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全市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全市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全市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全市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全市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4.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成果。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轫起过促进作用,这是西方学者从培根以来所共同承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曾受到西方伏尔泰等著名启蒙思想家的高度推崇,也是历史事实。这些都不是偶然的。中国对于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真实情况,这是不可抹煞的。②在欧洲、西亚以及印度,宗教是维系人心的力量。他们从上帝、神、佛的信仰中引申出道德原则。唯独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不以对上帝、神的信仰为道德的根据。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对鬼神持存疑态度,以为“义”的根据不在神而在于人民的生活。孔子再传弟子公孟子(即曾子弟子公明高)倡言“无鬼神”。儒学不信鬼神,不讲来世、不信天堂地狱和因果报应,而对于道德却有坚强的信念,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人的本性或群居的需要,虽然还没有达到科学的道德观,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儒家的道德观可以称为人本主义的道德观,比宗教的道德观为高明。③“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这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共同观点。以这类观点为指导的思想方法,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即是揭发思想言论中的矛盾并解决思想言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如果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来说,可以称为“辨惑法”。孔子及其弟子很注重“辨惑”。《论语》说:“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即是自相矛盾。“辨惑即是辨别自相矛盾,正与西方所谓辩证法意义相近。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维,这是值得赞扬的。④儒家承认人有独立的意志,并宣扬道德的自觉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意志。孔子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伯夷、叔齐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孔子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而认为“仁”乃是人的道德的自觉,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以为人们生而具有“仁义忠信”的道德意识,因而具有内在的价值。儒家肯定人人都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的价值是天赋的,是不以社会地位而转移的。孟子的这种人格价值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孟子更提出“大丈夫”的人格标准,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伟大的独立人格的明白宣示。⑤儒家重视人伦,但是先秦儒家认为,子事父,臣事君,都是相对的服从,而非绝对的服从,如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鄙视以事君为事的人,他说:“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荀子亦有“从道不从君”之说。汉儒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说,宋儒更宣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君”,于是子对于父,臣对于君,逐渐演变为绝对服从的关系。虽然如此,从汉魏以至明清,历代仍有“特立独行”之士,仍有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的人,这也是必须肯定的。⑥中国从古以来就有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孔子称赞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社矣。”这是赞扬管仲尊王攘夷,保卫了华夏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部族与部族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对外的矛盾斗争。在这类斗争以及战争之中,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受侵略的一方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斗争乃是正义的,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值得为之杀身舍生的,主要是民族的主权与尊严。宋代宗泽、岳飞反对金兵入侵,宋元之际文天祥、谢枋得,明清之际史可法、黄道周都以身殉国,都发放出崇高灿烂的辉光。鸦片战争以来,更涌现了很多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他们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精神,令人仰慕、令人感动!这一爱国主义的传统是不应忽视的。(选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论文化的综合与创新》,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儒家伦理政治学说受到西方一些著名思想家的高度评价,四大发明也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发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儒学不把宗教信仰作为道德的根据,而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人的本性或群居的需要,已经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C.古代儒家、道家主张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体现了辩证思维,以其为指导的思想方法和西方的辩证法意义接近。D.汉儒的“三纲”说,改变了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的伦理内容;宋儒宣扬的主张则将臣对君演变为绝对服从的关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孟子倡导的“无鬼神”,比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思想更进一步,丰富了先秦儒学的内容。B.作者引用孔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为了证明儒家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C.历史上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都具有孟子所说的伟大的独立人格。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主要体现在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方面,凡为此奋斗者都令人敬仰。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A.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B.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张介宾《景岳全书》)C.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太和》)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4.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5.有人提出中国传统思想中还没有“真正的人”、缺乏独立人格观念。请根据本文相关内容,写出反驳要点。【答案】1.B2.B3.D4.①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或:坚持人本主义的道德观);②重视相反相成的思维方法(或:长于辩证思维);③肯定了道德自觉的人格观念(或:追求意志独立、道德自觉);④具有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或:具有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5.①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承认人具有独立的意志,具有追求道德的自觉性,推崇独立人格。②儒家虽然讲求人伦,但先秦儒家只是主张相对服从而非绝对服从,并非缺乏独立人格。③即便是有“三纲”等的约束,历代仍不乏“特立独行”之士,他们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具有独立人格。【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已经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错误,说法太绝对。根据原文“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可知,儒学并非彻底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是为了证明儒家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错,根据原文“孔子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而认为‘仁’乃是人的道德的自觉,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知,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论证“‘仁’乃是人的道德的自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③段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辩证思维,和西方的辩证法相似。D.孟子的话是要告诉人们怎么做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并未体现辩证思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第二段“唯独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不以对上帝、神的信仰为道德的根据”“儒学……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儒家的道德观可以称为人本主义的道德观,比宗教的道德观为高明”可知,第二段通过列举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的道德观来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的特征。由第三段“‘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这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共同观点。以这类观点为指导的思想方法,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辩证法”“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维,这是值得赞扬的”可知,第三段通过列举古代儒家与道家,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来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长于辩证思维的特征。由第四段“儒家承认人有独立的意志,并宣扬道德的自觉性”“儒家肯定人人都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的价值是天赋的,是不以社会地位而转移的”可知,第四段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意志独立、道德自觉的特征。由第六段“中国从古以来就有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这一爱国主义的传统是不应忽视的”可知,第六段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们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事迹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的特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第四段“儒家承认人有独立的意志,并宣扬道德的自觉性”“孔子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伯夷、叔齐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孔子……而认为‘仁’乃是人的道德的自觉”“孟子更提出‘大丈夫’的人格标准,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伟大的独立人格的明白宣示。”可知,第四段通过引用孔子和孟子的话来论述了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承认人具有独立的意志,具有追求道德的自觉性,推崇独立人格,反驳了有人提出中国传统思想中还没有“真正的人”、缺乏独立人格的观念。由第五段“儒家重视人伦,但是先秦儒家认为,子事父,臣事君,都是相对的服从,而非绝对的服从,如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鄙视以事君为事的人”“荀子亦有‘从道不从君’之说”可知,通过列举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来论述了儒家虽然讲求人伦,但先秦儒家只是主张相对服从而非绝对服从,并非缺乏独立人格,反驳了有人提出中国传统思想中还没有“真正的人”、缺乏独立人格的观念。由第五段“汉儒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说,宋儒更宣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君’……虽然如此,从汉魏以至明清,历代仍有‘特立独行’之士,仍有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的人,这也是必须肯定的”可知,这段主要论述了即便是有“三纲”等的约束,历代仍不乏“特立独行”之士,他们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具有独立人格,反驳了有人提出中国传统思想中还没有“真正的人”、缺乏独立人格的观念。(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家宝(节选)赵树理有个区干部叫李成,全家一共三口人——一个娘,一个老婆,一个他自己。他到区上做工作去,家里只剩下婆媳两个,可是就只两个人,也有些合不来。在乡下,到了阴历正月初二,照例是女人走娘家的时候,在本年(一九四九年)这一天早饭时,李成娘又和媳妇吵起来。李成娘叫着媳妇的名字说:“金桂!准备准备走吧!早点去早点回来!”她想小娥在这一天一定要来,来了母女们还能不谈谈心病话?她的心病话,除了评论媳妇的短处好像再没有什么别的,因此便想把媳妇早早催走,免得一会小娥回来了说话不方便。金桂是个女劳动英雄,腊月二十九,区上有通知,要在正月初二这一天派人来村里开干部会,布置结束土改工作,她是个妇联会主席,就不能走开。她听见婆婆说叫她走走娘家,本来可以回答一句“我还要参加开会”,可是她也不想这样回答,因为她知道婆婆对她当干部这个事早就有一大堆不满意,这样一答话,保不定就会吵起来,因此就另找了个理由回答说::“我暂且不去吧!来了客人不招待?婆婆说:“有什么客人?也不过是小娥吧。她来了还不会自己做顿饭吃?”金桂说:“姐姐来了也是客人呀,况且还有姐夫啦!”婆婆不说什么了,金桂就要切白菜,准备待客用。她切了一颗大白菜,又往水桶里舀了两大瓢水,提到案板跟前,把案板上的菜搓到桶里去洗。李成娘一看见金桂这些举动就觉着不顺眼:第一,她觉着不个像女人家的举动。她自己两只手提起个空水桶来,走一步路还得叉开腿,金桂提满桶水的时候也只用一只手,她一辈子常是用碗往锅里舀水,金桂用的大瓢一瓢就可以添满她的小锅:这怎么象个女人?第二,她洗一颗白菜,只用一碗水,金桂差不多就用半桶,她觉得这也太浪费。“洗一颗白菜就用半桶水?我做一顿饭也用不了那么多!”“两瓢水吧,什么值钱东西?到河里多担一担就都有了!”金桂也提出自己的理由。“你有理!你有理!我说的都是错的!”李成娘说了这两句话,气色有点不好。金桂见婆婆鼓嘟了嘴,知道自己再说句话,两个人就会吵起来,因此也就不再还口,沉住气洗自己的菜。李成娘对金桂的意见差不多见面就有:嫌她洗菜用的水多,炸豆腐用的油多,通火有些手重,泼水泼的太响……不说好像不够个婆婆派头,金桂倒很大方,不论婆婆说什么,自己只是按原来的计划做自己的事,虽然有时候顶一两句嘴,也不很认真。她把待客用的菜蔬都准备好,洗了占不着的家具,泼了水,扫了地上的菜根葱皮,算是忙了一个段落。把这段事情做完了,正想向婆婆说一声她要去开会,忽然觉得房子里总还有点不整齐,仔细一打量,还是婆婆床头多一口破黑箱子。①新毯子新被褥头上放个嗤牙裂嘴的破箱子,像个什么摆设?她看了一会,跟婆婆商量说:“娘!咱们还是把这箱子搬下去吧?”婆婆说:“那碍你的什么事?”婆婆虽然说得带气,金桂却仍然笑着说:“那破破烂烂像个什么样子?你不怕我姐夫来了笑话?来,咱们搬了吧!”婆婆仍然没好气,冷冰冰地说:“你有力气你搬吧!我跟你搬不动!”她满以为金桂一个人总搬不下去,不想金桂仍是笑嘻嘻地答应了一声“可以”,②就动手把箱子一拖拖出床沿,用胸口把一头压低了,然后双手拖住箱腰抱下地去,站起来一脚又蹬得那箱子溜到床底。谁知道这一下就引起婆婆的老火来。婆婆用操场上喊口令的口气说:“再给我搬上来!我那箱子在那里摆了一辈子了!你怕丢人你走开!我不怕丢我的人!”李成娘跟这口箱子的关系很深,只是金桂不知道罢了。李成娘原是个很能做活的女人,不论春夏秋冬,手里没做的就觉得不舒服。她有三件宝:一把纺车,一个针线筐和这口黑箱子。这箱子里放的东西也很丰富,不过样数很简单——除了那个针线筐以外,就只有些破布。针线筐是柳条编的,可惜旧了一点——③原是她娘出嫁时候的陪嫁,到她出嫁时候,她娘又给她作了陪嫁,里边除了针、线、尺、剪、顶针、钳子之类,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她守着这分家当活了一辈子,补补衲衲,那一天离了也不行。她本想让媳妇把这份事业一字一板传下去,可是过了几个月,发现媳妇爱跟孩子到地里做活,不爱坐在家里补补衲衲。④她先跟李成说:“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活……”李成说:“我看还是地里活要紧!我自己是村里的农会主席,要多误些工,地里有个人帮忙更好。”半年之后,金桂被村里选成劳动英雄,又选成妇联会主席,李成又被上级提拔到区上工作,地里的活完全交给金桂做,家事也交给金桂管。从这以后,金桂差不多半年就没有拈过针,做什么事又都是不问婆婆自己就作了主,这才叫李成娘着实悲观起来。婆婆只想拿她的三件宝贝往下传,媳妇觉得那里边没大出息,接受下来也过不成日子,因此两个人从此意见不合,谁也说不服谁。金桂见婆婆的气越来越大,仍然笑了笑说:“娘!你不要生气了!你不愿意叫搬下来,我还给你搬上去!”说着低下头去又把箱子从床底拖出来。她已准备往上搬,忽然听得院里有个小女孩叫着:“金桂嫂!公所叫你去开会啦!区干部已经来了!”(选自《赵树理全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家宝”在文中指李成娘的一把纺车、一个针线筐和一口黑箱子,也代表着李成娘落后保守、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B.小说以正月初二女儿走娘家为开端,至金桂搬箱子将故事逐渐推向高潮,展现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冲突。C.小说中的李成思想进步,在外积极工作,在家极力维护好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文中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D.小说以农村土改为背景,把农村普通家庭婆媳矛盾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新旧两代女性的思想冲突。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批牙裂嘴”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箱子的破旧,也表现了金桂此时对箱子的讨厌心理。B.句子②用“拖”“压”“抱”“蹬”等一连串动作,写了金桂搬动箱子的过程,流露出她对婆婆的反抗情绪。C.句子③交代了黑箱子的来历和李成娘非常珍惜黑箱子的原因,同时也与题目“传家宝”相照应。D.句子④写李成娘向儿子表达对儿媳的不满,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深刻反映出她陈旧落后的妇女观。8.小说中多次写到金桂的“笑”,这对人物的塑造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本文和《小二黑结婚》语言风格一致,‘土味”的语言让小说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请谈谈本文是如何运用“土味”语言,收到很好的文学效果的。【答案】6.C7.B8.①通过“笑”的细节描写,突出金桂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体谅尊重婆婆;②和婆婆冷冰冰的神情、语气形成对比,使婆婆的形象更加鲜明。9.①人物语言乡土化,切合农民身份。如“那碍你的什么事?”写出了婆婆对儿媳的不满,让婆婆强势的形象个性鲜明。“你有理!你有理!我说的都是错的!”如闻其声,如见其面,守旧的农村老太太形象呼之欲出。②方言的有机融入,地方色彩浓郁,乡土气息极强。如“心病话”“保不定”“鼓嘟了嘴”“占不着”“忙了一个段落”“老火”“补补衲衲”“过不成日子”等。③叙述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开篇以日常讲故事的口吻,交待文中的人物及其关系,简洁流畅,明白易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在家极力维护好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关系”错误。文中没有维护好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关系相关情节,选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B.“对婆婆的反抗情绪”错误。根据原文“忽然觉得房子里总还有点不整齐,仔细一打量,还是婆婆床头多一口破黑箱子。新毯子新被褥头上放个嗤牙裂嘴的破箱子,像个什么摆设?她看了一会,跟婆婆商量说:‘娘!咱们还是把这箱子搬下去吧?’”,可知金桂只是对婆婆珍爱箱子的做法不理解,搬动箱子只是为了让自己看着家中东西摆放得更和谐,并非反抗婆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根据原文“婆婆虽然说得带气,金桂却仍然笑着说:‘那破破烂烂像个什么样子?你不怕我姐夫来了笑话?来,咱们搬了吧!”’婆婆仍然没好气,冷冰冰地说:‘你有力气你搬吧!我跟你搬不动!’她满以为金桂一个人总搬不下去,不想金桂仍是笑嘻嘻地答应了一声‘可以’”“金桂见婆婆的气越来越大,仍然笑了笑说:‘娘!你不要生气了!你不愿意叫搬下来,我还给你搬上去!’”,可知在不知道黑箱子的来历时,金桂想把它搬走,虽然婆婆有点带气,但她“笑着”心平气和的和婆婆商量,并把它搬了下来。当婆婆的气越来越大时,她仍然笑着,希望婆婆不要生气,尊重婆婆的意见,再把箱子搬回去。这几次笑,表现了金桂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体谅尊重婆婆的特点。而在一过程中,婆婆的神情和语气都是冷冰冰的,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使婆婆的形象更加鲜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风格的能力。①人物语言乡土化,切合农民身份。“你有理!你有理!我说都是错的!”“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活……”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婆婆对金桂不做活、浪费等事的不满。“那碍你的什么事?”“你有力气你搬吧!我跟你搬不动!”“再给我搬上来!我那箱子在那里摆了一辈子了!你怕丢人你走开!不怕丢我的人!”写出了婆婆对儿媳的不满,让婆婆强势的形象个性鲜明这些语言乡土化的特点,切合农民身份,具有如闻其声,如见其面的效果,使守旧的农村老太太形象呼之欲出。。②方言有机融入,增强了乡土气息。“心病话”“保不定”“鼓嘟了嘴”“占不着”“忙了一个段落”“老火”“补补衲衲”“过不成日子”等都是方言,地方色彩浓郁,乡土气息极强。③叙述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有个区干部叫李成,全家一共三口人——一个娘,一个老婆,一个他自己。他到区上做工作去,家里只剩下婆媳两个,可是就只两个人,也有些合不来”,以日常讲故事的口吻,交待文中的人物及其关系。“在乡下,到了阴历正月初二,照例是女人走娘家的时候,在本年(一九四九年)这一天早饭时,李成娘又和媳妇吵起来”“从这以后,金桂差不多半年就没有拈过针,做什么事又都是不问婆婆自己就作了主,这才叫李成娘着实悲观起来。婆婆只想拿她的三件宝贝往下传,媳妇觉得那里边没大出息,接受下来也过不成日子,因此两个人从此意见不合,谁也说不服谁”,以通俗易懂、口语化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简洁流畅,明白易懂,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②,揜③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④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念,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⑤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选自《礼记·大学》)【注】①谦:同“慊”,满足,快意。②厌然:遮掩的样子。③:同“掩”,掩藏。④严:严厉。⑤辟:偏执,偏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桀纣率天下A以暴B而民从C之D其所E令反F其所好G而民H不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臭,此处指气味,后专指不好的气味,属于古今异义中的词义缩小。B.恶,厌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中的“恶”词义相同。C.慈,慈爱,和《墨子·兼爱》中“兄之不慈弟”的“慈”词义不同。D.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和《论语·卫灵公》中“其‘恕’乎”的“恕”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做各种各样的坏事,但在君子面前却张扬自己的善行,隐藏自己的恶行,因此,人们无法认清他的真实面目。B.内心的愤怒、恐惧、愉悦、忧虑等情感会使自己的思想不能端正,所以不受感情干扰,做到心神专注,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C.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需要修养自身;如果凭个人好恶看待人和事物,就会产生认知偏差,而无法达到“齐家”的目的。D.君子治理国家要像父母养育子女一样教化、关爱百姓,心里有了这样的观念,即使有时有所偏离,也不会偏离太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2)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14.第一段中引用曾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案】10.BDG11.C12.A13.(1)这说明内心的真情实感,在外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时小心谨慎。(2)(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定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是因为家里的人教育不好却能教育好别人的情况,是没有的。14.曾子指出人做任何事情都在别人的监视中,引用这句话论证了君子必须慎独的观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桀纣用暴力来引导天下人,民众就跟随他凶暴作乱;如果君主发出的号令跟自己的爱好相反,民众就不会跟随他。“以暴”作“率天下”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在“以暴”后断开,故在B处断开;“之”作“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在“之”后断开,故在D处断开;“其所好”作“反”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且“而”作连词引出下文,应该放后文,所以在“而”前断开,故在G处断开。故在BD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厌恶丑恶的品行)就像厌恶不好的气味。B.正确。句意:厌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C.错误。“慈”词义相同,都是慈爱的意思。句意:在家中的行慈爱,可用于役使百姓。/哥哥对弟弟不够慈爱。D.正确。句意:自己怀着不宽容他人的心。/大概“恕”字可以吧。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人们无法认清他的真实面目”错误,原文是“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小人虽然善于伪装自己,但人们却对他的恶行看得非常清楚。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诚于中”,内心的真情实感;“形于外”,在外表会表现出来;“慎”,小心谨慎。(2)“齐”,使……整齐有序;“不可教”,教育不好;“无之”,没有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的作用。曾子的话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意思是:被十只眼睛看着的,被十只手指着的,这是很严厉的啊!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结合原文“此谓诚于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故君子必诚其意”可知,在曾子话的前后各有一句观点句“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故君子必诚其意”,所以引用曾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小心谨慎的观点。参考译文: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厌恶丑恶的品行)就像厌恶不好的气味,(喜爱美好的品行)就像喜爱美丽的女子,这就叫做心安理得了。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处时小心谨慎。小人在日常生活中干坏事,无所不为,看见君子来了就遮遮掩掩,隐藏起他丑恶的行为而张扬他的善行。但人们看他自己,就像见到他的肺和肝一样,那么(隐藏)又有什么好处呢?这说明内心的真情实感,在外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曾子说:“被十只眼睛看着的,被十只手指着的,这是很严厉的啊!”财富只能装饰房屋,道德才能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体自然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所谓修养自身品德首先在于使自己思想端正,(是说):如果心中怀有愤怒,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心中怀有恐惧,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心中怀有喜乐之情,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心中怀有忧虑,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如果心中所想的不在这里,那么眼睛虽然在看,却视而不见,耳朵虽然在听,却充耳不闻;嘴里虽然在吃,却尝不出滋味。这就是(人们)说的修养自身品德在于使自己的思想端正。所谓使家族整齐有序在于修养自身,是因为人的看法对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嫌恶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怠慢的人也会有偏差。所以,喜爱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是很少的。所以有谚语说:“人没有能知道自己儿子的缺点,人没有会说自己田里的庄稼茂盛。”这就是(人们)说的不修养自身,就不能使家族整齐有序(的道理)。(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定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是因为家里的人教育不好却能教育好别人的情况,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能完成对全国的教化。在家中的行孝,可用来事奉君主;在家中的行悌,可用于事奉尊长;在家中的行慈爱,可用于役使百姓。《康诰》上说:“爱护民众要像爱护自己的婴儿一样。”(像母亲对待婴儿那样)只要内心怀着挚爱,即使做不到恰如其分,也相差不远了。没有听说有谁是先学会了养儿子,然后才出嫁的。国君一家讲究仁,那么一国都会兴起仁爱的风气;国君一家讲究礼让,那么一国都会兴起礼让的风气;如果国君一人贪心暴戾,那么一国的人都会犯上作乱。国君的关键作用就像这样(重要)。这就是所说的一句话就能败坏大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来引导天下人,民众跟随了他们。桀纣用暴力来引导天下人,民众就跟随他凶暴作乱;如果君主发出的号令跟自己的爱好相反,民众就不会跟随他。因此,君子自身具有这种美德,然后才能去要求别人;自己没有这种缺点,然后才能批评别人。自己怀着不宽容他人的心,却能使别人懂得宽容,这种人是没有的。所以治理国家首先在于使家庭整齐有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醉后赠从甥高镇李白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①饮,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②。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匣中盘剑装䱜鱼③,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④。【注】①击筑悲歌:《史记·刺客列传》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相和。今常形容放歌畅饮、悲凉慷慨的情景。②巾:儒巾。③䱜鱼:一种鱼,鱼皮常制作成剑鞘。④专诸:春秋时吴国的侠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江东美好的春天里,客中的诗人偶遇怀才不遇的高镇,遂有放歌畅饮之念。B.诗中两处使用“空”字,前者突出春光易逝,后者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失望。C.本诗多处用典,借古喻今,贴切地表明了诗人的心迹,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D.作为赠诗,诗人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最后两句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忠告和勉励。16.请简要分析诗中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15.D16.①和从甥高镇客中相见的惊喜之情。②对处境窘迫艰难的悲叹之情。③对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忠告和勉励”错误,诗歌的最后写了两句宝剑既然闲置无用,不如用来换酒,可劝从甥一醉,也求自身一醉。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的情怀,都可以在“醉后”忘却,也只有在“醉后”才能得以排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马上相逢揖马鞭”,诗人和从甥高镇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二人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表现了和从甥高镇客中相见的惊喜之情。“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这里暗用了荆轲、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诗意透过一层,把悲愁的情思写得非常深沉。在欲醉不得的景况下,诗人写出“江东风光”以下六句,从心底深处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哀伤;江东此时正春光明媚,可惜即将消逝,如果不及时痛饮行乐,就枉对这良辰美景了。同时,也从心底深处发出愤愤不平的呐喊:黄金已尽,徒然啸傲,不如烧掉儒巾。诗人进一步直抒其情:“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虽说时代清平,英豪的人却不得重用,充满了同病相怜、相互慰藉的情意,表达了对处境窘迫艰难的悲叹之情。结尾四句宕开一笔,写出“且将换酒与君醉”的诗句;收束全篇。宝剑既然闲置无用。不如用来换酒,可劝从甥一醉,也求自身一醉。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种种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的情怀,都可以在“醉后”忘却,也只有在“醉后”才能得以排遣。从欲饮到已醉的片刻中,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高镇仕途不得意的无限苦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抒发了对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唐太宗“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表达的道理基本一致。(2)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一场景:在风雪交加的边塞驿站,高适挥笔书写自己的诗作《燕歌行》。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男儿当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的壮志,“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决心不为功名、死节报国的高尚情怀。(3)在一片宁静的湖畔,芙蓉花开得正盛。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如同仙子的舞姿。你站在湖边,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象,含有“芙蓉”二字的诗句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男儿本自重横行④.死节从来岂顾勋⑤.涉江采芙蓉⑥.兰泽多芳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贤、勋、凤、涉、清、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哔,哔。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快摇!”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槽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18.请分析文中两处加点词语的表达特点及效果。(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2)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喻体选择的妙处。【答案】18.(1)连用三个单音节的拟声词,表示划船节奏匀称,舒缓轻快;渲染了宁静安定的氛围,表现出青年妇女们平静愉悦的心情。(2)以拟声词的重叠形式,表示划船越来越快,但快而不乱;烘托出遇敌后气氛的紧张,表现了青年妇女们紧张而不慌张、沉着镇定的特点。19.(1)选择水乡常见的梭鱼作为喻体,比喻小船,突出了小船前行的快速灵活,既生动形象,又符合水乡特点。(2)选择日常生活中妇女“织布穿梭”“缝衣透针”的劳动动作作为喻体,比喻摇船,突出摇船动作的熟练,既通俗明白,又贴近生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1)“哗,哗,哗”这是描写妇女们划船时所用的拟声词,此时她们“轻轻划着船”,表明此时她们很放松,划船速度不快。所以连用三个单音节的拟声词,表示划船节奏匀称,舒缓轻快,表现出青年妇女们平静愉悦的心情。(2)“哗哗,哗哗,哗哗哗”这也是描写妇女们划船时所用的拟声词,此时她们在发现敌人后,变得紧张起来,划船的速度也明显加快。所以连用三个重叠形式的拟声词来表示划船越来越快,但快而不乱;再结合“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槽的手并没有慌”可知,正是通过重叠形式的拟声词来烘托出她们遇到敌人后紧张而又沉着不慌乱的精神状态,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中用梭鱼比喻小船,梭鱼是水乡常见的一种鱼,其特点是“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这突出了梭鱼的快速灵活,用它来作喻体比喻小船,是突出了小船前行的飞快,显得生动形象。“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中用妇女“织布穿梭”“缝衣透针”的劳动动作来比喻摇船,“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是形容人物动作的飞快、熟练,此处用这些比喻摇船,突出摇船动作的熟练,切合当时的情景,也切合妇女的身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刚入大雪节气,就下了一场大雪。大雪节气下大雪,大雪这个节气可谓()。我们的先祖如此智慧,将这个时节冠名“大雪”,这是源自生活的阅历。《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为了让人们不再依赖狩猎取食,探索天道,指导稼穑,派出羲氏、和氏“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确定了初始的历法,进而“敬授民时”,使得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在我的记忆里,有不少关于节气的民谚。“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A惊蛰一过,大地解冻,便到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时节;“清明麻来谷雨花”,这是播种的号令,清明种葛麻,谷雨种棉花。上半年的民谚多是指导生产的,下半年的民谚则B,如“小暑大暑,恰值三伏。少动多伏,才是正途”“小寒大寒,数九酷寒。防冻保暖,体健心安”。①顺时而为,顺时而生,②这就是先祖对中华儿女设定的行为准则。③先祖历经多少代,④在混沌中吃尽了苦头,⑤才直起躬耕的身子,⑥将目光投向苍穹,投向日月星辰,⑦终于化解了认识自然的密码。⑧按照二十四节气收获、耕种,⑨使得人们的生活越发和顺。大雪时节下的这场大雪真是可爱,它用无垠的白涤净了我的视野,让我又一次望向()的中华文化,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博大精深和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名副其实(或:名符其实、名实相副、名实相符)源远流长21.A:这是春耕的信号B:多是指导生活的22.第②句可修改为:这就是先祖为中华儿女设定的行为准则;第⑦句可修改为:终于解开了认识自然的密码;第⑧句可修改为:按照二十四节气耕种、收获。【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大雪节气下大雪”可知,语境强调大雪这个节气与天气很符合,可选用“名副其实”,或“名符其实”“名实相副”“名实相符”等成语。名副其实:指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名符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名实相副:名声和实际一致。名实相符: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第二空,语境用来形容“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可用“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句式上根据“这是播种的号令”可知,应该选用“这是……的……”的句式;内容上根据“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知,是到了耕田的时节了,所以可填“这是春耕的信号”之类的句子。第二处,句式上根据“上半年的民谚多是指导生产的”可知,下一句应该选用“下半年的民谚则多是指导……”的句式;内容上根据“小暑大暑,恰值三伏。少动多伏,才是正途”“小寒大寒,数九酷寒。防冻保暖,体健心安”这几句谚语可知,是和百姓生活有关的,据此可填入“多是指导生活的”之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②句中“对”介词使用不当,“对”和“为”均为介词,都可表示引出对象,“对”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动作性较强;“为”表示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给”“替”,此处改为“为”合适。第⑦句中“化解……密码”搭配不当,“化解”意思是解除、消除,与“密码”不搭配,可将其修改为“解开”“破解”之类意思的词语。第⑧句中“收获、耕种”语序不当,应先“耕种”后“收获”,改为“按照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