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场地设计调研报告_第1页
校园场地设计调研报告_第2页
校园场地设计调研报告_第3页
校园场地设计调研报告_第4页
校园场地设计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研报告目录一、场地概况1、总体区位2、历史变迁3、周边环境4、人流分析5、路径分析二、场地内部因素分析1、场地入口2、场地用地构成3、空间序列4、阴影关系三、尺度与人群行为分析1、视线与人群行为分析2、高宽比、围合感与人群行为分析四、场地人群及活动分析1、主要人群分析2、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活动频率分析五、综合分析六、问题总结写在前面的话:一个所之所以精彩,是场因为她有这样那样的性格,容纳了不同的行为和精神。时间一点一点流逝,这块场地逐渐失去活力,虽然场地中处处仍可以看出设计师当初的深思熟虑和良苦用心,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场地当年的风姿已不复存在,正一步步走向风烛残年。其实,该场地地处校园中心地区,一综性质虽变,但它仍紧邻图书馆,面向运动场,人流量大,并且已拥有良好的植被景观资源,那么,如何让该场地重新焕发生机,充满活力,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晨读休憩的好去处,同时又能丰富校园内部景观呢?我们小组的调研,将就此相关问题一步步展开调研,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背景:本次调研场地是位于第一综合楼北侧入口处前区广场,现第一综合楼已变为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办公楼,建筑未发生大的变化,场地更是未经调整,一直以来保持着上世纪初始设计时的摸样,管理缺乏,设施陈旧,人流量小,成为校园中比拟消极并且不稳定的一块场地,不能满足B区同学学习生活的相关需要,一步步成为校园中失落的场地。调研前期:通过老师上课的知识提取及现场勘测观察,整理出大概的场地的现状。包括构成的景观要素、区位关系、周围的交通流线、二十多年来的使用情况及变化。然后总结调研内容。调研方式及内容:抽取一天的时间在清晨、早晨、下午、黄昏、晚上五个时间段去场地观察记录适用人群、数量以及场地内的家具区域使用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时随机抽取几名使用群众记录下其使用时间、主要活动以及对场地的改造建议。并用相机记录下人们的活动。每人挑选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角度进行现场调研,自由观测。并从这个角度在场地内亲身体验,测量必要数据然后分析尺度、材质、周围环境等影响因素。并对场地内活动者进行调查。调研大纲:·场地概况及周边的交通流线、区位关系、日照分析等。·场地内水体、植被及座椅等景观要素以及空间序列与人的行为活动的关系。·场地视线、尺度及空间围合感、高宽比与人的行为关系。·场地内适用人群、活动时间段、人们进行的行为活动及频率、空间情境。调查结束后,整理出数据、图片分析出结果,然后绘制分析图,制作PPT,写调研报告。具体场地调研内容:一、场地概况总体区位场地位于重庆大学B区校园内,校园校园可以大致划分为体育运动区,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该场地位于教学区内,比邻体育运动区。场地沿东西向展开,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历史变迁该场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一综是校区的教学中心,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场地作为附属于一综的一块开阔、环境优美的场地,常常作为学生活动的地点,充满活力。90年代至今,随着一综地位的衰退,其前区场地越来越少有人问津。场地性质渐渐转变为静谧的欣赏型场所。周边环境场地周边建筑有机电楼,第一综合楼,图书馆,第二综合楼和建工楼,北面有运动场。其中,第二综合楼,图书馆和运动场的使用人群是全校师生,所以人流量较大,而建工馆,机电楼和第一综合楼,目前均为院系使用场地,人流量较小。从周边场地的使用功能来分析,可将场地周边划分为闹区和静区。使用人群及人流分析使用人群主要分为三类:学生:来到场地的学生一般集中在清晨,主要的活动是背英语单词,其余时段根本属于路过场地去二综合楼、图书馆等。工作人员:由于一综合楼的由学生教室变成了经管学院的院楼,使得这块场地的教职工人流明显增多,来到场地的教职工根本都是经管学院和图书馆的老师或清洁工,使用性质根本是路过。外来人员:场地的外来人员包括了在学校闲晃和旅游的人员以及家住学校的教职工家属,路过场地的外来人员根本是一三七中的学生,也根本是上学和放学路过。在放学的时候只要天气晴好,很多中学生会选择在场地停留多玩一会儿。人流分析:踩踏路径成因分析我们发现场地中的草坪多处出现人为的踩踏痕迹,我们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二、场地内部因素分析场地用地构成铺砖场地40%绿化用地50%水体10%附属建筑用地场地的主要组成局部为绿化和铺地,可以考虑开放绿化系统,增加活动面积。场地入口场地的3个入口不明显很封闭,场地中大多是经过的人群没有停留,因此就很少有活动发生。空间序列:运动中的人得空间体验路径一:从入口一到一综里办事。途中景观较少,主要景观为水池。路径二:从入口一到入口三,作为游览路线从场地内部穿过。空间感较强,可以坐在座椅上观看水池,也可以观察场地周边的活动,行走路线较长。路径三:从路径二到路径三穿越场地主要为了少走一些路,穿越过程中的主要景观是水池,视野开阔,能看到场地的大局部风貌,空间围合感较弱。改造意见:从空间序列分析,场地的穿越行为多于停留休闲行为,说明场地的空间围合感不强,场地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法使人长时间停留。在行走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场地的设计感,主要由于场地各局部利用率的不合理和缺乏管理,空间的变换感不丰富,容易被一眼看穿。在改造过程中,增加空间的分区和变化感和空间序列的丰富感。运用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手法,增加不同地点的不同景观,在分区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联系,运用植被和景观小品分区并加以视线上一定的联系。增加视觉、嗅觉的不同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引入四季都会变化的树木等。场地景观空间分析树木与堡堪围合场地周边主要交通路线——半包围树木与堡堪围合场地周边主要交通路线——半包围主场地周边树木围合成背景空间,隔离场地外环境干扰。水池、踏步与综合楼入口的进深形成——半围合开敞空间场地坡顶俯视主交通要道,草坡与树木围合成私密空间与制高点——全围合停车场又树木围合成主题空间,但由于停车空间相对空旷,围合感尚佳场地坡顶俯视主交通要道,草坡与树木围合成私密空间与制高点——全围合停车场又树木围合成主题空间,但由于停车空间相对空旷,围合感尚佳水池踏步与综合楼踏步的层次,使该区域场地的围合感最为开敞场地主要活动空间一边由水池边景观要素半围合,另一边以开阔的草坪翻开空间,形成——公共私密并存的空间水池踏步与综合楼踏步的层次,使该区域场地的围合感最为开敞场地主要活动空间一边由水池边景观要素半围合,另一边以开阔的草坪翻开空间,形成——公共私密并存的空间景观要素:座椅、水体、铺砖、踏步、绿化座椅:冰冷的石材欠缺舒适感和亲近感,大局部座椅外表损坏并且缺少配套的桌子,单个的石凳之间间距或太远或太近,无法满足现在亲密或远离的心理需求。改造意见:增加桌子,合理配置座椅距离,更换座椅材质,定期管理。水池:水池占广场的面积过大,减少了人在场地内部的活动空间并且使穿越场地的人群活动路线过长,死水缺乏欣赏性。但是水池的设计很有趣味,水面上的踏步和水中形成平面构成的花台都表现了设计的精心。改造意见:水池给场地带来生机,建议保存水池但是减小水池的面积,柔化水池边缘,变死水为活水,增加景观性,在水池中增加喷泉,并对水池进行定期清理。铺砖:场地内不同的区域铺砖的形状材质不同,但是由于缺乏管理,铺砖之间杂草丛生,给人破败之感,场地内人活动行为的缺乏造成铺砖和踏步〔可以休息的作用和趣味的造型〕被忽略。改造意见:用铺砖形成比拟明确的空间界定,不止形状上有变化材质上也有较大的反差。铺砖运用简洁的几何直线形成安定、信赖、有序的空间感。植被树木:雪松、棕竹、马尾葵、小叶榕、草坪场地内部树木分布杂乱,缺乏围合感和空间界定感,垂直方向上没有空间感,底部的草坪过于稀疏,缺乏引导性和界定感,场地缺乏秩序,雪松缺乏亲和感,草坪没有被利用,使场地的活动空间和行为多样性减少。改造意见:将树木重新种植建立场地的秩序感,种植顶界面有覆盖的树木移除雪松,增加低矮灌木围合底部空间,将人群引入草坪设置座椅增加路径。增加视觉的多变和嗅觉的多变。增加场地的个性。植物与水体的阴影关系早上中午下午通过分析植物阴影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进行活动的分区以及座椅的摆放位置。活动的动区和静区都要有一局部设置在树荫下方,以便夏季和冬季对日照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在水上设置一些树荫下得活动区,增加亲水性为的多样性。还可以用树荫和铺砖结合进行活动空间的界定。将不同高度品种的植物和阴影形成的不同景观层次的视觉变化。三、尺度与人群行为分析场地北向为运动场,南向为经济管理学院,运动场方向相对场地而言尺度大,形成总体开敞的北向,南向经管学院对场地的限定作用也包括了尺度的比照,从整体看来场地的尺度很小,再有树木的尺度较大,形成了场地内部封闭的感觉,从而这块场地从外界看来不显眼,这也是场地失落的一个局部。对于场地内部的尺度,中间的休憩场所与绿地的尺度相比很小,从人们的在绿地上的踩踏路径也可以看出绿地的尺度的不适,内部硬质铺地的空间尺度小,目前多用于穿越功能,少有人的行为,并且人的停留也多是出于角落区,人们的行为是与空间的分割有关系的。尺度上的变化可以让人们选择空间行为。创造不同的适宜的空间尺度用于不同的空间行为对于场地设计是很重要的,人们的行为会根据尺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尺度的分析之后,考虑的是场地的尺度的层次变换,让人们有适宜的存在感。高宽比、围合感与人群行为分析根据实地观测,东西方树木对内部休憩场地限定产生的D/H值大约为4,南北向树木产生的D/H值大约为3,经管学院与场地的D/H大约为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场地内部的树木围合感相对于外部开阔的场地而言是很强的,建筑对其的围合感还不是很强,主要是建筑只有经管学院的一面比拟高,起到一定的围合感作用,但在场地的内部由于树木的围合,而且都是外部围合,绿地占用很大,从D/H可以看出,在内部而的感觉是很开敞的,内部可以说是一览无余。这就产生了人们对场地的不适感,特别是在大踏步区域开敞度特别大,除了穿越功能,几乎没有其他行为,以前的设计的台阶供人们坐的功能丧失,甚至台阶由于太宽,中部几乎没有人行走。在一些小的具有围合感的区域还有人在其中看书休息等。目前场地的围合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很大,所以考虑空间层次的分布,分割这种围合感。视线与人群行为分析场地外到达内部的视线主要是通过树木的缝隙到达的,场地的视线比拟封闭,至少不知道这个场地的人不会对场地产生好奇心理,所以到达场地的主要是熟知此地的穿越或是喜好安静的人群。在场地内内部,视线开阔,没有私密性,场地向外的视线那么是封闭的,北面运动场是个比拟活泼的视线,但场地内却很难到达。北面的视线为建筑物,视线没有活力,但却是很开敞的视线可以到达。场地内视线单一,空间的层次性也不丰富,人的行为没有活力,使得场地处于静止状态。创造丰富的视线与运动场与外界封闭的视线的相通对于场地的恢复活力是很重要的,能够进一步增加人们在场地内的行为模式,激发场地的生命。四、场地人群及活动分析主要活动人群分析1、学生:学生集中出现于清晨,主要活动为读书,兼有局部学生休息,也有学生穿越场地到达第一综合楼及基因研究所,或路过场到达第二综合楼、图书馆等。2、工作人员:以第一综合楼及图书馆教职工为主,使用性质多为路过、穿越。3、外来人员:以途经校园的人员及附近居民〔包括局部教职工家属〕为主,其中途经人员多为上学或者放学的一三七中学生,前者较少停留。不同人群不同时段活动及使用频率分析活动类型路过、穿越运动读书玩耍主要场所场地内主要路径一综楼下、草坪内一综楼下、水池旁各处主要参与人群学生、工作人员、外来人员均有参与老人、学生学生〔使用者较为固定〕外来人员〔包括教职工家属等〕、学生使用频率清晨、中午、黄昏以及上下课时间使用频率较高天气温和晴朗时发生频率较高清晨时段较多天气温和晴朗时发生频率较高选取有代表性的日期及时段对场地活动人群进行观察与统计,并分析场地使用状况以及功能定位。根据统计结果对使用人群进行初步划分,按目的性分为路过穿越、工作学习及休闲娱乐三类。考虑到校园生活特色,有时间波动,故分时段分批次进行了观察统计。日期:2011-11-08天气:小雨时间段9:00---9:3011:00---11:3014:00---14:3017:00---17:3021:00---21:30路过穿越222517208工作学习54363休闲娱乐74230总计3433222911对应折线图分析结果:1、全天活动以路过穿越为主,且该人群以附近居民为主,因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穿越场地取捷径。2、自然游憩的校外人员和前来休闲娱乐的人群较少。前来玩耍的主要人群为放学回家路过并决定逗留的小学生。3、夜晚场地几乎无人活动。时间:2011-11-10天气:阴转晴9:00---9:3011:00---11:3014:00---14:30路过穿越203115工作学习325休闲娱乐71312总计304632对应折线图分析结果:1、相对于阴雨天气,三种活动人群在天气放晴后均有所上升。2、休闲人群在天气放晴后有大幅增多。五、综合分析:现象:天气晴朗时场地活力上升,阴雨天气影响了场地活力。对策:增加可以避雨的构筑物。现象:场地夜间处于黑暗状态,高大混乱的乔木辅助了阴冷气氛的制造,几乎无人活动。对策:重新布置场地植被,合理引入夜间照明设施。3、现象:穿越人群较多,而停留人群相对较少。对策:重新划分空间,创造吸引人群停留的空间,引导场地内其他积极行为的发生。现象:场地内主要活动人群中学生比重低。对策:对空间进行再次配置,创造更加适宜学生读书与交流休憩的空间,并加强场地内设施的管理。调查场地根本问题总结〔1〕管理的缺失:垃圾桶等公共设施长期没人清理,水池里各种垃圾,草坪上野草丛生,植物没有修剪。〔2〕夜晚照明的缺失:场地内没有照明设施,导致晚上几乎没有人使用这块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