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吊云杉容器育苗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油麦吊云杉容器育苗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油麦吊云杉容器育苗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油麦吊云杉容器育苗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油麦吊云杉容器育苗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丽江云杉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在实施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林木良种补助资金项目培育丽江云杉苗过程中,丽江市林木种苗管理站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发现丽江云杉种苗种植标准不一,参差不齐,结合丽江高山植物园多年在滇西北不同海拔区域开展的试验结果,特申请《丽江云杉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立项,经丽江市市场监管局批准,将其列入2024年度丽江市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批准由丽江市林木种苗管理站、丽江市草原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负责标准的制订工作。(以下简称“标准”)。(二)主要工作过程1、丽江云杉容器育苗试验过程。丽江市林木种苗管理站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在实施滇西北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丽江地区林木良种培育等森林培育、生态修复项目过程中,对丽江云杉进行了优树选择、良种选择、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试验工作。在丽江云杉苗木繁育和森林培育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规范丽江云杉苗木培育技术,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和造林成效。(1)气候条件丽江云杉栽培的气候条件是根据编制单位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本标准编制工作中进行的野外调查得出。根据丽江云杉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得出适宜培育丽江云杉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温度7℃~12℃,最低温度≥-8℃,最高温度≤30℃,年平均降水量≥960mm,年均相对湿度(RH)>70%。(2)苗木质量项目组自2019年开始在丽江高山植物园苗圃、老君山新主植物园进行的丽江云杉容器育苗试验工作,试验共培育丽江云杉容器苗近20万株,取样2000株进行检测,测量苗木高度和地径生长量,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苗木质量分级,得到不同等级的苗木质量规格。(3)整地项目组根据种植区雨季开始时间综合分析后确定整地时间为每年3月下旬-5月上旬。根据不同地块坡度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综合比对,以保护生态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整地方式。(4)种植密度经过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幼林生长状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根据不同密度下的幼林长势和抚育难易程度确定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m×2m,即:2500株/hm2。(5)种植时间项目组综合比较不同种植区雨季开始时间、雨季长短和土壤水湿情况等因素后,进行分析评价,确定种植时间为每年6-8月。2、草案稿阶段。自任务书下达后,丽江市种苗管理站、丽江市草原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了标准起草项目组,明确了项目组成员和分工与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在组织学习标准项目任务书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新政策和新法规,广泛查阅了有关丽江云杉的技术资料,充分了解国内丽江云杉栽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收集了与丽江云杉栽培技术相关的标准和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后,统一研究技术方法,并广泛征集省内丽江云杉种植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关于标准制定工作的意见。于2021年3-5月在丽江高山植物园不同海拔苗圃、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丽江云杉分布区、老君山新主植物园野外回归项目区等地进行苗木培育调查和质量检测外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整理丽江云杉栽培技术措施的成效,确定适合我市的规范栽培技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起草组于2024年1-3月拟定《丽江云杉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结构框架,2024年4月组织人员进行标准起草,完成标准初稿的编制工作。3、征求意见阶段。2024年5月-6月,项目组以讨论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标准初稿进行了反复多次的修改,在取得一致意见后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分别向云南省林草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丽江市林草局各科室站(所)、各县(区)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和有关专家。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本标准提出的操作方法、技术指标等,均以项目组多年来累积的实验和统计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提出,经验能够有效地提高育苗及造林质量。2.适用性原则:技术指标项目的设置,充分反映丽江云杉育苗和栽培的质量要求,满足高山亚高山地带植被恢复对丽江云杉容器育苗栽培的技术需要。3.可操作性:技术指标项目的设置及其试验方法的确定,符合林业育苗营造林程序和技术要求。4、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文本格式规范。(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依据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B53/T249-2008林木育苗技术规程、DB53/062-200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T663-2014苗木质量检测技术规程和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知识产权情况说明无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本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标准的制定符合现行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