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刘姥姥进大观园设计说明《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人称赞。整部书中的人物众多,性情、容貌、衣着、语言各不相同。然而,曹雪芹运用一支妙笔,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读起来仿佛如见其人。因此,此课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准。教授此课,应以学生为主,重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描写众人笑态和刘姥姥的语句,以读促学,学以致用。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品读描写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的语句,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对此课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4.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立足整部小说,深刻理解小说主题。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红楼梦》。2.影视作品: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版)。(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人物众多,故事连贯,描写细致,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其中的经典章节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此章节。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发怔(zhèng)漱(shù)盂蓼溆(liǎoxù)戗(qiàng)金麈(zhǔ)尾筵(yán)席镶(xiāng)金潇(xiāo)湘银箸(zhù)调(tiáo)停砒(pī)霜岔(chà)气促狭(xiá)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难怪,怪不得:怪道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清客安排处理:调停发呆:发怔爱捉弄人:促狭3.文学常识。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三、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探究。1.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梳理课文的情节,划分层次。3.找出这场“笑”剧的参与者,包括导演、主角、配角及观众。4.为什么众人发笑之前先是“发怔”?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并完成探究任务。1.课文记叙了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尽洋相,导演了一场各具情态的“笑”剧的故事。2.开端(1—3):写贾母欲吃早餐,凤姐、鸳鸯寻清客。发展(4—6):写鸳鸯、凤姐安排酒宴,刘姥姥入席举金箸。高潮(7—10):写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让众人取笑,众人笑态各异。结局(11):写凤姐赔礼,鸳鸯解释见真心。3.导演:凤姐、鸳鸯。(有意策划,精心设计)主角:刘姥姥。(积极配合,卖力“表演”,滑稽搞笑)配角兼观众:贾母等人。(参与其中,深得其乐)4.“发怔”这一神态描写得尤为传神,一方面写出了刘姥姥的语言及鼓着腮不语的神态出乎大家的意料,让场面瞬间寂静;另一方面与众人大笑的热烈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情节。四、过程性评价相关练习。五、课堂小结此课记叙了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尽洋相,导演了一场各具情态的“笑”剧的故事,既展现了封建社会贵族奢侈豪华的生活,也表现了刘姥姥的朴实、机智、乐观,又老于世故,富有小农思想的性格特点。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识记此课“读读写写”的词语。2.发展型作业:①完成相关的习题。②阅读《红楼梦》第6回、第40回、第41回,为刘姥姥写一篇人物小传,400字左右。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梳理了故事情节,厘清了故事结构。接下来,让我们聚焦“笑”剧,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这场“笑”剧反映出来的贾府“朱门酒肉臭”的状况。二、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聚焦“笑”剧。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语句,思考以下问题。1.看“笑”剧表演,析人物形象。跳读课文第6—11段,勾画出描写刘姥姥语言、动作的语句,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象。2.观众人之“笑”,品语言之妙。(1)细读课文第7段,勾画出描写众人大笑时不同情态的语句,并进行批注,体会语言刻画细腻的妙处。(2)思考为什么薛宝钗、贾迎春不笑。3.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聚焦“笑”剧。细读课文重点段落,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1.(1)语言描写:①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②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③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④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⑤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⑦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⑧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⑨刘姥姥忙道:“才刚那个嫂子倒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了。”(2)动作描写:①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②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人物形象:刘姥姥明知是凤姐和鸳鸯导演了这场“笑”剧,还十分卖力地配合表演,她的语言和动作无不表现出她的幽默风趣、纯朴卑微、率真自然、机智乐观。当“笑”剧结束后,鸳鸯致歉,刘姥姥并不恼,她深知自己此次配合表演可以获取更多物质馈赠,足见其颇通世事、大智若愚,亦可见其富有小农思想。2.(1)由“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可见,湘云性情爽快。由“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只叫‘嗳呦!’”,可见黛玉身体弱,容易笑岔气。由“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可见,贾母对宝玉极其宠爱。由“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可见,王夫人尽力克制自己以免失态由“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可见,薛姨妈笑得无法完全克制自己。由“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可见,探春已笑得难以克制。由“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可见,惜春年幼,笑得腹痛,需揉肠缓解。(2)宝钗和迎春也应在场,但作者没有刻画她们的笑,这是富有深意的。宝钗一向端庄持重,对于这种恶作剧式的“笑”剧,可能不感兴趣所以能自觉不笑;迎春素有“二木头”之称,反应比较迟钝,从作诗不押韵、猜错灯谜等内容可知其不够聪敏,因而她极有可能无法理解这场“笑”剧,所以不懂得笑。3.因为凤姐、鸳鸯等人觉得刘姥姥的言谈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种市井小民的形象的。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强烈的谴责。1.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感受语言的精妙。2.引导学生结合对内容的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过程性评价相关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贫穷、可怜,但又不失世故圆滑的刘姥姥,感受到了封建贵族生活的奢靡腐朽,也体会到了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五、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运用从此课中学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一个片段。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阅读突破”“写作达标”的习题。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