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赔偿法的特色_第1页
试论我国赔偿法的特色_第2页
试论我国赔偿法的特色_第3页
试论我国赔偿法的特色_第4页
试论我国赔偿法的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专业

法律事务学号

W873215130027

姓名

郑豪

成绩

初审意见

初审老师签名:

评审意见

评审老师签名:

备注

试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四川农业大学

法律事务

郑豪内容提要我国国家赔偿法是依法确认国家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损害赔偿关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我国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施行。本文就我国国家赔偿法所具有的特色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其五个鲜明特色。文章着重论述了归责责任的违法原则及司法赔偿纳入赔偿范围存在的特点,基于国家赔偿法是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初期制定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赔偿工作的开展,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国情提出了一些立法的观点。科学地吸取了外国合理的经验,不仅为国家机关及全国人民所拥护,也为世界法学者所青睐,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国家赔偿法律。关键词国家赔偿法法津特色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我们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目前我国各级入民法院的地位与政府并列,規格略低于政府。这充分体現了我国审判机关在国家机关中的重要地位和权威。我国的人民警察机关即公安机关是各级入民政府负責管理社会治安,具有侦査职权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国家机关的三个主要部门之一,是政府中具有特殊职能的武装性质的机关,它在政府中的规格、地位应该与它所负担的职能相一致。但实际上,我国各级公安机却一直被列为各级政府中的一个普通的行政部门,警察机关的重要地位、警察机关的权威在国家机关中基本显示不出来,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一直受到制约。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根本的一条就是公安机关的法律地位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是警察法学研究院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警务活动与警察法律活动的关系本来是相铺相成的一个统一体。可以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警务活动都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法律活动,不存在什么矛盾关系。但在实践中却经常发生重政策,轻法律,重视执行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统一与协调,使之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第一,关于违法责任的規定,注重了与宪法的统一;第二,关于刑事赔偿的规定,照顾了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相统一;第三,关于赔偿请求人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相统一;第四,关于时效的規定,与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相统一;第五,关于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査、对抽查对象行政行为不列入适用范围、赔偿费用的来源以及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与行政诉讼法相统一。《国家赔偿法》实施20多年来,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存在的一些问题急需修改,首先是确认程序变成了进入赔偿程序的“拦路虎”。目前因赔偿义务机关不确认或者故意确认没有违法,赔偿请求人不能进入赔偿程序的案件较多,由此造成了各级法院确认申诉案件急剧上升,损害了国家法制的形象。其次,《国家赔偿法》没有规定强制执行,大量赔偿决定书不能兑现。还有《国家赔偿法》没有规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具体程序,使审理程序处于不确定状态。另外,《国家赔偿法》还存在的赔偿范围太窄,赔偿金额过低等问题。对于财产损失,现有规定原则上只赔偿直接损失(有些情况下,直接损失标准也可能达不到),对于可得利益损失一概不赔。目前精神损害是否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章第一节中把行政侵权损害的范围概括为人身权与财产权,而在具体列举中排除了人身权中的名誉权和荣誉权遭受的损害,因其属于精神损害范围,难以用金钱计算,故不予赔偿。只是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难以用金钱或实物补给,但却是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得到的。因此,随着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尤其是民事关系领域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存在,国家对精神损害不承担赔偿责任显然有失公平。一些国家对政府人员故意侵权的行为(如殴打)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我国民事立法中也出现了个别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在国家赔偿领域,惩罚性赔偿也值得考虑,比如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司法人员刑讯逼供、行政人员滥用职权打伤、打死人等。然而,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建立不久,国家賠偿法在立法上也难免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总则部分显得简单,缺乏对国家赔偿程序和具体管理机构的规定,与行政诉讼法过于贴近,操作性较差等,这些问題都有待于以后修改补充,或制定实施细则或制定特别法等加以完善。参考文献:

[1]薛刚凌.国家赔偿法教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著.2004.5[2]皮纯协,冯军主.国家赔偿法释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51页

[3]刘嗣元.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6.4[4]韦宝平.论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趋势[J].

中国律师.2007.3[5]赵元英.论述我国国家赔偿特点[J].山东公安丛刊.1998.2[6]柳蜻.国家赔偿法简介[J].通信企业管理.1995.4

[7]李锦普,董晓雅《国家赔偿法》14年之后重新“美容”[J].2008.12致谢本论文是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老师们谦和宽容的人格魅力和求实求真的学术态度,以及崇高的科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并时时激励着我。多年来,老师们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