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课件 第六章 视觉美学_第1页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课件 第六章 视觉美学_第2页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课件 第六章 视觉美学_第3页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课件 第六章 视觉美学_第4页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课件 第六章 视觉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美学视野中的视觉信息视觉信息与文字信息的一个最为明显的区别是它的外部特征,比如色彩、图案、节奏等这些外部形式,它们一方面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另一方面也给受众带来美的感受,并因此让视觉元素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吸引力,让观者产生认知和情绪上的反应。美以及美学是一个广泛的知识领域,我们这里主要关注其和视觉传播的交集。一、美学美学不等同于艺术研究,艺术是美学研究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在自然甚至日常生活中都蕴含着美。美学不等同于视觉艺术的研究,人们往往认为美蕴含在一种可见的直观的形式中,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同样也存在美,美妙的文字也会激发出人们的审美感受。美学研究的不只是一种“事物”,也包括过程。这里包含着这样几个方面:可见可感的事物、事物的生产创造者以及假定的观看对象。美学研究的是这三者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其中的任何一个,因为美感完全是在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中才产生的。二、视觉与美视觉和美有着解不开的关系:一方面,美大量地存在于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艺术中,比如绘画、雕塑、摄影艺术等。另一方面,视觉又是人们获取美的主要方式,虽然同样也可以从听觉获得美,比如听音乐、听歌曲,但是,正如视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一样,视觉也成为获得美感的主要感知方式。三、视觉传播与美观者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了美感,这并非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认知。由于形式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它和信息传达的意义密切结合在一起,因此,视觉信息的美学价值也关联着视觉传播整体效果的实现。一般来说,如果观者能从视觉元素中获得美感,则有利于视觉信息的传播,因为具有美感的视觉元素可能会被优先处理,使观者印象深刻,有利于引导观者理解内涵意义。因此,站在视觉传播的角度,对于信息的生产者来说,如何让视觉元素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够给观者以美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第二节视觉认知与美一、从视觉认知角度研究美现代美学的一部分研究重点放在了对审美心理的探讨上,围绕着人的“审美经验”展开。所谓审美经验是指“人们欣赏着美的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产品时,所产生出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学术观点在视觉与美的研讨中被广泛引用,他发展了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观点,将其扩展到艺术研究领域中,系统探讨了观看过程中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他的观点是探讨视觉传播过程中审美心理产生的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在这里将他的观点归纳如下:第一,观看的整体性,美隐含在整体之中。第二,观看的动态性,美隐含在动态的过程中。第三,观看的创造性。第四,观看的普遍性。二、视觉认知与审美经验的获得(一)平衡美平衡感是让视觉获得愉悦的首要因素,主要靠图像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力的作用达成,而这个力和物理的力很相似。为什么平衡能给人以美感?阿恩海姆认为:对于一个平衡的构图来说,其形状、方向、位置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度,以至不允许这些要素有任何些微的改变。(二)简洁美简洁美,不是要减少画面里视觉元素的数量,或者减弱视觉元素表意的深度,而是要对这些元素进行梳理和整合,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深刻的内容,这种“最聪明的组织手段”将会让视觉获得愉悦。(三)色彩美对色彩美的感知与很多要素相互联系,比如形状和色彩的关系、色彩本身的表现性的问题,以及个体对色彩的喜好等。而能够获得色彩美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色彩之间以及色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由于色彩本身的性质包含三个要素即颜色、明度、纯度,因此,在考虑和谐的时候要将这三个要素都考虑在内。以下两个关于色彩和谐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色彩美的含义:第一个是相似原理。第二个是和谐原理。在一个关于色彩的测试中,科学家得出下面一些结论:(1)儿童期的色彩偏爱常常随年龄而变化。(2)某些人具有比其他人强烈得多的色彩偏爱。(3)对物体的色彩的憎爱比对色彩样片的憎爱更加强烈。(4)一般来说,色彩的偏爱取决于先天因素和学习因素两个方面的联合作用。(5)一个人的色彩偏爱常常会受到包括工作不如意等心理作用的影响。(6)观看条件的改变会改变色彩偏爱。(7)对色彩偏爱的记忆会使观者对实际色彩的感知截然不同。色彩还会给观者一定的心理感受,歌德把色彩划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色彩如黄、红黄(橙)和黄红(铅丹、朱红),以及消极的(或被动的)色彩如蓝、红蓝、蓝红。(四)形态美形状主要涉及物体的边界,但形状从来就不是单独由这个物体落在眼睛上的形象决定的,人所具备的关于眼前对象的知识,总是紧密地与观看活动契合在一起。对形状的理解,于观者而言,“在视知觉中,人们把握的物体的形状并不一定与该物体的实际边界线等同,一个物体的真实形状由它的基本空间特征构成”。同时,形状不仅是由当时刺激眼睛的东西决定的,而且和观者过去的经验有关,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新的经验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的。形状美也关涉到简化、图底分离、组合、统一等原则的应用。对于形状,经常会提到黄金分割率的应用。黄金分割率被用来描述部分和总体之间的比例。第三节视觉媒介与美什么是媒介?麦克卢汉对此的经典论述是“媒介是人的延伸”。可以说,媒介主要起桥梁和中介作用,以一种物质的方式存在,让人们可以借助其看得更远、听得更多。报刊、电视、电影、摄影、新媒体等都是媒介。麦克卢汉的另外一句名言“媒介即信息”,揭示出媒介本身也是有意义的中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技术的实体,不仅是一种载体,同样也会影响到信息的传递。媒介的形态是由光线、构图、声音等要素构成的,这些形态可见可感,蕴含着美的因素,影响着人的感官体验。一、媒介美学媒介美学在当代产生的背景是,从20世纪开始,美学实践和媒体技术之间产生丰富而复杂的交流。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新的技术形式逐渐渗透到旧的艺术类型中,摄影、电影、电视和录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艺术学校的课程中,并在艺术博物馆中被赋予独立的部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引入,更是促成了大众媒体的生产、储存、传播手段和用途的变化。媒介美学由此诞生,成为媒体研究和美学学科之间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媒介美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媒介美学的研究和探讨时常在媒介素养领域开展,因为对媒介美学的认知将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媒介。具体而言,在应用媒介美学研究中,学者赫伯特·泽特尔总结出如下一些特点:(1)传统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性质,以及人们怎样获得美感,而媒介美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止和运动的图像以及声音,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结构起来,如何以最大的效率传播信息。(2)传统美学的研究思路往往是对现有作品展开分析。媒介美学理论则不仅分析,同时还进行综合,比如所有的屏幕事件如电影、电视、互联网页面,它们的性质特点都被综合在媒介美学理论中。(3)“美学”这个词的英文来自古希腊语中的“感受”,应用媒介美学是对构成屏幕内容的基本元素——光、屏幕空间、声音的研究,同时也分析它们是如何结构起来让表达更加清晰、让受众更好地感知信息的。(4)媒介不再被看作一种中立的信息发布渠道,它也被看作在编码、解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二、电视美学赫伯特·泽特尔摒弃了仅仅从形式特点入手分析电视的表现手段,比如图像、声音等这些元素在电视媒介中的作用。他把电视媒介看作一个整体,从其媒介特质出发进行分析,沿着媒介美学的路径,提出了这样一些电视美学理论观点:(1)借用语境主义理论,泽特尔指出,视觉信息内在的美学特征是在一个语境中以环环相扣的方式组成,最终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这里着重强调了传播语境对于信息传递的影响,在一个动态的随时都在变化的环环相扣的环境中探讨视觉元素的美感传达。(2)借用心理学研究中的矢量理论,泽特尔认为在电影、电视美学里也存在矢量,它是一种带有方向的力,可以细化为指示矢量、运动矢量和图形矢量,这些“力”在“场”的环境中相互作用、传递信息,并且给观者带来心理上的美感。(3)泽特尔把电视美学的研究领域分为五个方面:光线和颜色、两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和运动、声音。这五个方面是作为五个整体领域被研究的,而不是研究这五个领域中的一些细节信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霍勒斯·纽科姆(HoraceNewcomb)的观点,他以文化批评的视角进行电视美学分析。他认为,应该从电视的叙事性特点以及人类学角度看待电视“美学”问题,对于文化产品的美学研究不是对一种所谓纯粹的美感的欣赏,而是要透过美学特征观察它们的本质特征。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电视所激起的感受是虚幻的,但是充满想象力,受众在一个具有文化认同的想象空间里,通过对符码的象征意义的解读来获得对意义的感知。(2)电视是亲密的,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私人化的空间,这和原始社会在具有宗教感的巨大建筑里观看演出不同,和在漆黑的公共空间里看电影也不同。在这种语境下,“真实”的感觉被重新展示、重新创造,“真实”富有象征性。(3)人们在观看电视幻境的时候,是身处一个轻松的世界进行一种“游戏”,在这个疆土或者环境里幻境也被赋予了一种成为真实的可能。(4)电视虽然是一种通俗文化,但是同样也具有人类学意义,在这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就会发现,即使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同样也和艺术一样具有复杂的结构,也能激起美的感受。三、摄影美学摄影是一种现代技术,已经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普遍使用。追溯其在19世纪的诞生,罗兰·巴特指出,摄影在技术上处于两种截然不同手段的交汇点,一个属于化学范畴,即光在某种物质上起的作用,另一个属于物理学范畴,指通过光学设备成像。苏拉热认为,真实是不可拍摄的,但这种对摄影局限性的揭示正是建立摄影美学的基础,摄影美学由此步入一种虚构美学、印迹美学、档案美学以及想象中的指示物美学。苏拉热还界定了摄影的三重性质,将其称之为摄影性,这也构成了独特的摄影美学。(1)不可逆美学。(2)未完结美学。(3)不可逆与未完结的联结美学。四、数字媒体美学数字媒体美学是一个新的话题。肖恩·库比特探索性地围绕人和计算机界面的关系,将数字美学划分为几个讨论话题:数字媒体独特的阅读形式及与阅读相关的技术方法;数字媒体的虚拟现实主义及空间构成;声音与数字媒体;网络化交流与电子人。数字媒体一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