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24年高三高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济宁市2024年高三高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济宁市2024年高三高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济宁市2024年高三高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济宁市2024年高三高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宁市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三模)地理试题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秸秆、谷壳等农业废弃物日益增加。近年来,生物气化(主要为沼气工程)、固化成型(将秸秆加工为成型的固体燃料)等优质化能源利用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1—3题。1.与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呈正相关的是A.秸秆还田比重B.农业人口数量C.饲料需求强度D.政府支持力度2.以生物气化为主的省份可能多分布在我国的A.西南、华南地区B.华北、东北地区C.西北、西南地区D.华北、华南地区3.固化成型逐渐超过生物气化成为我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主要原因有①便于储存运输②燃烧效率高③使用场景更广④环境污染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南澳岛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由后宅镇、云澳镇和深澳镇三个镇组成(图1)。后宅镇多为基岩岸线,云澳镇和深澳镇以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为主,三镇均有一定比例的人工岸线。据此完成4—5题。TiANHAT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4.近50年来,后宅镇基岩岸线占比不断减小,主要是因为A.旅游开发B.海浪侵蚀C.淤积减少D.港口建设5.三镇中,仅云澳镇缺乏用于养殖等渔业生产的人工岸线,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理位置B.管辖面积C.海岸性质D.海岸形态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1.2亿省际流动人口。图2示意2020年我国不同省份省际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6-7题。6.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省区对应正确的是A.甲一重庆B.乙—天津C.丙—安徽D.丁一广东7.下列所述两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流动现象,成因基本一致的有①西藏和山东人口流出率均较低②湖南和广西人口流出率均较高③北京和浙江流入0-4岁儿童多④海南和上海有较多老年人流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台风“天鸽”于2017年8月23日12:50在珠海市沿海地区登陆,广州附近海域水文气象特征受其影响较大。图3示意台风“天鸽”逐时移动路径及伶仃洋某一观测站位置。据此完成8—9题。8.图示期间,台风移动速度快且风力大的时段是A.02:00—03:00B.07:00-08:00C.12:00—13:00D.16:00-17:009.台风登陆前后,图中观测站附近A.海水盐度短时上升B.海水温度短时上升C.海面气压持续下降D.海面高度持续下降跨界合作园区是指跨越行政界线,由迁出地和迁入地共同建设的合作产业园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跨界合作园区发展共经历了转移的工业园区(阶段一)、跨界新城(由迁出地和迁入地共同创建的新城区,阶段二)、合作创新区(阶段三)三个阶段(图4)。跨界合作园区逐步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据此完成10~12题。10.阶段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园区转移的主要目的是①推动迁入地工业化进程②提高迁入地人口就业率③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出地腾出发展空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由阶段一发展到阶段二,跨界新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引进高端人才B.完善基础设施建设C.增加园区功能D.打破园区管理边界12.阶段三,合作创新区的显著特征是A.开始出现服务业B.城镇化水平提高C.产业优化升级D.功能分区弱化内华达山脉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的降水约75%为降雪。当地先民在内华达山脉南坡开发多个古老的灌溉系统,在地势较高处沿等高线开挖集水沟,在地势较低处修建明渠,在山坡溪流(泉水是其重要补给来源)上修建水闸。用水季节,关闭溪流上水闸,引溪流水入明渠,灌溉明渠沿线农田。目前,该灌溉系统仍然在发挥其价值。图5示意内华达山脉南坡灌溉系统位置及景观。据此完成13~15题。地理试题第3页(共6页)13.沿等高线修筑集水沟的主要作用是A.保持水土B.灌溉农田C.储存径流D.增加下渗14.明渠中水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该灌溉系统的突出优点有①增加水源供给②降低灌溉能耗③实现节水灌溉④减少水分蒸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碳减排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目前公认的、切实有效的减排手段之一,北京和重庆是我国首批碳交易试点城市。重庆2001-2020年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费总量一半以上,传统制造业是其工业支柱。图6为2000——2020年北京、重庆与各自对照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照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代表北京或重庆不实施碳交易制度可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概括通过碳交易能够明显促进碳减排的行业部门的特点,并列举两个具体行业部门。(4分)(2)指出碳交易政策实施后,与北京相比,重庆降碳效果的特点;并推测其主要原因。(6分)(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明重庆市进一步推进碳减排的可能途径。(4分)地理试题第4页(共6页)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地质时期海平面的升降会对河流河床的形态、沉积物粒径大小等产生较大影响。图7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长江古河道地质剖面图,其中约65m以下沉积物为末次盛冰期(第四纪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最寒冷时期)时沉积,沉积时气候总体转暖;约65m—40m的沉积物为晚冰期(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结束时期)时河床沉积;约40m以上沉积物为晚冰期之后沉积。古深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附近基岩断裂发育。(1)说明图中古深槽呈“狭窄陡峭”状的主要原因。(4分)(2)古深槽沉积了粗砂层、卵砾石层、砾砂层,按自下而上顺序说出各沉积层名称。(3分)(3)在不考虑构造运动的前提下,推测晚冰期以来海平面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强、受干扰程度低等特点。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弱于普通公路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福建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图8为福建高速公路分布图,图9示意福建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促进作用的空间差异。地理试题第5页(共6页)(1)推测福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密度大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4分)(2)分析高速公路对福建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弱于普通公路的原因。(4分)(3)有人认为,福建应实施公路网络差异化发展策略,经济发达县域应对高速公路加密、扩容,相对落后县域应加大普通公路建设。请说明其必要性。(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盐渍土分布广泛。该地区土壤有季节性冻融现象,经历非冻融期(6—10月)、冻结期(11—次年3月)和消融期(3—6月)三个阶段。图10示意盐渍土表层积盐过程,其中冻结期受毛细管作用和冻结作用的共同影响,盐分会随地下水向冻结层迁移。(1)说明非冻融期降水对盐渍土中盐分运移的影响。(4分)(2)土壤的季节性冻结与消融,促使当地盐渍土表层盐分在春季呈“爆发式”增加。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3)在松嫩平原,从较大空间尺度看,盐渍土多分布在低平的内陆盆地、岗间洼地等地方;从较小空间尺度看,盐碱土多分布在低平地区中的局部高处。试解释其原因。(4分)地理试题第6页(共6页)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2.A3.A4.D5.A6.B7.C8.C9.A10.B11.D12.C13.D14.B15.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特点:高耗能、高排放。(2分)举例: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机械等。(任答两例可得2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特点:降碳效果较弱(或不明显)。(2分)原因: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或中低端制造业)占比相对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速度慢(或难度大);政策执行效率相对偏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绿色发展理念更新相对滞后;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不足。(任答2点可得4分)(3)加强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或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提升新能源供给和消费水平;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低碳消费。(任答2点可得4分)17.(1)古深槽形成时处在末次盛冰期,海平面较低(河流比降大),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强;古深槽附近基岩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抗侵蚀能力弱,易受侵蚀形成局部深切。(4分)(2)卵砾石层、砾砂层、粗砂层。(3分)(3)趋势:总体上升。理由:晚冰期以来沉积物由下部的卵砾石逐渐变为上部的砂质黏土,沉积物颗粒总体变小,说明此时段长江水流速度总体降低,推测此时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6分)18.(1)社会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需求大;资金充足,交通建设投入多。(4分)(2)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为全封闭的交通运输线路,其对沿线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受出入口的限制;福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地形复杂,高速公路的县域连通性(通达性)明显低于普通公路,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弱于普通公路。(4分)(3)福建高速公路的密度大小与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促进作用的强弱在空间分布上并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不完全一致(或福建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县域对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可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促进产品、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的高效快速流动;相对落后县域应加大普通公路建设,充分发挥普通公路的高连通性,增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6分)19.(1)降水期间土壤表层中的盐分随水淋溶,盐分向下运移;降水又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促进盐分向上运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