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文言文阅读断句-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断句-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断句-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断句-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断句-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明语境,析语法——突破文言断句题“N选3”主观断句新题型2023年高考全国四套卷,均将断句题由客观题改为了主观题,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选择题是给出断句位置,考生找不同,排除法,有蒙混过关的可能)。看似难度加大了,实则难度变小,因为断句只有三处,句子相对较短,字数在30字左右,需要断句位置用字母标识,考生只需在相应字母处涂黑;而以前的客观题是7处以上的停顿,句子很长,而且变化也复杂,现在变成主观题三处停顿,实际上降低了难度。解题大招1.断句要注意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先大致切割,再处理细节,最后权衡一些字词的归属。比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不亦……乎”是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前、后可先断开,拿到2分,然后找剩余的一个断点。2.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做出正确取舍。比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所陷”后可断可不断。如果断开,则“苻坚之类是也”与前面相连接,句子过长,意思不明确,并且“焉”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常断开,故G处应断开,而C处不能断开。【精准解题】技能1整体把握句意,避免切分过细近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题型均是语境中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后句意。我们判断的标准是,断完之后,前面、后面的语意都是符合逻辑的。断句需要语法分析,但是语法是帮助理解语意的,不是具有完整的语法结构就该断开,如202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此句断在D处语法没问题,但若断在这里“敌”成为了“不亦难乎”的主语,逻辑就不通了。因此“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是一个完整的意思。高考命题人常设置语法较为复杂的句子,那么根据语意断句就成为破解复杂语法句子的关键。【即时体验1】(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解题流程】首先,通读语段,初步理解语意。语段主要讲曹君对重耳失礼,叔瞻劝谏。然后,断开有把握的句子,如“君遇之无礼”为一个分句该断开,“即”表示另起一句也应该断开。接着,突破难点。“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此句如在E处断,就割裂了语意,“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是后文“即恐为曾伤”这个结果的假设条件,不能断开。再判断“君”的位置,“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君”不能放在上一个句子,应为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答案】BFG【参考译文】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看他,釐负羁和叔瞻在(曹君)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无礼对待他,他如果有机会返回晋国发兵报复,那就恐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不听。技能2理清句法结构,避免以古释今1.明确句子的主语、宾语判断某一词语到底是前一句的宾语还是后一句的主语,切入点有两个:一是准确理解该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进行判断;二是根据前后文语境进行判断,避免断章取义。2.准确补出省略成分文言语句较为常见的语序为主语+谓语+宾语,但有些语句的主语会省略,宾语也会省略。故命题人常常将前一句的宾语当成后一句的主语,或者将后一句的主语当成前一句的宾语,混淆主宾,命制错误选项。3.关注关键句式断句中经常遇到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及文言固定结构等,可以根据这些句式的特点,了解其常见形式、构成方式、标志词,从而帮助准确断句。4.注意闻言句子的完整与独立,不要按照现代汉语去推断古代汉语的断句。【即时体验2】(2023·全国甲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解题流程】首先,通读语段,初步理解语意。语句主要表现“尧卿的孝”。然后,断开有把握的句子,如“母异之”为完整的语法结构,“谓族人曰”也相对完整,后面应断开。接着,突破难点。“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饰的是“知孝养”,“如此”是“这样”的意思,从语意上看,这是周母感慨儿子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此外,现代汉语有“如此多”的表达,但在文言文中则并不适合。所以,应在G处断开。【答案】BDG【参考译文】尧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他对待兄弟,尤其厚道友爱。母亲去世后,他结草庐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即使生病也不饮酒吃肉。技能3根据外在标志,借助表达特点一些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句中表停顿的词、句末语气词等也是提示停顿的标志,但要注意分析有些虚词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如“之”,作代词时其后可以断开,作助词时大部分情况其后不能断开。又如上题中的“曰”领起下文,后面应该断开。文言文在表达上多用整句,句式的特点也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有时候文言文的的固定句式也是进行断句的依据。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岂有不似哉?”,2023年新高考Ⅱ卷“不亦难乎”都考查了固定句式。【即时体验3】(2023·山东日照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也。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故军士不战,而农民流徙。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故民,可令农战,可令宦游,可令学问,在上所与。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无择也。(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上以A功劳B与C则D民战E上以F诗书与G则民H学问【解题流程】首先,通读语段,初步理解语意。语句主要表现“君主对百姓的引导”。然后,通读语句,把握语意和语句的结构特点。“上以功劳与”主谓短语,后面断开,即C处断开;“上以《诗》《书》与”和“上以功劳与”结构相同,前后断开,即E、G处断开。此外,“则”作为连词,引出事情的结果,在“则”前面应该断开。【答案】CEG【参考译文】明君治理天下,遵照法度来处理政事,按照功劳行赏。凡是人民奋力作战不畏死亡的,不过是为了求得爵禄。战士有斩得敌人首级、抓获俘虏的功劳,一定让他的爵位足以荣耀,俸禄足够养活家人。农民不离开居所,足够奉养双亲,供给军队所需粮草。因此,士兵才肯殊死战斗,农民才不懈怠。当今的国君却不是这样,他们抛开法度而任人以智慧,不注重功劳而任人以声誉。所以将士不肯作战而农民迁徙。我听说:引导百姓的关键在于国君的倡导。农民,可以让他们务农作战,可以让他们游走求官,可以让他们致力做学问,这些都取决于国君的给予。国君按战功给予赏赐,人民就奋勇作战;国君按人民所读《诗》《书》的水平赐予爵禄,人民就致力做学问。人民对利益的追逐,好比水向低处流一样,是没有东西南北方向的选择的。【即时演练】1.(2023·福建厦门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丁未春正月,宸御晚驾。时武宗抚兵居北、王封府库、称疾卧阙下,理几务如故,中闱以奸臣谋绝北道驿欲行祔庙礼王格其事,密记授使间走,踰两驿始得传,驰报武宗。诸怀诈者数欲害王,王不为动。五月,武宗即位,加太保、录军国重事。(节选自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中闱A以奸臣B谋C绝D北道驿E欲行F祔庙礼G王格H其事答案C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后因为奸臣的谋划,阻断了通往北边道路的驿站,想要举行拊庙礼,忠宪王阻止了那件事情。“中闱以奸臣谋”,“中闱”主语,“以奸臣谋”介宾结构,其后断开;“绝北道驿”,“北道驿”作“绝”的宾语,其后断开;“欲行祔庙礼”,“祔庙礼”作“行”的宾语,其后断开。【参考译文】丁未年春的正月,皇帝去世。当时武宗在北边安抚士卒,忠宪王封闭府库,称病卧床宫中,像原来一样处理军国大事。皇后因为奸臣的谋划,阻断了通往北边道路的驿站,想要举行拊庙礼,忠宪王阻止了那件事情,悄悄写信交给使者让他秘密出京,过了两处驿站才找到传车,骑马飞奔报告武宗。诸多心怀欺诈的人多次想要加害忠宪王,忠宪王也没有因此动摇。五月,武宗即位,加位为太保、掌管军国大事。2.(2023·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摘编自《吕氏春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公孙枝A得B而C说之D献诸E缪公F三日G请H属事焉。2.答案DF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公孙枝得而说之”,主谓宾结构,“而”连接前后连个动作,“之”为宾语,单独成句;“献诸缪公”,省略主语的状语后置句,句意完整,单独成句;“三日”,作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虢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穆公说:“只用五张羊皮买下他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任贤才而任用他,这是君主英明,让位给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确实贤德,国内的臣民都会服从,敌国都将畏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出谋划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这并不说明他的贤德增加了。百里奚虽然贤能,假如没有得到缪公的重用,必定不会留下这样的美名。3.(武汉五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节选自《说苑·至公》)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季子贤A使B国C及D季子E则吴可以F兴G乃H兄弟相继3.答案A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季子贤”是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使国及季子”是“则吴可以兴”的条件,应分别单独成句,且“季子”作“及”的宾语,在“季子”后断开;“吴”作主语,“可以兴”作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参考译文】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谒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夷昧继位;夷昧死后,轮到季子继位。这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他的庶兄僚说:“我也是兄长。”就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国,侍奉吴王僚跟侍奉从前的吴王一样。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硅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且守珪A才破契丹B陛下即以为C宰相D若尽灭E奚厥F将G以何官H赏之4.答案B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且守珪才破契丹”中,“守珪”是主语,“才破”是谓语,“契丹”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丹”后停顿;“陛下即以为宰相”中,“陛下”是主语,“即以为”是谓语,“宰相”是宾语,应在“相”后停顿;“若尽灭奚厥”中,省略主语“张守珪”,“若尽灭”是谓语,“奚厥”是宾语,应在“厥”后停顿。【参考译文】(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玄宗赞美张守珪的功劳,想要任命为宰相,张九龄进谏说:“宰相是代表天子治理天下的,不是为了赏功而封的官。”玄宗说:“只让他挂宰相的虚名,而不让他任实职,不知是否可以?”张九龄回答说:“不可以。权柄官位是不能随便授与人的,是天子掌管的。再说张守珪刚打败了契丹,陛下就要任命他为宰相,如果以后消灭了奚与突厥,再加给他什么官呢?”玄宗于是中止了拜相的打算。二月,张守珪至东都报捷,拜官为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又赠两个儿子官位,赏赐的东西很多。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陈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大王A一日得楚B之亡卒C未知D其高下E而即与F同载G反使H监护长者5.答案CEG解析“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中,“大王”是主语,“得”是谓语,“楚之亡卒”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卒”后停顿;“未知其高下”中,“未知”是谓语,“其高下”是宾语,宾语后停顿,即“下”后断开;“而即与同载”是“而即与(之)同载”的省略,其中“与(之)”是“同载”的状语,二者联系紧密,且“反”是“反而”之意,表转折,与下文联系紧密,应在“反”前停顿。【参考译文】项羽发怒,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陈平)就脱身从小路逃跑,到修武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于是汉王与他交谈,颇喜欢他的议论。这一天,刘邦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做自己的陪乘官,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都劝刘邦说:“大王您得到一名楚军的逃兵才一天,还不了解他本领的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且还反倒让他来监护我们这些有资历的老将!”6.(2023南通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节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舜非A严刑罚B重禁令C而民D归之矣E去者F必害G从者H必利也。6.答案C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舜非严刑罚重禁令”中,“舜”是主语,“严刑罚重禁令”是谓语,共同受“非”的限制,句子结构完整,在“令”后停顿;“矣”是句末语气词,在“矣”后停顿;“去者必害”与“从者必利”结构一致,二者之间停顿。【参考译文】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发展农耕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舜没有采用严重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7.(2023山西五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楚人有黄歇者,游学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于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斗而鸷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闻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诫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节选自《战国策·秦四·顷襄王二十年》)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王若能A持功B守威C省攻伐之心D而肥E仁义之诫F三王不足四H五伯不足六也7.答案CFH解析“持功守威”中“持功”和“守威”是并列成分,中间不宜断开,在“守威”后面即C处断开;“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诫”中“省攻伐之心”与“肥仁义之诫”是并列结构,中间用“而”字连接,在“之诫”后面即F处断开;“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虽然也是并列结构,但讲的是两件事情,中间宜断开,在“三王不足四”即H处断开。【参考译文】楚国有个名叫黄歇的人,在外游学,博学多闻,楚襄王认为他是善辩之士,因而派他出使秦国。黄歇到秦国后对秦昭王说:“天下各国没有比秦、楚强大的了,如今我听说大王想要攻打楚国,这就好比两虎相争而让笨狗坐收渔人之利,大王不如与楚修好。我听说:‘物极必反,冬夏相替就是这样;事情到达极致就很危险,堆叠棋子就是这样。’如今贵国的土地占天下的一半,这是从有人类以来,即使天子也没有这么大的领土。大王倘能谨守功业,保持威势,减少攻伐之野心,宣扬仁义之王道,那么三王就不愁变成‘四王’,五霸也不难变成‘六霸’了。8.(2023山西五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及见A其议论B伟然C益D以为奇E引与计F议G天下事H无不合8.答案CEH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伟然”是“其议论”的谓语,共同作“见”的宾语,在“然”后停顿;“益以为奇”是“益以(之)为奇”的省略,是“更加认为他是奇才”的意思,且结构完整固定,在“奇”后停顿;“引与计议天下事”中,“与”连接“引”和“计议”两个动词,“天下事”作“计议”的宾语,整句话结构完整紧凑,在“事”后停顿。【参考译文】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等人说用兵之策,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是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又升枢密使。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人使门尹般如昔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先轸曰:“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雠,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楚师背脚①而合,晋侯患之。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共其不违。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楚师败绩。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材料二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白:“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注】①鄙:城濮附近之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说A乃拘B宛春C于卫D且私E许复F曹卫G曹卫告H绝于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吝惜、吝啬,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思相同。B.壮,强盛、雄壮,与《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壮”意思相同。C.食言,指不履行诺言、言而无信,与成语“食言而肥”中的“食言”意思相同。D.山河,指的是大山大河,此处是子犯借晋国地势险要,劝谏晋文公下定决心开战。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被楚国围攻,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想与楚国交战,先轸认为,让宋向齐秦赠礼,由两国求楚退兵,挑起楚国与齐秦的矛盾,实现开战目的。B.晋文公听从先轸建议,没有答应楚国复卫、封曹、释宋的要求,私下答应曹卫复国以离间他们和楚国的关系,并拘押使者宛春来激怒楚国C.面对楚军进逼,晋军选择退让,子犯认为出兵作战,士气高低关键在于道义上是否占理,而晋军的退让能使己方立于有理的位置、D.文公采纳咎犯建议,击败楚国,行赏时雍季居首位,因为雍季认为咎犯建议属于竭泽而渔、焚戮而田,不是长久之道,自己说的才对百世有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二含辟之,所以报也。(2)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14.成语有“兵不厌诈”,《孙子兵法》中亦有言“兵者,诡道也”,它们都强调了战争需要什么条件?《吕氏春秋》对此的态度又是什么?【答案】10.ADG11.B12.D13.①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今天,退却三舍的距离来躲避他们,就是作为报答。②遇到危难用诈术,足以击退敌人;回来以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14.①欺骗(或欺诈之术)。②靠诈术成功,最终也必定因此而失败;各种诈术充满国家,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安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曹、卫就与楚国断交。“说”通“悦”,解释为“高兴”,所以“公悦”是主谓句,表意完整,其后A处断开;“乃拘宛春于卫”为状语后置句,后置状语“于卫”后D处断开;“第一个“曹卫”是前句宾语,第二个是后句主语,中间G处断开。综上应在ADG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楚国吝惜曹国、卫国。/不吝惜奇珍贵重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B.错误。强盛、雄壮;壮年。句意: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我壮年时,尚且比不上别人。C.正确。句意: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形容为了自己占便宜而说话不守信用。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因为雍季认为咎犯建议属于竭泽而渔、焚戮而田,不是长久之道,自己说的才对百世有利”有误,从原文“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来看,是文公认为咎犯建议属于“一时之务”,不应得最高赏赐,而雍季之言对百世有利,可以得到最高赏赐。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辟”,通“避”,躲避;“所以”,用来……的。(2)“临”,遇到;“却”,击退;“反”,通“返”,回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兵不厌诈”大意是“用兵不厌嫌诈术”,比喻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兵者,诡道也”大意是“用兵打仗是一种变化无常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迷惑敌人”。都强调用兵会用到欺诈的策略、手段。《吕氏春秋》中说到“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意思是靠诈术成功,最终也必定因此而失败;各种诈术充满国家,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安定。参考译文:材料一: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情况非常危急。晋文公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