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文12:米苜
(一)课文赏析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紫苜(一说即车前草,一说为蔗放)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
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
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
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紫营的人,令
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一一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
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
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
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
得味道不对。袁叔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茉首,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
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
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菜苜,兴高
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
“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茉苜》
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米莒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
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
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
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
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
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紫苜》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
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
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
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
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
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紫莒》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养菜花。
谚云:三月戴葬花,桃李羞繁华。”葬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
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养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
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
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米营”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
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二)课文精读
1.诵读《米营》,简要概述其中呈现了怎样的劳动场面?
《米莒》:“米营”应当是古代劳动妇女在采掇车前草的过程当中所吟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诗歌读起来
有一种紧张而欢快的气氛包含在里面,脑海不禁出现了这样的一幅图景:一群美丽的少女在田野里采掇着车
前草,她们面带微笑,口中吟唱着动听的民歌,农事虽然紧张忙碌,但她们的内心却很快乐而幸福。
小结:《米营》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米莒》
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耒莒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耒莒”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
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
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耒营》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
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2.《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米首》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1)问: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
言八言不等。《米莒》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
律的基本单位。
(2)问:重章叠句是《米首》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
诗句,“采采米莒”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
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3.朗读《米莒》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
采采米首,薄言采之。采采茶营,薄言有之。
采采米营,薄言掇之。采采米莒,薄言捋之。
采采米莒,薄言桔之。采采米莒,薄言撷之。
(1)声韵上的特点: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
点。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
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第五句中的“秸”(jie),第
六句中的''撷"(xie),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
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2)用词上的特点: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耒营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
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
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桔、襁——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
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
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米营的人,读起来却能够
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4.《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明确:《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启了我国
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铺陈直叙的赋,以物喻物的比,触物兴词抒发情感的兴,这些手法的娴熟运用,
在《诗经》各篇章中俯拾皆是,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共同为作者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极少数诗歌全篇运
用单一的手法,绝大多数诗歌往往同时兼具不同的艺术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最佳的
表达效果,使各诗篇都独具匠心。
5.《米营》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米莒》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米营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
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
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
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6.诵读《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谈谈你能感受到的诗中呈现的劳动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这首诗中,年轻人的担当,尊老爱幼的风尚;抢收新麦的忙碌、炊饼村酷的协作;闭腹归来的兴奋,劳
动结束的欢愉与精神满足,等等;都表现出劳动者之间自然淳朴、相互帮助、友善团结的特点。
7.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阅读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
无论是欢愉的劳动场面,还是劳动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都表明,劳动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
息的不二法门。如果只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关注生活质量的来源,就会脱离生活实际,走进空虚和腐朽没落。
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了生活的物
质条件,开拓了生活的智慧空间,让我们能够幸福生活。
8.搜集整理有关劳动的成语。
忘我工作埋头苦干辛辛苦苦勇挑重担起早摸黑积极肯干
废寝忘食满头大汗争分夺秒任劳任怨汗流如注全力以赴
竭尽全力全心全意劳逸结合事半功倍
9.这首诗的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乐的场景.《毛诗序》:"《第
首》,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10.解题:
米莒,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
物。《荣营》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11.白话译文:
采呀采呀采米莒,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茶莒,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紫莒,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紫营,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米首,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耒莒,掖起衣襟兜回来。
12.朗读节奏
米莒
采采/米莒,薄言/采之。采采/米首,薄言/有之。
采采/米莒,薄言/掇之。采采/米营,簿言/将之。
采采/米莒,薄言/祐之。采采/米莒,薄言/襁之。
13.《米甘》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祐""襁"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
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14.分析手法:思考,《紫莒》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
来的?
明确: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
“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
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秸”,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
衣襟里;''襁",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15.赏析意境:思考,前人读《茶甘》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
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明确: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
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
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16.《诗经》常用手法有哪些?《紫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
手法:《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此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
菜的劳作过程。
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茉苜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
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
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7.概括艺术特色:思考,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
(1)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
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
满载而归的过程。
《周南・茉甘》重章叠句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
解释为“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
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米莒,采到了。第二
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
动词——采、有、掇、捋、褚、襁——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2)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紫莒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
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3)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紫甘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
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
18.《米甘》运用了赋的手法,除改换了六个动词外,其他字词和句子全部相同。这样处理诗歌是否太单
调了?是否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袁枚曾经说:“三百篇如'采采紫莒,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
你同意袁枚的观点吗?
明确:
观点一:不赞成。《紫甘》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一一采、有、掇、捋、秸、一一是不断变化
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
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米营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一一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
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
观点二:赞成。《紫莒》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
实只说了两句话:采紫莒,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
中的动词。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唱,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这种至为简单的
歌谣,难免显得简单重复,缺少诗歌应有的韵味,不值得后人效法。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紫苜》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
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
“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
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茉首,
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
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一一采、有、掇、捋、祐、蠲一一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
特别的。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根据过去所学,说说关于劳动的诗句,并与大家交流分享。
示例:
⑴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⑶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更是因为那
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以及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
《诗经》,走进杨万里的《插秧歌》,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
2.介绍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
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
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
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不仅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
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
居初夏午睡起》《新柳》等。
二、文本诵读
学习活动一:诗歌诵读
活动引领:诗歌学习强调诵读,这两首诗歌的诵读重点应注意什么?
1.《米营》诵读感知。
⑴播放童声朗读,注意读音节奏,把握基本意思。
⑵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翻译诗歌。
采呀采呀采紫莒,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米呀采紫苜,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菜莒,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紫莒,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米营,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紫苜,掖起衣襟兜回来。
⑶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①把握好节奏:
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茉苜,薄言/有之。
采采/紫苜,薄言/掇之。采采/紫苜,薄言/捋之。
采采/米苜,薄言/秸之。采采/米甘,薄言/襁之。
②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
③读出劳动的欢欣,内心的热情。
2.《插秧歌》诵读感知。
⑴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⑵把握节奏,再次朗读。
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
顿挫之感。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黎/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荷/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⑶指名翻译诗歌。
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
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
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
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
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
绘声。
3.诵读比拼。
女生诵读《米甘》,男生诵读《插秧歌》。
三、文本研习
学习活动二:合作探究
活动引领: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分组,合作探究各组的问题。
1.分组以及探究的问题。
A组探究《荣营》,主要问题:
⑴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第一小组)
⑵诗中“采、有、掇、捋、秸、撷”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第二小组)
B组探究《插秧歌》,主要问题:
⑴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第三
小组)
⑵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婺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
怎么看?(第四小组)
⑶结合本诗说说“诚斋体”的语言特点。(第五小组)
2.探究成果展示。
A组探究成果展示
⑴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第营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
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
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⑵诗中“采、有、掇、捋、秸、裾”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
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祜之”,掖起衣襟“裾之”,
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B组探究成果展示
⑴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围绕一个“忙”字来描绘。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
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
插秧之“忙”: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
战斗;而“南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雨势之猛,上下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
和吃苦耐劳的忙碌精神。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
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呼
唤的答话:“抢插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拔,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用生动朴实的
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
⑵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签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
怎么看?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婺”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
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电站挖机手招聘合同
- 《业绩评价》课件
-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 关于文员实习日记模板合集七篇
- 《品牌导向战略》课件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深度合作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4年丙丁双方关于航空物流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新学期的总结范文(30篇)
- 心理健康演讲稿范文8篇
- 幼师公开课心得体会
- 施工现场仓库、危化品管理制度
- 税收的经济效应课件
- GB/T 16915.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物象含义及作用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带答案)试卷打印版
-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
- 国开(湖北)2024年《金融基础知识》形考作业1-4答案
- 小程序开发与运营服务合作协议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学科模拟试题(四年级)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