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_第1页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_第2页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_第3页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_第4页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如何学习文言文?按《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缘于此标准要求,小学生学好文言文做如下建议:

一、兴趣培养想学好文言文,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做起,从激发兴趣入手;以学习古诗词方法为基础;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及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从小接触、学习,激发兴趣《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我们可以给小孩讲有关《三字经》的故事,听《三字经》儿歌,有条件的话多看《三字经》的动画视频。它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讲做人“人之初,性本善”,为学“人不学,不知义”等等,不要求他们理解多少,只要求像顺口溜记下来,小孩子熟读背诵《三字经》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刺激他们大脑的活跃性,开发智力,同时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增加识字量,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力和激发他们的古文化学习兴趣,从小就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同时接触《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关于礼节的启蒙经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是古代中国用以规范学童们日常言行的经典书籍,“百善孝为先”“诚信”“仁爱”。孩子爱看动画片如《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等,我们更应该让他们看《中华弟子规》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不仅有助孩子的语言发展,还能让孩子明辨是非,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约束行为规范。因此,从小接触“三字经”“弟子规”,学习““三字经”“弟子规”是相当有必要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古文化学习兴趣。可采取编演课本剧、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兴趣:1、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初次接触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做。首先要理解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同时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突出课文主题,让学生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看、评课本剧,可以散发无穷的魅力。2、讲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匡衡凿壁借光、孙权喻吕蒙读书、祖逖闻鸡起舞、班超投笔从戎等故事,以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淡化课本教学的内容枯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更多的文言文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背诵过的东西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这个很多人都有体会。利用小学时段的美好时光记忆一些属于我们民族文化精华的东西,打下一辈子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二、听好读懂文言文听好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

首先要听好文言文,听好即是听示范,这包括听录音示范、教师朗读示范等。标准规范的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正音、断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课文语言、感情的过程。因为作为示范性朗读特别是一些播音艺术家的朗读,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领会文章主旨进行的二度创作。这正如现在小孩会说电视广告词一样,听高质量的示范朗读甚至可能让我们在还没听讲前背诵过文言文最起码一些经典句子会记住。听讲解,就是听老师上课讲解。老师的讲解会让我们更快速更准确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理解了、喜欢了、好爱了,当然这个时候学习就变成了快乐的事。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古今异义类型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亲戚”原是父亲兄弟等亲属,现在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词义转移指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如,“恨”,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贬今褒,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名称说法改变,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道歉(也有谢罪,告诫的解释)。改音变意,如“臭”古义:臭味。例:朱门酒肉臭。

如“臭”古义:香味。例:左佩刀,右备容臭(xiu四声)。

今意只保留第一种读音和意向。小学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知识要点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4、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

2、谬矣,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

【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四、小学阶段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我们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