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含答案)

“诗化小说”

“诗化小说”的特点

1.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

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

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人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

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5.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

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6.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

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诗化小说”的解读路径

(一)明确线索,把握行文脉络。

与传统情节性小说相比,诗化小说不太讲究故事的起承转合与情

节逻辑,不太追求情节的连续性、完整性,也不注重塑造完整的人物

形象,而是侧重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叙述内容之中,追求小说内在的诗

意情致、情调和情绪的抒发与表达。因为诗是抒情的,而情感的变化

却又是流动而非线性的,这就使得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体现出明

显的“形散特征,行文结构看起来随意散化,内容之间跳跃性强,表

面看缺乏密切的有机关联,但其实,作品中有其内在的“神”来贯穿

全文,即弥散于文本深处的情感与诗意。正是这些或显或隐的“神”

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内在行文脉络,将那些看似零碎、跳脱、散化的内

容有机聚拢起来,呈现出类似于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二)关注叙述视角,把握叙述特色。

不少诗化小说比较喜欢采用主观性、抒情性比较鲜明的叙述视角,

如“我”的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回忆视角等。这些

叙述视角往往根据情感抒发、氛围营造与诗意内涵的需要交织一起或

灵活切换。

1.“我”的视角

《溜索》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

一次溜索的经历。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见证和感受来展现马帮汉子

的勇敢无畏,但文中从头至尾也没有出现第一人称“我“我”的缺

失,却让每位读者都感受到自己就是那个“我”,这样的叙述视角确

实有其独特之处。

《古渡头》小说虽然是以“我”作为叙述者,但我”只是渡夫故

事的倾听者、共鸣者,作品主体通过对话的形式,让渡夫以第一人称

叙述自己的故事,便于使叙述内容服务于渡夫情感抒发的需要,同时

也节省了不必要的叙述交代,带来了更多的审美空白与诗意想象空间,

而作品最后渡夫任情高歌的情景,不仅仅有使情节产生突转的戏剧效

果,更增添了作品的诗意内涵,在诗化渡夫形象的同时也给作品带来

了哀而不伤的诗意之美。

2.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天嚣》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传统小说偏爱

全知视角,现代作家则喜欢采用有限视角。有限视角下读者完全依靠

叙述者的带领才能进入故事,这样叙述便于遮蔽意图,隐藏环节,更

能调动读者阅读时的主观能动性,也更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体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美学追求。

3.儿童视角

《呼兰河传(节选)》则是采用儿童视角。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

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

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

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由于儿童视角中不时地插入成人叙

述者的声音,因此文本就变成了一种复调式叙事。两种叙事声音虽然

腔调不太一致,但二者却能在现象与本质、情感与理性、现实与历史

等多个方面形成经验互补,犹如音乐中的重唱,由几个演唱者各自按

照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共同构建了文本蕴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从而扩大了小说的审美张力。

(三)分析“物象”,把握内在意蕴。

《溜索》中,鹰具有隐喻的功能,它不畏惧苦难,作为大自然的

侦察兵,在马帮汉子、牛们遇到危险而胆怯之时,它率先出击,一头

“扎”进那“隐隐闷雷二表现出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于冲破

束缚封锁的精神。同时也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下文溜索的惊险

做铺垫也反映了边地人民生活的朴素与顽强,更表现出溜索人们不顾

一切的决心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愿望。阿城剥离了“鹰固有的凶

猛、野性的动物性一面,直指“鹰的温存、灵性的一面,而生存于同

样环境下的马帮汉子们,也从它的身上吸取了与自然险境相抗衡的力

量。

(四)分析人物,挖掘文章主题。

1.展现人性美、人情美,或者表现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汪曾祺笔下的小英子。他笔下的故事远离喧

闹的都市,带有一种“古典美”的味道,在现代社会中,那种宁静和

谐的世界似乎成为了一种遗失的美好,常富有一种诗意而神圣的情感

状态。

2.出于对城市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城市工业文明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物质财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

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

失衡等。对此,诗化小说作家都表现出了否定的态度。出于对城市工

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诗化小说作家在作品中着力倡导回归大自然,

以大自然的美、和谐、安宁与城市的喧器和嘈杂抗衡。《锄》展现的

就是现代文明对于传统农耕文明的蚕食,让人深思。

例题:“散文化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请简要概括《边

城》的散文化特点。

答:①淡化情节和结构,致力于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出浓郁的“形散而神不散”的乡土情

结。②强化环境,营造意境。《边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吊

脚楼、竹篁、端午节”等景致精心建构,以一种浓烈的“散文化”意

境倾诉作者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田园牧

歌式”湘西风情画卷。③蕴含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散文化语言。如“翠

翠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白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

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情景交融”,朴实本色一如湘西生活本

身,营造出了典雅、清新的诗意美。④虚化人物。《边城》中的人物

在散文化小说中被弱化,不再刻意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邮差先生》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

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

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

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

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

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一一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

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

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

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

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

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

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

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

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

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

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

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

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

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

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一

一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

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

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

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

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一一假使不为尊重自

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通过自然质朴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偏僻小城镇邮差工作的

情形,语言简洁华丽、诙谐幽默,饶有生活情趣,像是在描摹一幅地

方风俗画。

B.小说含蓄地写出了小城的生活状态,邮差先生身兼二职,弄不

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以至觉得它们很远,展现了小城落后、闭塞的

特点。

C.小说叙述舒缓、略带散文化的风格,这并没有损害对人物形象

的刻画,而对情节的淡化处理,更有助于作品抒情风格的形成。

D.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从而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面

对家长,他尴尬地笑;面对老太太,他小心谨慎,展现了人与人不太

和谐的一面。

2.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

作用。(4分)

5.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

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答案:1.C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

心地善良,乐观开朗。

这句话表面是在说小城的天气,而实际上是说这个小城正是晴天

下的小城;(2分)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在这样的小城里生

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好心情;(2分)展现出抗日战争背景下,

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

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2分)在结构上与上文

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