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3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3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3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3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3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基础。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3.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4.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5.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1.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及其作用;比较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异同;掌握无菌技术及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科学思维)2.关注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及宣传健康生活等。(社会责任)3.设计实验探究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问题。(科学探究)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培养基的配制几种微生物的营养和能量来源2.无菌技术(1)目的:获得纯净的培养物。(2)关键:防止杂菌污染。(3)常见物品的消毒或灭菌方法①消毒方法及适用对象②灭菌方法及适用对象3.微生物的纯培养酵母菌纯培养的操作步骤:培养物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纯培养物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2)在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3)生物消毒法是指利用生物或其代谢物除去环境中的部分微生物的方法。(√)(4)倒平板过程中,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并盖上皿盖后,立即将培养皿倒置。(×)(5)培养酵母菌时,可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适宜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延|伸|探|究下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获得图A效果和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提示: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2)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了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提示: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划线时在划下一区域前未将接种环灼烧灭菌;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稀释倍数或每次划新区域前先将接种环灼烧灭菌。(3)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提示: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倒平板的操作步骤(1)培养基要冷却到50℃左右时开始倒平板。温度过高会烫手,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2)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3)倒平板时,要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不要完全打开,以免杂菌污染培养基。(4)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因为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平板倒置后,既可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快地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2.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1)实验成功关键点(2)操作第一步即取菌种之前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将接种环进行火焰灼烧灭菌,划线操作结束时,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的目的不同:精|准|命|题考向一围绕培养基和无菌技术,考查理解能力》例1如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成分NaNO3K2HPO4KClMgSO4·7H2O含量3g1g0.5g0.5g成分FeSO4(CH2O)H2O青霉素含量0.01g30g1L0.1万单位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D.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再添加纤维素解析:由培养基配方可知,该培养基中不含凝固剂,故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CH2O)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酵母菌是异养型微生物,B正确;碳源是指能为微生物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是指能为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物质,结合培养基配方可知,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C正确;该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细菌对青霉素敏感,青霉素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再添加纤维素,D错误。〔变式训练1〕根据国家标准(GB19645—2010)每毫升合格的巴氏杀菌乳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00个。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新鲜牛奶最合适的消毒温度的探究,相关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C)A.为了使计数更标准,通常要用同一稀释度下的牛奶接种3个平板,重复计数B.将等量的新鲜牛奶分别置于60℃、70℃、80℃、90℃恒温水浴锅中处理相同且适宜的时间C.对处理后的牛奶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后,在37℃下培养24h,然后计数D.统计培养基上全部菌落数,不一定以菌落数最少组的处理温度作为最适消毒温度解析:为了使计数更标准,通常要用同一稀释度下的牛奶接种3个平板,重复计数,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A合理;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将等量的新鲜牛奶分别置于60℃、70℃、80℃、90℃恒温水浴锅中处理相同且适宜的时间,B合理;对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梯度稀释后,利用涂布法接种平板并在37℃下培养24h,然后计数,C不合理;由于温度过高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进而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所以菌落数最少的组对应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的消毒温度,最适的消毒温度应保证每毫升巴氏杀菌乳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00个,同时还需保证牛奶的营养价值不被破坏,D合理。〔变式训练2〕(2022·湖北卷)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动、植物细胞DNA的提取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微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C.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湿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D.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细胞培养瓶等进行灭菌解析:环境中的微生物对动、植物细胞DNA提取的研磨、过滤等操作无影响,故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A错误;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防止污染,但微生物培养基如细菌培养基中不能添加抗生素,B错误;高温变性的蛋白质仍可作为微生物的氮源,所以可以用湿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C错误;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细胞培养瓶等可以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也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D正确。考向二结合微生物的纯培养,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例2(2020·江苏卷)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解析:温度降低后,培养基易凝固,因此倒平板时要轻轻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A项错误;由题图可见,随着划线次数增多,细菌密度减小,Ⅲ区开始出现单菌落,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B项正确;菌落是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能得到单菌落即可以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C项错误;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红色消失,出现透明圈,D项错误。〔变式训练3〕(2023·宁波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下图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图中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B.图中①和②表示分离出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C.图中③④培养基中菌落生长代谢时,会释放CO2D.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界中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比例较高解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图中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项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