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升初复习提高试卷测试卷(带答案)看拼音写词语。面对老师的pīpíng_____,他什么也没有jiěshì_____,因为他知道即使biànjiě_____也没有用。他满脸yōushāng_____,只能自认dǎoméi_____。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刑罚(xíng)
蒸融(zhēn)
坚劲(jìn)
宪兵(xiàn)B.依偎(wèi)
蝎子(xiē)
漩涡(xuàn)
头涔涔(cén)C.敦厚(chún)
花圃(pǔ)
侦探(zhēn)
瞻仰(zān)D.侵袭(qīn)
炊烟(chuī)
心扉(fēi)
戛然而止(jiá)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张皇
兴高采列
可见一斑
响遏行云B.报歉
悬崖峭壁
牙牙学语
流连忘返C.勘测
苟延残喘
和蔼可亲
张冠李戴
D.炼就
焦燥不安
长途跋涉
为所欲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B.我们反对上课打闹逗笑等违法乱纪的行为。C.注意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关键。D.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信任。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B.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C.《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D.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陈洁周末本想帮妈妈用洗衣机洗衣服,可是停电了,就陪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了,适合表现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将错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我抬头看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星星。②这些眼睛每一次颤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③在我们房屋外面,有一片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④它们像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⑤我常常出神地凝视那些美丽的星星。A.③①④⑤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⑤②①④ D.③①②④⑤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1)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2)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服务》)(4)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诗人借“石灰”这一事物来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5)“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描写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这个节日我们有吃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6)开心: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用夸张的手法仿写句子)盼望: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字,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语。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62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12、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l)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假装13、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14、给下面句子用“/”正确断句,并翻译意思。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15、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尼斯湖水怪位于苏格兰的尼斯湖长38千米,深200余米,湖水冰冷而又看不到底,据说那里生活着一头水怪。第一篇关于水怪的报道,出现在1565年。据说这头水怪用尾巴把一棵橡树扫断了,砸死了三个人。1872年至1903年之间,还有许多有关水怪的目击报告。有一篇发表于1933年5月2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对夫妇看到一头巨大的怪兽在300米开外的水中游动,它的背上长着两个长达6米的黑色的驼峰。现在尼斯湖水怪几乎人尽皆知,许多人都声称看到过这样一头怪物:天鹅般的长颈伸出水面2米多,体长至少9米,皮肤呈黑色。人们采用回声探测器、水下摄像机以及小型潜艇等设备对这头怪物进行探测,但都一无所获。当然,这头水怪很有可能因为船只的惊吓,躲进了湖水的深处,探测器无法探测其位置。但生物学家们一直怀疑是否真有这头怪物存在。如果真有人类不曾知道的生物存在,它就不应该只是单独的个体,应该是一个种群。但是尼斯湖根本无法为这么大的种群提供足够的食物。最著名的尼斯湖水怪照片拍摄于1934年。这张照片一直以来被当作尼斯湖水怪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但是现在却被证实是假的。拍摄者在去世前承认,他当时自己制作了模型,并将模型放入了湖中拍了下来。他只是想和报社恶作剧一下。现在有一些专门研究未知动物的研究方向,那就是“神秘动物学”。神秘动物学家们收集相关的目击报告,尝试在自然界中找到报告中所描述的动物。事实上,许多被神秘动物学家找到的动物,之前一直都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中。非洲东部卢旺达的农民向白人猎手报告说,常有巨大的猴类在树林中出现,它们用手在树梢上攀缘。猎人们一直把这些信息当作是迷信。但他们在1901年成功错杀了一只这样的猴类。霍加我(音同“披”)、科莫多龙和大熊猫曾经也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动物。在墨西哥,流传着一种猫科动物的恐怖传说,它比美洲豹和美洲狮更凶猛、更快。没人相信这个传说。1986年,有人捕到一只巨型美洲狮。1994年,研究人员在老过和越南发现了中南大羚(索拉羚)和一巨鹿的痕迹。16、“神秘动物学”是指(
)(填序号)A.专门研究神秘动物的学科。B.专门研究稀有动物的起源、发展、进化的学科。C.专门研究未知动物的学科。17、人们对尼斯湖水怪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A.尼斯湖水怪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种群,尼斯湖为它们的生存提供足够的食物。B.尼斯湖水怪人尽皆知,人们都声称看到过这样一头怪物。C.人们采用回声探测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对水怪进行探测,但是一无所获。D.1934年拍摄的尼斯湖水怪照片,证实了尼斯湖水怪确实存在。18、你认为尼斯湖水怪存在吗?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阐述你的理由。(不少于两点)_________________19、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据说”“目击报告”,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丁立梅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椰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③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的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④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⑤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呐!”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⑦“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⑧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⑨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⑩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匐地走了。①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20、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__________。22、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母亲的形象?谈谈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23、谈谈你对结尾的“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24、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习作。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有一些事情让你有所触动,或感动、或高兴、或难过、或盼望、或后悔……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认真回想一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要求:(1)自己命题。(2)融情于事,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3)要做到有具体内容,详略得当。(4)字数450字左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
批评
解释
辩解
忧伤
倒霉【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辩、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D解析:D【详解】考查汉字的读音。A项蒸融(zhēng);坚劲(jìng)。B项依偎(wēi);漩涡(xuán)。C项敦厚(dūn);瞻仰(zhān)。3.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A项,“兴高采列”应为“兴高采烈”。B项,“报歉”应为“抱歉”。C项正确。D项,“焦燥不安”应为“焦躁不安”。4.B解析:B【详解】选B项错,是因为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一群蚂蚁就可能翻江倒海,有点言过其辞,不符合实际。C句是排比,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此句符合这一条件,充分说明叶片给房屋带来的好处。例如: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A句是比喻,把图书馆比作宝库,形象生动。比喻:为了更形象地描写说明事物,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个完整的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组成。常见的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借喻中可以不出现喻词。例如: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D句是拟人,用欢笑、推、挤、热闹等词把“藤萝”拟人化了,生动形象。5.C解析:C【详解】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修改。在选项A中,句子“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属于前后搭配不当,应该是克服了缺点,改正了错误。在选项B中,句子“我们反对上课打闹逗笑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我们可知属于用词不当,可以改成“违反纪律”的行为。在选项D中,句子“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信任。”属于词语搭配不当,可以改为:我决心拥有优良品德和高尚的情操。6.B解析: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提示语在前,“说”后面加冒号。提示语在中间,“说”后加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加句号。B项中,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渔民”“工匠”“流浪汉”并列词语,可以用顿号。7.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人名言以及谚语俗语的识记和积累,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根据语境的含义可以得出最符合的语句是A项。A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符合题干的要求,想做的事情没做成,却意外做成了其他的事情。B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C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D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8.B解析:B【详解】考查句子的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后。先看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应该先指出陈述的对象,即房屋外的蓝天,再根据所给的其他四句,它们相对独立构成一个语段,与前面已给定的内容在语法上、结构上等方面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蓝天中有星星,星星像眼睛,眼睛赐予我祝福,因此顺序依次是③①⑤④②9.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把数不清的牛皮船掀翻。
他没有见过天空这样蓝。
鲁滨逊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他恐惧万分,猜想这难道不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脚印吗?
读书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床上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旁过去。【详解】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是由“……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构成的排比句,仿写句要用此句式。10.
松间沙路净无泥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
赏月
她盼了一个世纪,终于盼来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1)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词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出处:《淮南子·汜论训》,为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创作的一篇散文。(3)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课文语段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的是中秋月圆之夜,作者思念故乡友人之情。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例句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喜得快要发疯了”将八儿欢喜的程度夸大化,突出八儿非常的欢喜。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本题要求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人物“盼望”的心情,可将“盼望”的程度夸大化,如:我们盼望着开学那一天的到来,简直望眼欲穿啊!11.消灭错别字、规范书写,任重而道远。【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续写。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透彻理解全文旨意。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的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或对事件进行归纳、总结。12.C解析:12、
C
D13、B14、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王右军醒来,听到他们所谈论的事情,知道自己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吐出口水,弄得头上脸上被褥上到处都是,假装睡得很熟。15、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的人。【分析】译文: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12、本题考查学生重点文字词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字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字词的意思(l)“屏人论事”句意为: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屏:退避,摒退。故选:C。(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句意为: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阳:通“佯”,佯装。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重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加点字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加点字的意思。本题例句“大将军甚爱之”句意为: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之:代词,指人A“怅恨久之”句意为: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之:结构助词,无实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句意为:河曲智叟笑着阻止他。之:代词,指人。C“小大之狱”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之:的。D“宋何罪之有”句意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综上,可知本题选:B。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本题“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句意是: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故停顿应为: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人物形象。通过阅读全文,结合译文可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王右军明白自己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慌张,能够保持镇定,于是“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在紧要关头还能想出装睡的办法,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机智。13.C解析:16、C17、C18、尼斯湖水怪不存在。理由:水怪照片只是拍摄者想和报社恶作剧一下没有被证实;尼斯湖水怪的存在只是传说,没有证据说明真正存在。19、不能去掉。因为“据说”表达此信息的来源并非发言人,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目击报告”表示是亲眼看到。说明水怪只是听说的,没有真实依据,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1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现在有一些专门研究未知动物的研究方向,那就是“神秘动物学”。”可知,“神秘动物学”是指专门研究未知动物的学科。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说法错误。从“果真有人类不曾知道的生物存在,它就不应该只是单独的个体,应该是一个种群。但是尼斯湖根本无法为这么大的种群提供足够的食物。”可知,尼斯湖不能为它们的生存提供足够的食物。B.说法错误。从“现在尼斯湖水怪几乎人尽皆知,许多人都声称看到过这样一头怪物”可知,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到过这样一头怪物。C.说法正确。从“人们采用回声探测器、水下摄像机以及小型潜艇等设备对这头怪物进行探测,但都一无所获。”可知,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从“最著名的尼斯湖水怪照片拍摄于1934年。这张照片一直以来被当作尼斯湖水怪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但是现在却被证实是假的。拍摄者在去世前承认,他当时自己制作了模型,并将模型放入了湖中拍了下来。他只是想和报社恶作剧一下。”可知,不能证实了尼斯湖水怪确实存在。1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尼斯湖水怪不存在。从“最著名的尼斯湖水怪照片拍摄于1934年。这张照片一直以来被当作尼斯湖水怪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但是现在却被证实是假的。拍摄者在去世前承认,他当时自己制作了模型,并将模型放入了湖中拍了下来。他只是想和报社恶作剧一下。”可知,这是恶作剧,没有被证实。从“事实上,许多被神秘动物学家找到的动物,之前一直都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中。”可知,尼斯湖水怪的存在只是传说,没有证据说明真正存在。19、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对策:表态(删还是不删);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示例: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据说”“目击报告”不能去掉。据说:根据别人说。表达此信息的来源并非发言人,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目击报告:意思是亲眼看到。用这两个词,一方面说明水怪只是听说的,没有真实依据,另一方面,又说明有的人亲眼看见,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4.20、背驼貌丑的母亲给儿子去学校送东西,但儿子却嫌弃母亲。20、父亲、母亲22、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为下文嫌母丑埋下伏笔。23、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不要因我们的自私而伤害了爱我们的人。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她,尊敬她,让她幸福,就是对她最好的安慰。我想对自己说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只有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是一篇记事文。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写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背驼貌丑的母亲给儿子送东西这件事,答题时可围绕这一中心来总结。20、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文章的标题是“不要对那个人叫嚷”,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知道,这里的“叫嚷”是儿子对母亲的叫嚷。从最后一自然段中“类似的事还很多……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等语句可知,标题中的“那个人”不单指文中的母亲,也指同样爱我们的父亲,所以“那个人”指的是父母。22、本题考查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识别和作用分析。结合“驼背的母亲”和“已弯曲成一把弓”可知是外貌描写;结合“努力朝上昂着”和“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可知是动作描写。画线句子写了母亲的外貌和动作,突出了母亲外貌的丑陋和行动的艰难,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23、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是对每一个孩子发出的警示。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尊严,但我们的一声叫嚷、一次漠视也会使父母伤心,我们不能因其贫穷、丑陋或木讷,而忽略、漠视他们的关爱。24、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孝顺父母,理解父母表述即可。15.范文:那件事我铭记于心生活中有无数件琐碎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串起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小事已经渐渐消失在记忆的星空中。然而,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药店合作合同范本
- 丹麦工作合同范本
- 办理消防验收合同范本
- 个人工资合同范本
- 入股公司项目合同范本
- 2024年云浮联通招聘考试真题
- 东莞代理记账合同范本
- 2025东风公司全球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买卖车订金合同范本
- 2024年河南濮阳工学院筹建处 引进考试真题
- 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
- 春节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培训课件内容
- 消防设施维保过程风险及保障措施
- 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中国剪纸介绍2
- 饮酒与糖尿病
-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保健(八段锦)4
- 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
- 银屑病诊疗指南2024
- (高清版)DB43∕T 1734-2020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联锁装置安全技术要求
-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
- 出生医学证明警示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