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教案9-人教课标版_第1页
金岳霖先生教案9-人教课标版_第2页
金岳霖先生教案9-人教课标版_第3页
金岳霖先生教案9-人教课标版_第4页
金岳霖先生教案9-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来源:厦门十二中陈爱娃、金岳霖先生――汪曾祺一、教学目的:

、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难点: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三、教学方法:文本研习、自读探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金岳霖他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用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二、简介金岳霖金岳霖(—),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年入北京清华学堂,—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年回国,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部专著。年后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他的三部论著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和前期哲学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三、作者简介汪曾祺(~)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年开始发表小说。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四、文本研习:、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明确:“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2、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行将结束时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可以视做对老年金岳霖的特点的概括,也可以视做对他的一生特点的概括。3、在本文中,关于金岳霖的行事大约有:①、奇特的外貌:A、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B、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C、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②、奇特的行为举止:A、患眼疾,微仰着头;B、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C、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D、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E、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③、独特的教学风格:A、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B、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C、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A、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B、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的面子。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A、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B、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补充材料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⑥、对生活独特的热爱:A、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B、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4、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ā)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5、这种冲淡隽(à)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明确:本文语言也很有特色。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这种韵味有点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文字简练,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五、问题探究1、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2、文章在剪裁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为了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了使表达生动活泼,本文在剪裁布局上似乎有一番认真思考。作者先写金岳霖的外貌,后写其行为;同时又先写课堂上的金岳霖,后写生活中的金岳霖。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写在前面,把一般的印象写在后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重要的材料放在后面。文章还隐约按时间安排材料,由远及近地描写人物,先写西南联大时的金岳霖,后写解放后的金岳霖,体现一种历史的纵深与跨度。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①、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②、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③、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4、如何看待文中出现的“闲笔”?

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再往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法则来说,这种“闲笔”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写散文常有这种“闲笔”,并无人提出批评,倒是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5、本文的当代阅读价值何在?

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则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这本身就很有意义;再有,金岳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凭借老作家汪曾祺的写作才华,写出来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后人长久阅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另外,文章涉及西南联大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价值。六、补充材料西南联合大学(简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办学的学校。先以长沙临时大学的名义在长沙组建;一学期后,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包括其前身,长沙临大)成立于年月。抗战期为年。联大则在抗战胜利后一年,年,才告结束;三校于是年秋季才各自返平津复校。抗战军兴于年月的卢沟桥事变,在卢沟桥事变后的半个月,虽事态实已严重。但在表面上和、战尚在未定之数。当时执政当局曾在这半个月中召开过一串的所谓庐山会议,邀请一些国内知名人士,征询、商讨和、战对策。参加会议者,从主会者在会议结束总结发言所说的“牺牲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一语中,意领神会地认为这次事变仍将以妥协而暂告无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长,在参加庐山会议下山之后,没有立即北返,而逗留于宁、沪,未始不和这心理有关系。然而,就在这时候,平津地区战局恶化,北平、天津相继沦陷。趁着三位校长都还在南京之便,教育部于月中旬决定让三校联合在湖南长沙组建一所临时大学。可以想象到,所以选择长沙作为校址,是从办此新校的物质条件出发的。在卢沟桥事变前两年,为了给预测的应变做准备,清华大学曾拨巨款在长沙岳麓山山下修建了一整套的校舍,预计在年初即可全部完工交付使用。此外,为南迁所作的另一准备是,在卢沟桥事变前两年的冬季,清华大学从清华园火车站,于几个夜间秘密南运好几列车的教研工作所急需的图书、仪器,暂存汉口,可以随时运往新校。没料到,京沪前方战事急转直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只一学期,就不得不放弃上述原先作为办学有利的条件而迁往昆明。到了昆明,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我们一方面意识到抗战不是一个短期的事;另一方面,又意识到联大真是成为一所被剥夺了办学物质条件的大学了。除了勉筹资金自盖了几十栋砖土墙、茅草顶的平条房外,联大的其余校舍都是或租或借自各地在省会的会馆和城内外的各级学校。益以,原在汉口暂存的由清华园秘密南运的可供急用的一大批图书仪器,在从长沙迁校入滇的同时,也从汉口沿长江水运到了重庆,候机转滇。忽遇到一次敌机对陪都的空袭,部分炸毁。难怪当时有和联大同仁至熟的教育界人士,对其朋友的子弟作:不必报考西南联大,联大教育不出好学生的劝告了。但,回顾一下,不久人们就不得不承认西南联大,在其存在的九年中,不只是在形式上弦歌不辍,而且是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培养出一代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众多建国需要的优秀人才。西南联大,这所其实体虽然今日已不复存在的大学,但其名字所以能载入史册,其事迹所以值得人们纪念者,实缘于此。我们不得不把这成果归功于同学的求知愿望和教职员的敬业精神。而这二者实植根于以爱国主义为动力的双方共同信念和责任感。其一,为联大师生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尽管,在这抗战八年期间,前方战事有时遭到挫折,但联大师生对抗战必胜的信念是绝不动摇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们终究要“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的。其次,是联大师生对国家和民族前途所具有的责任感。联大预测到,胜利之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我们国家此时将需要一大批各方面的建国人才。“中兴业,需人杰”,责无旁贷,我们要承担起提供这人才的重任。这二者: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永不动摇;对国家民族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曾启发和支撑了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师生们对敬业、求知的追求。这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可贵的,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七、教后感: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