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186_第1页
初中化学教案186_第2页
初中化学教案186_第3页
初中化学教案186_第4页
初中化学教案18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在进行分子、原子抽象的概念、原理性教学,我试图以在自然界司空见惯的水变化的现象和简单、趣味的实验作为串联知识,带动研究的主要线索,学生在分析熟悉的水蒸发、天下雨、下冰雹、糖在水中“消失”、水电解等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大脑思维直接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反复、充分地接触,积极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看得见的宏观现象获得启发下,通过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理解化学想象的本质,宏观与微观环环相联,物质的微粒观被学生“确认”,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增添一个“心眼”去看微观世界,去理解事物的本质。给学生在今后理解化学问题带来无穷的便利。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想:将一个个明确的、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发展点“溶解”于实际之中,进行情景化处理。将分子、原子、物质微粒性、微粒运动性、微粒可分和不可分性等裸露的化学知识包装在以水的变化为线索的问题情景中,围绕着“物质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的化学问题,所设置的有真实背景,纵向独立,横向递进的驱动性问题:《不解之谜》──水为什么会“跑”,《趣味实验》──铁树开花来推进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展开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活动。二、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三条内容线索拧成一股,学生解释着人类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回答着各种现实的化学问题。不断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自然界,从现实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从丰富的实际中“结晶”出来,建构着学生科学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能力体系,体现化学素质教学的建构观。

课题

分子和原子教案主讲教师

付启贵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重点:

、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方法:实验探究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多媒体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由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讲授新课:课题

分子和原子[实验]品红溶于水

图品红在水中扩散如图—品红在水中在扩散,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这样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以解释上述这类现象。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思考:1: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2: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3:那怎样才能看见分子呢?阅读:用肉眼和普通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

,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如果1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出示:图和图

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图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说明: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板书:、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结论: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探究活动:

、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操作:、向盛有约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溶液仍为无色操作:、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再加入酚酞试液现象:溶液变为红色操作:、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加入约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烧杯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结论、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接着设计并指导学生完成下列实验:[实验]取条长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如下图,观察现象。

图学生清楚地看到,过一会儿,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色花朵的“铁树”。

[实验]如图

图棉花上浸有浓氨水,玻璃片上滴几滴酚酞试液,我鼓励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后,完成该实验。学生将实验现象和已知知识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积极的思维,并通过讨论总结出结论:①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②氨水能使酚酞变红;③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解释:()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图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

图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这是由于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水分子在不停运动,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运动的速率也加大()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思考: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实验](1)水和酒精混合(2)1升黄豆和1升面粉混合活动探究、酒精与水混合操作:用毫升的量筒分别量取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毫升?现象:毫升酒精与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毫升。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铁路上的铁轨之间为什么留些空隙?分子可分提出问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巩固与提升

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氧气()、水()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总结:板书内容: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作业:、第二题和第三题。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预习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检测:.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铁矿石磨成粉末

.碘受热升华

.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相同的质量

.不同的质量

.相同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体积的水与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生成的新粒子是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再分,而

则不能再分。

.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课后教学反思:课题《分子和原子》教学需要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存在;重点理解其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本次课堂教学设计意图是:由老师巧设悬念和问题,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师生讨论形式总结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实施当中,主要采用探讨、研究、教师演示实验等参与教学,效果较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师生共同讨论形式进行尝试教学。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和动力。师生在共同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就自己努力发挥,参与到其中来。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初中学生毕竟是很好强的。

(二)是采用探讨、研究和学生参与实验来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自行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能力及结论。向“民主化”方向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施行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增强其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对“分子基本性质”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探讨,自己动手去参与实验得出结论,会比老师讲解和演示来得容易接受和掌握。因为学生的实验和讨论发自自己的努力和发现而得到的。老师应从原来的扮演“演员”的角色向“导演”发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亲身体验并学会方法,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探讨方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及联系实际运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本次教学在联系实际生活方面也有所突破,能联系“臭味”微粒运动等环境问题展开,并有机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热爱美的环境和积极保护环境。

(三)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能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