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文20: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课文赏析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
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
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
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废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
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
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
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
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J。房板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
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
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己行矣,而心似
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
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间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
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J,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
堪任。故终之以f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
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
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
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
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
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
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
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
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
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
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
顺理成章。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
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
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
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
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
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
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
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夏承奏《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词主张
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
敌他、地、堆、独、得、桐、至h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
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
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
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
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煮《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
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二)课文精读
全词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
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
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
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
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
己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
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
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作者介绍
本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词人。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靖康元年
(1126),金人围攻汴京。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毁。李清照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
南方的流亡生活。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南逃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病死。这时金兵又大举南进,李清照孤
身-一人,各地漂泊。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在中
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的创作以她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她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反映她的闺中生活
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其作品基调多清丽、明快,如《如梦令》二首、《一剪梅》(红
藕香残玉章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后期,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故国之思,其作品基调变得
凄凉、悲痛、低沉,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清平乐》(年年雪里)等。
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
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
艺术形象。语言清新自然,不雕琢求工,富有音乐美。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豪放派
豪放派是中国宋词的风格流派之一,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不仅描花间月下日下男欢女爱,更喜
欢摄取军情国事等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即所谓“无言不可人,无事不可人”。豪放
派的词作,大都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态意,崇尚直率,词语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
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词作豪放、大气。
豪放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深刻地影响了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代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
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派
婉约派是中国宋词的风格流派之一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国语•吴
语》中的“故婉约其辞”,“婉”“约”二字都有“美”“曲”之意。“婉约”,即婉转含蓄。
婉约派作品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作品所抒写的感情婉转缠
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
融情于景的。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
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
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诗歌赏析
1.作者怎样传达她那沉重的愁苦的?
直接抒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①借叙抒情:“寻寻觅觅”、“守着窗儿”;②借景抒情: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
有黄花、梧桐、细雨。
2、赏析开头三句一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
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
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
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
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
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
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
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为全词打下了哀婉凄凉的情感基调。
2、请谈谈你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所包含的意思的理解。
①北雁南飞,雁叫声声,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词人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
来触动词人的心伤,使词人伤心难过。
②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词人带过信的,给过词人安慰的,现在丈夫已逝,亲人离散,雁飞
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词人安慰了,所以使词人伤心。
③词人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词人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
词人在北方时就与雁相识,词人现在不是在故土看到北雁,而是在异乡,于是就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
乡之意。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点点滴滴的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在内心凄苦的词
人听来,却像打在自己的心上。
结合写作背景,简要分析令词人的愁情郁结在一起的原因有哪些?
家愁:痛天上人间各半,悲美满姻缘难全。国愁:伤半壁江山沦陷,恨偏安一隅用奸。情愁:苦形影
相吊媚晚,愁漫漫余生难熬。
3、紧接着词人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天气。“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
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4、这愁苦如何排遣?结果如何?(喝酒、看天空,结果愁更浓重。)
◎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
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
◎酒之淡更显愁之浓重:借酒消愁尽管愁更愁,但最起码有醉时的片刻解脱,而酒不管怎么喝却片刻都
压不了悲愁,是酒太淡还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
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为何说是“淡酒”?一一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
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晚来风急”承前“乍暖还寒”,秋天的晚上与白天温差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较多,且夜晚更显
凄苦,衬托愁苦的浓重。
◎“晓来风急”,古人有晨起喝扶头酒的习俗。下阕的“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与之照应,白天
尚且无法排遣愁苦,更何况是凄苦的漫漫长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来的夜晚,也许第二
天又是如此,“晓”使愁苦煎熬的时间显得很长,可见其浓重。
5.意象“雁”如何理解?
明确:“雁”点明秋,象征离愁•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似曾相识”如何理解?
明确:①勾起思乡之愁、亡国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
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②流露悼亡之悲: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一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
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
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
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6.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
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
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
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己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
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7.如何理解“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1)“有谁堪与共摘”:当年也曾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而今“旧时天气旧
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又勾起悼亡之悲。
(2)“有何可摘”: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摘
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
6、怎样理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不能看天空过雁,不想摘地上黄花,只好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
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8、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细雨”?
(1)梧桐叶落,秋色愁人。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一一温
庭筠《更漏子》
(2)雨丝象征愁丝。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一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一一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林花谢了
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一李煜《相见欢》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细南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
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
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9、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怎样理解?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
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等,仅用一个愁
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
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三)教案片段
一、导入新课
提到辛弃疾,我想用一个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他:行走的荷尔蒙。此言不虚,有诗文为证: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辛弃疾《念奴娇》
“我识君真相,乃青兜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义端和尚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时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友人陈亮
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代英雄,今天让我们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了解这位英雄的真
性情。
二、文本研习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
活动引领:反复诵读诗歌,感悟诗歌情感基调。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学生学读。
4.教师提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悲壮、悲愤,可见辛弃疾是一个悲情英雄。
学习活动二:理解词意
活动引领:结合注释,疏通生词,读懂大意。
1.解释词语
风流总被英雄的业绩
金戈铁马兵强马壮
元嘉草草草率、仓促行事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可堪回首不堪,哪堪
寻常巷陌普通
烽火扬州路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2.疏通词意。
学习活动三:探讨用典
活动引领: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同学们用圈点
勾画法找出文章的用典,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及其作用。
(一)初识典故
小组合作探究: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及其用典意图。
老师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古人古事意图
孙权建都京口,雄踞一方叹英雄后继无人
刘裕起兵北伐,骑士如虎表建功立业雄心
刘义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劝为政者勿草率
隆
拓跋
率兵追击,建立行宫谏为政者勿忘本
程
廉颇年纪虽老,尚且能战望为政者用人才
备注1:孙权其人
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
曹操的军队。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
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备注2:刘裕其人
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
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备注3:刘义隆其人
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刘义隆只落得仓
皇北顾。“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
符离集遭到大败。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引用这一典故有力地证明了辛弃疾在北伐中
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及讲求实际,他力主用兵又决不苟同韩倔胄之冒进。
备注4:拓跋煮其人
佛狸是拓跋表的小名,曾追击王玄谟的军队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在瓜步山上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成佛狸
祠,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己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在这“喜
庆”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与耻辱。作者写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
免除灾难,同时也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
备注5:廉颇其人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起用廉颇,于是派使者去察看,廉颇在使者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
然后披甲上马,显示自己尚能为国效力。报者却云:“一饭三遗矢。”终未被用。辛弃疾虽身居抗战前线却
并未受到重用,政敌在时刻窥探着任何可利用的机会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颇。辛弃疾以廉颇自比,
表示自己年事虽高,尚有余勇,为国效力。
(二)深研典故
此词用典繁富,虽偶有人评曰:“微觉用事多耳”,但明代杨慎在《词品》:”辛词当以《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更多的人盛赞辛词用典贴切,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本词,找到典故之间的联系。
第一组:孙权和刘裕两典切题中之“京口”
孙权建都京口,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
刘裕出生在京口,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
去了。
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贵族英雄,一个是草根英雄,两个例子类举,并不显得重复。
第二组:刘义隆和拓跋煮切国家时势两个典故之间是因果关系
刘义隆的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被拓跋奏追至江苏六合县的瓜步山上。
同时刘义隆的北伐失败又和其父亲刘裕的胜利北伐形成了对比。
第三组:廉颇的典故
作者虽然年纪老大,可仍然有一颗力图收复中原的进取之心,但是一个“凭”字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感伤,作者自比廉颇但又不如廉颇,廉颇尚且有人去问一问,而自己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用典可谓环环相扣,使整首词呈现出含蓄沉潜的艺术魅力。
三、总结拓展
1.归纳主旨
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
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
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2.描摹英雄
北固亭上的辛弃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幅图片,一个剪影,他已然化为了一个符号,孤独的悲情英雄的符
号,下面同学以《北固亭上的辛弃疾》为题写一段话,来描摹英雄形象。
示范展读: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登亭远眺,残阳如血,晚风吹来,吹动了你的衣衫,却吹不散你心头的忧伤——英雄难觅,故土难收,
知音难遇,让拥有一腔热血、一身武功,满腹韬略的你黯然神伤,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又有谁来替你拭去。
光阴似箭,流年如水,四十三年了,你一直做着自己的英雄梦,梦回吹角连营,梦里金戈铁马。那义薄
云天说的是你吗,那热血难凉说的又是你吗?是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说的正是铮铮铁
骨的你,只可惜你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痛苦,“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你期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一个错误
的时代只能成全一个伟大的词人,却不能成全一个伟大的英雄。
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我依稀看到了你横溢的才华化为缕缕墨迹,在纸上虎啸生风、横刀立马,我依
稀听到了你豪放的歌声,在格律中,化为剑啸,至今铿锵!
附:板书设计
上成,匚靠卜仰之情
未遇乐•
出师草草借古讽今
京口北固{
刘义隆|封狼居胥1警告当朝苍凉悲壮
卒怀古仓皇北顾
佛狸祠:种殖社鼓----愤斥偏安
I廉颇:凭诳问----壮志未酬
一、导入解题
1.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词坛奇
女,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
就是李清照!
2.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且通晓金
石鉴赏。
(1)少女不知愁滋味
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兼通文史,母亲王氏也能文,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她自幼便具有良好的文
化修养,早有文名•她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做学生。他们志趣相投,生活幸福美满。
(2)中年识尽愁滋味
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不久,李清照一生的收藏
几乎全部被焚毁。两年后赵明诚不幸病死,这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从此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旅程。
她的作品也失去了年轻时清新可人、浅斟低唱的风格,转为沉郁凄婉。《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二、文本研习
学习活动一:初读•感知“愁”情
活动引领: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一读:用低沉舒缓的语调和语气吟读。
提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几句,要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感情:低沉舒缓,在低沉中有激情,
舒缓中有快慢缓急。
二读:突出词句中的重音。
提示: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的“冷冷”“惨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中的“最难”、“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的“正”“却是”“旧时”、“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中的“独自”“怎生”等,要重读。
三读:读出惨淡的意境、凄清的氛围。
提示:字字含情意,寂寞的处境、悲惨的心境、凄清的环境等,要渗透在沉郁、舒缓、抑扬有致的语气
语调中,通过对重音、语气、语调的把握和对意境的感受,以声传情,表情达意。
学习活动二:解读•通晓“愁”意
活动引领: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解读诗意。一人朗读诗歌,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疏通词意,一人改
词成文。
1.了解字词:这首词用口语写作,好懂好读。
2.词义检测。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暖还寒: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将息:养息,休息。
黄花:菊花。
敌:对付、抵挡。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在词中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堪:可以,能够。
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怎样挨到天亮。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光景,状况。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3.理解词意
教师点拨:从语言层面疏通词作大意,是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那么,怎样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呢?常
用的方法是“四字综合法”,即:调——调整语序;补——补充空白;删—删减反复和表意不实的词;意
——妙解修辞。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应调整为“正伤心,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满
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应调整为“黄花憔悴损,堆积满地,如今有谁堪摘”。
4.改词成文
请同学们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把全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抒情散文。要求:忠实原作,语言优美。
学习活动三:研读•品味“愁”心
活动引领:“愁”,是《声声慢》的主旋律,这无处可寻、无处不在、无可奈何的忧愁,是怎么表现出
来的呢?词人是怎样写愁心、愁绪、愁情的?
提示: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可以从意象、意境入手,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可以从结构入手。请选
好一个点进行赏析,然后互相交流。
学生交流的内容预设:
1.妙用叠词抒发悲情。
(1)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2)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
人愁苦的心情。(3)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寻寻觅觅”写动作,“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哀伤。七组叠词
的运用,很独特,这是高妙的笔法。
2.在完整的叙事中抒发哀情。
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了“赋”的手法,赋,就是铺叙,就是描述,通过细腻地描写一个故事来抒发感情。
这个故事是她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喝酒,一个人遐想,一个人看着长天大雁飞过,一个人看满地黄花零落;
一个人独守窗前,追思过往,听雨打梧桐,彻夜难眠。这就是她的故事,在完整的叙事中抒发了哀情。
3.巧用意象,托物寄意。
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
情。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晚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晚风渲染愁情。
孤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景。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雨滴梧桐,敲碎人心,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4.运用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追忆深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有雁飞过,作者心生感慨,就联想到,
这可能是曾经为我们传书的那只鸿雁啊!它曾经见证过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爱情,而现在看到我这样孤单悲愁
憔悴的样子,它会不会也感慨万千呢?
这几句的意境因想象使词作的境界陡然升华。更显得开阔,更显得浪漫。
5.直抒胸臆,极言愁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吐露无限愁情。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 1017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与的竞争力
- 2024高级母婴护理服务协议样式书
- 2025年度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采购协议3篇
- 2024门窗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35KV电力线路巡检合同模板3篇
- 2025厂房租赁居间服务及产业配套服务协议3篇
- 2024金融借款业务协议:线上贷款操作指南版B版
- 2025年企业兼职人员安全责任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冷链物流承运商质量保障协议书3篇
-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钢筋加工棚验算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概念方案模板
- 西南交大毕业设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 2024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crtd植入术护理查房
- 扫雪铲冰安全教育培训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涉密内网分级保护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