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尔雅诗稿》中的纪游诗研究_第1页
《邓尔雅诗稿》中的纪游诗研究_第2页
《邓尔雅诗稿》中的纪游诗研究_第3页
《邓尔雅诗稿》中的纪游诗研究_第4页
《邓尔雅诗稿》中的纪游诗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邓尔雅(1884-1954),原名邓溥霖,又名邓溥,字季雨,广东东莞人,有《邓尔雅诗稿》存世。邓尔雅游历广泛,去过广州、桂林、韶关、琼州、香港、罗浮等地,两次东渡日本,写下了大量的纪游诗,达一百七十二首。这些纪游诗或描绘山川景物,表达对山水景物的热爱;或记述民俗风貌,表达对民俗风貌的浓厚的兴趣;或感悟人情世事,表达对亲友的情真意切,以及对自身情操的陶冶。其纪游诗用典化句自如,通过刚凉沉实、荡逸明华的语言营造了殊观壮丽的诗境,使人耳目一新。关键词:邓尔雅纪游诗殊观壮丽AbstractDengErya(1884-1954),formerlyknownasDengYunlin,alsoknownasDengYun,thewordJiYu,fromDongguan,Guangdong,has"DengEryaPoetryDraft"intheworld.DengEryahastraveledextensively.HehasvisitedGuangzhou,Guilin,Shaoguan,Qiongzhou,HongKong,Luofuandotherplaces.HehastraveledtoJapantwiceandwrotealargenumberofJiYupoems,reaching172.Theseepicpoemsmaydepictmountainsandrivers,expressingloveforlandscapes;ordescribefolkcustoms,expressingastronginterestinfolkcustoms;orcomprehendpeopleandworldaffairs,expresstrueaffectionforrelativesandfriends,andcultivatetheirownsentiments.HisJiyoupoemsusedallusionsfreely,andcreatedamagnificentandmagnificentpoeticenvironmentthroughthecoolandsolid,elegantandelegantlanguage,whichmadepeoplerefreshed.Keywords:DengErya;memorialtravelpoems;spectacularmagnificent

目录一、引言 1二、邓尔雅纪游诗的内容分类 2(一)对山川景物的描绘 2(二)对民俗风貌的记述 4(三)对人情世事的感悟 6三、邓尔雅纪游诗的艺术特色 7(一)诗境殊观壮丽 8(二)语言刚凉沉实、荡逸明华 9(三)用典化句自如 10四、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邓尔雅诗稿》中的纪游诗研究一、引言邓尔雅(1884—1954),原名邓溥霖,又名邓溥,字季雨,广东东莞人。生于北京,为岭南名儒邓蓉镜第四子,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濡染家学,见多识广,师从何藻翔,求学于名校广雅书院。近代社会动荡,士人科举正途被切断,在医学救国思潮和爱国留学潮的影响下,邓尔雅于1905年至1908年间两次东渡日本求学,以安身立命。回国后,邓尔雅即以满腔热情投入教育事业,并在与其交往的众多爱国志士影响下,逐步参与到创办报刊、宣扬革命的进步潮流中来,他于1912年创办贞社广州分社、1914年加入南社,志在保护国粹、发扬国光。1915年,为避战乱,邓尔雅只身前往桂林任中学教员。三年期间,邓尔雅遍游桂林山水,在此写下了大量咏景诗篇。1918年,邓尔雅入滇军李根源幕,以期为国效力,保护国粹,在韶关及琼州期间,李根源保护了多处历史文化,邓尔雅均有参与其中。然军阀之间斗争不断,两年后李根源下野,邓尔雅黯然返粤。1920年除夕,邓尔雅广州寓所遭兵火,家园被毁,其所藏书画付诸一炬,只可辗转回东莞任教。1922年,广东政变,故乡不可居,年近不惑的邓尔雅背井离乡,流寓香港。1954年10月6日,邓尔雅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有二(虚岁)。邓尔雅以书法篆刻名著当代,是一位有着精深造诣的艺术家。由于战乱等原因,其相关著作渐渐没入历史尘埃中,其学人身份鲜为人知,然邓尔雅善于诗文,在《时事画报》《南社丛刻》《南武学报》《国学丛选》等报刊发表过多篇诗文,200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邓祖风先生所存的《邓尔雅诗稿》,对邓尔雅的研究有很大帮助。杨宝霖先生在《邓尔雅诗稿》序中写道:“此影印本之底本,为邓先生自选,自校,为《绿绮园诗集》六种之最佳者。”[1]邓尔雅曾自云其诗:“大抵自述、寄人、纪游、题画者居多,以吟讽消遣。”[2]“其余绮语、闲情、应酬、游戏之作,都火之矣。”[3]可见,邓尔雅诗中,纪游诗比例较大,达一百七十二首。本文以《邓尔雅诗稿》作为研究底本,对邓尔雅先生的纪游诗进行研究。二、邓尔雅纪游诗的内容分类邓尔雅游历广泛,去过广州、桂林、韶关、琼州、香港、罗浮等地,两次东渡日本,写下了大量的纪游诗,达一百七十二首。他的纪游诗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题材丰富多变,大致分为对山川景物的描绘、对民俗风貌的记述以及对人情世事的感悟。按此分类进行深入分析。(一)对山川景物的描绘邓尔雅的纪游诗中,对山川景物的描绘较多,约有六十首。他将对游历之地山川风物的喜爱,一一表达在诗歌中。1915年,邓尔雅在桂林任中学教员,“乙卯至丁巳间,往返漓江四次。”[4]一度欲在此常住,更在1916年8月,携妻子大儿长女三女移家至桂林。“全忘肉味寻常事,山水居然内梦中。”(《漓江杂诗》)是邓尔雅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桂林杂诗》之一:铁锁连衡可百艭,登舟安稳代徒杠。訾洲雨霁烟消次,山色随人尽渡江。这首诗描的是桂林八景之一的“訾洲烟雨”。訾洲岛,位于百里画廊漓江东岸,与象鼻山相对,是漓江上最著名的一座洲岛。百艘小舟以铁索连衡,浮桥渡江,登上小舟安稳如平地,訾洲的烟雨渐渐消散,象鼻山跟随着人的步伐,显露容颜,与人们一起渡江。诗人从浮桥入手,以旅人动态的视角,向我们缓缓铺展开訾洲烟雨、象鼻山色,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桂林游历,是邓尔雅诗歌创作高发期,又如《邓岩三游》:前游未尽没游继,物色嵌岩入窅冥。渎鬼狱祗相顾喜,郊麟薮凤淂熏馨。端箱万乳垂华菂,游戏千春采茯苓。福地能令起疴恙,平生何以报山灵。据陈莉《邓尔雅评传》所记,1915年10月20日,邓尔雅在桂林寻得一幽深秀丽处,极爱之,作诗并命名其为“邓岩”。此后三游邓岩,均有赋诗。[5]这首诗写的便是他三游邓岩的感慨,前游意犹未尽,风光皆嵌入此幽暗之地,鬼神皆为此欢喜,“麟凤”即才智出众的人,在这郊野草泽之地得到熏陶,莲子与茯苓遍布此地,如此福地使诗人的疴恙得以好转,而诗人又能如何报答山灵。邓尔雅若干年之后仍作诗《忆邓岩》《忆桂林山水》,可见他对桂林山水的真心喜爱。又如《漓江杂诗》(往返四度)之一:江流清浅仅容舠,天落银河渐渐高。三日此山仍在望,榜人樘折几枝篙。这首诗描写的是漓江的山水景物。清澈不深的江流上只能容纳小船。据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所记:“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6]由此可看出漓江之狭。天上银色的星河渐渐地铺落下来,诗人将这幅漓江山水画铺展这极尽壮丽的天幕之下,让人心旷神怡。乘舟多日,这片山水仍然望不尽,船夫撑折了多少枝船篙。折下的又何止船夫的船篙,望不尽的漓江山水更是让人心折。山清水秀,奇岩异境,极大程度上激发了邓尔雅的诗歌情怀。当然,邓尔雅对山水的欣赏并不止步于桂林。又如《曹溪道中口占》:嶺表拙舆轿,如乘薄笨丰。一声疑欸乃,山绿上迦沙。目听水泉香,眉语山岚碧。随喜愿皈依,奈顽不如石。随地有山松,而非廿七干。徒行十里间,低回目严灌。山静水尤喧,寺荒客难到。非阕洗砚来,奇巳天然秏。曹溪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据《邓尔雅评传》所述,1918年,李根源带着邓尔雅等部下游览曹溪南华寺,见此凋敝,决定重修南华寺,此后也多次带领邓尔雅等幕僚部下游览并着力修缮与保护南华寺。[7]这首诗写的正是邓尔雅于曹溪道上所见之景,“目听水泉香,眉语山岚碧。”句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令水泉与山岚更为活泼、新奇,“随喜”为佛教用语,即见人做功德而乐意参加,诗人乐意皈依佛门,奈何心绪不能如石般静持。随地都有山松,徒行十里仍见到水渠,山的寂静显得水泉更为喧闹,也正是南华寺荒僻少有客来才如此清幽。若非于此洗砚,这处的景色完全天然消耗,亦无人问津。诗人于此处道出了修缮曹溪南华寺的必要性。再如《罗浮杂诗》(丁丑三月,第一次廿一首):观瀑听泉几雾探,尤佳水竃与龙潭。烹茶亲试皋盧饮,不让曹溪一勺甘。邓尔雅多次在罗浮山的迷雾中观赏瀑布静听泉水声,认为水竃与龙潭最为殊丽,诗人亲自尝试用此地的泉水烹煮的皋卢茶,可媲美“曹溪一勺甘”。此处“曹溪一勺甘”化用了宋朝诗人苏轼《过岭》之二:“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8]而苏轼之“曹溪一勺甘”则出自宋朝释本觉所编《释氏通鉴》十二《韶国师》:“又有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9]此典故指佛理的真谛妙义。此处出现的“曹溪”指的正是前文邓尔雅所游之曹溪南华寺,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所游历的每一处地方都感怀至深,久久不忘。由此可见,邓尔雅对山水的依恋,对各个地方风物的兴趣,正是热爱山水景物,才令他写下数量众多的纪游诗。(二)对民俗风貌的记述山川美景令人心醉,各地不同的风俗趣物也让人心生欢喜,回味无穷。邓尔雅描写山水极尽壮丽,讲述民俗风貌却缓缓道来,此类纪游诗约有六十三首,看似平淡却韵味悠长,感情深沉幽远。如《香港杂诗》二首:香炉鱼市接渔家,景物年年有岁差。依旧入春开踯躅,因风敛冉向西斜。市廛热闹为谁忙,輭得市民尽饮狂。分赁楼头犄角小,虫虫甜蜜恋蜂房。这两首诗记述的是邓尔雅于1922年移居香港后,在当地的所见所闻。天后庙的香炉与卖鱼的市场都紧靠着以捕鱼为业的人家。这里的景致和事物每年都在变化,转春之时牡丹依然盛开,因为春风的吹拂,牡丹慢慢地收敛向西方斜去。街市上的商店在为谁繁忙,使得市民皆在欢畅地饮酒,纵情地歌唱。分租楼房的墙边角落狭小,可是小小蜜蜂也异常甜蜜,不忍离开自己小小的蜂房。诗人仅用了淡淡几笔,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描绘出了香港当年的风貌,同时表达了自己与家人团圆满足。邓尔雅为香港所赋纪游诗并不多,但其对香港当时的风貌刻画却入木三分,诗风别开生面,如同题为《香港杂诗》的“移筑园亭中霤闲,全摹壶峤画觚圜。谁家花影成沿革,添起层楼异屋山。”“垂涎欲界此仙都,不计官能领略粗。栲栳量金争买卖,人人火急向欢娱。”可见诗人对所处之地的观察细致入微。又如《广州杂诗》(甲子)之一:寺寺冲繁改集场,塔后幽静市声忙。寻思汉子元无柎,随喜风旛得旧堂。据邓尔雅于另一首《广州杂诗》(甲子)下的小注:“六荣寺塔。”[10]可得出此处所写寺庙为广州市的六榕寺。六榕寺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庙由于地当冲要、事务繁重,逐渐成为了集市,塔后幽雅寂静,集市的嘈杂声却急迫不停。诗人寻思大丈夫原本就无所凭靠,此处“随喜”指参观庙宇,参观庙宇风中的旗幡便可以看到过去庙堂的风貌。邓尔雅用“塔后幽静”作对比,衬托出六榕寺如今的“市声忙”,可是诗人心中无挂,望着飘动的风旛,仍像是站在当初幽静的六榕寺中。又如《宿黄龙观》:东晋葛翁井,饮之能悦魂。羽师逾百亗,曲调是双门。座下诸峰伏,山中此地等。一壶无内外,而别有乾坤。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东晋杰出医药学家。少好神仙导养之法,习炼丹术。师事南海太守鲍玄,习医术。长期居罗浮山炼丹。[11]传说东晋葛翁炼丹的井水,酿出的酒芳香甘冽,使人心生愉悦。羽师超过一百岁,有财势的门第会传出戏曲的调子。莲座之下众多山峰被降服,在山中只有黄龙观。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仙境无分内外,却另有一番天地。由此可见,邓尔雅对各地不同的民俗风貌有浓厚的兴趣,但在刻画时,也只缓缓道来,如实描述。不为眼前之境所迷惑,诗人自有一番天地。(三)对人情世事的感悟邓尔雅诗中属于感悟人情世事的纪游诗,共约四十八首。这类纪游诗一为诗人游历中思亲怀友,二为诗人感悟世情,修心明志。于千山万重间陶冶自身,“大裘广厦真风雅,始信诗人未易当。”(《韶州微雪》)邓尔雅用“隽永有味,古朴中含清新”[12]的诗句,向我们道出他所感悟到的人间世。如《倭都雪夜》:车马喧阗忽地无,方知有雪布倭都。窗栊棉纸泥方格,炭墼红星迸锦毹。水瘦山肥畴昔梦,琼思瑶想一时苏。睽携玉戏十年久,顿触童心九九图。这首诗刻画的是诗人初到日本时的心绪。据《邓尔雅评传》所述,1907年底,邓尔雅到达日本,适逢大雪,诗人睹物思情,想起来童年在江西粮署时大雪纷飞的日子,又思及回到广东后久未见雪,一时感慨万千。[13]忽而没有了车马喧嚣的声音,原来有雪布满了日本的大道,“窗栊棉纸泥方格,炭墼红星迸锦毹”运用白描,细细描绘了诗人在日本的住所环境。回想起以前在江西“水瘦山肥”的童梦,竟一时无法自拔。已有十年多没见到下雪了,见此顿时便想起了儿时所见的九九寒消图。诗人于异国他乡中对童年的回忆,可见其情深意切。又如《香港杂诗》之一:一衣将费中人产,半榻相高三径资。何止催租败清兴,空山以外莫吟诗。据《邓尔雅评传》所载,1922年,战争蔓延,东莞也并不太平,邓尔雅不得不流寓香港,住锦田村。初至香港的邓尔雅,无固定的收入,他尽力地赚取全家的生活费用,以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14]这首诗便是在这种处境之下所作,“一衣将费中人产,半榻相高三径资。”写出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拮据窘困。令人失去清雅兴致的,又何止被催租件事。在幽深少人的山林以外,就不要吟诗了。诗人如此无奈的感慨,让我们看到了战乱时期文人的艰难处境。又如《罗浮杂诗》(丁丑三月,第一次廿一首)之一:先君旧有昆仑籍,于此读书栖洞宫。忽记亲恩生异感,青山垂咲实无穷。邓尔雅于诗后小注:“先大夫尝住持白鹤观,青山绿水垂笑于无穷,郑所南语。”[15]罗浮山是岭南道教的发祥地,历来以其清幽的环境为道家推崇。邓尔雅的父亲邓蓉镜曾读书于此,并曾入道籍,甚至当过罗浮山白鹤观的主持。1936至1937年,邓尔雅两游罗浮,回想起已故的父亲,一时感慨万千,此处化用宋末诗人郑所南的话语,使感情更加厚重丰富,青山绿水,垂笑无穷,着实令人难以离舍。再如《罗浮杂诗》(第三次廿首)之一:道冠儒服又僧鞵,无可名称亦日佳。宗旻短长分取舍,坐忘光顾学心斋。从邓尔雅的另一首诗《入酥醪观籍道号员峤字壶系口占》可以得知,他曾入道籍,“不因学道顿皈依,却喜深山与愿违。”(《罗浮杂诗》)在遭遇世间无奈困境之后,他试图思禅学道,以寻求内心的平静,这是战乱带来的无奈。头戴道士的帽子,身着儒生的服饰,脚穿僧人的鞋子,无所谓可称呼的门派,诗人也只觉每日安好。人间的纷扰世事都已忘却,“坐忘”指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只知道要摒除内心的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由此可见,邓尔雅的纪游诗中不仅体现对山水风物的热爱,还看到了诗人对亲友的情真意切,以及对自身情操的陶冶。在世间动荡不安之时,邓尔雅尝参禅,亦尝修道,以保持本心,不为纷乱所惑。三、邓尔雅纪游诗的艺术特色邓尔雅的同窗好友陈之达在《邓尔雅诗稿》序中评论其诗:“尔雅之诗,刚凉沉实,荡逸明华,合其殊观,均归壮丽。知其缘情实深,且往往融化古意于融畅圆美中,又得力于学问者矣。”[16]其纪游诗同样具有如此特点,即诗境“殊观壮丽”,语言“刚凉沉实、荡逸明华”,用典化句自如。(一)诗境殊观壮丽邓尔雅向往山水,寄情山水,大自然的壮丽也滋养了邓尔雅,他的诗歌意境“合其殊观,均归壮丽”。邓尔雅往往不直接描写景,而是另辟蹊径,从旁处切入,最终营造壮丽的意境,让人耳目一新。如《漓江杂诗》之一:唱随北牗比吟肩,阴厦阳台各异天。幽梦如山如叠彩,高寒不记是何年。这首诗写的是桂林之叠彩山北牖洞,邓尔雅夫妇共游北牗洞,“阴厦阳台”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随着阴晴变化,北牗洞的景色不尽相同,各有特色。隐约的梦境里山峦交错起伏,翠绿的群峰一层高过一层,“叠彩”一语双关,既指叠彩山,也指此山如同堆砌在面前的一道绿色的屏障,地势高而寒冷,诗人在梦中不知时日,早已记不清过了多久了。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与妻子在桂林北牖洞所见之景,其对山水景物着墨不多,而是写在此地游历的日子犹如幻梦,美好得使人忘记纷扰,只记得桂林的层峦叠翠,使人对叠彩山北牖洞更心生向往。又如《漓江杂诗》(重游归舟,往返四度得数百首)之一:幽谷凹深张鬼目,巨涡急转状蠃旋。东南云接西南雨,云雨往来三峡天。这首诗写的是漓江山峡的壮丽风光。诗人身临幽深的山谷,远望那凹陷极深之处,惊险如同目睹鬼怪张大的眼神。巨大的旋涡急速转动的样子就像蠃虫在旋转纷飞。东南方的云雾连接着西南的雨水,云雾与雨水的交际,汇成了这独特的峡谷风光。“幽谷”一词定下了全诗的基调,“张鬼目”“状蠃旋”这两种特殊新奇的比喻更让人惊叹不已。“东南云接西南雨,云雨往来三峡天。”漓江山峡云雾萦绕、雨水连天的壮丽之境就此倾泻而出。又如《罗浮杂诗》(丁丑三月,第一次廿一首)仙都景物至清嘉,寻海扬尘有岁差。惟爱顽青长不改,年年踯躅自然华。这首诗写的是罗浮的美景,年年都在变化的景物,却让诗人一直迷恋。仙都可观赏的景致和事物最为美好,每年都在变化。只爱这顽青依旧不改变,每年都在盛放的牡丹自然而华美。“寻海扬尘”即世事变迁,与“岁差”同用,强调变化之大。诗人于1937年两游罗浮,以往所见的景物大多有所变化,但不变是诗人对罗浮自然美景的热爱。再如《罗浮杂诗》(第三次廿首):苏苏考水与桥齐,石值泉源雨涨溪。树杪百量飞瀑下,跳珠涫湔若颇黎。苏醒的河水与桥的高度平齐,正是泉水涌出,下雨涨溪水的时候。百量瀑布飞落至树梢,溅起又落下的水珠,响起了如同开水煮沸的声音,又仿佛正在清洗“颇黎”,“颇黎”即玻璃。全诗都在描写罗浮涨溪时的盛景,“苏苏”“与桥齐”“百量”“飞瀑下”“跳珠”“涫”“湔”“若颇黎”几乎每一个字词都在为刻画罗浮涨溪之景而服务,无一不在描述此景之殊观与壮丽。由此可见,邓尔雅笔下的山水壮阔,秀丽非常,不直接写景却让人更有代入感,仿佛身在其地,感同身受。(二)语言刚凉沉实、荡逸明华邓尔雅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又游历广泛,见多识广,他喜用俗语入诗,不受约束,方音方言、西语、冷僻古语和典故等,皆曾入诗。如《漓江杂诗》之一:所以岩奇钟乳奇,倒茄仰视总垂垂。一花一叶天人眼,说与凡夫定未知。为何说漓江的岩石钟乳石奇峭,正如倒植的荷梗,下落延伸,让仰视的人们难以忘怀。但就像能看破“一花一叶”的天人,即使将道理告诉凡夫,他也不能明白。邓尔雅将见过桂林奇岩异景的人比作天人,未见奇景的人比作凡夫,个中因缘只有亲眼看到了才能参透,表现出桂林岩石钟乳石让人无法想象的壮丽。如《移家桂林赁楼檆湖》(丙辰八月偕内子大儿长女三女同游):风逸烟高青破颜,峡中人事本清閒。水光摇隙移窗琐,春曜扶梯上屋山。了了霞栖同吉梦,岩岩诗骨幸坚顽。案头清供长璀错,看作裘钟侍扈班。洒脱奔放的清风与飘高的烟使人露出笑容,在山峡里人间世事本就清闲。水面映现出的光色摇曳倒映在窗琐上,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扶梯,一起爬上屋顶。诗人与妻子道明白同时做了到栖霞洞游玩的美梦,高耸诗的风骨,顽强坚定。在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文饰繁杂,暂且看作王献之“裘钟”班竹笔筒陪伴侍候王羲之的“扈班”巧石笔架吧。邓尔雅带着家人移居桂林,一家团圆,“裘钟”与“扈班”相伴,夫复何求。又如《宿酥醪观》:题作酥醪字,山阴得釀泉。酵犹方士法,籍有玉堂仙。明月专良夜,梅花补阙天。罗浮魂唤醒,南北并枝妍。酥醪观,建于晋代,是罗浮山道教五大观之一。在山坡背阴的一面汲取酿酒的泉水,以方士的方法发酵,明月降临美好的夜晚,梅花填补世间的不完美。对罗浮的向往再次被唤醒,南方北方的花枝同样妍丽。诗人用了“明月”“梅花”两种意象,暗示了其自身对酥醪观的感受,皎皎如月,暗香如梅,其内涵耐人寻味。邓尔雅的纪游诗的语言用词刚凉沉实、荡逸明华,层出不穷的形容方式,往往让人感到新奇,产生对未见之景的向往。(三)用典化句自如邓尔雅的纪游诗许多都化用了典故,或引用历史故事,或化用前人诗句,两种方式运用自如,为其诗作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诗句典雅,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其纪游诗的内容和思想。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于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把典故浓缩提炼,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还有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如《重游中巅》:不太清孱不犷顽,无双两戒属茲山。题名造象摩厓侧,般薄凉台燠馆閒。数武阴阳频易向,九疑高下强登攀。天教灵秀饴心苦,全望梯危缒滑艰。这首诗写的是邓尔雅重游桂林辰山中巅。“不太清孱不犷顽,无双两戒属茲山。”化用了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己亥杂诗》其一五二:“浙东虽秀太清孱,北地雄奇或犷顽。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17]辰山中巅不算清瘦孱弱也不粗野不驯,无论南北最为无双的也唯有这座山了,化用前人诗句更突出此山的“无双”。在山崖石壁上题名造象,不远处的山背阴向阳一直轮换,诗人多次预估之后决定攀登高峰,上天造就清秀美好的景象让人忘却心里的苦闷,让人一心只想着攀爬危梯,拴绳子通过滑溜的地方。无论攀登如何艰辛,诗人也要“强登攀”,以此衬托辰山中巅的“灵秀”,教人无法放弃。又如《韶州杂诗》之一:千古谿山得姓曹,端因文采遂相高。袈裟展作伽蓝地,割据英雄枉捉刀。邓尔雅于诗后小注:“曹山曹溪因魏武之裔居此得名。寺址本陈氏地,六祖向索一袈裟地,允之,及登山相地,则以袈裟蔽陈目,陈无以难,乃乞留其祖墓,故陈氏墓在寺中由寺僧祭祀。”[18]此诗借用了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曹操捉刀的典故:“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19]曹山曹溪因曹操后裔在此繁衍生息而得名,却被六祖以袈裟索去作为寺院,当初割据争霸的英雄曹操,倒是枉费了一番心思。诗人对韶州的曹溪曹山历史有所了解,却不止于此,联想到三国英雄的算计,更添唏嘘。又如《漓江杂诗》(重游归舟,往返四度得数百首)之一:湘漓山好乳为岩,饱煞生平饿眼餕。匹素写之应不尽,何如臣有腹中函。邓尔雅在其诗末小注道:“吴道子对明皇语:‘在臣腹中,请匹素写之’”[20]可看出此诗借用了画圣吴道子的典故,据唐朝朱景玄所撰《唐朝名画录》中记载:“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壁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21]画圣吴道子之画技固然让人钦佩,而诗人认为,漓江山水平生难能一见,匹素应当也画之不尽,唯有在心中铭记罢了,以此突出漓江风光的旖旎难以描绘。再如《乙卯九日与杜鹿笙伦竹骞伉俪登独秀峰绝顶》(在王城内后宰门):如笔凌云劲以遒,题名绝顶禊清秋。愿言高蹑轻风举,赋得崇阿帝子州。足下群峰咸頫伏,眼前万象一齐收。靖江山水吾能对,都入清湘画稿搜。据《邓尔雅评传》可知,伦鸾(?-1927年后),字灵飞,号竹骞,广东番禺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女词人,早年从邓尔雅学诗,杜鹿笙为其夫婿。[22]邓尔雅于桂林偶遇杜鹿笙伦竹骞伉俪,他乡遇故知,自然欣喜非常,几人时常相约游玩桂林山水。“愿言高蹑轻风举”句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诗》“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23]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赋得崇阿帝子州”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24]能为高大的山陵、帝子的长洲赋诗。良辰美景,又与志趣相投的人赋诗唱和,世间快活之事莫过于此,邓尔雅的平生最向往之事,也在于此。再如《罗浮杂诗》(丁丑三月,第一次廿一首)之一:冲雨冲烟一艇移,送行山色上船迟。归装匧衍沾吟稿,春水鱼虾定不知。邓尔雅于诗后小注:“自石龙镇以小舟至九子潭为吾莞与博罗交界处,吾邑清初祁文友有满江春水长鱼虾句,王渔洋戏呼祁鱼虾以比邝鹦鹉黎牡丹也。”[25]邓尔雅所注典故出自清朝吴元相所著《松麈燕谈》卷九:“东莞祁工部珊洲文友为庐江令,有诗云:‘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王阮亭深爱之,戏呼为祁鱼虾,祁作色起。阮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