋声”“雁”“海”“鹤”“霜皋”“孤城月”

等宏大、高远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开阔、壮美的意境,体现了“词气宏拔”的特点。②意境营

造:通过描绘北风呼啸、秋声悲切、雁飞寒海、鹤唳霜皋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

氛围,同时又以孤城月的徘徊映照,透露出一种孤独、清幽的意境,展示了“风韵秀上”的一

面。③情感表达:诗人在表达自身的疲惫时,并未流于自怨自艾,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

描写和自身的思考,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一种高雅的风韵。④语言运用: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前四句气势磅礴,表现出“词气宏拔”的风格。同时,诗歌

整体音韵和谐,优美动听,体现了“风韵秀上”的特色。

答案第6页,共11页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篁”的意思是“我”虽然有笔,但是心意还没有传达,而且路途遥远,

消息也很难传达。并不是“想要写信表达心意,但路途遥远,无法送达”。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特点的把握能力。

前四句是写景:秋寒之际,北风吹掠老林,肃凛之秋声不堪入耳,大雁飞去留下寂凉的荒漠

瀚海,孤鹤长唳在生机殆净的霜皋。诗中选用了“北风”“故林”“秋声”“雁”“海”“鹤”“霜皋”等

意象,并且“惟有孤城月”又运用了“孤城月”这一意象,这些宏大、高远的意象,营造出一种

开阔、壮美的意境,体现了“词气宏拔”的特点。

前四句是写景:秋寒之际,北风吹掠老林,肃凛之秋声不堪入耳,大雁飞去留下寂凉的荒漠

瀚海,孤鹤长唳在生机殆净的霜皋。通过描绘北风呼啸、秋声悲切、雁飞寒海、鹤唳霜皋等

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写到惟有清寂孤城上的明

月缓缓移动临照着我,以孤城月的徘徊映照,透露出一种孤独、清幽的意境,展示了“风韵

秀上”的一面。

“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写到我顾影自怜形影相吊,远方的友人能知道我心劳身病吗?这

最后的两句真实地直抒了自己孤寂的心态,与诗的前半部勾划出的苍凉的氛围完全呼应融为

一体。所以,诗人在表达自身的疲惫时,并未流于自怨自艾,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

自身的思考,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一种高雅的风韵。

这首诗是五言古风,用仄韵去声,以利于表达苍凉深沉的气氛,并且遣辞命句十分自然。虽

也有对句,但不事雕琢,继承了五言古风苍莽朴拙的风格,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前四

句写景,气势磅礴,表现出“词气宏拔”的风格。同时,诗歌整体音韵和谐,优美动听,体现

了“风韵秀上”的特色。

1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

竹绕宅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熊咆龙吟殷岩

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参省”“知”“溢”“度”“殷”“栗”“巅”等o

18.A默默无闻B目不转睛C争先恐后、迫不及待19.B20.①通过一系列动

作描写,如“穿”“引”“纳”等,表现出母亲做布鞋的熟练;②“母亲把亮闪闪的大头针在头发

上一擦”等细节,表现出母亲的专注与认真;③“剪刀飞舞”“穿针引线”等词语的使用,使得

答案第7页,共11页

描写更具画面感,富有诗意,再现了传统技艺。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语境说“它不与百花争艳,花开后也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围着它飞舞”,可见苦楝树没有奇特

之处,很不出名,可填“默默无闻”。默默无闻: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

不图名利,没人知道。

B语境说姐姐和我盯着看母亲打片壳儿,可填“目不转睛”。目不转睛:指眼球一动不动地盯

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C语境是说我们争着试穿新鞋,可填“争先恐后”或“迫不及待”。争先恐后:指竞相抢先而不

肯落后;多用于形容人的动作等。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A.“摇荡春风媚春日”的意思是在春风中摇摆妩媚,与后文“不与百花争艳”的语境不符。

B.“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由后文"才''和“不与百花争艳''可

知符合文意。

C.“人间四月春意浓”的意思是人间四月的春意正浓,与后文“不与百花争艳”的语境不符。

D.“天地寂寥山雨歇”的意思是天地寂寥安静,山雨初停,与文意不符。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抓住“动作熟练、神情专注”“再现了传统技艺”来分析。

①画线句写了母亲一系列动作,如“穿针引线”“纳鞋底,做鞋面”,“穿”“引”“纳”等,动作行

云流水,步骤丝毫不乱,表现出母亲做布鞋的熟练;

②表现母亲专注的是细节描写,如“母亲把亮闪闪的大头针在头发上一擦”,这是为了让针更

好地穿过鞋底,也是纳鞋时不经意的动作,表现出母亲的专注与认真;

③纳鞋是传统技艺,“剪刀飞舞”“穿针引线”等词语的使用,再现了做鞋的步骤和过程,也使

得描写更具画面感,富有诗意,再现了传统技艺。

21.①便能仿制出锅气②真正吃起来还是差点意思③永远也不可能被替代22.家中

厨房父母的忙碌身影、小巷里老板翻锅颠勺的市井气息、朋友聚会时觥筹交错的喧嚣热

闹……记忆中的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