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幾送别诗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F/0B/wKhkGWZN572ATV_CAAJM-xbgdRg703.jpg)
![王邦幾送别诗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F/0B/wKhkGWZN572ATV_CAAJM-xbgdRg7032.jpg)
![王邦幾送别诗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F/0B/wKhkGWZN572ATV_CAAJM-xbgdRg7033.jpg)
![王邦幾送别诗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F/0B/wKhkGWZN572ATV_CAAJM-xbgdRg7034.jpg)
![王邦幾送别诗研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F/0B/wKhkGWZN572ATV_CAAJM-xbgdRg7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王邦畿(1618—1668),字诚斋,广东番禺人,著有《耳鸣集》,其诗集有四百一十六篇,其中送别诗约五十首。这些送别诗内容丰富,或表达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或表现对友人勉励和自我慰勉之情;或表示对友人的赞美敬佩之情;亦或抒发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向往。其送别诗承继传统意象,运用平直清淡的语言营造了独特的意境。艺术表现手法应情而变,使用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还有借比喻抒发情怀。此外,其送别诗还具有叙事的功能。关键词:王邦幾送别诗意象AbstractWangbangji(1618-1668),anativeofPanyu,GuangdongProvince,istheauthoroftinnituscollection,whichcontains416poems,includingabout50farewellpoems.Thesefarewellpoemsarerichincontent,orexpressthefeelingofbeingreluctanttopartwhensendingoff;orexpressthefeelingofencouragementandselfconsolationtofriends;orexpressthefeelingofpraiseandadmirationtofriends;orexpresstheloveandyearningfornaturalscenery.Hisfarewellpoemsinheritedthetraditionalimageandcreatedauniqueartisticconceptionwithflatandlightlanguage.Theartisticexpressiontechniqueshouldbechangedaccordingtotheemotion,usingthedirectexpressionofthemindorthescenerytoexpresstheemotion,aswellasthemetaphortoexpresstheemotion.Inaddition,hisfarewellpoemshavenarrativefunction.Keywords:WangbangjiFarewellpoemsartisticconception目录TOC\o"1-3"\h\u26225一、引言 45965二、王邦畿送别诗的内容分类 517553(一)表明依依不舍之情 531270(二)表现勉励友人和自我慰勉之情 627254(三)表达赞美敬佩之情 819147(四)抒发对山水喜爱之情 910412三、王邦畿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106742(一)承继传统意象 1019364(二)艺术表现手法应情而变 1127719(三)富有叙事性 1222115(四)语言平直清淡 1314069四、结语 1428611参考文献 1520539致
谢 16王邦畿送别诗研究引言王邦畿(1618—1668),字说作,一字诚斋,广东番禺人。明末副贡生。崇祯年间举人。绍武时以荐官御史。桂王即位于肇庆,邦畿舍家从之。桂王西奔云南,追随不及,避地顺德龙江。晚年礼僧函是于雷峰出家为僧,法名今吼,与程可则、梁佩兰等,结兰湖社,合称“岭南七子”。王邦畿文学、气节兼胜,及受乡人景仰。[1]《广州府志》(光绪五年刻本)赞其:“其学殖富,意匠深,云浮朏流,别出于岭南诸君子间。”[2]王邦畿学识渊博,其诗亦意蕴深刻,盖岭表诗家之秀。后隐居惠州罗浮,死于安逸,被当地人民所纪念。邦畿著有诗集《耳鸣集》,共十四卷,其诗歌有四百一十六篇。纵观王邦畿一生,从青年时代的志于功名,到中年国变之际的忠于故国,到之后的十几年的隐居礼佛生活,多次经历送别,其送别诗约五十首,这些诗歌能体现王邦畿的交游活动,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王邦畿送别诗的内容分类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圆缺,人生必不可少要经历离别,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离就很难再相聚,故世间的“生别离”往往令人悲伤喟叹。王邦幾的送别诗中,因送别时的情感不同而有分类,其中有对友人表明依依不舍之情;或表现勉励友人和自我慰勉之情;或表示对友人的赞美敬佩之情;或还有抒发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表明依依不舍之情王邦幾的送别诗中,与朋友产生不舍的离别之情的诗最多,共十五首,如《客中送徐圣甫》《送友人》《送梁芝五北上》《再送王麓会》《送吕梅实还闽中》《送陈旦升还浙简董无休》《送行》等。此类王邦畿送别诗的格调氛围一般低沉,较为感伤,用朴素的语言真情实感表达对友人离开的依依不舍。如《客中送徐圣甫》:客舍难为夜,人情易感秋。江城怀夙昔,风雨重衿裯。文在仁堪辅,心同道可谋。更愁今夕尽,明发送行舟。诗人回想昔日与徐圣甫的交往的情形而今却要道别,不免哀从中来,为此奠定诗歌伤感离别基调。“心同道可谋”表达了与友人徐圣甫有着同样的兴趣,同样的志向,是志同道合的知己。知己离开自己,诉不完的惆怅,道不尽的遗憾惋惜。尾联“更愁今夕尽,明发送行舟”,诗人只能看着离别的小船远去,更强烈表明那眷恋不舍之情。又如诗《送友人》:江上路迢迢,风行骏马骄。梅花犹剩雪,春色半归潮。酌酒劝君饮,送君过板桥。莫愁前浦月,报国在今朝。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江面广阔、骏马奔驰、风行徐徐、梅花胜雪的早春景象。其中“梅花犹剩雪”,借鉴宋朝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准确描绘了“梅”的颜色的特点。潮涨潮落,岁月静好的画面减轻了离别的沉重感。后送友人过板桥,便要告辞,表示愿各自珍重愿望好之情。最后两句“莫愁前浦月,报国在今朝”是对友人的美好展望和勉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豁达心境,且渴望为国家出一份力的高尚节操。又如《送梁芝五北上》:霜天云影散秋阴,白鹤高飞出旧林。万里路程今日别,三春书信隔年心。沿江就店频沽酒,拉客弹琴君始赎琴。明月满蓬风更好,梅花香梦岭头深。梁芝五,即梁佩兰(1630~1705),清初诗人。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其诗歌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诗人送梁芝五前往北上,两人从此路途相隔万里,书信来往也要需很长时间送达,难以交流的无奈之感油然而生。在梁芝五走后,诗人沿江多次买酒喝,听到有人弹琴,又想起与梁芝五的过往。对梁芝五走后的伤感不舍溢于言表,但尾联“明月满蓬风更好,梅花香梦岭头深”通过写明月盈满,清风徐来,梅花幽香溢满山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共同希望未来会更好的愿望。再如《再送王麓会》:何忍今朝别,嘱君更得知。音书南望处,鸿雁北来时。万事惟珍重,一心可再知。兹言休弃置,愚者圣人师。诗人是第二次送别友人王麓会,离别不舍之意贯穿全诗,不忍今朝惜别,内心思念王麓会,常常望向南边,唯望鸿雁传达书信过来。并劝勉王麓会谨言慎行,做事再三思考,遇事不要轻易放弃,愚者不愚,做个大智若愚的人。诗人不仅是劝勉王麓会,亦是希望自己也能如此行事。由此可见,王邦畿的送别诗,从字里行间不但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离开后的依依不舍之情,还借此表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表现勉励友人和自我慰勉之情王邦幾处于更替的社会的时代,曾经考过举人,在朝廷当过御史;后国际之变,选择忠于故国;南明灭亡后,隐居逃禅。人生历经起伏,仍能坦然处之,其送别诗中不乏劝勉、鼓励、安慰之情,共有十一首。如《送潘浣先之官》:此际歌行迈,深情怨别离。家宜诸弟壮,仕有为贫时。高誉人皆仰,小官何足卑。山榛如起兴,宁不美人思。潘浣先即潘楳元,番禺人,与王邦畿同乡,交情深厚,曾被授予儒学教授,后礼天然和尚,山名今竖,字亚目。此诗当为楳元赴人儒学教授时所作。其中“高誉人皆仰,小官何足卑”这句,表明虽然品德高享有声誉的人被别人仰望,但是做一个小的官职也并不羞愧。只无愧于心,惟吾德馨就足够。是以一个小的官职,也可发挥大作用。劝勉了楳元的同时,也侧面表现了诗人不求高官厚禄,做好本分的淡然的态度。又如《送欧阳韩仲应诏参军》:一官何足慕,报国敢辞劳。王事至今日,英雄拂宝刀。潮生南海阔,霜落北风高。夕照河桥上,悲歌倾浊醪。诗人送欧阳韩仲前去担任参军,从而有感写下的诗文,开头“一官何足慕,报国敢辞劳”,便表明自己的为官态度:做官并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报效国家不应该是辛苦劳累的,是身为臣子应该的责任。从而希望欧阳韩仲此次担任参军也能如此行事。颈联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其中“潮生”对“霜落”,“南海阔”对“北方高”,结构工整严谨,富有对称美,描绘了一副潮涨海阔,霜落风高的自然景象,富含了一定的哲理,大气磅礴的画面,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内涵。而尾联的夕阳照在河桥上,又不禁让人感慨已到黄昏,落日逐渐逝去的衰落而联想到分离,诗人心中的悲歌倾泻而出。再如《送魏和公其二》:行李当途欲出关,离亭有酒不欢颜。要知乡国无多路,只是梅花隔一山。知己痛心如死别,劳人渡海似生还。粤城西畔台南畔,不得留君驻此间。诗人与魏和公即诗人魏礼虽是短暂相处,但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般的高山流水之情,故作两首诗以此纪念。魏礼(1628—1693年),字和公。江西省宁都县县城人,魏禧之弟。魏和公游岭南,识诸多岭南诗人,结为至交,其中包括王邦畿。诗中“离亭有酒不欢言颜”,表现出离别带来的痛苦,用喝酒的方式也摆脱不了,但在接下来诗句中“要知乡国无多路,只是梅花隔一山”。用乐观的态度表示离去相距的距离不远,夸张的比喻成只有一座山的距离,借此宽慰自己和魏和公。后魏和公亦做诗《別王说作》回赠,有云“与尔同携手,谓予频不留。适逢归大口,离别又孤舟。寒草经年色,空江近日浮。若非梅岭路,近接越溪流。”两人惺惺相惜,书信来往不断,以表达知己离别之思、相思之苦。此外,《送王又宣司铎长乐》中“今日为官闲自好,尼山在上仕偏高”,劝勉闲官也要洁身自好,完成应有的工作。《送人》中“今朝潮落看潮上,莫叹书生不遇时”,劝勉友人看淡潮起潮落,不要太过埋怨没有好的时机降临。《赠岑则梵》中“多轻喜怒天怀直,少见忧愁乐事饶”,轻视喜怒则心怀平坦,少遇见忧愁则乐开怀,劝勉友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劝告。由此可见,王邦畿送别诗不但有友人知己离去的愁绪,还有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和自我的劝慰,同时还表明做官的态度。表达赞美敬佩之情王邦畿在明朝灭亡后,不愿归附的清朝,具有高洁傲岸,不屈不挠的精神。后出家为僧,法号今吼,颇有看破红尘之意。礼僧函昰于雷峰,与僧侣往来,并借诗赞其品质。而在钱谦益为《耳鸣集》作序中可了解僧侣对邦畿的评价之高:“石鉴上人言:‘’海南王说作,华首白衣弟子,法门之眉目也,有诗数百篇,濒行九顿者,贮腰包中,属请政于夫子,幸有以教之。’”[3]邦畿得到佛门认可,与僧侣相处积累了深厚情谊,并相互欣赏,此外,邦畿送别诗中亦不乏对他人的赞美敬佩之情,此类送别诗有十一首。如《送慧清上人往天童》:近来耆宿多衰谢,白发如师兴志高。年踰七旬犹好学,日行千里不辞劳。贱沽器皿供于役,贵得因缘在此遭。寄语远山诸老大,南能溪水盛吾曹。诗人在送慧清上人去往天童寺,表示慧清白发苍苍,但精神状态好兴致高,赞扬慧清年近七旬仍然十分好学,日行千里也不觉的辛劳。并对慧清这个行为表示十分敬佩。从而提倡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不应年纪大而放弃学习的思想态度。最后诗句“寄语远山诸老大,南能溪水盛吾曹。”表达希望送去美好寄语给远处的人,并感激南能即唐代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对众生的禅意启示。再如《徒仙洞送石鉴禅师归省墓田》:闻师仙洞旧家山,大孝心伤白草间。名属洞仙犹在劫,莫将沧海泣人寰。此时是诗人出家为僧时,在徒仙洞送别石鉴禅师回乡扫墓所作。听闻石鉴禅师要离开,因在家乡有先辈的坟茔要拜祭,百善孝为先,赞赏其的孝心。感慨生离死别,如同劫难,亦劝慰石鉴禅师回乡祭拜不要太过悲伤。如《奉送瞿阁老出镇桂林》腊尽江风杨柳丝,楼台晴日炯生姿。周公坐论三王道,方叔行看六月师。石室天光云欲晓,桂林春色雨初兹。劳劳西望旌旗远,元老谋猷见此时。诗歌将瞿阁老比作助武王伐纣的周公、征伐獬狁的方叔,表现了对瞿式耜抗清名士的敬重之情。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诗人王邦畿对南明故国的忠贞不二。邦畿对瞿式耜赞美佩服之情是发自内心的,而非为了自身的仕途的平步青云。再如《赠张穆之》:忼慷肝肠面血红,硬须如铁向西风。莫愁五十无知己,壮气犹存骏马中。张穆之即张穆(1607—1683),字尔启,号穆之,又号铁桥,东莞茶山人。称赞其意气激昂,胸襟开阔,有英雄之硬气。有惺惺相惜之意,所以不愁五十无知己,两人之间豪情壮志和友情仍不消散。另外,《赠旋庵阇黎》中诗句“骨气昂藏大丈夫,生成罗汉画中图”称赞旋庵阇黎有骨气,为人真性情,是大丈夫作风。《赠道者》中诗句“于世能无累,此身得自閒”,敬佩道者善于修身养性,不容易被世事所羁绊的豁达心境。由此可见,王邦畿送别友人的诗,不但有离别带来的惆怅,而且还有对送别友人真诚的赞美敬佩之情。抒发对山水喜爱之情王邦畿送别诗用婉约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远离喧嚣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共十三首。如《送胡二祖雅》:慨然成独往,惆怅别离言。秋水伊人梦,斜阳远处山。一庭霜尽落,千里雁初还。予亦动归兴,为园十亩间。开头感慨离愁别绪,后写秋天秋水如梦如幻,远山被斜阳所笼罩,“一庭霜尽落,千里雁初还”用了对偶手法,使诗句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描绘了秋意袭来,庭院的霜纷纷落下,大雁归来的画面。最后诗人表示送别友人后,该回去为十亩地而劳作。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和悠闲自得的心境,有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在。又如《送谭天水入闽中寄周还梅》:客情乡语路迢迢,大海邻邦隔水潮。山色旧游凭鹤到,梅花新梦倩云招。琵琶不速红亭别,苜蓿难训白马骄。为报河西桥畔月,手栽桐树不曾彫。此诗是诗人王邦畿,送别友人谭天水去往福建所写。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重游山中,感慨是吸引仙鹤的地方,侧面表现出山景的空灵幽深。路边梅花开着,充满生机,天上美丽的云彩在招手,把云的瞬息万变生动拟人化。最后两句诗“为报河西桥畔月,手栽桐树不曾彫”,升华主旨,为了报答河岸西桥和那畔湾月的美景,亲手栽桐树来修饰,为这美丽的风光增添色彩。表现诗人对景物的热爱和独特见解,也可以看出诗人有恩必报的为人处事。亦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意,期盼与友人谭天水珍重情意永相好。再如《送尹右民北上》:遥望长安暗路尘,北风催客雁声频。文心此去高时价,好语偏留慰旧人。桂树影摇波底月,梅花香透岭头春。竹林未必皆贤隐,曾见山公据要津。此诗是诗人王邦畿送送尹右民北上去往长安所作。遥望长安,路途遥远,此行不易。呼啸的北风,催促着离去,大雁的叫声此起彼伏,也预示着别离。感慨相熟之人喜欢说好话来安慰彼此。“桂树影摇波底月,梅花香透岭头春”描写桂树在月亮的照耀下形成的影子画面,却通过“摇”字,赋予桂树人性化,摇乱月光,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影子,使诗中有画。梅花的香气,漫山遍野,用了“透”字,夸张的表示花香气四溢,也显现出了梅花香气的特点,暗香幽来,慢慢渗透。在《海云寺送侯商丘伯若孩奉母田太夫人榇还》中诗句“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写出了流水潺潺,风吹竹涌之声若隐若现,云白秋意起海云寺周围的景象。《送朱士琏归南州》中两句“南天风雨黯南州,折柳春江南渡头”描写了友人即将要去的南州,春色宜人,风景幽美。并以此来缓解离别带来的忧愁。《留别池公兰若》中诗句“云气须臾变化中,海潮雨过夕阳红”,描写了云气瞬息万变笼罩四周,雨后海面夕阳红火的美景。由此可见,王邦畿的送别诗,除了离别带来感伤,还喜欢描写自然景物来缓解愁绪,并表达对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王邦畿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王邦畿的送别诗中意象继承古人却又独出心意,营造出独特意境。艺术表现手法根据情感不同而变化,善于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此外,诗人还喜欢以比喻抒写情怀。其诗歌具有叙事的功能,语言平直清淡,有朴素之美。(一)承继传统意象“意象”是组成诗歌的基本单位。[4]自古以来,古人总喜欢在离别时候用柳,风月等意象。例如最为经典的是诗经中“其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5]所以,在离别时折下柳枝来送给故人是很常见的。月亮自古代表着团圆之意,所以当月亮不完整时会被自然被认为要分离。诗人王邦畿在意象方面有继承传统意象又不限于传统意象。王邦畿送别诗中不乏选取“柳”和“月”的意象来表达分离之痛,离别之愁。如《西宫词送徐士彦赴罗阳幕》中“杨柳萧萧梦不成,高楼微月夜深情”,此处诗人用“柳”表明与想留徐士彦之心殷殷切切,和用“月光”的微弱,来表现分别之惆怅。再有《奉送瞿阁老出镇桂林》中“腊尽江风杨柳丝,楼台晴日迥生姿”,此处诗人描绘清风徐来、杨柳翩翩、日光和煦、亭台楼阁奕奕生辉的场面。“柳”的清扬,一扫离别之愁,表达对瞿阁老出镇桂林一路顺风的祝福。类似的意象还有:《送吕梅实还闽中》中的“送君南浦月”,《送李维生寄陈活残》中的“参差杨柳海傍边”,《海云寺送侯商丘伯若孩奉母田太夫人榇还》中的“石桥杨柳日阴阴”,《别梁琏》中的“微月残云天似光”,《送人》中的“大海风枯柳枝”,《送朱士琏归南州》中的“折柳春江南渡头”,《送陈旦升还浙简董无休》中的“衰柳江边带夕晖”。这些诗句都表现了王邦畿的意象继承了古人的传统。诗人还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丽物象,并利用这些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这些送别诗中,物象有林、树、霜、云、酒、烟、舟、水、风、雁等。这里林为微林、树为嘉树和独树、霜为繁霜和一庭霜、云为倩云、酒为艾酒、烟为陌烟和云烟、舟为行舟、水为流水、风为飙风、雁为千里雁。每一种物象不单单物象本身单纯的意思,还被诗人赋予了感情色彩,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6]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象托物言志,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愉悦。使诗的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意思表达更加浅显易懂,却又流露真情,将离别之情写得浓烈、深沉,却又丝毫不含夸张。[7](二)艺术表现手法应情而变王邦畿送别诗通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还有以比喻抒发情怀,这些诗歌根据情感不同而变化。好友分离毫无疑问离愁别绪很是浓重,心中所思所想可谓不吐不快,故王邦畿的送别诗中大多数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留别曾自昭徐圣甫》中的“珍重同窗友,劳生亦太轻”如《送陈旦升还浙简董无休》中的“话到别离心便咽,明年又恐送君归”,《送朱士琏归南州》中的“聚散一时君莫叹,百年终有此离忧”,《寄送当路》中“不羡古人誇半面,梦魂相见即平生”等等。直接表明心中此刻忧与愁的连绵不断,丝毫不加修饰,不含蓄委婉,让读者清晰感觉到诗人的最真实内心感受,真情实感,令人动容。其次,王邦畿送别诗中也有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送杨部仪》:寥海风生烟雾开,曙天云气日昭回。六龙东御朱旗绕,双凤西街紫诰来。兰茝幽香闻紫苑,蒹葭秋水涨城隈。遥知圣主恩波渥,赋奏长杨猎骑催。诗人送杨部仪上任所作,首先从“生烟雾开”,“曙天云气”写起,以景起兴,奠定了充满希望且积极的格调。接着运用夸张虚写“龙绕朱旗”和“凤衔紫诰”奇景,虚实结合,寓意有大好前途,幸得圣上青睐。再用“兰茝幽香”和“秋水涨城隈”表现一派生机的风光。最后点题,表明陈情,圣恩不易,祝愿杨部仪前途似锦,情景交融很好结合在一起。如《送何绛适楚》:荷叶如箕任簸扬,明珠成雨落池塘。江陵日暮歌声起,且为停车问楚狂。此诗送别何绛而作,何绛,字不偕,号孟门,顺德人。明亡,乃自放废,徜徉罗浮、西樵山中。开头以描写荷叶随处簸扬,飘忽不定,叶上露珠雨落般融入池塘,一派清新自然宁静的场景,减轻了离别带来的愁绪,场景再现让读者感受了诗人已不为离别伤感的心情。全诗没有字词表明离别诗人情绪,却通过融情于景侧面表达。再如《山下留别陈元孝》:下山寻旧路,曲径隐微林。后会何曾定,离居重此心。天光云气浅,秋色野情深。十里闻流水,高山思素琴。陈元孝,即岭南人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且与邦畿交情颇深。陈恭尹曾赞邦畿:“秉智含淑,通不偶时,贞不绝俗,直而不肆,柔而不屈。”诗开头描写下山找寻熟悉的旧路离开,山中树木将曲折小路呈现的若隐若现。景色烘托沉重氛围。天明则云气少,秋色愈浓,情更难舍弃,融情于景。远处听闻流水潺潺,高山流水,宜调素琴,“高山思素琴”是钟子期和伯牙的知己之情的引用,也表明邦畿与元孝有着知己的深厚情谊。诗人还善借比喻抒写情怀。如《送吕梅实还闵中》中有“远水微分岸,流云不住溪”,表示远处的水与岸边分注定分开的;流云浮动,溪水亦流动,云留不住溪水,溪水亦留不住云。用自然现象来比喻离别是必然的,“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离别是人生需经历之路,有放宽心看待离别的阔达之意。又如《送谭天水入闽中寄周还梅》中“为报河西桥畔月,手栽桐树不曾彫”,表面表示了为报答河岸西桥和那畔湾月的美景,愿亲手栽桐树来修饰,为这美丽的风光增添色彩。实际也用此比喻了诗人的行为处事,对于有恩与诗人的,必以报答。诗中感激友人这一路照应,且愿与友人谭天水永相好的愿望。再如《送杨部仪》中“六龙东御朱旗绕,双凤西衔紫诰来”描写“龙绕朱旗”和“凤衔紫诰”奇景,虚写奇景,比喻友人将有大好前途,充满祝福愿好之意。诗人用比喻抒写情怀,生动形象表现诗人内心想法,比直接表达更具艺术魅力,也让诗更具有感染力。(三)富有叙事性王邦畿的送别诗有浓厚的叙事性,在诗的名称中就可以了解到人物、地点。如《送吕梅实还闵中》《西宫词送徐士彦赴罗阳幕》《送岑克图刈稻东安》《海云寺送侯商丘伯若孩奉母田太夫人榇还》等。在诗人抒发情感同时也记录了诗人生活,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离别时的情景和诗人的生平。如《送人游西湖》:欲往西湖未暇身,风光辜负少年春。三城渡口梅花发,两眼睁睁只送人。诗歌记录了诗人欲前往惠州西湖游玩却难以分身,不禁感慨西湖风光无限好,莫要辜负青春好时光,看到城边渡口梅花盛开,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可惜身不由己,无法欣赏,只能送人游玩。此诗叙事性极强,让读者容易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如《送岑克图刈稻东安》:问子去何边,清江欲放船。言从西岸口,遥指东安田。里社千年圣,农桑五亩贤。有怀沮溺传,期共犁云烟。诗开头询问岑克图去往哪边,克图回答在西口岸出发,并指向要到东安田。此场景生动地还原当时的一言一行。后感怀桀溺、长沮即春秋时楚国的隐者表明了诗人内心向往隐士生活,并享受农桑劳作。文笔轻松,像生活的随笔记录,还真实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向往。再如《听人弹琴送冯别驾尧年》:别酒难称圣,清徽易入神。莫将今夕意,寄向此中陈。流水通真性,微辞待解人。月沉风正起,大路果何遵。从标题知道诗人在听着琴声中送别冯别驾,诗中表现了邦畿与友人饮酒谈心,琴声发出清美的声音,使人听着渐渐入神,旁边流水淙淙,天上月亮也变得沉重,此刻风起云涌,是到了说道别的时候,用婉转而巧妙的话向冯別驾诉说道别的不舍。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和诗人当时的状态。从诗中了解到离别的真实情况,更能体会诗人心情,有补充史料的功能。(四)语言平直清淡王邦畿送别诗用词大方得体,语言清丽朴素,不追求辞藻华丽,不矫揉造作,在平直中蕴藏着深意,充满真情实感。如《赠岑梵则》:廿载须眉似一朝,精神炯炯行昭昭。多轻喜怒天怀直,少见忧愁乐事饶。绝妙诗篇传后辈,太平人世历先朝。长生参得无生理,奉佛堂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户外防水游戏桌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可降解玻璃水瓶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数据中心能效认证与咨询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生活离不开电》(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2025-2030年厚朴保健品研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阜阳从业资格证货运考试答案
- 2025年陕西年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海口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2025年汕头货物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5年四川考货运从业资格证题库答案
- 供电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标)
- 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一模)文综试题 附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及答案
- DBJ∕T 13-478-2024 福建省瓶装液化石油气信息管理与数据采集技术标准
- 2025年度院感管理工作计划(后附表格版)
- 化肥销售工作计划
- 2024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限公司招聘精英1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飞行器小学生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定融认购协议合同范文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