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文学史上的大作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尤其是先秦汉魏六朝至初盛唐的诗人。失意困顿的遭际、缺乏同道的寂寞、对理想和操守的坚持、对世俗的洞彻和鄙视,是他们产生孤独感的共同原因。而对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诗人而言,其孤独感又有不同的内涵。对于孤独感提炼的艺术方式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诗人不同的艺术个性。如屈原以香草自饰、独清独醒的孤洁,阮籍独坐空堂、徘徊旷野的茫然,陶渊明面对“八表同昏”独酌思友的寂寞,李白天马行空、从云端俯视人寰的清高,都与他们构筑的独特的艺术境界有关。不过,虽然他们比兴和构思的方式不同,其艺术提炼的原理却是相同的,这就是以诗人高大伟岸的个人形象与污浊的世俗世界造成反差强烈的对比。这也可以说是盛唐以前诗歌浪漫精神的表现传统之一。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精神受到万世敬仰。他毕生的饥寒流离,往往被看成造就诗圣的前提条件,而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矛盾却较少被人关注。其实,杜甫体会了屈原、阮籍、陶渊明和李白诸家大诗人的各种孤独感,而且越到晚年,他对孤独心境的提炼也愈益自觉。“乾坤一腐儒”,就是他对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关系经过反复思考之后的最后概括。与其他大诗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杜甫在个人形象和广漠时空的对比中,突显的是自己的渺小和无力,然而其思考的深度和高度却迥出于前人。杜甫后期一些名篇的诞生,也源于他提炼孤独感的独特方式。杜甫一生曲折的经历,并非总和孤独感相伴随。大致说来,当杜甫处境顺利、不愁生计时,他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是诗歌灵感的主要来源;当他身陷贼营、卷入战乱时,他对国运和民生的忧虑又使他无暇顾及个人的失意。而在困顿穷愁之际、羁旅飘泊途中,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和寻求,才使他产生了愈益强烈的孤独感。早年的杜甫与李白一样,以大才自许,具有高远的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这种不甘凡庸的追求,埋下了日后失意孤独的根芽。十年困守长安期间,他感受最深的是无人援引的悲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遭际使他初次产生了没有归宿的孤独感。“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虽然此时的杜甫已经尝到屈原式的独醒滋味,但是他的悲哀主要还是来自仕途困顿的焦虑。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穷愁失意的诗人又增添了层死生无常的忧虑,“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无论是在与家人欢聚时还是在道路奔波中,都时时怀着穷独的恐惧。从华州到秦州时期,是杜甫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关时期。政治上的挫败以及为众谤所伤的境遇给他带来的幽独感,较之早年的穷独失意是更深刻的。作于华州期间的《独立》诗说:“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飘飘搏击便,容易往来游。草露亦多湿,蛛丝仍未收。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这首诗展示了两种对立的人生选择。草露和蛛丝也是以天机喻人事,朝廷雨露和罪名罗织并存于政治生涯中,令诗人忧思万端。思考的结果,他还是选择了辞官:“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杜甫在飘泊西南的十多年里,只有草堂时期创作的诗歌最为平和,其余的日子几乎都在贫病流离的境况中度过,所以孤独感与日俱增。除了生计无着的困境以外,杜甫最深刻的悲哀还是来自他对“吾道何之”的疑问。达与不达,只是人的出处问题,而“吾道”是否可行,则是精神有无归宿的问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身为儒者的终极理想。因此即使在艰难流离之中,他仍然多次抒发过“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慷慨意气。这是他在江湖依然信守的“吾道”,但现实中是否行得通呢?杜甫后半生的经历证明在开元时期短暂的清平政治消逝之后,无论是在治世还是乱世,儒术都没有立足之地。天宝时他曾说过:“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战乱爆发后更是感慨“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他虽然自比稷契,期望大用,但在实际的官场事务中又无可为用。因此杜甫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文儒的悲剧。天下虽大,却不但令他无处容身,甚至感到生为附赘悬疣。虽然“腐儒”二字概括了杜甫一生的悲辛,他却仍然以腐儒的道而自傲:“甲卒身虽贵,书生固道殊。”尽管腐儒至老无成,但是安定天下的根本还是要依靠儒家理想的稷契大才。王室中兴不能抛孔门之道,这是他的精神支柱。正是这道,给了他终生不懈地批判时弊的勇气和关切国运民生的热情。正是对“吾道”的坚信,使他能将一介腐儒置于广大的乾坤中自我观照。正如他自己所说:“乾坤虽宽大,所适装囊中。”这就是“乾坤一腐儒”这一理念的深厚内涵。正因如此,后人才会从这一对比中看到诗人的经天纬地之志,以及包容乾坤、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摘编自葛晓音《杜甫的孤独感及其艺术提炼》)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独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中普遍存在,但因诗人们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他们的孤独感又有不同的内涵。B.杜甫善于在“个人形象”和“广漠时空”的对比中突显自己的渺小和无力,其思考的深度、高度都超出前人,也比前人孤独感更深。C.政治的挫败及境遇给杜甫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既希望能在朝廷有所作为,又恐惧小人罗织罪名,其诗《独立》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点。D.杜甫即便在颠沛流离之中也在追问“吾道何之”,坚守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抒发自己为国为民的慷慨意气。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阮籍、陶渊明、李白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不同,导致他们营造的艺术境界不同。B.对于受人敬仰的“诗圣”杜甫,人们一直关注的是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精神。C.从杜甫《春夜喜雨》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判断这首诗应该写于他处境顺利、生活安定时。D.杜甫自评“乾坤一腐儒”,但读者根据他豪放的诗句能读出其伟岸的形象和宏大的志向。3.下列杜甫诗句,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C.“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余。”D.“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4.关于文章的论证及结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杜甫孤独感的来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春天张承志乔玛是被奶奶从睡梦里揪起来的。他满心不痛快地穿着袍子和马靴。好凶的白毛风呐,马群一定顺风跑啦。他连着打了两个寒噤。真是见鬼啦,草地变绿了还下雪。他靠着毡包的门定了定神,辨清了方向,然后拿起倚在毡包上的套马杆,大步朝绊在雪地上的马走去。乔玛追上马群时,大概已经是下半夜了。马群准是顺着长沟被暴风雪裹挟着南去的,他伏在马背上想。乔玛握紧套马杆子,吆喊出第一声——但他绝望地发现,平日里还显得蛮威风的喊声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的风吼里。他腾出左手,重重地抽了马一鞭。现在只有冲到马群前面,才能截住这些吓疯了的畜生,他想。在马群最前头,他终于看见了领头逃窜的那匹马。安巴·乌兰!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上,安巴·乌兰的名字像雷一样响亮。在强悍的摔跤手和套马手的圈子里,安巴·乌兰被描绘成一匹神马。在那些嗜爱玩摔儿马把戏的大力士们一对对地站成门户,粗声叫喊着赶着安巴·乌兰驰过他们的长阵时,乔玛总是心跳不已。安巴·乌兰能拉翻一个个大汉,脖颈两侧拖着好多根套马杆,穷凶极恶地闯过那种长廊。没有人套得翻它,乔玛想,这匹马有一个钢铁的脖子暗白色的安巴·乌兰斜瞟着他。他看见那马猛地把满颈拖着地的长鬃甩过头顶。这白鬃毛像白色的旗子,乔玛想,猛地甩过一面沉甸甸的白色大旗。雪片还在脖子那儿化成水往下淌,他感到背部已经完全湿透了。冻硬的薄皮子像石片一样刺着肉。我应当换匹马,他想,一定要换匹快马。这样的夜里必须骑着一匹最快的马。他开始留神辨认黑夜中的马群。乔玛抖撒起精神,轻轻地把套马杆探了出去。柳木梢做成的马杆在他手中均匀地、轻微地颤着。他心头掠过一丝满意,他感觉到杆头的牛筋绳圈正听话地切过雪幕。他也对自己的眼睛感到满意。我在这样的黑夜里也能清楚地看见杆头的牛筋绳圈,瞧,它正冷冷地俯视着逃跑的马群。我换了马就是要截住你,安巴·乌兰,你不要以为你可以带着马群一直窜到西藏。乔玛发现了他最中意的黄骤马。好极了,这匹马又快又老实。我要把马杆子在这黄色马头上轻巧地甩出一个漂亮的弧,然后一毫不差地套住它的一只耳朵和半边脸。就在这时,他听见一声可怕的马嘶。安巴·乌兰!他吓得哆嗦了一下,同时猛地竖起了马杆。它打算撞断我的马杆哪,他听见自己的心怦怦地跳。白鬃儿马愤怒地嘶吼着,闪电般地冲进了黑暗的雪夜。乔玛举不住迎风竖着的高高马杆了,他顺风松开了它,马杆子可耻地倒拖在雪地上。你这白色的魔鬼!他小声骂着。不过,没有人会看见这可耻的竖杆子。他狡黠地笑了一下。他不失时机地纵马扑向黄骤马,像抡一条大棒一样,把马杆子胡乱揍在那黄骤马的脖颈上。温顺的黄骤马立即害怕地站住了,委屈又害羞地垂下头。乔玛撑着马杆,跃上黄骤马的背。他发现脚底也湿透了。天呐,这雪太湿啦,他想,换一匹马的工夫,靴子就被雪浸透啦。乔玛左驰右突地拦截着马群,不知不觉地,天亮了。我全身都湿透了,他麻木地想,从脖子,到胸口和后背,还有腿和膝盖,全身都湿透了。连靴子里都泡着水。他冻得僵硬地跨在鞍上,听着袍子外层的冰壳在咔咔作响地相撞。风雪还在穷凶极恶地驱赶着马群。他想,我该在乌拉盖河以北截住它们,这样下去不行。瞧,前面就是乌拉盖河。他看见第一批到达的马群正扑通扑通地冲进河水。随即不动了,凝固了,静静地堆在灰蒙蒙的水面上。它们全死啦,他恐惧地想,它们甚至没有嘶叫一声就冻僵在那儿,水面上像是堆上了一堆石头。他哑声吼着,怪声尖叫着,拼命地抡圆马杆子,把马群赶上木桥。这时,他一眼瞥见了安巴·乌兰。安巴·乌兰!他恨得格格地咬着牙。这匹白鬃儿马在领着马群跑呢,他狂怒地想,它正在拖着马群去死。他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你这白色的魔鬼!”他大叫起来。乔玛咆哮着,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滚回去,嘿依!”他高声喊着。“停住!畸依!你这白色的鬼!”他完全清醒了,他又感到结冰的袍子在粗糙地割伤着他的皮肉。好吧,就这么干吧。他从牙缝里吹出一声难听的唿哨。他同时听见心中在响着震耳的号角。马嘶叫着,箭一般超过了安巴·乌兰,远远地冲上了南方的山坡。乔玛在山坡上扯转了马头。他沉重地跨下马背,冻结在鞍上的袍襟嗤地撕掉了一块。他拖着套马杆朝侧面走着,一面看着安巴·乌兰率领着马群追上来。来啦,它来啦,他斜眼盯着安巴·乌兰的长鬃,慢慢地探出套马杆。他握紧了套马杆的底端,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冷静、清醒和充满力量。柔软的柳木长杆在空中划了一个好看的、简直是优雅的弧。乔玛感动得差点流下泪来。牛筋绳圈分厘不差地切过空气和雪雾,朝他意念中的那个位置飞去。乔玛清清楚楚地看见绳圈下切时正和一只尖耸的白色耳朵相会。他吃惊地看见,一个身躯巨大的白兽像车轮一样在他眼前旋转着滚翻。巨兽颈上的白旗栽进雪地里,缠着亮铮铮的铁蹄。安巴·乌兰被摔倒啦,安巴·乌兰被我乔玛干脆利落地摔了一个筋斗。他痴痴地坐在雪地上微笑着望着安巴·乌兰,那白马正惊慌失措地爬起来,害怕地一步步踱开。他幸福地笑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乔玛满心不痛快地被奶奶叫起来套马,连骑马时发出的吆喊声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B.无论是温顺的黄骤马还是魔鬼般的安巴·乌,乔玛在套取它们时都是颇为满意的。C.马群冲进乌拉盖河,水面上像堆了一堆石头,写出了马入河水后迅速被冻死的状态。D.马群送死使乔玛“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透着一种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的委屈和无奈。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春天》为题,既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对小说主人公套马成功加以暗示。B.小说善于用细节展现恶劣的天气,例如主人公艰难的套马动作和坚硬而破损的袍子。C.小说在描写客观事物和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少拟人手法,例如文中加点的语句。D.文中交替出现“我”“你”这样的人称代词,呈现了乔玛在面对安巴·乌兰时的内心矛盾。8.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语句,其内容完全一致。请简要分析其心理的差异和反复出现的效果。(5分)9.崇高是审美范畴中的一种,是一种庄严、刚劲、雄浑的壮美。本文也具有这种审美特质,请结合文本,从自然意象、人物形象、精神意蕴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严尤《三将》,敷述昭情,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暇、王梁,校练名理。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无》,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至如李康《运命》,同《论衡》而过之;陆机《辨亡》,效《过秦》而不及,然亦其美矣。(节选自《文心雕龙·论说第十八》)材料二:或曰: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夫蜀,盖藩援之与国,而非吴人之存亡也。何则?其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川厄流迅,水有惊波之艰。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舶胪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蛇,其势然也。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天子总群议而谘之大司马陆公(陆抗),公以四渎天地之所以节宣其气,固无可遏之理,而机械则彼我之所共,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荆、扬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逮步阐之乱,凭宝城以延强寇,重资币以诱群蛮。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阮,深沟高垒,案甲养威。反虏踪于远迹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分命锐师五千,西御水军,东西同捷,献俘万计。信哉,贤人之谋,岂欺我哉?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陆公殁而潜谋兆,吴衅深而六师骇。夫太康之役,众未盛乎曩日之师;广州之乱,祸有愈乎向时之难。而邦家颠覆,宗庙为墟。呜呼!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不其然与?(节选自陆机《辨亡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二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昔蜀之初A亡B朝臣C异谋D或欲E积石F以险其流G或欲h机械以御其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弥,指统摄,综括,与《过秦论》“奉之弥繁”中的“弥”词义不相同。B.师,指以……为师,与《师说》“吾从而师之”中的“师”词义不相同。C.机械,本义器械,代指兵器,与现在所说的“机械死板”意思并不一样。D.逮,指及、到,与《陈情表》“逮奉圣朝”中的“逮”词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理论是从各家言论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到了庄周,用“论”字作标题的文论多起来:如庄周的《齐物论》、《吕氏春秋》中有六篇以“论”作篇名的文章。B.正始年间,当时文人仍然注重继承前代文风,受何晏等人的倡导,讲玄之风开始盛行,老庄学说大行其时,与儒家思想平分秋色。C.陆机与吴国其他朝臣不同,并不认为西蜀存亡会决定吴国存亡,认为积石塞流和制造兵器没有必要,晋国如果在荆州、扬州争夺舟船之利必定失败。D.步阐叛吴降晋,陆公(陆抗)动用主力部队,北上占据东阮,深挖战壕进行大战,使步阐不敢北窥求生之路,连夜逃窜,军队伤亡大半。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信哉,贤人之谋,岂欺我哉?(2)夫太康之役,众未盛乎曩日之师;广州之乱,祸有愈乎向时之难。14.材料一认为“论”是深入讨论某一义理的文章。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讨论了“陆抗影响吴国存亡”的义理?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蝶恋花曹贞吉读《六一集》①十二月鼓子词,嫌其过于富丽。吾辈为之,正不妨作酸馅语耳。闲中试笔,即以故乡风物谱之。(十二首录一)五月黄云全覆地。打麦场中,咿轧声齐起。野老讴歌天籁耳,那能略辨宫商字?屋角槐阴耽美睡。梦到华胥②,蝴蝶翩翩矣。客至夕阳留薄醉,冷淘饦博③穷家计。【注】①《六一集》:宋欧阳修撰,又名《六一词》。②华胥:代称梦境。③冷淘:食物名,今凉粉之类。饦馎(tuōbó):一种农家面食,也叫汤饼。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认为十二月鼓子词语言富丽,故用了不同的语言描写故乡风物。B.词的上片描写出故乡农人在五月的一天乌云密布时忙着收割的场景。C.词的下片写农人初夏耽睡,不管是在“屋角”还是“槐阴”都能倒头就睡。D.全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故乡农人的生活。16.本词与杨万里《插秧歌》中“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一句,均提及农人餐食这一细节,但二者表达的情感却有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两句深刻揭示了成为君子的关键在于内外兼修,德才兼备。(2)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刘克庄用“______”一句表示希望朝廷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用“______”一句强调自古贤能的人能解除国家危难。(3)学校举办“乐绘乡村·诗画同行”美术作品展,小刚拟用“______,______”两句古诗词来配画参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保持思维对于官场的独立性,是稷下学宫的生命。不参政,却问政。稷下学宫的自由思维,成为常常向朝廷进谏或朝廷征询的内容。朝廷对稷下学者的态度很谦虚,而稷下学者也可以随时去找君主。孟子是稷下学宫中很受尊重的人物,《孟子》一书中提到他与齐宣王讨论政事就有十七处之多。齐宣王开始很重视孟子的观点,后来却觉得不切实用,没有采纳。但这种转变,并没有影响孟子在学宫中的地位。齐国朝廷最感兴趣的是黄老之学,几乎成了稷下学宫内的第一学问,但这一派学者的荣誉和待遇也没有因此比其他学者高。①后来三为“祭酒”执掌学政而成为稷下学宫“老师中的老师”的荀子,并不是黄老学者,②________。他的学生韩非子则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由于统治者的取舍并不影响各派学者的社会地位和言论自由,稷下学宫里的争鸣也就有了平等的基础。彼此可以争得很激烈,③似乎已经________,但最后还是达到了共生互补。甚至,一些重要的稷下学者到底属于什么派,越到后来越难以说清楚了。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各派充分地展开自己的观点之后,又遇到了充分的驳难。结果,谁也不是彻底的胜利者或失败者,各方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同上一个等级。④我们在现代争取了很久的学术梦想,原以为是多么了不起的新构思呢,谁知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实行了,而且实行了一百多年,直至秦灭六国才被迫终止!18.下列句子中的“到底”与文中加点的“到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要将调查工作进行到底。B.他说的到底是否属实?C.我们到底把你盼来了。D.冬天到底是冬天,连阳光都是无力的。1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①句中的“祭酒”和《哦,香雪》中的“北京话”两处引号作用不相同。B.②句横线处如填写“而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可以照应前后文,使语意连贯。C.③句横线处可填成语“水火难容”“格格不入”,和后文的“共生互补”形成对应。D.④句中的“学术梦想”根据文意是指知识分子基于学术的自由争鸣与融合。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新型虚拟商品,正在年轻人中悄然热销。为自己不够聪明而烦恼?网上有“爱因斯坦的脑子”供应,每份0.1~1元不等,销售时商家会贴心提醒你下单后秒发,可以坐等自己变聪明;失恋后痛苦不堪又无人言说,可以下单“失恋陪伴”,很快可以收获陌生人的贴心安慰、开导……至于借助“树洞”倾诉自己郁闷情绪或通过“夸夸部落”收获满屏赞誉,更成了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一方敢卖,一方敢买,成为一种彼此默契的双向奔赴。这种被称为“情绪经济”的新经济现象,其实反映着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年轻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心理困惑及求解选择。虚拟的情绪经济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类型,除了可以帮助当今年轻人纾解内心困苦,获得心理慰藉外,还可以防止现实消费可能产生的隐私泄露之困。但情绪经济消费的毕竟是一种虚拟商品,对其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对消费者而言,要防止频繁购买虚拟商品而陷入消费成瘾的困局和轻信虚拟商品功能而误入自欺欺人的窘境。对商家而言,防止假借情绪消费恶意敛财,杜绝以合法的情绪消费之名行非法之事。对社会治理者而言,应该确定情绪消费的合法边界,引导消费者在遭遇心理困境时,更多寻求现实世界中亲朋好友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21.为帮助读者了解“情绪经济”,钟华同学想在网络中文百科平台创建这一词条,请结合文段内容,帮他完成。要求:①语言简练;②不超过60字。(4分)22.钟华同学在研究了“情绪经济”爆火的原因后,想给热衷于情绪经济消费的年轻人一些建议。请在材料最后续写一段文字,要求使用让步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0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们即将面临前所未遇的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获取将变得更为容易。对此,有人认为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已不再重要,运用知识处理问题才重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都超出前人”错,原文是“迥出于前人”;“比前人孤独感更深”于文无据。2.C【解析】A.“导致”逻辑关系错误。B.“一直关注”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更多关注的是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精神”。D.“根据他豪放的诗句”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从“广大乾坤”与“一介腐儒”的“对比”中读出其伟岸的形象和宏大的志向。3.C【解析】最后一段强调的是杜甫对儒道的坚守。A.表达的是国破之叹、思家之忧。B.表达的是他身世飘零的感慨、老病孤愁的悲哀。D.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实,无奈以饮酒来消遣。4.D【解析】“总分结构”错误,本文为总分总结构。5.①政治仕途:无人引荐,仕途困顿;政治挫败,重谤所伤。②时代背景:战争爆发,生死无常;颠沛流离,生计无着。③精神归宿:“吾道”无从实现,无所作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C【解析】A.“吆喊声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错,是因为天气的恶劣,乔玛的喊声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的风吼里。B.“乔玛在套取它们时都是颇为满意的”错,乔玛套取黄骤马的过程并不令人满意。D.“委屈和无奈”错,“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体现的是乔玛对带领着马群去送死的安巴·乌兰的极度愤怒,并非“委屈和无奈”。7.D【解析】“内心矛盾”错,“我”“你”代词的交替使用体现的是叙述时的视角转换,以此形成了叙述的真实性和对话感,并没有体现人物的内心矛盾。8.心理差异:①第一句是乔玛被马嘶惊吓、套马未能成功时略带羞赧的诅咒。(1分)②第二句是乔玛眼睁睁地看到马群被引领着送死时的愤怒。(1分)效果:①两处语句虽内容相同,但表达的心理有差异,显示出人物心理的复杂性。(1分)②两句话在形式上构成前后呼应的效果。(1分)③反复的语言表达,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自然意象:小说的自然意象辽阔博大,如辽阔的草原、极端恶劣的暴风雪之夜、如千军万马般难以掌控的发了疯的马群,都体现出一种刚劲、雄浑的壮美。②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了一位在暴风雪之夜与马群搏击的年轻马信形象,在与领头马安巴·乌兰的较量过程中,不畏严寒,不惧对手,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呐喊式的语言都彰显了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形象,即使最后精疲力竭也在精神上屹立不倒。③精神意蕴:乔玛与暴风雪的抗争、与安巴·乌兰的较量传递出人与自然力的冲突,紧张激烈的气氛下是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为读者揭示了生命的伟大,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BD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11.B【解析】“词义不相同”错,两句中的“师”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师。“师心独见”指以心为师,不拘泥于成法。犹言独出心裁。12.D【解析】“动用主力部队”错,原文是说,到步阐叛吴降晋之时,陆公(陆抗)用一支三万人的非主力部队,北上占据东阮,深挖战壕,高筑城墙,按兵不动,养精蓄锐。13.(1)确实啊,贤士的计谋,难道会欺骗我吗?(“信”“岂……哉”各1分,句意2分。)(2)太康战役,晋国军队没有比从前军队多;广州叛乱,造成的祸害却超过曹刘之前带来的灾难。(“曩日”“愈”各1分,句意2分。)14.①陆抗对吴国地理位置的认识。②陆抗带兵作战的谋略。③陆抗去世以后吴国的形势。(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所谓“论”,综合各家说法,即深入探讨某一义理的文章。所以,庄周的《齐物论》,以“论”作为篇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列出了六篇“论”。(汉宣帝时,皇帝召集儒生)在石渠谈经论艺,(汉章帝)在白虎观与众儒生讲读“五经”,都是为了对圣人之道进行阐释,讨论其中的异同,其实是谈论论文的文体形式。到班彪的《王命论》,严尤的《三将军论》,就已能将情理表述明白,并借用史实论证了。等到曹魏时期,曹操刚刚建立霸业不久,就兼用名家和法家学说巩固统治。从傅暇、王桑的论文就可以看出,时人已能熟练运用相关理论了。到了正始年间,当时文人仍然注重继承前代文风;受何晏等人的倡导,讲玄之风开始盛行。于是老庄学说大行其时,与儒家思想平分秋色。详细观览兰石(傅暇)《才性论》,仲宣(王桑)《去伐论》,叔夜(嵇康)《辨声论》,太初(夏侯玄)《本无论》,辅嗣(王弼)《两例论》,平叔(何晏)《道德论》等,都是有别于前人的匠心之作,笔锋新颖,论述精密,算得上论著中的精彩之作。此外,像李康《运命论》,(在论述命运上与王充《论衡》相同,但文采)却远超《论街》;陆机《辨亡论》,模仿贾谊《过秦论》而作,却远比不上它,即便这样,它们也是这类文章中较好的了。材料二:有人说:吴国和蜀国是唇齿相依的国家,蜀灭则吴亡,道理就是这样。西蜀,它对吴国犹如篱笆,并不能决定吴国的存亡。为何?两国交界之处,崇山峻岭,陆路没有可通战车之途;河道狭险,水路有惊涛骇浪之难。即使有百万精锐部队,启程前行的也不过千人;战船千里,前锋也不过百艘。所以刘备出击,陆公(陆逊)将其比作长蛇,地理形势使然。过去西蜀初亡,吴国朝臣献上不同的谋略,有的要在江中堆石以增险流,有的要制造兵器以防事变。天子总汇群议,以咨询大司马陆公(陆抗),陆公(陆抗)认为江、河、淮、济是天地用来调节气候的,当然没有积石塞流的道理,兵器则是敌我所共有的,晋国倘若避长就短,来到荆州、扬州争夺舟船之利,则是天助我也。将士小心把守峡口,等待擒敌即可。到步阐叛吴降晋之时,依靠坚固城池诱敌深入,利用重金笼络群蛮。陆公(陆抗)用一支三万人的非主力部队,北上占据东阮,深挖战壕,高筑城墙,按兵不动,养精蓄锐。反贼步阐俯首待毙,而不敢北窥求生之路,强敌大败,连夜逃窜,军队伤亡大半。陆公(陆抗)另外命令精兵五千,往西抵御晋国的水军,东西同时获得大捷,献上俘虏数以万计。确实啊,贤士的计谋,难道会欺骗我吗?从此很少有烽烟警报,疆域之内亦少有入侵之忧。陆公(陆抗)去世以后,西晋的阴谋就有了迹象,吴国君臣裂痕加深,军队骚动。太康战役,晋国军队没有比从前军队多;广州叛乱,造成的祸害却超过曹刘之前带来的灾难。国家颠覆,宗庙化为废墟。唉!陆公(陆抗)一死,国家就陷入病困,难道不是这样吗?15.B【解析】“五月黄云全覆地”,意思是五月是麦子成熟的时节,放眼望去,金黄的麦田似黄云覆地。“黄云”不能理解为“乌云密布”。16.①《插秧歌》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