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1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2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3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4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一、选择题1.目前,低碳生活理念已被人们普遍认同。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B.参与③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耕作的频度将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2.莹蚊的幼虫生活在水中。为了防治莹蚊,人们在某湖泊长期喷洒杀虫剂DDT。该杀虫剂在生物体内很难降解,使用初期效果显著,后期效果下降,停用后检测该湖泊水体和几种生物体内的DDT浓度,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检测对象水ABCDDDT浓度/(μg·kg-1)0.0215.516.10.10.53A.表中数据表明DDT存在生物富集现象,所列生物中C所处营养级最低B.DDT进入环境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循环过程与碳循环过程相同C.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群落和非生物环境D.DDT的使用导致莹蚊幼虫产生抗药性突变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硫循环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硫循环是指硫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流动B.过程①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过程③中硫元素主要以含硫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植树造林可吸收大气中SO2,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我国将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温室气体相对“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B.人类在农业上通过增强光照来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会使碳足迹相对减小C.工业生产上的碳足迹增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D.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使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逐步聚集的趋势。如图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各自只占一个营养级,且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能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利用B.乙为次级消费者,其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丙为生产者,其同化的能量去向有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甲D.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6.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下列对信息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A.花香引蝶、老马识途和心猿意马属于化学信息B.蜜蜂跳“圆圈舞”和“8字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B.利用昆虫性引诱剂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8.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10.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依据如图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滤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B.浮床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效修复水体污染C.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D.生态浮床的净化水质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12.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二、非选择题13.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A、B的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

14.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图1为某总面积为600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对象构建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1)图1说明了。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燕鸥种群的K值为4800只。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4只/h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这说明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有同学认为这不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3)该湿地在某个时期由于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说明。

修复后的湿地到处充满生机,阳光正好,微风徐来,“草色青青,散发着阵阵清香”。青草传递给食草昆虫的信息属于信息。

15.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它们可使用频率超过100kHz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资料2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资料3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许多昆虫的雌雄个体凭借信息素而相互识别、完成交配,保证种群的延续。资料4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可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在植物叶片上停留产卵。(1)上述四个资料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2)根据资料1和资料2分析,信息传递的功能有。

(3)根据资料3告诉我们,种群的繁衍。

(4)资料4中的化学物质能够将(生物类群)联系起来。由此说明信息传递在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发挥的作用是。

答案:1.D。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有机物,A错误;参与③过程的生物为生产者,③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可以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比如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效应,C错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耕作的频度可减少CO2的产生,将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D正确。2.A。由于DDT很难分解,因此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逐渐在最高营养级积累增加,C含有DDT的量最少,可能是最低营养级,故所列生物中C所处营养级最低,A正确;碳循环是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由于DDT很难分解,因此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逐渐在最高营养级积累增加,其循环过程与碳循环过程不相同,B错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莹蚊幼虫本身就存在抗药性突变,DDT只是对抗药性突变起选择作用,D错误。3.B。硫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流动称为硫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SO2、SO42-等形式存在,A正确;光合作用是将CO2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①是植物利用SO2的过程,过程①4.A。“碳中和”并不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A错误。人类在农业上通过增强光照来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有机物,会使碳足迹相对减小,B正确。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工业生产上的碳足迹增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D正确。5.D。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A错误;乙为初级消费者,B错误;丙为三级消费者,C错误;由于污染物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级别的升高在生物体内逐步聚集,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D正确。6.A。花香引蝶中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老马识途可能通过气味或对地形的记忆,属于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心猿意马属于心理活动,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错误;蜜蜂跳“圆圈舞”和“8字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信息传递在种群中的作用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但也有单向的,D正确。7.B。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性引诱剂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不正确;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一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8.A。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圈养家畜、散养家禽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并非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符合题意;为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施放的性引诱剂为化学信息,B不符合题意;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和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都是利用的物理信息,C、D不符合题意。9.D。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传递的信息为行为信息,A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来自镜子发出的光,所以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就是因为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了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来自镜子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10.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A正确;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B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由于其茎叶部分高出水面,因此它们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光照,因此引种二者既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与藻类植物形成了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浮床的净化水质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11.A。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植食性小鱼)过多,A错误;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较快死亡,所以相比之下,乙瓶中生物存活时间较长,B正确;瓶中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C正确;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应该放在散射光下,D正确。12.D。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生物富集作用。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所以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正确;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镉属于重金属,能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C正确;胁迫是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在镉的胁迫下,苦草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D错误。13.(1)低于(2)呼吸作用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解析(1)题图显示,A、B、C、E均有箭头指向D,说明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冬季旺盛,使夏季大气中CO2的含量低于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体内的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所示的生产者、B所示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C所示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E所示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则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因此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非生物环境,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因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所以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取消“D→A”。14.(1)生物富集4生物种群的繁衍

(2)不同意。10%~20%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之间的。草鱼还有部分能量流入鹭,野鸭体内能量也不仅仅来自草鱼,还有来自其他食物的部分,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矛盾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物理和化学

解析(1)图1说明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含量越高,即图中显示了生物富集作用。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一般为K/2,即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所以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4800÷600÷2=4只/h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