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专题突破)-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专题突破)-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专题突破)-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专题突破)-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专题突破)-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km、dm、cm,其中1km=________m=________dm=________cm;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________值,然后再读出________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3.时间及其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h、min,1h=________min=________s;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停表.4.误差: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路程相同,比较________的长短;②时间相同,比较________的多少;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比较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即速度.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________,基本单位是________.3.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可将直线运动分为__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__直线运动.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用________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用________测量出小车通过对应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专题突破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解读:1.长度的测量是中考的热门考点,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正确使用刻度尺,做到“六会”。(1)测量前:①会认认零刻线,如果磨损可以利用其他整刻线会认

认量程,即刻度尺的测量范围认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着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②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2)测量时③会放:要放正,不能倾斜,且有刻线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④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⑤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⑥会记:所记结果要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2.时间的测量主要考查停表的读数。(1)大表盘①计时单位:秒(s)30s

②常见一圈时间30s或60s

(2)小表盘①计时单位:分(min)②常见一圈时间15min或30min(3)记录时间:大、小两表盘读数之和.(二)典例突破例1.(1)(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请读出如图中测量工具的读数:图乙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2)(2022·湖南常德)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_____cm。专题二、参照物与机械运动(一)专题解读: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体被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果一般不同。2.参照物并不一定是静止的物体,但一旦被选为参照物,不论原来该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的,都应该视其为静止不动。(二)典例突破:例2.(2022·江苏扬州)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五亭桥专题三.实验——测平均速度(一)专题解读: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不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实验,只有少数地区会考。试题关注的是刻度尺和停表的读数,以及运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二)典例突破:例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从A点开始沿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甲:乙:(1)小球甲乙通过AE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小球甲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小球乙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球乙在做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3)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4)小球乙在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5)如图中三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大致反映出小球乙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B.C.专题四.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一)专题解读:1.应用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当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路程的单位必须用米(m)、时间的单位必须用秒(s);当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km/h),路程的单位必须用千米(km)、时间的单位必须用小时(h)。2.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3.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等于这一段路程与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二)典例突破例4.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问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s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8mC.汽车第一次按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例5.春节前小明的父母带小明一起坐火车回老家过年,某段路程中该列火车半小时行驶了45km。求:(1)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火车长360m,当火车以(1)问的速度匀速前进,完全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72s,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3)到达火车站后小明一家又转乘出租车回家,司机在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70m处有一障碍物,需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下,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制动距离指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行驶的路程,已知制动距离与制动前车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则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行驶速度(m/s)10152028制动距离(m)6183050专题五.利用图像分析运动情况(一)专题解读:运动图象也是一种科学表达“语言”,图象能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地表示出来,有直观、简明的优点,为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思考的依据。在物理学中,常用路程(s)-时间(t)图象和速度(v)一时间(t)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它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应知道图线是否为直线反映了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倾名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图线越陡,说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运动得越快。(二)典例突破例6.(2022·河南省)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例7.(2021·四川泸州市·中考真题)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专题六.假设法在分析运动情况中的应用(一)专题解读:在一些物理题目中,有些物理过程、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在解题中难以判断,可根据题意或解题者的经验提出假设,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按照推理的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或修改原假设,或推翻原假设,再提出新的假设,直至找到正确答案。这就是利用假设法求解题目的一般思维过程。利用假设法解题的困难是如何根据题意正确巧妙地提出假设,我们用例子加以说明。(二)典例突破例8.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0cm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6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当堂检测:1.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径向交会对接后一起前进时,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舱内行走的宇航员 B.月球C.地球 D.载人飞船2.(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A. B.C. D.3.甲、乙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水平向东沿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相对于乙在水平向东运动B.甲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10mC.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且越来越快D.当t=2s时,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m4.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很重要,请正确读出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或所测量物理量的值:铅笔的长度______,秒表的读数是______。5.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能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等服务。“北斗+”让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年站,一同学从电子站牌上看到一辆公交车需要时6分钟行驶3.2千米才能到达某站,由此他预测该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千米/小时,该车实际上提前8秒到达此站,它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米/秒。6.(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2)下表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怀化始发站09:08吉首10:3810:44张家界12:2912:40………………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km、dm、cm,其中1km=________m=________dm=________cm;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________值,然后再读出________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3.时间及其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h、min,1h=________min=________s;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停表.4.误差: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路程相同,比较________的长短;②时间相同,比较________的多少;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比较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即速度.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________,基本单位是________.3.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可将直线运动分为__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__直线运动.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用________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用________测量出小车通过对应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参考答案一、1.米m100010000100000;2.精确估计;3.秒s603600;4.测量值真实值;二、1.位置2.标准3.参照物三、1.所用时间通过路程单位;2.路程时间v=eq\f(s,t)m/s;3.匀速变速四、刻度尺停表v=eq\f(s,t)专题突破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解读:1.长度的测量是中考的热门考点,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正确使用刻度尺,做到“六会”。(1)测量前:①会认认零刻线,如果磨损可以利用其他整刻线会认

认量程,即刻度尺的测量范围认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着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②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2)测量时③会放:要放正,不能倾斜,且有刻线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④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⑤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⑥会记:所记结果要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2.时间的测量主要考查停表的读数。(1)大表盘①计时单位:秒(s)30s

②常见一圈时间30s或60s

(2)小表盘①计时单位:分(min)②常见一圈时间15min或30min(3)记录时间:大、小两表盘读数之和.(二)典例突破例1.(1)(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请读出如图中测量工具的读数:图乙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2)(2022·湖南常德)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_____cm。【答案】(1)337.5(2)2.90。【解析】(1)分针是5min过半,故秒表的读数是读30s开外,故秒表的读数为37.5min,故读数为5min37.5s,故读数为337.5℃。(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边所对刻度值为2.00cm,物体的右边所对刻度值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90cm-2.00cm=2.90cm。专题二、参照物与机械运动(一)专题解读: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体被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果一般不同。2.参照物并不一定是静止的物体,但一旦被选为参照物,不论原来该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的,都应该视其为静止不动。(二)典例突破:例2.(2022·江苏扬州)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五亭桥【答案】B。【解析】A.选垂柳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垂柳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选乘坐的船为参照物时,他妹妹的与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C.选河岸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河岸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选五亭桥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五亭桥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专题三.实验——测平均速度(一)专题解读: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不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实验,只有少数地区会考。试题关注的是刻度尺和停表的读数,以及运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二)典例突破:例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从A点开始沿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甲:乙:(1)小球甲乙通过AE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小球甲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小球乙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球乙在做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3)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4)小球乙在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5)如图中三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大致反映出小球乙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B.C.【答案】(1)等于;(2)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3)小于(4)EF(5)C【解析】(1)甲球的平均速度:SAE=8.0cm=0.08m,tAE=0.8s,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vAE==0.1m/s乙球的平均速度:S’AE=8.0cm=0.08m,t’AE=0.8s,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v’AE==0.1m/s故两球平均速度相等。(2)由图可知,小球乙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3)小球乙:SBD=4.5cm−0.5cm=4cm=0.04m,tBD=0.4s,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vBD==0.1m/s;SAF=12.5cm=0.125m,tAF=0.2s×5=1s,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vAF==0.125m/s,∴vBD<vAF;(4)小球乙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5)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能说明小球加速运动的是C图.专题四.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一)专题解读:1.应用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当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路程的单位必须用米(m)、时间的单位必须用秒(s);当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km/h),路程的单位必须用千米(km)、时间的单位必须用小时(h)。2.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3.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等于这一段路程与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二)典例突破例4.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问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s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8mC.汽车第一次按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答案】A【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s,根据图b找到P1、P2的间隔格数为9格,则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为t1=0.5×(0.3s×3)=0.45s故A正确;CD.由速度公式可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1=vt1=340m/s×0.45s=153m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2=0.5×(0.3s×2)=0.3s由速度公式可得,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2=vt2=340m/s×0.3s=102m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s=s1﹣s2=153m﹣102m=51m故C错误;这段距离用时为汽车的速度故D错误;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为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故B错误。故选A。例5.春节前小明的父母带小明一起坐火车回老家过年,某段路程中该列火车半小时行驶了45km。求:(1)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火车长360m,当火车以(1)问的速度匀速前进,完全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72s,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3)到达火车站后小明一家又转乘出租车回家,司机在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70m处有一障碍物,需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下,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制动距离指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行驶的路程,已知制动距离与制动前车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则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行驶速度(m/s)10152028制动距离(m)6183050【答案】(1)25m/s;(2)1440m;(3)2s【解析】解:(1)因为火车半小时行驶了45km,所以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2)火车长360m,当火车以25m/s匀速前进,完全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72s,行驶的总路程为s总=vt1=25m/s×72s=1800m隧道的长度为s隧=s总-s火=1800m-360m=1440m(3)司机的速度v司=72km/h=20m/s由图表知,制动距离为30m,因此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汽车行驶的最长距离为s制=70m-30m=40m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答:(1)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2)隧道的长度为1440m;(3)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2s。专题五.利用图像分析运动情况(一)专题解读:运动图象也是一种科学表达“语言”,图象能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地表示出来,有直观、简明的优点,为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思考的依据。在物理学中,常用路程(s)-时间(t)图象和速度(v)一时间(t)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它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应知道图线是否为直线反映了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倾名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图线越陡,说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运动得越快。(二)典例突破例6.(2022·河南省)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解析】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故选B。例7.(2021·四川泸州市·中考真题)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答案】C【详解】A.由图像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甲乙两物体都在加速运动,故A错误;B.t1~t2时间内,乙同学运动的速度大于甲同学运动的速度,他们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C.0~t3时间内,甲同学运动的速度始终小于乙同学运动的速度,他们运动的路程,运动相同时间,速度小的甲运动的路程小,故C正确;D.t4时刻甲、乙同时到达终点,此时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故D错误。故选C。专题六.假设法在分析运动情况中的应用(一)专题解读:在一些物理题目中,有些物理过程、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在解题中难以判断,可根据题意或解题者的经验提出假设,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按照推理的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或修改原假设,或推翻原假设,再提出新的假设,直至找到正确答案。这就是利用假设法求解题目的一般思维过程。利用假设法解题的困难是如何根据题意正确巧妙地提出假设,我们用例子加以说明。(二)典例突破例8.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0cm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6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答案】能【解析】分析首先求出燃烧完90cm长的引火线需要的时间,由速度公式求出在此时间内人的路程,根据人的路程大小分析答题.解:由速度公式:可知,

引火线燃烧的时间:人的路程:s=vt=5m/s×150s=750m>700m,

人能够到达安全区;

答: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都是在这个时间内.当堂检测:1.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径向交会对接后一起前进时,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舱内行走的宇航员 B.月球C.地球 D.载人飞船【答案】D【解析】A.以舱内行走的宇航员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宇航员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月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月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载人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2.(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A. B.C. D.【答案】B【详解】A.由图像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路程保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增大,是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不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甲、乙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水平向东沿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相对于乙在水平向东运动B.甲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10mC.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且越来越快D.当t=2s时,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m【答案】A【解析】AC.由图示知,甲、乙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