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东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箭射周桓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战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变动一:政治变动王室衰微,分封制与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1.表现?2.春秋五霸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战国七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4.华夏认同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华夏认同增强,同源共祖,华夏族分布更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变动二:经济变动(1)技术: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1.农业表现?社会阶级:新兴地主、自耕农两大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2)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司马迁《史记》都江堰

水利工程

流域

平原

地位

都江堰

郑国渠都江堰、郑国渠、芍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成都平原关中平原天府之国千里沃野82.工商业(1)手工业:(2)商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莲鹤方壶蚁鼻钱郢睢阳临淄咸阳蓟秦楚鲁越卫韩赵魏邯郸郑大梁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秦楚韩赵魏燕齐乐毅改革胡服骑射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

3(1)成效: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10(2)背景:战国时期

3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

①重大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工商业繁荣;②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在多国掌握政权。③王室衰微,列国纷争;④华夏认同、同源共祖发展;⑤兼并战争频发,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法家思想的支撑。(3)商鞅变法主要内容经济政治社会评价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③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④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⑤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⑥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①顺应历史潮流,积列国变法之长;;②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由于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书》《礼》《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1)生平131孔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简要说明(2)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3)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学习态度:(4)孔子的教育思想01020304首创私学05“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贡献:“温故而知新”

“学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5(1)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观点见于《老子》一书中。三、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2老子2老子(2)核心思想①追求天人合一,朴素的唯物史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老子(3)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17②朴素的辩证法2老子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哲学思想以柔克刚18(4)政治思想:2老子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老子

(1)背景: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

阶级关系

统治者需要④士阶层活跃“百家争鸣”3经济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周游列国,颇受重视(2)表现“百家争鸣”3儒家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先义后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性本善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01020304核心:“民贵君轻”义利观:人性论:(2)表现“百家争鸣”3儒家荀子“仁义、王道”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隆礼重法(礼法并施)人性本恶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01020304核心:“君舟民水”后天教化:人性论:(2)表现“百家争鸣”3道家庄子“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相同“逍遥”的人生态度,旁观、超然、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百家争鸣道家(2)表现“百家争鸣”3百家争鸣阴阳家五行学说;“相生相胜”理论;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阴阳家邹衍(2)表现“百家争鸣”3墨家墨子百家争鸣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孔子“爱人”是有等差的爱;墨子“兼爱”是无等差的爱,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2)表现“百家争鸣”3法家韩非子百家争鸣法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主张变法革新,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