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贵州省仁怀市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使得后世戏曲音乐可以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戏曲音乐的花丛中熠熠生辉。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融合汲取了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时的北曲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了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元杂剧向上则描述君臣之间、朝廷官员之间、政治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向下更是描述了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元杂剧还在主题和题材上为后世戏曲音乐提供了大量的范本,深刻影响了后世戏曲音乐。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表达了男女之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为后世爱情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娇红记》、清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皆是受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主题内容的影响。其次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明传奇《鸣凤记》和清传奇《清忠谱》则受到了《赵氏孤儿》的影响,表现出了更加深刻且强烈的道德性、批判性、人民性。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元杂剧主要是以相同宫调系统的若干曲子或者相同笛式系统的若干曲子连缀成套来进行架构,也就是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了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已然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形成。而且元杂剧是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戏曲已经形成了以“生、旦、净、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如“生”角就是传承于宋金杂剧中“末泥”的角色行当,发展到元杂剧中的“末”角,再到现今的“生”角。生角主要扮演男性人物,近代不同地区不同戏剧会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来做不同的生角划分,如老生、小生、武生等。“净”角起源于宋金杂剧中的“副净”一角,到元杂剧中称作“净”,以脸部化妆为特点,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组合成形态各异的脸谱,用以表现耿直刚烈、粗犷豪爽、冒失鲁莽、阴狠狡诈的各种男性角色。从宋杂剧以滑稽角色为主再到元杂剧以正剧角色为主,为后世戏曲音乐中的角色行当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梁越《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比较》)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中出现了很多蒙古族语言词汇,如《陈州粜米》中出现的“虎刺孩”,也作“忽刺孩”,蒙语为强盗的意思。再如在《窦娥冤》等一些剧目中经常出现的“歪刺骨”,是蒙语中骂人的话,有贱骨头的意思。元杂剧中有着大量以汉语和蒙语交杂的曲词,如《杀狗劝夫》中哥哥罚孙二在风雪中跪拜,孙二唱:“则被这吸里忽刺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又被这失留屑历的雪片儿偏向我密蒙蒙坠,将这领希留合刺的布衫儿扯得来乱纷纷碎。”整段曲词就以汉语杂揉蒙语的形式描绘孙二穿着破衣烂衫长跪在风雪中的可怜场面。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剧作家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在主线大故事中插入小故事、小插曲,来让情节更曲折、更精彩。如著名的《窦娥冤》中,窦娥受冤的故事是主线,本在窦娥“三愿”应验后,已可作为全剧精彩的结束,但关汉卿又在主线大故事后,嵌入窦娥化为孤魂让窦天章为自己洗冤的小故事,让全剧更加精彩,更受民众喜爱。不仅如此,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鬼神显应、民间信仰、算命占卜等,对剧作家的创作影响不可忽视。如《盆儿鬼》中,瓦窑神戏弄盆罐赵,是通过鬼神对恶人进行惩罚的。这些杂剧通过鬼神显应的朴素民间元素,使得杂剧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民间信仰对一些元杂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元杂剧研究方面,《桃花女》并不是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就民俗文化层面而言,它却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的传统风俗,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摘编自王垚峰、王军涛《再论元杂剧之“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元时期,剧作家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采取“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B.元杂剧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因此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音乐形式的营养。C.元杂剧中的爱情剧主题都是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D.戏曲中的“净”角以脸部化妆为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其脸谱来推测出该角色的大致性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杂剧中有蒙古族词汇,还出现了蒙汉语交杂的曲词,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B.《西厢记》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它在文学上与反映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赵氏孤儿》所呈现的艺术价值是一样的。C.元杂剧《窦娥冤》和《桃花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窦娥“三愿”应验与《桃花女》中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在内容上都含有鬼神显应等世俗元素。D.《桃花女》在民俗文化层面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剧中桃花女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着下层世俗文化,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近代戏曲仍沿用“旦”这个名称,会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来做不同的旦角划分。B.元杂剧非常重视歌舞戏,往往通过歌舞来表现剧情中需要深刻剖析人物内心情感。C.元杂剧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宋金杂剧,如元杂剧的《墙头马上》就取材于宋代的杂剧。D.清代戏曲《桃花扇》继承了元杂剧表现历史兴衰的传统,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元杂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答案〗1.B2.B3.D4.①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②接着从主题题材、唱腔体制、角色行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概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5.①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②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③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则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④世俗元素的存在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因此”错误。由原文“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融合汲取了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时的北曲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可知,选项因果倒置。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它在文学上与反映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赵氏孤儿》所呈现的艺术价值是一样的”错误,由原文“元杂剧中……其次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可知,文中只是说《赵氏孤儿》是“该主题的典型作品”,并没有说艺术价值一样。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戏曲角色的延续。B.是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表现形式的解说。C.是说元杂剧在题材上受到宋金杂剧的影响。D.是说清代戏曲《桃花扇》在主题上受到元杂剧的影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这一观点。A、B、C三项都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的观点。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可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从第二段“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可知,然后,从音乐形式、题材和主题的角度概括元杂剧的包容性;从第三段“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可知,第三段从主题题材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四段“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第四段从唱腔体制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五段“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可知,第五段从角色行当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可知,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可知,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从材料二“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可知,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从材料二“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可知,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雕刻师墨中白1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2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3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钱的。4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5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6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7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8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9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10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11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12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13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14夏日飞雪。15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16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17大雪后,雨不停。18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不吃,肚子饿得慌。19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20大雨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21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22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23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24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想要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25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26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27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28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29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30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31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那儿。32“刻,刻,刻!”牛二厉声道。33“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34“你站着刻。”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35“刻什么?”葫芦先生也不生气。36“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刻。”37“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葫芦先生笑着说。38“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39“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挥,说,“好了。”40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41“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42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43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44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45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46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47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48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49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选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老者的身份——雕刻者,“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B.“葫芦先生居住在葫芦树下,睡在葫芦里。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葫芦”,营造了神秘气氛,体现了小说的虚构性质。C.“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买”突出他技艺精湛。D.钱多因葫芦先生刻的葫芦搅和了他的发财大计而心生怨恨,体现了他的自私;而牛二乘着酒劲去找葫芦先生的麻烦,显得冲动而蛮横。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采用全知视角,通过简短段落设置加快叙述节奏;利用人物对话灵活刻画葫芦先生的雕刻技艺、惩恶扬善的品性。B.文章叙写两件事刻画米吨、牛二与钱多这三个次要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鲜明对比,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C.文章在刻画葫芦先生的形象中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葫芦先生技艺精湛,同时也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主张。D.小说语言朴素自然,通过蒙太奇式片段组合叙事,使用口语性和大众化的语言,增加了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让人读来感到轻松愉快,亲切自然。8.文章第13—17段描写雪灾,这样的写作安排有何用意?9.有人评论墨中白创作的《雕刻师》既充满了传奇色彩又能给人真实感,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传奇性、真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A7.B8.①环境上:“夏日飞雪”四个字独立成段,既强调了天气反常,又营造了紧张氛围。②人物上:大家准备收麦子时的环境描写,着力描写了狂风、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③情节上:与上文葫芦先生的简短预言相呼应,突出人物的传奇色彩。9.传奇性:①人奇:文中主人公葫芦先生人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原来是红遍京城的魔术师,现在是雕刻葫芦的白胡须老者。他的性格和才艺也有传奇色彩,不仅雕刻的葫芦有神奇力量,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预知夏日飞雪。②事奇:小说的故事性强,情节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在牛二衣服上雕蟒的情节奇特有趣。③物奇:小说物象葫芦上面雕刻的麦子可以变成大米,葫芦里面可以睡下葫芦先生等充满传奇色彩。真实性:①人物刻画真实,如“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让我们看到牛二的得意和霸道。②环境描写真实,如“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雪将至的压抑,都是现实情景的艺术再现。③主旨真实,小说以传奇故事反映现实,批判钱多、牛二唯利是图、欺压百姓,但最终都被葫芦先生治服,表达了现实中人们对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美好期盼。④情节真实,小说情节发展合理,有铺垫,有照应,如前文写蟒蛇为葫芦先生看护葫芦,后文写蟒蛇缠住牛二、钱多。〖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错误,结合原文“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可知,应该是表现葫芦先生出身平凡。选项“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曲解文意。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文章叙写两件事刻画米吨、牛二与钱多这三个次要人物”错误,结合原文“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要想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可知,文中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是通过米商米吨以他的善良仁爱与当铺老板钱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得出的,与牛二无关。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原文“夏日飞雪”可知,“夏日飞雪”四个字独立成段,既强调了天气反常,又营造了紧张氛围。结合原文“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可知,大家准备收麦子时的环境描写,着力描写了狂风、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结合原文“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可知,与上文葫芦先生的简短预言相呼应,突出人物的传奇色彩。【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原文“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可知,文中主人公葫芦先生的人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原来是红遍京城的魔术师,现在是雕刻葫芦的白胡须老者。他的性格和才艺也有传奇色彩,不仅雕刻的葫芦有神奇力量,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预知夏日飞雪。结合原文“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可知,小说的故事性强,情节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在牛二衣服上雕蟒的情节奇特有趣。结合原文“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可知,小说物象葫芦上面雕刻的麦子可以变成大米,葫芦里面可以睡下葫芦先生等充满传奇色彩。结合原文“‘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可知,人物刻画真实,如“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让我们看到牛二的得意和霸道。结合原文“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可知,环境描写真实,如“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雪将至的压抑,都是现实情景的艺术再现。结合原文“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那儿”可知,主旨真实,小说以传奇故事反映现实,批判钱多、牛二唯利是图、欺压百姓,但最终都被葫芦先生治服,表达了现实中人们对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美好期盼。结合原文“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可知,情节真实,小说情节发展合理,有铺垫,有照应,如前文写蟒蛇为葫芦先生看护葫芦,后文写蟒蛇缠住牛二、钱多。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当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项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乙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节选自《鸿门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意思是士兵,“卒”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的“卒”含义不同。B.“固”意思是本来,“固”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含义相同。C.“方”意思是土地纵横,“方”与《侍坐》“方六七十”的“方”含义相同。D.“顾”意思是回头看,“顾”与《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的“顾”含义不同。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英雄柔情。垓下被围,弹尽粮绝时,“起”“饮”“歌”“泣”等一系列动词刻画出他面临末路时的悲壮和柔情。B.项羽缺乏自省。他率部出逃,因受农夫欺骗,陷入大泽中。而他始终认为自己失败乃是天数,这揭示了他性格中的弱点。C.项羽勇猛善战。当他逃到东城时,回顾了自己戎马征战,功绩赫赫的生平,随后为了绝境求生,又奋勇斩杀汉军数十百人。D.项羽知耻重义。他逃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劝他急渡,但他认为自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当夜溃围南出,驰走。(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14.项羽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结合甲乙语段,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A12.C13.(1)(项羽)部下骑马跟在后面的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奔逃跑。(2)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来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14.①项羽迷信武力,穷途末路时,仍逞武力之快,恃勇好战。②项羽缺乏远见,在仍有机会时不愿渡江逃生,自断后路。③项羽寡谋轻信,对敌人毫无防备,轻易出卖自己的内应。④项羽刚愎自用,对范增的暗示视而不见,集团内部人心涣散。〖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引兵而东”意思是率兵向东进发,“引兵”的方向是东面,作“东”的状语,故二者联系紧密,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项王”作“自度不得脱”的主语,两者不可断开,应断在“项王”前面,且“数千项王”语意也不通,排除B。故选D。【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然今卒困于此”的“卒”,最终。句意:但是心在却最终被困在这里。《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最终。句意: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B.“今日固决死”的“固”,本来。句意: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本来。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C.“地方千里”的“方”,土地纵横,可译为“方圆”。句意:土地方圆(尚有)千里。《侍坐》“方六七十”的“方”,土地纵横,可译为“方圆”。句意:土地方圆六七十里。D.“项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的“顾”,回头看。句意:(项王)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的“顾”,顾及。句意: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随后为了绝境求生”分析错误,东城快战并不是为了求生,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猛无敌。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麾下”,部下;“溃”,突破;“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走”,逃跑。(2)“数”,多次,屡次;“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三”,再三,指多次。【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可知,项羽虽然善战,但其恃勇好战,只是逞匹夫之勇,不懂得谋略的重要。由原文“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可知,项羽相信命数,没有从长远计议,缺乏远见。由原文“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可知,项羽轻信刘邦的辩解,直接将刘邦军中的内应曹无伤说出,可见其寡谋轻信。由原文“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知,项羽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而且刚愎自用。参考译文:甲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耗尽。汉军以及各个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围困起来。项王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起了楚歌,大吃一惊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那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音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骑马跟在后面的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奔逃跑。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项王于是骑马疾驰,又斩了汉军一个都尉,杀了数十上百人,(项王)再次聚集自己的骑兵。在此情形下,项王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拢船靠岸等候,(他)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尚有)千里,民众(也有)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之后),没有办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让我灭亡,我渡江还有什么用呢!况且我和八千江东子弟(一起)渡江向西(征战),现在没有一个人东还,纵使江东的父兄辈们怜惜(我)而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就不于心有愧吗?”(项王)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个年高有德之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马)没有能战胜它的,(它)曾经一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它,把(它)送给您。”(项王)于是命令骑兵们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接着战斗。(项王)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面对项王,(把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军用千金和封邑万户悬赏我的人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说完话,项王)就自刎而死了。乙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备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行舟”写诗人此行走水路,离家也渐行渐远。通过“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发出此次路途遥远,时日之久的感慨。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有日”“江阔”等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D.全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内蕴诗人凄凉之心。16.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叙事抒情: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用典抒情:运用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B.“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错误,诗中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判定该诗句所运用的抒情手法,然后将手法带入具体诗句中进行分析,明确所抒发的感情。首先要了解尾联诗句的意思,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转入叙事,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应抓住诗句中的不寻常之处,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是从家乡来的,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然后借用这常见之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最终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3)“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主人下马歌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听了大半辈子贝多芬,对其生平却了解不多。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把贝多芬塑造为反抗命运的英雄,虽然并不与事实抵牾,但不免存在夸大和片面的问题。这些年来,我对贝多芬的了解,是①的,有的来自分析作品的文章和唱片说明书,其它更多是从他作品中意会的,经过想象,凑成一幅完整的肖像。扬·斯瓦福德的《贝多芬传》长达八十万字,算是非常翔实了,许多事实是先前不曾了解的,但读完全书,贝多芬在我心中的形象没有变,只是添了更多枝叶,树还是原来那棵树。说起来,贝多芬是符合大众期望的天才艺术家,有着天才艺术家的基本特质:②的才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气质,怪异的脾气,极端的不通世故,以及——在贝多芬这里——非同寻常的长相。在大众眼里,天才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要么是③的神灵。实际上,两者都是,也都不是。对于同时代的人,他特别是对于他身边的人,多半是前者;对于后来的人看来,对于无缘亲近过他的人,他愈来愈是后者。天才的神话是随着时间而逐渐产生的,贝多芬也不例外。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19.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式整齐、表达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零零碎碎②卓尔不群(卓然不群)③高高在上19.①把《贝多芬传》中介绍的事实比作“枝叶”,把贝多芬比作“树”,大树象征着贝多芬作品不朽的生命力;
②语言简洁生动,既包含了对《贝多芬传》的评价,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的崇敬。20.对于同时代的人,特别是对于他身边的人,他多半是前者;对于后来的人,对于无缘亲近过他的人,他愈来愈是后者。〖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根据语境,作者用想象把关于贝多芬的“分析作品的文章”“唱片说明书”及“从他作品中意会”出的内容最终“凑成一幅完整的肖像”,可见作者一开始对贝多芬的认识并不完整,可填“零零碎碎”或意思相近的词语。零零碎碎:形容不完整的事物。第②空,此处需要填写一个词语来修饰“才华”,表现贝多芬具有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的才华,可填“卓尔不群”或意思相近的词语。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卓然不群:指超出常人。第③空,根据语境,此处强调“大众”对“天才”的偏见与不解,把天才看成神灵,神灵所处地位极高,脱离群众,可填“高高在上”或意思相近的词语。高高在上:指所处位置极高。现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把《贝多芬传》中介绍的事实比作“枝叶”,把贝多芬比作“树”,大树象征着贝多芬作品不朽的生命力,作者借用“枝叶”与“树”这两个彼此关联的喻体,既简洁直观地呈现了《贝多芬传》对于认识贝多芬的作用,也包含了对贝多芬及其作品艺术生命长青的赞美,也给读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语言特点上看,本句语言简洁生动,既包含了对《贝多芬传》的评价,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他特别是对于他身边的人”主语位置不当,“他”作为句子主语,不能放在“对于同时代的人”和“特别是对于他身边的人”这两个存在递进关系的状语之间,应放在“多半是前者”前,作主语;第二处,“对于后来的人看来”句式杂糅,为了与上文句式统一,应将“看来”删去。对于同时代的人,特别是对于他身边的人,他多半是前者;对于后来的人,对于无缘亲近过他的人,他愈来愈是后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夜间工作,觉得效率高;也有人是被迫加班,舍弃睡眠;有人喜欢睡懒觉,自封“睡美人”;有人长期为失眠困扰,数羊数到天明……到底什么样的睡眠习惯才是健康的?大家通常认为每天睡够8小时就是健康的睡眠,①,而是因人而异的。遗传、年龄、工种、季节等因素产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必恪守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这样的教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从体育活动开始。青少年白天至少要进行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如跑步、足球、羽毛球等,这样夜里就能睡得更香甜。②。选择白天自己最容易犯困的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加白天的活动量,同时还可以延长夜间深度睡眠的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合理并巧妙地安排节假日活动是整个睡眠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节假日晚睡晚起的习惯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这样久而久之会诱发睡眠的深夜化,③。因此,从周末早晨开始就安排一些集体性的文娱活动,可以预防这种紊乱的发生。21.阅读第三、四段的内容,并使用否定句式进行概括整合。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做好睡眠管理,不要忽略体育活动的坚持,也不要忽略节假日活动的合理安排。22.①其实睡眠时间的长短并非固定;②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也很重要;③导致昼夜节律紊乱〖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分析第三、四段,段首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从体育活动开始”“合理并巧妙地安排节假日活动是整个睡眠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概括性,分别概括出两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用否定句式整合表述为:做好睡眠管理,不要忽略体育活动的坚持,也不要忽略节假日活动的合理安排。【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而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恪守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这样的教条”,可知语境意在强调睡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固定的,故可填入“其实睡眠时间的长短并非固定”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如果选择白天自己最容易犯困的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可知语境意在介绍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故可填入“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也很重要”之类的语句。③处,根据“这样久而久之会诱发睡眠的深夜化”可知本处应填入“诱发睡眠的深夜化”的不利影响。结合“可以预防这种紊乱的发生”,可知本处可填入“导致昼夜节律紊乱”之类的语句。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春天,摆在中医人面前的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中医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开了药方给病人,但效采不太明显,是守方再服,还是变方呢?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时,短期未见明显疗放,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直至达到治疗目的。所谓“变方”是指应用原方疗效不明显,相应地对原方进行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是否要守方?守方服用多久?何时可以变方?如何守方?如何变方?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医生的辨证功夫。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答案〗略贵州省仁怀市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使得后世戏曲音乐可以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戏曲音乐的花丛中熠熠生辉。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融合汲取了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时的北曲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了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元杂剧向上则描述君臣之间、朝廷官员之间、政治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向下更是描述了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元杂剧还在主题和题材上为后世戏曲音乐提供了大量的范本,深刻影响了后世戏曲音乐。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表达了男女之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为后世爱情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娇红记》、清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皆是受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主题内容的影响。其次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明传奇《鸣凤记》和清传奇《清忠谱》则受到了《赵氏孤儿》的影响,表现出了更加深刻且强烈的道德性、批判性、人民性。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元杂剧主要是以相同宫调系统的若干曲子或者相同笛式系统的若干曲子连缀成套来进行架构,也就是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了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已然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形成。而且元杂剧是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戏曲已经形成了以“生、旦、净、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如“生”角就是传承于宋金杂剧中“末泥”的角色行当,发展到元杂剧中的“末”角,再到现今的“生”角。生角主要扮演男性人物,近代不同地区不同戏剧会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来做不同的生角划分,如老生、小生、武生等。“净”角起源于宋金杂剧中的“副净”一角,到元杂剧中称作“净”,以脸部化妆为特点,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组合成形态各异的脸谱,用以表现耿直刚烈、粗犷豪爽、冒失鲁莽、阴狠狡诈的各种男性角色。从宋杂剧以滑稽角色为主再到元杂剧以正剧角色为主,为后世戏曲音乐中的角色行当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梁越《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比较》)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中出现了很多蒙古族语言词汇,如《陈州粜米》中出现的“虎刺孩”,也作“忽刺孩”,蒙语为强盗的意思。再如在《窦娥冤》等一些剧目中经常出现的“歪刺骨”,是蒙语中骂人的话,有贱骨头的意思。元杂剧中有着大量以汉语和蒙语交杂的曲词,如《杀狗劝夫》中哥哥罚孙二在风雪中跪拜,孙二唱:“则被这吸里忽刺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又被这失留屑历的雪片儿偏向我密蒙蒙坠,将这领希留合刺的布衫儿扯得来乱纷纷碎。”整段曲词就以汉语杂揉蒙语的形式描绘孙二穿着破衣烂衫长跪在风雪中的可怜场面。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剧作家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在主线大故事中插入小故事、小插曲,来让情节更曲折、更精彩。如著名的《窦娥冤》中,窦娥受冤的故事是主线,本在窦娥“三愿”应验后,已可作为全剧精彩的结束,但关汉卿又在主线大故事后,嵌入窦娥化为孤魂让窦天章为自己洗冤的小故事,让全剧更加精彩,更受民众喜爱。不仅如此,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鬼神显应、民间信仰、算命占卜等,对剧作家的创作影响不可忽视。如《盆儿鬼》中,瓦窑神戏弄盆罐赵,是通过鬼神对恶人进行惩罚的。这些杂剧通过鬼神显应的朴素民间元素,使得杂剧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民间信仰对一些元杂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元杂剧研究方面,《桃花女》并不是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就民俗文化层面而言,它却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的传统风俗,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摘编自王垚峰、王军涛《再论元杂剧之“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元时期,剧作家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采取“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B.元杂剧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因此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音乐形式的营养。C.元杂剧中的爱情剧主题都是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D.戏曲中的“净”角以脸部化妆为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其脸谱来推测出该角色的大致性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杂剧中有蒙古族词汇,还出现了蒙汉语交杂的曲词,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B.《西厢记》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它在文学上与反映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赵氏孤儿》所呈现的艺术价值是一样的。C.元杂剧《窦娥冤》和《桃花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窦娥“三愿”应验与《桃花女》中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在内容上都含有鬼神显应等世俗元素。D.《桃花女》在民俗文化层面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剧中桃花女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着下层世俗文化,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近代戏曲仍沿用“旦”这个名称,会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来做不同的旦角划分。B.元杂剧非常重视歌舞戏,往往通过歌舞来表现剧情中需要深刻剖析人物内心情感。C.元杂剧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宋金杂剧,如元杂剧的《墙头马上》就取材于宋代的杂剧。D.清代戏曲《桃花扇》继承了元杂剧表现历史兴衰的传统,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元杂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答案〗1.B2.B3.D4.①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②接着从主题题材、唱腔体制、角色行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概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5.①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②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③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则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④世俗元素的存在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因此”错误。由原文“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融合汲取了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时的北曲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可知,选项因果倒置。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它在文学上与反映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赵氏孤儿》所呈现的艺术价值是一样的”错误,由原文“元杂剧中……其次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可知,文中只是说《赵氏孤儿》是“该主题的典型作品”,并没有说艺术价值一样。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戏曲角色的延续。B.是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表现形式的解说。C.是说元杂剧在题材上受到宋金杂剧的影响。D.是说清代戏曲《桃花扇》在主题上受到元杂剧的影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这一观点。A、B、C三项都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的观点。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可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从第二段“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可知,然后,从音乐形式、题材和主题的角度概括元杂剧的包容性;从第三段“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可知,第三段从主题题材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四段“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第四段从唱腔体制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五段“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可知,第五段从角色行当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可知,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可知,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从材料二“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可知,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从材料二“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可知,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雕刻师墨中白1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2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3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钱的。4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5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6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7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8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9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10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11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12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13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14夏日飞雪。15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16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17大雪后,雨不停。18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不吃,肚子饿得慌。19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20大雨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21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22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23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24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想要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25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26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27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28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29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30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31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那儿。32“刻,刻,刻!”牛二厉声道。33“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34“你站着刻。”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35“刻什么?”葫芦先生也不生气。36“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刻。”37“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葫芦先生笑着说。38“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39“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挥,说,“好了。”40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41“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42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43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44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45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46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47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48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49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选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老者的身份——雕刻者,“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B.“葫芦先生居住在葫芦树下,睡在葫芦里。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葫芦”,营造了神秘气氛,体现了小说的虚构性质。C.“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买”突出他技艺精湛。D.钱多因葫芦先生刻的葫芦搅和了他的发财大计而心生怨恨,体现了他的自私;而牛二乘着酒劲去找葫芦先生的麻烦,显得冲动而蛮横。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采用全知视角,通过简短段落设置加快叙述节奏;利用人物对话灵活刻画葫芦先生的雕刻技艺、惩恶扬善的品性。B.文章叙写两件事刻画米吨、牛二与钱多这三个次要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鲜明对比,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C.文章在刻画葫芦先生的形象中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葫芦先生技艺精湛,同时也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主张。D.小说语言朴素自然,通过蒙太奇式片段组合叙事,使用口语性和大众化的语言,增加了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让人读来感到轻松愉快,亲切自然。8.文章第13—17段描写雪灾,这样的写作安排有何用意?9.有人评论墨中白创作的《雕刻师》既充满了传奇色彩又能给人真实感,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传奇性、真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A7.B8.①环境上:“夏日飞雪”四个字独立成段,既强调了天气反常,又营造了紧张氛围。②人物上:大家准备收麦子时的环境描写,着力描写了狂风、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③情节上:与上文葫芦先生的简短预言相呼应,突出人物的传奇色彩。9.传奇性:①人奇:文中主人公葫芦先生人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原来是红遍京城的魔术师,现在是雕刻葫芦的白胡须老者。他的性格和才艺也有传奇色彩,不仅雕刻的葫芦有神奇力量,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预知夏日飞雪。②事奇:小说的故事性强,情节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在牛二衣服上雕蟒的情节奇特有趣。③物奇:小说物象葫芦上面雕刻的麦子可以变成大米,葫芦里面可以睡下葫芦先生等充满传奇色彩。真实性:①人物刻画真实,如“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让我们看到牛二的得意和霸道。②环境描写真实,如“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雪将至的压抑,都是现实情景的艺术再现。③主旨真实,小说以传奇故事反映现实,批判钱多、牛二唯利是图、欺压百姓,但最终都被葫芦先生治服,表达了现实中人们对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美好期盼。④情节真实,小说情节发展合理,有铺垫,有照应,如前文写蟒蛇为葫芦先生看护葫芦,后文写蟒蛇缠住牛二、钱多。〖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错误,结合原文“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可知,应该是表现葫芦先生出身平凡。选项“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曲解文意。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文章叙写两件事刻画米吨、牛二与钱多这三个次要人物”错误,结合原文“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要想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可知,文中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是通过米商米吨以他的善良仁爱与当铺老板钱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得出的,与牛二无关。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原文“夏日飞雪”可知,“夏日飞雪”四个字独立成段,既强调了天气反常,又营造了紧张氛围。结合原文“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可知,大家准备收麦子时的环境描写,着力描写了狂风、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结合原文“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可知,与上文葫芦先生的简短预言相呼应,突出人物的传奇色彩。【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原文“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场馆二手房三方合同模板
- 购房送旅游合同模板
- 地铁扩建工程钻孔服务合同
- 教育论坛喷泉建设合同
-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招投标文件
- 救护车驾驶员劳动合同范本
- 高铁站户外喷泉施工协议
- 隔音降噪大白施工合同
- 铁路道口安全路基铺设协议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物理试题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方案
- 房地产园林绿化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规模统计、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 2024春节前安全培训
- 物业管理基础培训
- 视频监控方案-高空瞭望解决方案
- 完整液压系统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通信工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4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6 Unit 2 I've got a stamp from China教案 外研版(三起)
- 2024年安全员A证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