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菁地理终极押题密卷2(上海卷)一.解答题(共5小题)1.近期,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出台,继续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等方面加强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流域内林业、水利、渔业等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大米、橡胶、水果等作物,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近年来,澜湄国家的多边贸易不断增强,我国很多企业入驻湄公河流域各国,行业涉及服装、箱包、木地板、电器连接线、家具等。(1)澜湄合作“因水而兴”,流域内水资源丰富,季节变化大,下游区域河流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3﹣4月份,主要原因是。(单选)①气温高,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③正值旱季,降水量少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其他澜湄国家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单选)①工业基础较好②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③流域沿岸国家市场需求大④国家政策支持⑤交通越来越通达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3)水稻是澜湄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这里主要受气候影响,水热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游区域各国冬半年主要盛行季风,降水,气温高,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影响粮食产量,严重时可能引起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发生等现象。(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中老铁路(昆明﹣万象)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5)从能源矿产、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方面,分析我国与其他澜湄国家经济合作的可行性。2.2023年末到2024年初,山东省多次受到寒潮的侵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山东是我国沿海的农业大省,是全国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各地农业种植结构差异较大。在东南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分布着一种“上砂下黏”的低产土壤,大部分已被辟为农田。(1)图2是山东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相关信息,该过程中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单选)A.风雨交加、雨夹雪、雪花纷飞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天气晴好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雨夹雪D.风和日丽、雨夹雪、和风细雨(2)春运期间,寒潮带来的暴雪冻雨迫使高铁降速停运,曾经的客运主角“绿皮车”助力春运。影响“绿皮车”更新换代的是。(单选)A.运输网络的完善B.人口数量的增长C.制造技术的成熟D.经济政策的调整(3)分析影响山东的寒潮形成的原因。(4)鲁东南地区农业广泛种植花生、地瓜等,这里降水的季节变化,以(植被类型)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较高;“上砂下黏”的土壤在雨季时,下层土壤不利于水分而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冬季上部土壤因良好,土壤含水量低。(5)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向蔬菜、瓜果转变,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6)与露天种植相比,此次天气变化对山东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的影响相对较小。为了分析冬季蔬菜大棚微气候环境对蔬菜瓜果的影响,前期小明同学在1月开展了气温对比实验,在同一个地方三天内分别在阴天和晴天采集了棚内棚外的气温数据,并制作成了曲线图(甲乙代表两种天气)。通过对比实验小丁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1.甲图是小明同学在晴天采集的数据绘制而成的2.乙图数据采集的当天,棚外气温日较差较大3.曲线①和③是棚内采集的数据4.与棚外相比,棚内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找出小丁同学的这个结论中不恰当的表述,并加以说明理由。3.若尔盖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交错过渡地带,以保护泥炭沼泽及多种珍稀鸟类为主。材料一:若尔盖国家公园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若尔盖盆地,该盆地位于东昆仑大断裂东段,有研究表明,地质史上经历了“湖泊形成—湖泊消失—黄河贯通—湿地形成”的自然演变,古湖泊水消失后,古黄河在古湖底唐克附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型湾。材料二:盆地内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泥炭是植物的“遗体”经数千万年堆积,在低温厌氧条件下无法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85%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温寒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湿热会使植物遗体大部分解。泥炭可作为燃料、肥料、建筑材料等,且燃烧后能够释放大量热能;泥炭沼泽还可以吸附和储存二氧化碳。近年来,盗挖泥炭的现象时有发生。(1)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图2是在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0﹣80cm)示意图,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位于。(单选)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丘陵B.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D.东南丘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2)20有研究表明,若尔盖古湖泊是内陆湖,推测其形成过程,填空完成结构图。(3)黄河“U”型湾内河流迂回曲折。图4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单选)A.甲B.乙C.丙D.丁(4)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黄河流经若尔盖盆地出口玛曲段,河流阶地发育比较成熟。河流阶地是由于早期的(单选:A.冲积扇B.河漫滩)随着河流的(单选:A.下切B.侧蚀)超出一般洪水位而形成的;盆地内某侧阶地剖面显示,卵石层中的鹅卵石颗粒粗细较均匀,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较高,反映其在形成时期可能是经过(单选:A.长时间的冰川磨蚀B.长距离的流水搬运);后在距今4250﹣4000年期间,该区域可能出现过地壳(单选:A.抬升B.下沉),气候(单选:A.变干B.变湿)的情形。(5)近几十年来,若尔盖泥炭沼泽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原因是。(不定项选择)A.全球气候变暖B.海陆变迁加剧C.过度放牧种植D.采挖泥炭沼泽(6)说明若尔盖建设国家公园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4.伴随着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的火爆,冰雪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4年1月5日哈尔滨第四十届国际冰雪节如期举行,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冷冰雪”点燃“热经济”。黑龙江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材料二:黑龙江省自2000年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下表所示。黑龙江省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2000年2010年2020年人口数量(万)368938313185城镇人口比重(%)51.5455.6665.61性别比104.54103.22100.350~14岁人口比重(%)18.911.9410.3215~64岁人口比重(%)75.6879.7874.0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5.428.2815.61(1)下列关于黑龙江省地形分布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单选)A.以平原、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B.以盆地、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C.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D.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2)全球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位于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该河流。(单选)①全年有春、夏两次汛期②汇入黑龙江属内流河③径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④下游落差小,流速平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图中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区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单选:A.热量B.光照)条件,其肥沃的黑土是粮食高产的重要保障,黑土的颜色是由于土壤中(单选:A.矿物质B.腐殖质)含量丰富导致形成的。(单选)(4)黑龙江省近十年来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请任选其中一点提出具体改善措施。从数据判断该省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前后处在(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填空)(5)描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期间,黑龙江省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6)简述哈尔滨市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区位条件。5.全球经济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自2023年底以来,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行严重受阻,迫使大量船舶绕行南非好望角航线,导致我国对欧洲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好望角是位于南非西南端的著名岬角,因多暴风雨,也被称为“风暴角”。(1)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大部位于板块交界处,该位置符合下列表述的是。(单选)A.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间的生长边界B.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生长边界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间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2)图中从波斯湾驶往好望角的航线中,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大致是。(单选)A.持续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C.持续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3)由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改走好望角航线后,最直接的影响是航程(单选:A.增加B.缩短),航运成本(单选:A.上升B.下降)。针对改道后导致我国对欧洲出口的影响,有同学提出两个应对方案,分别是:①从我国沿北冰洋走“北极航线”到达欧洲;②增开“中欧班列”数量,加大铁路运输能力。请你任选其中一条方案,简要比较该方案与原有线路之间的利弊。(4)好望角周边海域风大浪涌,简要分析其原因。(5)南非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西部和南部沿海均为著名渔场,试分析其主要成因。
2024年菁优高考地理终极押题密卷2(上海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5小题)1.近期,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出台,继续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等方面加强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流域内林业、水利、渔业等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大米、橡胶、水果等作物,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近年来,澜湄国家的多边贸易不断增强,我国很多企业入驻湄公河流域各国,行业涉及服装、箱包、木地板、电器连接线、家具等。(1)澜湄合作“因水而兴”,流域内水资源丰富,季节变化大,下游区域河流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3﹣4月份,主要原因是C。(单选)①气温高,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③正值旱季,降水量少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其他澜湄国家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是B。(单选)①工业基础较好②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③流域沿岸国家市场需求大④国家政策支持⑤交通越来越通达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3)水稻是澜湄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这里主要受季气候影响,水热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游区域各国冬半年主要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影响粮食产量,严重时可能引起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发生海水倒灌、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等等现象。(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中老铁路(昆明﹣万象)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5)从能源矿产、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方面,分析我国与其他澜湄国家经济合作的可行性。【考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1)澜湄下游区域河流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3﹣4月份的主要原因应从降水、蒸发、用水等角度考虑。(2)其他澜湄国家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地价、政策等角度考虑。(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旱涝灾害频发。(4)中老铁路(昆明﹣万象)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应从加强区域联系、带动相关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等角度作答。(5)我国与其他澜湄国家经济合作的可行性主要从我国的市场、资金、技术优势以及其他澜湄国家的资源、农业优势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如图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在热带范围内,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河流水分支出多,故①正确。全球变暖不分具体的季节,不是3﹣4月份出现最低水位的主要原因,故②错误。3﹣4月份当地雨季未到达,还位于旱季,降水少,故③正确。生产生活用水并不分具体的季节,不是3﹣4月份出现最低水位的主要原因,故④错误。故选:C。(2)东南亚国家经济欠发达,廉价的劳动力丰富,故②正确。接收中国的产业转移需要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支持,故④正确。其他澜湄国家与我国地理位置临近,交通越来越通达,有利于东南亚国家接收产业转移,故⑤正确。东南亚国家经济欠发达,工业基础薄弱,故①错误。接收到的产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并非是接收中国产业的主要原因,故③错误。故选:B。(3)水稻种植业主要是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澜湄各国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会经历干旱,工农业生产缺水,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三角洲,严重时可能引起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发生海水倒灌、三角洲萎缩后退等现象。(4)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方面:中老铁路的修建能带动旅游、商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老挝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方面:加强中老两国的联系和交流;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就业;生态方面:经济发展的同时,当地有能力促进沿线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5)能源矿产方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需求量大,可在水能资源开发建设、能源矿产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加强合作,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工业制成品方面:东南亚国家欠发达,澜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相对较落后,各类工业制成品需求量大;我国技术力量相对雄厚,工业发达,生产机械及其他各类制成品的能力较强,产品物美价廉。农产品:湄公河流域盛产大米、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热带农产品,在向我国出口的产品中,农产品占比较大;我国纬度相对较高,适度进口热带水果、粮食等农产品,可以丰富农产品市场、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故答案为:(1)C(2)B(3)季风;东北;少;海水倒灌、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等(4)经济:带动旅游、商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老挝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加强中老两国的联系和交流;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就业;生态:促进沿线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5)能源矿产:其他澜湄国家水能、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而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需求量大,可在水能资源开发建设、能源矿产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加强合作。工业制成品:其他澜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相对较落后,各类制成品需求量大;我国技术力量相对雄厚,工业发达,生产机械及其他各类制成品的能力较强。农产品:湄公河流域盛产大米、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农产品,在向我国出口的产品中,农产品占比较大;我国纬度相对较高,适度进口热带水果、粮食等农产品,可以丰富农产品市场、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点评】本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图以及相关统计图表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澜沧江﹣湄公河的水文特征、产业转移的因素、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交通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2.2023年末到2024年初,山东省多次受到寒潮的侵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山东是我国沿海的农业大省,是全国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各地农业种植结构差异较大。在东南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分布着一种“上砂下黏”的低产土壤,大部分已被辟为农田。(1)图2是山东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相关信息,该过程中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A。(单选)A.风雨交加、雨夹雪、雪花纷飞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天气晴好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雨夹雪D.风和日丽、雨夹雪、和风细雨(2)春运期间,寒潮带来的暴雪冻雨迫使高铁降速停运,曾经的客运主角“绿皮车”助力春运。影响“绿皮车”更新换代的是C。(单选)A.运输网络的完善B.人口数量的增长C.制造技术的成熟D.经济政策的调整(3)分析影响山东的寒潮形成的原因。(4)鲁东南地区农业广泛种植花生、地瓜等,这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以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较高;“上砂下黏”的土壤在雨季时,下层土壤不利于水分下渗而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冬季上部土壤因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土壤含水量低。(5)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向蔬菜、瓜果转变,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6)与露天种植相比,此次天气变化对山东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的影响相对较小。为了分析冬季蔬菜大棚微气候环境对蔬菜瓜果的影响,前期小明同学在1月开展了气温对比实验,在同一个地方三天内分别在阴天和晴天采集了棚内棚外的气温数据,并制作成了曲线图(甲乙代表两种天气)。通过对比实验小丁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1.甲图是小明同学在晴天采集的数据绘制而成的2.乙图数据采集的当天,棚外气温日较差较大3.曲线①和③是棚内采集的数据4.与棚外相比,棚内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找出小丁同学的这个结论中不恰当的表述,并加以说明理由。【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锋面系统与天气;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气候的类型与分布.【分析】(1)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2)影响“绿皮车”更新换代的因素主要从技术、资金、经济等方面分析。(3)寒潮是在高纬度地区干冷空气下沉堆积形成密度较大的冷气团,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强冷空气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快速移动,带来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天气等。(4)降水及植被类型主要根据当地气候类型判断。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因素:①植被因素:蒸腾作用对土壤水分平衡关系密切,植被组成和覆盖度对土壤水分状况都有较大影响;②气候因素:降雨量和蒸发量是重要因素;③土壤物理性质:特别是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水的渗透、流动和蒸发有重要影响。④地形因素:地形影响水分的再分配。⑤人为因素:如灌溉、排水以及耕作等土壤管理措施。(5)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向蔬菜、瓜果转变,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的原因主要从经济、市场、效益、交通、技术等方面分析。(6)与晴天相比,阴雨天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气温呈下降趋势,由6℃降至﹣6℃,下降幅度较大;且气温大约在22日19时前大于0℃,以降雨为主,之后气温低于0℃,以降雪为主,风速先增加后下降,可知影响该区域的天气系统是冷锋,过境时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风雨交加、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绿皮车”发展历程可知,1953—1961年以蒸汽机车为主,1963—1996年为内燃机车,1970年以来为电力机车,说明影响“绿皮车”更新换代的是制造技术的成熟,C正确。与运输网络完善、人口数量增长、经济政策调整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3)读图可知,山东半岛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附近,由于纬度高,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加上白昼时间短,夜晚时间较长,散失热量多,气温进一步降低;由于气温低,气压升高,冷空气不断堆积,形成冷高压;当强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势力增强,南下侵入山东等中低纬地区,形成冷锋天气,造成山东省短时间内大范围的剧烈降温。(4)鲁东南地区农业广泛种植花生、地瓜等,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较高;“上砂下黏”的土壤在雨季时,下层黏土土质黏重,不利于水分下渗,大量水分在土壤表层集聚而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冬季上部土壤因砂质含量较高,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土壤含水量低。(5)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与粮食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设施农业发展条件好;冷藏保鲜等技术日益完善,蔬菜运输成本降低;交通运输发展,铁路、高速公路等的通运输条件改善等。(6)读图可知,小丁同学的结论中不恰当的表述是第2条“乙图数据采集的当天,棚外气温日较差较大”。理由首先是,气温日较差表示的是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图中只有从8:00—16:00的气温数据,无法确定一天当中的最低气温数值,因此无法比较日较差的大小;其次甲图是在晴天采集的数据,则乙图就代表阴天;一般来说,晴天气温日较差较大,阴天气温日较差较小;与棚外相比,棚内气温的日较差较小;故乙图表示的阴天,气温日较差应该比棚外晴天的小。故答案为:(1)A(2)C(3)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附近,由于白昼时间短,太阳高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而夜晚时间较长,散失热量多,气温低,气压升高,冷空气不断堆积;强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侵入山东等中低纬地区,形成冷锋,造成大范围的短时间内剧烈降温。(4)大;温带落叶阔叶林;下渗;通气性和透水性(5)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冷藏保鲜等技术较好;有便捷的铁路、高速等的通运输条件等。(6)第2条表述不恰当;理由:1.甲图代表晴天,乙图代表阴天,一般来说,与晴天相比,在棚外阴天的日较差比较小;2.实验数据不充分。气温日较差表示的是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图中所呈现的是从8:00—16:00的数据,无法确定最低气温,因此无法比较日较差的大小。【点评】本题以山东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气变化、交通运输、气象灾害、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3.若尔盖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交错过渡地带,以保护泥炭沼泽及多种珍稀鸟类为主。材料一:若尔盖国家公园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若尔盖盆地,该盆地位于东昆仑大断裂东段,有研究表明,地质史上经历了“湖泊形成—湖泊消失—黄河贯通—湿地形成”的自然演变,古湖泊水消失后,古黄河在古湖底唐克附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型湾。材料二:盆地内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泥炭是植物的“遗体”经数千万年堆积,在低温厌氧条件下无法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85%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温寒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湿热会使植物遗体大部分解。泥炭可作为燃料、肥料、建筑材料等,且燃烧后能够释放大量热能;泥炭沼泽还可以吸附和储存二氧化碳。近年来,盗挖泥炭的现象时有发生。(1)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图2是在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0﹣80cm)示意图,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位于B。(单选)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丘陵B.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D.东南丘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2)20有研究表明,若尔盖古湖泊是内陆湖,推测其形成过程,填空完成结构图。(3)黄河“U”型湾内河流迂回曲折。图4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C。(单选)A.甲B.乙C.丙D.丁(4)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黄河流经若尔盖盆地出口玛曲段,河流阶地发育比较成熟。河流阶地是由于早期的B(单选:A.冲积扇B.河漫滩)随着河流的A(单选:A.下切B.侧蚀)超出一般洪水位而形成的;盆地内某侧阶地剖面显示,卵石层中的鹅卵石颗粒粗细较均匀,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较高,反映其在形成时期可能是经过B(单选:A.长时间的冰川磨蚀B.长距离的流水搬运);后在距今4250﹣4000年期间,该区域可能出现过地壳A(单选:A.抬升B.下沉),气候A(单选:A.变干B.变湿)的情形。(5)近几十年来,若尔盖泥炭沼泽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原因是AD。(不定项选择)A.全球气候变暖B.海陆变迁加剧C.过度放牧种植D.采挖泥炭沼泽(6)说明若尔盖建设国家公园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考点】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自然地理要素.【分析】(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2)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3)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①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②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4)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河流阶地有几级,就有过几次地壳垂直运动;河流阶地位置越高,其形成年代越早。(5)若尔盖泥炭沼泽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的原因主要从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6)若尔盖建设国家公园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从全球气候变暖、水源、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甲地土壤有明显的淋溶层,而乙和丙没有淋溶层,说明土壤淋溶作用强,降水量较多,所以应是东南丘陵,而非降水较少的青藏高原,AC错误。乙土壤中的腐殖质层最为深厚,说明土壤肥力大,草地土壤肥力大,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土壤肥力大,乙应是内蒙古高原,D错误。丙土壤结构中剖面最简单,应是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B正确。故选:B。(2)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强烈,在断层处岩块沉降处易发育呈断陷盆地;青藏高原的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3)河流的曲流处有凹岸和凸岸,其中凸岸河流流速慢,流水堆积作用强,而河流凹岸处的丙河流流速快,侧蚀作用强,C正确。其他三地不在凹岸处,侧蚀作用弱,ABD错误。故选:C。(4)河流阶地是由早期的河漫滩形成的,是随着河流的下切侵蚀超出一般洪水位而形成的;鹅卵石在河流中,在长期的长距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摩擦,鹅卵石磨圆度高,形成鹅卵石,冰川形成的沉积物磨圆度差,不会是冰川磨蚀形成的。在距今4250﹣4000年期间,该区域可能出现过地壳抬升,四周高地阻挡水汽,导致气候变干。(5)若尔盖泥炭沼泽的形成与泥炭因温度低不充分分解有关,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泥炭的分解,造成破坏,A正确。近几十年时间尺度小,海陆变迁时间长,泥炭沼泽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海陆变迁加剧无关,B错误。当地畜牧业发展规模有限,且气温低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不存在过度放牧种植,C错误。泥炭可作为燃料、肥料、建筑材料等,当地采挖泥炭沼泽过度导致若尔盖泥炭沼泽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D正确。故选:AD。(6)泥炭含有大量碳元素,固定了大气中的碳,若尔盖泥炭沼泽面积大,具有吸附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可以减少陆地有机碳进入大气,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维护全球环境安全;若尔盖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有湿地的功能,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径流的作用,削洪补枯,有利于保障下游地区的供水,减少洪涝灾害;同时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维护水资源安全;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高寒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的生态安全。故答案为:(1)B(2)印度洋;消亡;断层;高山冰雪融水(3)C(4)B;A;B;A;A(5)AD(6)若尔盖泥炭沼泽面积大,具有吸附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可以减少陆地有机碳进入大气,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维护环境安全;若尔盖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径流的作用,有利于保障下游地区的供水,减少洪涝灾害;同时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维护水资源安全;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高寒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国家的生态安全。【点评】本题以若尔盖盆地位置图以及地层剖面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土壤结构、自然地理整体性、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4.伴随着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的火爆,冰雪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4年1月5日哈尔滨第四十届国际冰雪节如期举行,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冷冰雪”点燃“热经济”。黑龙江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材料二:黑龙江省自2000年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下表所示。黑龙江省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2000年2010年2020年人口数量(万)368938313185城镇人口比重(%)51.5455.6665.61性别比104.54103.22100.350~14岁人口比重(%)18.911.9410.3215~64岁人口比重(%)75.6879.7874.0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5.428.2815.61(1)下列关于黑龙江省地形分布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单选)A.以平原、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B.以盆地、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C.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D.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2)全球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位于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该河流C。(单选)①全年有春、夏两次汛期②汇入黑龙江属内流河③径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④下游落差小,流速平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图中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区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A(单选:A.热量B.光照)条件,其肥沃的黑土是粮食高产的重要保障,黑土的颜色是由于土壤中B(单选:A.矿物质B.腐殖质)含量丰富导致形成的。(单选)(4)黑龙江省近十年来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失,请任选其中一点提出具体改善措施出台政策,鼓励生育;发展经济吸引人口回流等。从数据判断该省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前后处在快速(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填空)(5)描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期间,黑龙江省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6)简述哈尔滨市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区位条件。【考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发展和方向;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1)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海岸线、特殊地貌等。(2)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3)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4)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青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快,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应该鼓励生育等。(5)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低昼越短;另一半球相反。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6)哈尔滨市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区位条件从气温、冰雪期、冰雪资源、当地经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发展历史、品牌知名度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是小兴安岭,南部是长白山,因此黑龙江省地形分布特征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且南北两侧高,中部低,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市位于松花江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漫长在回春之际冰雪融化,因此有两次汛期,河流季节变化大,故①正确,③错误。黑龙江最终流入太平洋属于外流河,故②错误。由于该河流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水流平缓,故④正确。故选:C。(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故选A。由于分布有肥沃的黑土地,主要是地势平坦,很长时间动植物残体腐烂形成的腐殖质层,故选B。(4)结合所学知识,表中显示黑龙江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且人口大量减少,0﹣14岁人口比例逐渐降低和迁出人口较多,因此其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严重;要解决该问题,需要地方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人口的回流,并对回乡创业做出优惠政策等;表中显示黑龙江省自2000年以来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特别是2010﹣2020年快速增长,因此可推测2020年后,黑龙江省的城镇化水平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5)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可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时间为2024年1月5日,太阳直射点自冬至日后从南回归线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但由于直射点尚未越过赤道(未到春分时节3月21日),因此黑龙江省依然处于昼短夜长之中。(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是纬度高,因此冬季寒冷而漫长,且温度低,导致哈尔滨冰雪时间长;且位于松花江畔,依山傍水,冰雪资源丰富;由于黑龙江省政府重视,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拥有政策优势;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接待游客能力强;属于我国冰雪历史较长的城市,知名度高。故答案为:(1)C(2)C(3)A;B(4)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失;出台政策,鼓励生育;发展经济吸引人口回流等;快速。(5)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6)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冰雪期长;依江傍水,冰雪资源丰富;当地重点发展冰雪经济,政策支持;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发展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点评】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六个小题,涉及东北的地形地势特征、东北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农业的区位因素、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5.全球经济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自2023年底以来,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行严重受阻,迫使大量船舶绕行南非好望角航线,导致我国对欧洲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好望角是位于南非西南端的著名岬角,因多暴风雨,也被称为“风暴角”。(1)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大部位于板块交界处,该位置符合下列表述的是B。(单选)A.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间的生长边界B.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生长边界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间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2)图中从波斯湾驶往好望角的航线中,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大致是D。(单选)A.持续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C.持续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3)由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改走好望角航线后,最直接的影响是航程A(单选:A.增加B.缩短),航运成本A(单选:A.上升B.下降)。针对改道后导致我国对欧洲出口的影响,有同学提出两个应对方案,分别是:①从我国沿北冰洋走“北极航线”到达欧洲;②增开“中欧班列”数量,加大铁路运输能力。请你任选其中一条方案,简要比较该方案与原有线路之间的利弊利:北极航线航程短,成本低;弊:北极航线受季节影响,通航时间短(利:中欧班列货运周期时间短;弊:运量较海运能力弱)。(4)好望角周边海域风大浪涌,简要分析其原因。(5)南非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西部和南部沿海均为著名渔场,试分析其主要成因。【考点】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区域特征;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3)交通线路的选取考虑长度、安全性、时效、速度等。(4)风浪的形成可以从大气环流、洋流以及海陆轮廓角度分析。(5)影响渔场的因素主要有:大陆架海水较浅,太阳辐射可照到海底,有利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大陆架和大陆相连,由大陆江河带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产卵发育,带来的各种有机物为鱼类和浮游生物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处,形成鱼障;上升流海区海水把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为海洋浮游生物提供所需养料,同时也为鱼类提供饵料,因而形成渔场。【解答】解:(1)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属于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生长边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根据海水盐度变化规律可知,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最高,波斯湾位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向低纬地区航行,盐度先减小,后航行至南半球副热带海区,盐度增大,最后向高纬度移动,盐度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好望角航线相比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航程更长,用时更久,航运成本更高,故①选A,②选A。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航线”沿北冰洋航行至欧洲,航程更短,且海运成本低,但是北冰洋附近纬度高、气温低,海水易结冰,受季节影响大,通航时间较短;②:中欧班列速度较快,运输稳定,货运周期时间短,但是运量较海运小。(4)该地位于西风带控制区域,风力强劲,易形成风浪涌向海岸;西风漂流自西向东前进受到好望角岬角的阻挡,二者叠加形成巨浪。(5)南非西侧盛行东南信风,属于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向西北移动,沿海盛行涌升流,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大洋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鱼类在此聚集形成渔场;南非南侧则为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鱼群聚集形成渔场。故答案为:(1)B(2)D(3)A;A。利:北极航线航程短,成本低;弊:北极航线受季节影响,通航时间短(利:中欧班列货运周期时间短;弊:运量较海运能力弱)(4)好望角周边海域位于西风带控制范围内,西风强劲;海域表层海水受西风及洋流叠加,并受好望角岬角的地形阻挡,海浪汹涌。(5)南非西侧受离岸风影响,导致沿海盛行涌升流,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大洋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鱼类在此聚集形成渔场。南非南侧则为寒暖洋流交汇处,带来丰富饵料,鱼群聚集形成渔场。【点评】本大题以非洲沿线海运航线的相关材料和图为材料,设置5道试题,涉及板块构造、交通运输区位及变化、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课本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考点卡片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的认识】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地球运动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秋•新罗区校级月考)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D点是___时,A、B、C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__。(2)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B点的日出时间约为___。(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___。(5)导致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解答:(1)E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D点地方时;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B.由图中该点昼弧可以得到B点昼长为18小时。(2)A点位于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N,经线与180°经线构成了经线圈,A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0°)。根据B点所在纬度昼弧可以判断B点昼长为18点,12﹣昼长/2=3时。(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图中自转方向和45°W经线判断太阳直射经线为45°W.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45°W)。(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5)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1)24时(零时);B。(2)23°26′N,0°;3点。(3)23°26′N,45°W。(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黄赤交角的存在。点评:本题以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时差、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综合性强,重点是学生能理解和熟记基础知识,并能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B.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C.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D.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因素、人类活动。解答:我国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了解,了解不同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案例,能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3.锋面系统与天气【知识点的认识】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案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示意图如下: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的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雨过天晴。案例: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示意图如下:3、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案例: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命题的方向】考查了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新罗区校级期中)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分析: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当有大风刮过时,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解答: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为夏秋季节,故不符合题意;B、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是夏季,故不符合题意;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为7月初,故不符合题意;D、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锋面系统与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系统示意图的了解,熟记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并能区分冷锋和暖锋的基本特征,并能熟练读图、析图、析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分析案例。4.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水体之间的关系:从水的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3、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命题的方向】考查了陆地水体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根据日本利根川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判断,其河水补给类型分别是()A.①积雪融水②降水③地下水B.①地下水②积雪融水③降水C.①积雪融水②降水③降水D.①地下水②降水③地下水分析:受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在春季;靠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不大,比较稳定。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解答:日本位于东亚季风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大,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所以①是积雪融水,排除选项;夏季和秋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形成汛期,所以②、③均为大气降水或者是雨水。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日本降水的季节分布即可得出结论。【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5.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1、成因:(1)海浪: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风浪。(2)潮汐: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洋流: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2、作用:可以利用潮汐、波浪进行发电;潮汐电站水库可用于水产养殖;大型波浪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养殖场等作用。【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①风浪②潮汐③洋流④波浪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分析: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解答: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其中风浪、波浪、海啸、风暴潮等形式都属于海浪。故选:D。点评:本题以海水运动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水运动的形式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洋流对促进全球热量平衡、气候、渔场形成、海洋航运、海洋污染会产生影响:①气候: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②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③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④海洋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下列与洋流无关的事例是()A.纽芬兰渔场的形成B.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沉没C.福岛核泄漏污染影响美国西海岸D.波罗的海盐度低分析:海洋中的水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形成流,暖寒流交汇的区域容易形成渔场;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净化水质,但造成污染物的扩散;洋流影响气候,暖流具有增温增湿,寒流具有较为减湿的作用。解答:A、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来自北冰洋的南下寒流携带冰山与泰坦尼克号相撞,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C、福岛核泄漏污染物随着北太平洋暖流向东影响美国西海岸,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波罗的海盐度低与其轮廓闭塞、纬度高蒸发弱、降水多等有关,和洋流无关,故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的洋流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洋流的作用即可解答。【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熟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案例分析洋流的影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7.地表形态的塑造37163:地表形态的塑造8.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知识点的认识】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2、板块构造示意图【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和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据观测,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在以一定的速度抬升,其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分析: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解答: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所以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板块构造学说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够熟读板块构造示意图,了解各板块的名称及分布位置。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知识点的认识】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如下:(1)台风:①成因: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②危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2)暴雨洪涝:①成因: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②危害: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甚至危机人民的生命安全。(3)干旱:①成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②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4)寒潮:①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②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5)地震:①成因: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人类活动等。②危害:生命、财产伤亡损失大,公共设施破坏严重。【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各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中央气象台2018年1月11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12日早晨,山东大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等地最低气温降至﹣10~﹣12℃,局地低于﹣12℃;江淮至江南东北部地区﹣6~﹣8℃,0℃线仍位于江南南部。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寒潮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②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③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天气④寒潮入侵时,上述地区大棚蔬菜、交通运输可能遭遇严重影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解答: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寒潮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春季,①错误;植树造林无法防御寒潮带来的强降温威胁,②错误,③④正确,选C。故选:C。点评:本题以中央气象台2018年1月11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关键是熟记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不同类型常见的自然灾害,成因、分布、影响等,并提高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地震带的分布以及结合图中板块的交界处(如:红海是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安第斯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10.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春•株洲期中)油茶树是世界四大多年生木本油料之一,具有极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被称为“东方橄榄油”,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等省,油茶树一般适宜栽在土层相对深厚且具备一定坡度的酸性土壤区。油茶喜温暖,怕寒冷;油茶花期在10月上旬至12月,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虽然油茶出油率较高,但全国茶油年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自古以来,我国对油茶的加工以“古法土榨”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该方式出油率高,经过“烘烤﹣碾碎﹣过筛﹣蒸粉﹣裹饼﹣榨油”等工序压榨出颜色金黄,味道醇香的茶油,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很多地区不断引进先进的冷榨机器设备,完整的茶籽直接进行物理压榨,再加工精制出无色透明像白酒一样的茶油,深受日本、韩国等地消费者喜爱。(1)分析我国茶油总产量较低的原因。(2)与传统的“古法土榨”相比,分析“机器冷榨”的优势和不足。分析:(1)我国茶油总产量较低的原因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2)“机器冷榨”效率高,但不容易被消费者认同。解答:自然方面,从气候,自然灾害,地形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从劳动力,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2)优势从效率高,质量好,销售范围广等分析;不足根据再加工精制出无色透明像白酒一样的茶油,说明色泽透明,不容易被消费者认同。故答案为:(1)原因:因为油茶种植面积较少;花期易受寒潮、连续性阴雨天气、低温冻害等造成落花落果;冬季气温相对温暖,病虫害多;油茶种子退化;油茶种植区劳动力素质低,缺乏生产管理等原因造成油茶产量低。油茶加工榨油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2)优点: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卫生条件较好,茶油质量好;销售范围广。不足:色泽透明,不受国内消费者所接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农业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根据基础知识解决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根据材料或图中的各种数据分析提取有用信息。11.农业的发展和方向【知识点的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历史、现状、特点不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就不同。答题时应结合区域实际,从以下项目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条目作答。(1)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条件;(2)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恢复生态;(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灾减灾;(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变种植业为主为多业并举,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商品农业、特色农业;(5)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6)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7)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江苏期中)读图“江省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经济作物主要是,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严重破坏,原因是。(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加工业部门、。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技术D.动力(4)某段时间,该地茶叶遭遇了“绿色壁垒”,出口受阻,你认为还需要加强?(提示:从安全无公害方面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不断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的粮、经林、果牧、渔综合创汇产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农业与全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绿色壁垒是少数发达国家欲将其他农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的做法,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解答:(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严重破坏,因为该地产业结构单一和过度开垦等原因造成。(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如茶饮料、毛竹加工;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原料丰富。(4)茶叶遭遇了“绿色壁垒”,出口受阻,应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提高科技水平等。故答案为:(1)水稻;油菜;水热充足,雨热同期。(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增产缓慢;山区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3)水果罐头;茶饮料、毛竹加工;A(4)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难度小。12.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影响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按照主导区位因素划分,甲类工厂最有可能的是()A.石油加工厂B.棉纺织厂C.炼铝厂D.制糖厂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工厂投入的原料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因而其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甲类工厂最有可能的是制糖厂。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根据不同的工业分布图,分析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区位因素,熟记基础知识并根据题中所提供的图文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13.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2.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3.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4.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命题的方向】主要考查交通和区域发展的联系,多以解答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例: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物流中心,拥有丰富的水、铁等资源。如图为临沂高铁规模建设示意图,临沂高铁建成后.可以提高临沂的()A.城市等级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部工作计划范文
- 吉林彩色透水沥青施工方案
- 合肥阳台防水补漏施工方案
- 加油站围墙拆除施工方案
- 2024高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2024部队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 扶贫办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 2024秋季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范文
- 《科普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纳米材料》课件
- 冠脉介入的发展史课件
- 生物药物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
- 低相对介电常数的圆极化径向缝隙天线的分析
-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 《斜视弱视学》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
- 银行保险理财沙龙.ppt课件
- 医院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XX医院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 组装公差分析教材
- 管道试压冲洗方案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