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Ⅱ(小说)(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Ⅱ(小说)(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Ⅱ(小说)(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Ⅱ(小说)(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Ⅱ(小说)(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进上流社会(节选)狄更斯丑不死得到的奖金是一万两千多镑。一张彩票的全部奖金是两万五千镑,他买了半份,现在中奖了。他发狂似的过了一个礼拜——他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①要是我让他摇风琴,我相信不消两分钟,他就会把它摇破,幸亏我们已把风琴藏好。后来他清醒了,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慷慨,花钱大手大脚。那时他把他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找来。那人外表非常文雅,实际是赌场里拉人下水的骗子,他自称诺曼第,实际并不是。丑不死对他说道:“诺曼第,我现在要走进上流社会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诺曼第答道:“丑不死先生,如果我没有听错,你的意思是,今后一切费用都归你负担?”“不错,”丑不死先生说,“你还可以得到一大笔津贴。”他们穿着丝绸衣服,坐上四匹灰色马拉的马车,前往上流社会。到了伦敦,他们住在蓓尔美尔大街,从此杳无音信。第二年秋天,我正在巴托罗缪市场表演,一个仆役打扮得奇形怪状,给我送来了一张请帖,于是我在指定的一个晚上,洗得干干净净,来到了蓓尔美尔大街。高贵的先生们已用过晚餐,正在喝酒,在丑不死先生的大脑袋上,那对眼睛呆滞无神,使我不免替他担心。那儿共三位仁兄(我是指一起作乐的共三人),第三个人我也认识,曾看到他穿一件罗马式衬衫,戴一顶披豹皮的主教冠,在野兽杂耍团的乐队里乱吹单簧管。他们都穿得花里胡哨。至于酒,真是应有尽有,但喝无妨。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晚上,差点酩酊大醉,赶紧起身告辞:“丑不死先生,谢谢你用各种外国酒款待了我,现在我用红葡萄酒祝你健康,我得告辞了。”丑不死先生答道:“马格斯门,劳驾你用右手把我提出椅子,我得送你出去。”我说我实在不敢当,但他坚持要送,我只得把他提出了他的宝座。他满嘴马德拉酒的气味。我把他放在大厅门口的地席上,可他抓住我的上装领圈,不让我站直身子,对着我的耳朵小声道:“马格斯门,我并不幸福。”“丑不死先生,你有心事吗?“他们待我并不好。这些人忘恩负义,只要我不给他们喝香槟酒,他们便把我放在壁炉架上,只要我不给他们钱,他们便把我锁在柜子里。”“那就叫他们滚蛋,丑不死先生。”“这不成。我们是一起走进上流社会的,那上流社会将怎么说我呢?”“那你就离开这个社会!”我说。“这不成。你不明白你在讲什么。一个人一旦走进上流社会,就没法离开它。”“那么,如果你不计较的话,丑不死先生,”我一边讲,一边严肃地摇摇头,“②我得说,你根本不应该进去。”丑不死先生拼命晃动他那个大脑袋,简直有些吓人,还用手把它捶了六七次,那副恶狠狠的样子是我从未料到的。然后他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明白。晚安,走吧。马格斯门,小矮子现在要绕大篷车跑三圈,然后退场啦。”那以后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丑不死先生进宫了。报上写道:“人们会记住”——我一生总是发现,凡是不必记住的事,报上偏偏说会记住——“丑不死先生是一个身材极端矮小的人,他在上次国家彩票中荣获头奖,使举世震惊。”好吧,我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他使乔治四世大吃了一惊!…………他终于把香肠一扫而光(那是牛肉香肠,据我估计,有两磅四盎司),吃完以后,那个小矮人心头的智慧才像出汗似的向外渗透。“马格斯门,”他说,“你瞧我!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进了上流社会,又走出上流社会的人。”“啊!丑不死先生,你离开它了?先生,你是怎么离开的?”“我给骗光了!”他说。想不到他能说出这句话,可见他的脑袋一点不笨,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我的朋友马格斯门,我不妨把我的一大发现告诉你,这是花了代价的,它值一万两千五百镑呢;你终生都用得到它。我发现的这个秘密就是:与其说一个人走进上流社会,不如说是上流社会吞没了这个人。”我不能准确领会他的意思,只得摇摇头,装出深思的表情,说道:“丑不死先生,你讲得有道理。”“马格斯门,”他说,扭住了我的大腿,“上流社会吞没了我,把我的每个便士都吞没了。”我觉得我的脸色发白了,尽管我天生能说会道,这时却开不得口,只是勉强问道:“诺曼第在哪儿?”“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丑不死先生说。“那另一个呢?”我是指从前戴主教帽子的那个伙计。“跑掉了。偷走了我的珠宝。”丑不死先生说。我坐下,望着他,他站直身子,望着我。“马格斯门,”他说,这时我觉得他虽然声音变粗了,人却变得聪明了,“上流社会从整个说来,只是一群矮子。在圣詹姆士宫中,③他们都像在干我千的老行当一绕着大篷车跑三圈。只是他们穿着古老的朝服,而且都是阔人。在别处,他们都是摇着小铃铛在玩骗人的把戏。到处都有瓷盘子向人收钱。马格斯门,这盘子就是无往而不在的衙门!”你们明白,我看到他的不幸把他弄得非常伤心,因此对他很同情。“至于那些胖女人,”他说,把脑袋朝墙上狠狠撞了一下,“在上流社会,这种女人有的是。”说到这儿又把头撞了一下。“马格斯门,她们知道,④只要奉承你几句,你便会把钱当水一样送给她们。不论你是谁,她们都会从各个角落拥到你的身边来。等你没有什么可以给她们的时候,她们就当着你的面嘲笑你,把你丢在那儿喂秃鹫,像大草原上的死野驴一样。”说到这里,他又把脑袋死命撞了一下,倒在地上了。我以为他死了,但是不久他慢慢苏醒了,坐在地上,眼睛中露出从未有过的智慧的光芒……他又回到了杂耍团,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他干得很好,吸引了不少观众,但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早上,我们叫他的时候,发现他已到另一个社会去了,我尽一切力量,为丑不死先生举办了值得欣慰的葬礼。(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诺曼第是一个骗子,他跟着丑不死混吃混喝,他有时还虐待丑不死,等到丑不死没钱的时候就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B.丑不死在彩票中奖之后,被动地被人引荐进王宫见国王,获得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他过得并不快乐,他想走出上流社会。C.丑不死回到杂耍团时,把大概两磅四盎司的牛肉香肠一扫而光,他已经把金钱挥霍一空,过上了衣食没有着落的生活。D.丑不死最终明白了所谓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员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竟然巧取豪夺,非常贪婪。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用假设的方式和借代的手法,突出了丑不死在买彩票中大奖后内心的狂喜。B.句子②是“我”规劝的话,表明了“我”的冷静,与丑不死对上流社会的热衷形成反差。C.句子③中“老行当”的说法,表明上流社会和杂耍团本质上一致,都靠“表演”谋生存。D.句子④写出了上流社会中女人的虚伪本质,她们花言巧语,乐于交际,善于骗取钱财。8.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丑不死先生,“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讲述了丑不死先生因为一笔意外之财走进上流社会而最终被上流社会“吞没”的故事,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吞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信魏建业冻疮,几乎可以算得上高原战士的标志了。可我从来没见过像这样的双手,手指冻得通体红肿,像几截在开水里焯过的腊肠:手指甲全部向内凹陷进去,指缝是黑的,指甲盖却呈现灰紫色,看不出血色。我和他聊了几句,从他的话里我才知道,原来卡车停的这个位置不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是山脚下的一个兵站。通往贡嘎雪山的山路前不久出现过塌方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兵团下了令,运送物资的卡车一律停在山脚的这处兵站。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自己把物资背上去。要知道,在高原长时间负重行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正在发愁,这位战友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笑道:“没事,你们第一次上山,等会儿让边防站的兄弟们多背些,你们先适应适应。”士官长招呼大家准备背物资上山。分配物资的时候,这位战友说:“这三名同志刚上山,山上氧气少,背东西爬坡不容易,咱们边防站的兄弟们都是老兵了,主动多背些。”其他两个战士笑道:“放心吧,任排长。”这时我才知原来他是排长。分配好负重后,我们就向雪山出发了。刚开始并不太吃力,可再往上走,海拔不断升高,氧气也越来越稀薄,原本只用鼻子呼吸的我,走到后面便开始张大嘴喘粗气。这种感觉非常痛苦,我感觉脑壳有些发袋,脚底开始走虚步。新兵体能更差些,一路上我都能感受到他那吸尘器一样的肺管仿佛要抽干净空气里所有的氧气。任排长看见我们体力不支,便下令整顿休息,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我们从正午出发,抵达边防站时天已经黑了。边防站的任务除了每日正常的操课,最重要的就是定时巡逻和站哨,守好这座雪山的哨卡。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才理解“再苦不过边防苦”这句话的含义。该怎么形容雪山上的冷呢?虽然房子里生了煤炉,但那凡间的火苗在这片雪域上就像孱弱的芽苗生在干涸的土地上。有时候,晚上你可以听见空气里既像风刮玻璃又像石子滚地的震颤声,班长说,那是高原上的山和山之间在对话呢。我在站夜哨的时候除了和自己说话,和对面的雪山说话,就是和任排长说话。准确地说,是听任排长讲话。任排长说,他有一个恋爱了四年的女朋友,他们一直坚持互相写信。站部只有一部座机。但山上信号不好,每次打电话,这高原上的风恨不得钻进电话线里,电话里总是刺啦刺啦地冒杂音。任排长把写好的信一封封包好,等到每个月去山脚兵站接物资的时候,就把信捎到营区邮寄。而每个月接,物资的时候,他就会收到捎来的回信。我见过那些信封,我们都很好奇信里的内容。听说他女朋友是一名英语老师,会用英文写诗,我们这群兵蛋子都想看看他女朋友用英文写的诗——写给任排长的情诗。一次,我又缠着任排长看他女朋友写给他的情诗。“下次,”任排长笑笑,“下次一定给你看。”然后我就开始等待,等待下次任排长和我分享他甜蜜的幸福。可我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任排长牺牲的噩耗。和往常一样,那天任排长带队下山接物资。这本来是项再普通不过的常规任务,不料就在离边防站不到两公里的一处山路转弯处,发生了落石。出事的时候,站里只有老班长一个人留守。我们正在离边防站不远的哨卡执勤,对讲机的信道里突然传出嘈杂声。因为信号距离过远,我们听不清对讲机里的讲话声。我们的呼叫得不到回应,正疑惑时,对讲机又发出声响,这次我们听清了,那是边防站巡逻时用的紧急求救信号。“坏了,出事了!”士官长说,“任排长的对讲机。”即刻,士官长带着我和另一名战士立马就往山下赶。到了山下,我们看见随同任排长一起执行任务的另外两名战士正趴在悬崖边上,腰上拴着急救绳,尝试着往崖下爬。物资滚落一地,周边除了碎石,还有几块断开茬口的巨石散落在周围。“任排长掉下山崖了。”战士星星哭着脸汇报道,“我们刚走到这个山口,突然就从山上滚下了落石,任排长反应迅速,推了我一把,替我挡住了石头。任排长本来身上背的物资就比我们的重,他又冲得快,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甩到崖下了……”那时候我刚二十岁出头,总觉得死亡离我很遥远,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死亡会像巨石一样砸落在我眼前。任排长的追悼会是在他牺牲后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的。我们把他的所有东西都整理好,移交给接管的兵团干部。兵团干部临走前说,任排长的父母就在山脚的兵站。原本两位老人坚持要看看儿子服役的哨卡,但海拔刚到3000米时,他们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兵团的同志要送他们下去,他们不愿意,最后还是支撑到了山脚的兵站。任排长是家里的独子,他母亲在听到噩耗后,一晚上头发全白了。回到营区后,我当过一段时间的收发室管理员。收发室的其他同志说,每周他们都会收到写给贡嘎山边防站的信件,收件人叫任华。这些信件堆在一起,时间长了没人来认领。在那一堆过期报刊和无人问津的信件里,我找到了那些信,一共是二十二封。信封上的字迹很秀丽,收件人处统一写着:挚爱任华亲收。我捧着那些信就像捧着一座雪山。这些信封里装的一定是我们揶揄任排长的那些英文诗,是我们一谈论起来,任排长就傻笑的雪信。我把这二十二封信收好,交给了连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作为小说叙述者,也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串联起运送物资、驻守哨卡、负责寻找信件等故事情节。B.贡噶雪山山路塌方,以致战士们必需冒险背负物资上山,为后文任排长负重行走摔落山谷而牺牲埋下了伏笔。C.文章采用补叙手法,补充了任排长因下山接物资而不幸遭遇落石等细节,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D.本文语言自然朴素,不事雕琢,但在平实的叙述背后,却充溢着深沉而蕴藉的诗意抒情,极具人情美和人性美。7.对于文章的相关细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认识任排长,从一双患有冻疮的手开始,对这双手的细部刻画,突出了高原环境的恶劣,从而反衬出战士们坚韧顽强的精神。B.文中“可以听见空气里既像风刮玻璃又像石子滚地的震颤声”,属于环境描写,既渲染了高原上寒风吹彻的氛围,又推动了情节发展。C.任排长的爸妈来雪域高原看儿子而不得,两位失独老人徒留悲痛和遗憾,让我们深沉感受到边防战士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D.文章以“二十二封信”以及“信封里装着的英文诗”作结,既是对排长和女友之间浪漫执着的爱情的赞许,又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性。8.全文只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涉及“信”的情节,作者却以“雪信”为题,为什么呢?

试作简析。(4分)9.本文还出现了战士星星、任排长父母、任排长女友等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出场的设置上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冻土观测段(节选)董夏青青上等兵将他带到那天夜里他步行时路过的那家眼熟的餐馆。餐馆门上贴着疫情期间暂停营业的告示,门前屋檐下摆着一桌两甃。上等兵拉出凳子坐下来:“这是我班长最爱吃的一家店,每回下山休假,他都先过来吃一顿。”“那天路过瞅着眼熟,就想不起来。”他说,“他在朋友圈里发过这个店。”“是,排长。”上等兵说,“我班长爱吃兰州拉面。”“你的问题。”他说,“说吧。”上等兵双手抄兜,许久才开始说话。“排长,我想留队。”上等兵说。“家里同意么?”他说。“①我跟他们说了,我病了。”上等兵说,“我自己知道,好起来也容易,以后替班长把他的活儿接着好好干下去,干明白,病就好了。”“谁告诉你的?那个女医生?”“不是。”上等兵摇头,“我先给您说两件事,然后我再问问题。”“有一回,军区电台联网组训,”上等兵说,“班长叫我给他校报,他读得太快,我就把报校错了。班长当时特别气愤,说你学了几个月的专业,报还能校错?

你有你的责任,有你的使命,这要是打仗了,你这校窜行了,还窜了两行,仗得怎么打?我当时也没忍住;冲他发火,我就骂了,我说我从当兵第一天就是等着退伍的,在这鸟地方气喘不上来,尿撒不出来,脚上全长了冻疮,头也疼得不行,你还骂我。说完我就走了,老子不校了,叫我滚蛋还正好。但是我班长还一直在发报,我走的时候,他手也没离开发报机。然后我还没走出门口,就听见砰的一声,一看,我班长连人带椅子倒在地上。我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翻抽屉找速效救心丸。等班长吃了药缓过来以后,说晕倒不怪我,是他手上的汗流到发报机的键盘上,键盘又通着电,给他打晕了。”“还有一个事。”上等兵继续说,“我刚下连的时候,班长晚上给我们开了个欢迎会,会上问我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说我有问题,我想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当兵;每年创造的利润是多少。入伍之前,我家里面安排了饯行的酒席。我一个开加工厂的堂哥就说,当兵无非也是个工作,拿命换钱而已,说白了有多高尚?

所谓牺牲也就是个概率问题,一百年打不了一次世界大战,这要是有个大师能预言未来三五年不打仗,纳税人何必花钱养着这帮人?”上等兵说完,望着印在桌面的象棋棋盘。“说完了?”他问。“说完了。”上等兵说。“那你现在想不通的,还是这个利润问题?”“我是想问您。”上等兵抬起头看着他,“我班长那么好的人死了,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样的人吗?”②树上蝉鸣和风吹动梧桐枝叶的声音落下来。良久,他问了一句:“你有喜欢的女孩吗?”上等兵点头:“有。”“记得她的样子吗?”他伸出手指头在自己的脸前比画,“她的轮廓……”上等兵的眼神失了焦,轻声说:“记得。”“你记得她、认得她……”“嗯。”“是因为她的轮廓……”“是。”“边界……”他说,“国家的边界就是它的轮廓。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轮廓不要改变,要一直像我们心里记得的,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友们记得的,这个地方最好的样子。”“上上任团长走的时候,全家三口人在团部大门口,跪下磕了三个头。”他说,“上上任团长的儿子,就是咱现在的营长,也来了这个地方。我从小一进陵园就特别害怕,但是去咱这的烈士陵园一点都不怕,还有被保护的感觉。”“给我看病的心理医生也这么说……”上等兵说,“她下山轮休之前还去了一趟。她说有一回在陵园,她给一位班长放完糖,蹲下来想帮他把碑前打扫一下,突然那颗糖不知道什么原因,掉在她的手背上,③她说那一下,她特别开心,也难过。可山上的经历,给内地很多人说他们也不能理解,他们看了,就只是富人看穷人的感觉。”“还有件事……排长。”上等兵磕绊地说,“我学飞机构造的时候,教我的老师是英国人,我懂英语。那天有个那边的人受伤了,他就躺在地上一直大喊大叫,说不要抓我,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上级授意他才过来的,不关他的事,要我们救他,他不想死……④我老也忘不了他的哭声……排长,我忘不了……想想我班长我应该……可我忘不了……”“知道你班长的原名叫什么?”上等兵流着泪摇头。“叫许元义,不是屹立的屹,是义气的义。”他说,“他小时候老跟人打架,他爸觉得是名字起坏了,老讲江湖义气不行,就给他改了名,改成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个‘屹’。后来他自己也觉着改了挺好,‘屹’字,一个山一个乞丐的乞,别忘了自己是山沟里出来的乞丐一样的人,做事只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他练发报的时候跳字了,自己拿尺子抽自己手背,尺子都抽断了。”“我这两天想,什么叫有仁有义。”他说,“义字好理解,仁呢?”他在面前的棋盘格子里划出仁字的字形,“仁,就是一个人他有点儿二;仁就是得有俩人,有了‘对方’才能谈。”“那边有个小士兵,每次巡逻碰上我都给他递烟抽,他就特别认我,说在我们这边当兵好。那天快打起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在人堆里找他,我特别害怕他也在里面,最后我俩遇上。那种时候不该想这些,可要是这个良心没了,也不配穿这身皮。等我以后有儿子了,就给他起名叫‘大同’,这个名字,你指望你堂哥那样的,给儿子取名叫托尼杰瑞的人去理解么?”(选自《收获》2021年第4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既能突破时空限制,交代故事情节,也能体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班长许元屹的形象就是通过对话呈现的。B.小说内涵丰富,不但体现了驻守边关的战士们的战友情谊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对军队不理解乃至轻视的社会现象。C.小说叙事质朴冷静,却能直击人心。选文没有渲染牺牲的壮烈,而是通过历史陵园、生活琐事等细节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平凡而伟大。D.小说末尾写“他”特别害怕在战场上遇见那位“那边的小士兵”,流露出人道主义的关怀,揭示了戍边军人精神上的成长。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中上等兵跟家人说自己“病”了,既是为了留在部队而对家人的借口,也是他内心矛盾的体现。B.句子②为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周围环境的安静,也体现了排长的停顿和思考,为后文其情感的抒发蓄势。C.句子③中医生“开心”是因为仿佛感觉战友有灵,“难过”是因为明知这并不现实,增添了对牺牲战友的怀念和哀痛。D.句子④中语言描写反映了上等兵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面对死亡时内心是软弱的,又因为想到班长的牺牲而更觉羞愧。8.从参军到班长许元屹牺牲,上等兵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9.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仁义之师”,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军人的“仁义”。(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打击队(节选)吕铮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深夜里,会发生一次如此激烈的追逐。在黑暗中,有一个人在奔跑,确切地说,是有一个人在和一辆红色的英菲尼迪赛跑。那人穿一身藏蓝色的衣服,速度很快,像一把剪刀剪开了浓重的黑夜。而违法冲卡的英菲尼迪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路上左突右撞。夜归的人们驻足惊叹,也不顾危险,他们已经好久没在循环往复的正常秩序中见到过如此激烈的追逐对坑了。“停车!警察!”那人高喊者。吃瓜群众“嚯”地感叹,确定这不是在拍戏。追逐的人叫邰晓阳,人们都喜欢叫他“太阳”。此刻他穿的并不是警服,而是辅警制服。但身为阳光路派出所的辅警,太阳却一直笃信自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他在经过一次、两次、三次、N次入警考试失败之后,依然在做着巡逻站岗的辅警工作,没有气馁。“停车!警察!”太阳扯者嗓子大喊。他疯狂地奔跑着,喉咙里充满了血腥的味道,细密的雪花扑面而来打在他脸上,也全然不顾。面前的那辆车飞驰着,在风声、雪声、身后民警的呼喊声中,不时传来车辆碰撞剐蹭的金属摩擦声。眼看着就要突出重围,太阳已经蹿到了车头。一刹那,太阳什么都听不到了,只能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和怦怦的心跳。他以一个极其笨拙且难以模仿的姿态扑了过去。砰!一声巨响。所有人都惊呆了,时间仿佛也停止了。如果将此刻周围人的视线进行拼接,应该可以组合成一个类似《黑客帝国》三百六十度旋转的慢镜头。众人眼睁睁地看着太阳在这个慢镜头里跃起、腾空,然后……狠狠坠地。在那辆肇事汽车被抓获之后,发现司机并不是酒驾而是毒驾。不仅如此,在后备厢里还搜出了一百多万现金和二十公斤毒品。案情惊动了省厅,市局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侦查,历经一个多月,破获了一个特大的贩毒团伙。此事迅速上了新闻和热搜,被撞伤的太阳自然成了勇敢擒贼的英雄。在出院之后,他如愿以偿地头顶国徽,穿着笔挺的警服,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并开启了他新的人生——进入打击队。到办公室不一会儿就来了活儿,卞队张罗着大家出警。太阳开始准备设备,手套、手铐、执法记录仪、手电、喷罐、甩棍、证物袋……老洪见状,拎着个大号保温杯凑了过来:“怎么茬儿,哥们儿,这是准备跟嫌疑人开战啊?”“根据执法规范化的要求,出警应该带齐装备啊。”太阳抬头说。“哦,对,执法规范化……嘿,你瞧我这素质跟不上了吧。”老洪煞有介事地点头,“别忘了把警用盾牌也带上啊。”他说完就背着手出了门。但没想到一上警车,太阳还真把警用盾牌给带上了。车开得不快,老洪眯眼打量着太阳,有一搭无一搭地问:“家里有干警察的吗?”“没有。”太阳摇头。“跟郭局什么关系?远房亲戚吗?”“跟郭局?”太阳挠挠头,“没关系啊。”“哦。”老洪点头,“那就是跟政治部的冬阳主任有关系?”他在探太阳的底。“冬阳主任?”太阳愣住了,“我不认识啊。”“嘿,装!跟我这儿装!”老洪撇嘴,“帮你办转警手续的人都不认识啊?你这一等功是大风刮来的?”“哦,您说的是楚主任啊,我见过几次,但具体手续都是谭科长办的”太阳忙说。“哼,行,嘴够严。”老洪点头,“哎,你把盾牌戳这儿是什么意思?寒碜我?”“这……不是您让我拿的吗?”太阳说。“那我让你带‘海马斯多管火箭炮’你也带吗?较劲是吗?”老洪冷下脸。太阳听出了这话里的火药味,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得,都是我的错。咳……我也是,跟您这位‘年轻警察之光'逗什么咳嗽啊……”老洪探底完毕,移开了视线。杨威放下手机,抬头问:“听说你破了涉毒大案?”“我?我只是拦住了一辆车。”太阳有些紧张。“为什么拦那辆车?看出什么问题了?”“什么都没看出来,就因为它闯卡了。”“闯卡了就那么玩命追?还往车上扑?”“刚开始也没想追,但一跑起来就不敢停了。”“为什么?刹不住了?”老洪插话。“不是,我师傅说过,只要追就不能停。”“哎,我问你,为什么想当警察啊?”老洪问。“我答应过我爸,要成为一个好警察。”太阳还是那句话。“用自己的生命完成别人的理想?值得吗?”老洪转了句文的。“什么?”太阳没听懂。“别扯,说真话。户口?铁饭碗?还是为了有点儿小权力?”“我……真没说假话。”“小子,你是觉得我们傻吗?”杨威的语气不那么客气了。“杨师傅。我没觉得……”“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聪明、特牛X啊?”杨威的语速不快,但语气却渐渐变硬。“我……”“拦车想立功就直说,为了更好的发展转警也无可厚非,唱什么高调啊,装什么孙子啊?我告诉你,我们虽然都是被市局‘沉'到派出所的,但做事问心无愧,没什么歪的斜的,外面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闲话也都是扯淡。你要是觉得跟我们在一块儿憋屈,大可直接向白所反映,社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更利于你的发展,也犯不着跟我们这儿要心眼儿、逗咳嗽。”杨威不知发的哪门子邪火。太阳被吓了一跳,什么也不敢说了。卞队张了张嘴,但又把嘴闭上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邰晓阳的性格里包含一种“青年性”,敢做敢为、不从流俗、笃信正义,做事有执着的信念和不妥协的勇气。B.老洪话里带火药味、杨威发邪火,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对邰晓阳不满,觉得他一直唱高调,装样子。C.小说结尾处,卞队本想说点什么,但最后却什么都没说,反映了他面对队内矛盾时微妙复杂的心理。D.这篇小说是公安题材,作者实际上是借用公安题材的外壳,对当下一种不良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人物的语言颇有地域色彩,“戳这儿”“寒碜”“逗咳嗽”等使人物鲜活、接地气,也反映了人物的情感态度。B.小说开篇起势突兀,以深夜里激烈追逐的情节开篇,第三段才交代追逐的人是谁,这种写法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C.邰晓阳扑向车头被撞的镜头采用了复合视角,整个场面既有局内人视角,又有局外人视角,多角度地正面展现了其英勇行为。D.这篇小说的后半部分基本是对话,还有少量动作、语气的说明,这样既简化叙事,又典型化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8.作者给主人公取“太阳”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9.一位评论家认为:“《打击队》是一部在不断调光的小说,当邰晓阳往前冲的时候,光线相对强烈,但是紧接着作者又知道如何刹车,如何转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野葫芦引(节选)宗璞这一天,孟嵋到病房给丁医生送材料。不巧丁医生不在。她又回到资料室。一时无事,便拿着抹布到处擦拭,在病案架后面,她发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第一页上写着:“我不知道谁能看到这些文字,却知道你们读它时,世上已经没有了我。”①字很大,很不工整,有的两个字重叠在一起,像是用尽力气写的。孟嵋好奇地看下去。我是一个女兵,一个中国女兵,我就要死了。我是一个孤儿,在长沙孤儿院里长大。后来上了护士学校,毕业后在一所医院里工作。医院前面有一条小溪,我常在溪边站站,看溪水向远方流去。我从没有想到自己会像溪水那样,流得那么远。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战火逐渐逼近,部队在我们这个县招募护士,我很舍不得安定的生活,可是我知道安定维持不了多久,日本鬼子随时会打来。②我本来就没有家,难道还要失去国吗?我和几位同伴一起参加了部队,在几处野战医院工作过。一直和我在一起的是水姐,她比我大两岁,文化水平比我高,她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她是一个出色的护士。一九四二年,战争越来越激烈,伤亡也越来越严重,我所在的部队也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开赴了前线。在休整的几天里,又有几名护士加入。有一个很小的女孩,又黄又瘦。父母都被敌机炸死了。她参加部队的态度很坚决。有人说:“你这样小,走不了那样远。”她说:“不抗日还活着干什么?”医院收留了她,我们叫她小木。我们经过了大山大水,许多人水土不服,最厉害的是吐泻不止。水姐从当地老百姓那里得到了偏方,那是野地里的一种草。这种草和一种毒草很相像。一次,在检查药草时,水姐怀疑其中一束不是正品,扔了又觉可惜。小木说:“我来试试。”立刻拿了一片叶子嚼着,随即叫了一声:“好麻!”忙不迭把草吐出,可下半个脸都肿起来了。水姐怜惜地拍拍她,让大家仔细分辨这些草。采的药草每天都经过水姐认真的检查,这偏方加上我们的治疗总算有效。我们全体护士受到表彰,师部来人说,这个战役打得漂亮。水姐还受到特殊嘉奖,师部的人要她讲几句话。水姐平时就话少,当时只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们为正义而战。”后来,我们一边撤退,一边作战。为了摆脱敌人,我们走进了一座大森林。我和水姐、小木,还有几个伤员在一起。这里有些零散的敌人,他们在森林边缘地带活动。我们走过时,他们从大树后面打枪,我们急忙从肩上取下枪来还击。小木本来没有枪,这时,迅速地从一个失去右臂的伤员身上取得了枪,向树林中射击。水姐说这样不行,我们都会死的。小木忽然说:“你们赶快走,我往那边去。”说着,向另一个方向钻进草丛。过了一会儿,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大声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响起了枪声。敌人向那边打枪。枪声随着喊声渐渐远去。小木没有回来,她永远消失在大森林里。天,我在草丛里发现了一种暗红色的果实,招呼水姐来看。水姐先自己尝址,然后采了分给伤员,可是它们不能疗伤。伤员一个个倒下,后来只剩我和水姐两个人,再后来水姐也死了。那天下着大雨。我们走进一个小窝棚避雨,水姐先弯腰进去,立刻叫了一声:“什么东西!”她踉跄地退出来,迅速地从自己衣服上撕下一条布,扎在右腿膝盖下,防止毒液扩散。“这里不能呆。”她说。我们急急向前,没有多久,水姐的腿已肿得碗口粗细。可能是蛇咬的,也可能是一种很大的毒蝎,也可能是别的毒物。水姐渐渐呼吸困难,抓住我的手,一字一字地对我说:“你要让人知道,我们都是爱国青年,我们为正义而战。”说完,她的手放开了,她和小木去做伴。水姐是二十二岁,小木是十八岁。当时我没有死,我站起来,又倒下,好像是被雨打倒了。我向前爬,爬了不知多久,迷糊中听见后面有人问:“前面是谁?”我挣扎着报了部队番号。有一小队人走过来,他们扶起我,随即讨论该怎么办。我说:“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他们不听,迅速地砍了几棵小树,做了一个担架。③只听一个声音说:“你躺好了,你很轻,你这样小。”我昏沉地在担架上,被这些不认识的弟兄们抬着。渐渐地我能走路了,我指出那些能吃的野果,大家都很高兴。我走得很慢,拖住他们的脚步,真是一个累赘。我恍惚中听见他们谈话,一个说:“我们管不了她了。”另一个说:“扔下她?做得出来吗?”我想我简直是一个祸害,我会拖垮这些好弟兄。怎么办呢?以后又经历了多少艰险,我来不及写了。有人要甩掉我,但总有人救助我。我感谢救助我的弟兄,也不责怪要甩掉我的同伴。实在是太艰难了。我们终于走上了一个山坡,在不远的平地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帐篷,那是部队接应的地方。我立刻扑倒在地,躺了很久。我尽可能报告了牺牲伤员的名字,也报告了水姐和小木已一去不复返。④我又想起那条小溪。文字到这儿忽然断了。孟嵋勉强忍住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孟嵋,”是丁医生的声音,“你找我吗?”孟嵋开门,默然把手中的小册子递给丁医生。丁医生很快看完那几页文字,说:“她是我到这里最初接触的病员。”丁医生停顿了,他不想说这间小屋曾经做过她的病房,也是她去世的地方。“她的病很重,每天还要拼命写字。我们劝她不要写了。她断断续续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丁医生抬头望着窗外,“她是一个女兵,我竟不知道她的名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写孟嵋在资料室的病案架后发现小册子,又引述第一页上的文字,让读者隐约感到此时小册子的写作者已去世。B.文中先写水姐死去,然后详细交代她死亡的过程和原因,这样的叙述方式避免了行文的单调,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C.“我”对救助“我”的人充满感激之情,而对那些想要甩掉“我”的人也没有过多埋怨,因为他们也是勇敢的战士。D.水姐、小木都具有勇敢坚定、无私无畏的形象特点,但细细品味,两人的性格又存在差异,这样写避免了人物的同质化。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呈现的书写样貌,暗示“我”当时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简单的书写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艰难的挑战。B.句子②是“我”的内心独白,交代了“我”参加抗日队伍的原因,反问的形式也强化了“我”朴素的爱国情怀。C.句子③既是路过的战友对“我”的安慰,意在消除“我”的心理负担,也反映出战争与恶劣环境对“我”的折磨。D.句子④“我”想起小溪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是经历人生艰辛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8.本文节选自《野葫芦引》第三卷,原文没有标题。请你从“中国女兵”“为正义而战”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5分)9.当一个故事包含在另一个故事之中时,小说就产生了多个叙事层次,如《红楼梦》《石门阵》等。请分析本文的叙事层次及这样叙事的效果。(6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马尔克斯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不时从车窗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是上午十一点。“你最好把车窗关上。”女人说。小女孩想把窗子关上,可是车窗锈住了,怎么也拽不动。她们是这节简陋的车厢里仅有的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地飘进窗子里来。小女孩把她们随身带着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的座位上。自己坐到离窗稍远的位子上。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小女孩十二岁。那个女人矮小孱弱,穿的衣服像件法袍。整个旅途中,她一直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十二点了,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女人低着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小女孩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她回来的时候,妈妈正在等她吃饭。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镇上另一端是一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平原。女人停下来不吃了。“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小女孩向窗外望了一下。映入眼帘的还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她把剩下的饼干塞进袋子里,连忙穿上鞋。“梳梳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你要有什么事儿,现在赶快做。”女人说,“接下来就算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小女孩点点头。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上阳光灿烂。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目不转睛地瞅着母亲。母亲也用温和的目光看了她一眼。小镇热得像个蒸笼。母女俩下了车,穿过空无一人的车站。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有些人把椅子靠在树荫下,在大街上睡午觉。母女俩悄悄地走进小镇,她们径直朝神父的住处走去。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我要找神父。”母亲说。“神父正在睡觉呢。”“我有急事。”母亲固执地道。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他叫你们三点以后再来。”开门的妇女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的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感情。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开门的那位妇女的哥哥。你有什么事”他问。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天空。①“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谁?”“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神父还是听不明白。“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神父打量了她一眼。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在细雨的淅沥声中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拿出一支老式手枪,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举起枪,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②她随即听到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卧着一具男尸。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说。“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我唯一的儿子。”神父走到柜子跟前。柜子里的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的。神父吁了一口气。“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女人回答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神父看看女人,又看看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插嘴说。“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他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窗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树荫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的反常样子,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③“等一会儿走吧。”说话的时候,他没看那个女人。“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要不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女人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④“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谢谢。”那个女人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像电影镜头一样,小说的场景从行驶中的火车开始;“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车窗锈住了”等描写,奠定了小说不太明快的叙事基调。B.透过“鲜花”“丧服”等词语,我们隐约可以猜测到母女俩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拜祭活动,但拜祭谁,作者故意设下悬念,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并没有提及。C.随着神父的出场,此前笼罩在母女俩身上的迷雾逐渐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小偷”母亲的身份,让女人变得冷漠而无情。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旁观叙述者的角度,几乎是一种纯客观的摄像式的描写,语言非常节制,和作品内在的浓烈情感形成极大的反差。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处,神父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母女俩的关心,他主要是从天气状况出发给予母女俩一句很平常的劝说。B.第②处,从“小偷”中枪后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明确“小偷”这一形象并没有被赋予过多的负面色彩,卡络斯·森特诺不是小偷,一切都是小镇人的误解。C.第③处,神父的举止是为了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的伤害,他的言谈中充满了一种设身处地般的体贴。D.第④处,神父的这句劝阻多少有点儿无能为力,神父内心所有的波澜只能凝聚在这一句话中,耐人寻味。8.女人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意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4分)9.如欲以“一曲含蓄的母爱的赞歌”为题写一则《礼拜二午睡时刻》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罗曼·罗兰每天上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克利斯朵夫不得不坐在折磨人的乐器前面,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和鼻子流下来,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在琴键上东奔西走,生怕弹错了一个音就要挨一戒尺。他自以为恨透了音乐,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克利斯朵夫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①到了上演的日子,他几乎希望祖父有事不能来。可是开演的时间近了而祖父还没到,他又开始发愁。终于老人出现了,他们俩动身了。他到了那座神秘的屋子,祖父坐在第一排紧靠乐队的地方。他凭着栏杆,立刻和低音提琴手拉不断扯不断地谈起话来。这儿是他的天地了;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克利斯朵夫以为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一个人,他哆哆嗦嗦地把小鸭舌帽夹在膝盖中间,圆睁着眼睛瞪着那个奇妙的幕。终于台上敲了三下。祖父擤过鼻子。掏出脚本,那是他一字不肯放过的,有时倒反因之不注意台上的戏文。乐队开始演奏,一听开头几个和弦,克利斯朵夫就安心了。这个音响的世界可是他的世界了;从此以后,不管演的戏多么离奇,他总觉得很自然的。一开幕便是些纸板糊起来的树,和差不多跟这个一样假的东西。戏剧的情节发生在假想的东方,那是他连一点观念也没有的。诗歌体的台词全是无聊的废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克利斯朵夫什么也看不清,扯着祖父的衣袖提出可笑的问句,证明他全盘不懂。可是他非但不厌烦,倒反看得出神了。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和台上演的并没有什么关系;台上台下随时会闹矛盾,他就重新来过,这并难不倒他。演员们叫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从中挑了几个他喜欢的角儿,提心吊胆地注意他们的命运。他尤其为一个美人儿颠倒,金黄的长发,大得有点过分的眼睛,光着脚。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儿童尖锐的眼睛对这些都没有注意到。他好似一个动了爱情的人,看不见爱人的真面目。孩子生来就有奇妙的幻想力,②不等不愉快的感觉接近,就先下手点石成金了。这些奇迹原是音乐促成的。它把所有的东西罩上一层薄雾,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小克利斯朵夫脸一忽儿红一忽儿白,脑门上全是汗。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但那时孩子觉得要闭过气去了。他喉咙像着了凉一样的难过,双手掐着脖子,连口水都咽不下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克利斯朵夫看得很清楚,觉得很高兴。他一心一意地想着:“希望它不要完呀!……”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完了,幕一闭,心荡神驰的境界给打断了。一老一小的两个孩子在夜里回去。③多美的夜!多恬静的月光!他们俩一声不出,翻来覆去想着他们的回忆。终于老人问道:“你快活吗?”克利斯朵夫一时答不上来,他深深叹了口气,声音很轻地回答说:“哦!是的!”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孩子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是人造出来的?他真没想到。他几乎以为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天造地设的……原来一个人,一个音乐家,竟能造出这样的作品!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他问:“祖父,这是谁作的呢?”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住在柏林,④他从前认识他。克利斯朵夫忽然又问:“祖父,你是不是也创作了什么?”“当然。”老爷爷硬起头皮来回答。这是他一生的憾事。他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老也不来。他的硬纸夹里的确有创作的一两幕乐曲;但他对乐曲的价值不存什么幻想,从不敢拿出来见人。他们两个再也不说一句话,一直走回家里。两个人都睡不着。老爷爷心里不好受,只好从《圣经》中找安慰。克利斯朵夫在床上回想当晚的事情,一点一滴他都记得起来,光脚跑的美女又出现了。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乐句,清清楚楚,仿佛乐队就在旁边;他高兴得颤抖了;他靠着枕头坐了起来,头脑陶醉在乐声中,心里想道:“总有一天,我也要作曲的。噢!我会写得出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由练习弹琴、看戏剧、祖孙交谈三部分情节组成,充分展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又恨又爱的复杂内心世界。B.祖父在引领约翰·克利斯朵夫走向音乐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孙子认识到音乐的伟大、树立了理想。C.祖父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总也不来;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D.小说对德国城市演出的剧种和时间的介绍体现出浓郁的社会艺术氛围,这种氛围是引领主人公追寻艺术理想的因素之一。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通过写小克利斯朵夫怕祖父来又希望他来,表现其对歌剧又害怕又期待的心理。B.句子②中“先下手点石成金”指是克利斯朵夫运用想象力将剧情引向愉快的方向。C.句子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均用烘托,并且间接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D.句子④说明祖父以认识优秀创作者为傲,这就越发衬托出他因创作匮乏产生的失落。8.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请指出小克利斯朵夫类似的表现,概括其精神实质。(5分)9.文章用大量篇幅写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请简述理由。(6分)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美]雷蒙德·卡佛①听见院门发出的响声时我正在床上躺着。我仔细听了听,没听到其他的声音。但我确实听见了那个声音。我想叫醒克里夫,但他睡死过去了,我只好起身去窗口看看。硕大的月亮卧在环绕城市的群山上。一个惨白的月亮,上面布满了伤疤。就连一个傻瓜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人的脸。院子里有足够的光亮,我能看见所有的东西——草坪椅、柳树、两根杆子之间拉着的晾衣绳、牵牛花、栅栏和敞开的院门。但没有人走动。没有令人恐惧的阴影。一切都在月光下躺着,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比如,晾衣绳上的衣夹。我把双手放在窗户玻璃上,遮住月亮。我又看了一会儿。听了听。然后回到了床上但我无法入睡。我不停地翻身。我想着开着的院门。这像是在考验我的勇气。克里夫的喘气声听上去很恐怖。他的嘴大张着,双臂接着苍白的胸脯。他占去了床的他那一边和我这边的一大半。我推了推,又推了推他,但他只咕噜了几声。我身子一动不动地又躺了一阵,直到意识到这样做一点用处也没有。我爬起来,进了厨房,烧好茶,并在餐桌旁坐了下来。我抽了根克里夫不带过滤嘴的香烟。已经很晚了。我不想去看钟。我喝完茶,又抽了根烟。过了一会儿,我决定去外面把院门拴上。月光照亮了所有的一切——房子和树、灯杆和电线,整个的世界。走下前廊台阶之前,我把后院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圈。迎面吹来一阵风,我紧了紧身上的睡袍。我朝院门走去。隔开山姆·劳顿家和我家的栅栏那里有点儿响声。我留意看了看。山姆伏在手臂上,斜靠着他家栅栏,一共有两排可以倚靠的栅栏。他举起拳头堵住嘴,干咳了一声。“晚上好,南希,”山姆·劳顿说。我说:“山姆,你吓死我了。”我说:“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听见什么了吗?”我说,“我听见我家院门打开了。”他说:“我什么都没听见。肯定是风刮的。”他在嚼着什么。他望望开着的院门,耸了耸肩。他的头发在月光下面是银色的,全都直立在他头上。我能看见他的长鼻子和构成他那张忧伤大脸的线条。我说:“山姆,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并往栅栏跟前走了几步。“想看个东西吗?”他说。“我过来。”我说。我出了院子,上了走道。山姆站在他房子的一侧,睡裤裤脚卷得高高的,露出下面棕白色的鞋子。他一只手拿着电筒,另一只手拿着一罐东西。山姆和克里夫曾经是朋友。某天晚上起他们喝上了酒。他们之间有了争吵。接下来山姆修了一排栅栏,克里夫跟着也修了一排。那是在山姆失去了米莉,又结了婚,又成为父亲以后,所有这些发生在一眨眼的工夫,米莉直到死前都是我的好朋友。她死时刚四十五岁。心脏病。发作时她正把车开上他们家的车道。车子没有停下来,从停车棚后面冲了出去。“看这个。”山姆说,往上提了一下睡裤,蹲了下来。他把电筒对着地面。我看了看,发现一些像毛毛虫一样的东西在一堆土上蠕动。“鼻涕虫。”他说。“我刚刚给了他们一剂这个。”他说,举起一罐看上去是阿甲克司②的东西。“它们在侵占这里。”他说,嚼着嘴里含着的什么。他侧过头去,吐出一口可能是烟草的东西。“我得不停地和它们干,才勉强和它们打个平手。”他把灯光转向一个装满这些虫子的瓶子。“我在外面放上诱饵,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出来用这个杀,到处都是。它们的破坏力有多大。看这里。”他说。他站了起来。他拉着我的胳膊,把我引到他的蔷薇花丛那里。他给我看叶子上面的小洞。“到了晚上你放眼看去,它们无处不在。我设下诱饵,然后出来捉它们。”他说,“鼻涕虫,这个糟糕玩意儿。我把它们放在那个瓶子里面。”他把电筒移到蔷薇花丛的下方。“山姆,”我说“大家都还好吧?”“都好。”他说,耸了耸肩。他还在嚼他嘴里一直嚼着的东西。“克里夫怎样?”他说!我说,“老样子。”山姆说:“我出来抓这些鼻涕虫时,有时会朝你家那边看上一眼。”他说:“真希望我和克里夫再次成为朋友。看那里。”他说,快吸了一口气。“那儿有一条。看见它了吗?就在我手电筒照着的地方。”他把电筒的光指向蔷薇下方的土堆。“看这个。”山姆说。我在胸前抱住胳膊,弯下腰来看他灯光照亮的地方。这个东西不爬了,头转来转去的。山姆把手里的罐子对着它,冲它撒了点儿药粉。“黏糊糊的东西。”他说。鼻涕虫在那儿扭过来又扭过去。稍后它卷成一团,又伸直了。他拿起一个玩具铲,把鼻涕虫铲起来,倒进了那个瓶子里。“我戒掉了,”山姆说,“不得不这样了。有一阵子它让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我们家里虽然还放着它,但我不再碰它了。”我点点头。他看着我,一直那么看着。“我得回去了。”我说。“当然。”他说,“我再接着干一会,完了我也就回家了。”我说:“晚安,山姆。”他说:“听着。”他停止了咀嚼,用舌头把嘴里的东西抵到下嘴唇那里。“告诉克里夫我问他好。”我说:“我会跟克里夫说的,山姆。”山姆用手抹过他银色的头发,像是他要把它们一次性地永远抚平,随后他挥了挥手。卧室里,我脱掉睡袍,叠起来,放在能够得着的地方。没有看时间,我检查并确认闹钟上上了。然后我上了床,拉上被单,闭上了眼睛。这时我想起来我忘记把院门拴上了。我睁着眼睛躺在那里。我轻轻推了推克里夫。他清了一下嗓子,又咽了一口。他胸腔里像是卡着个什么,在那里慢慢滑动。不知为什么,这让我想到了山姆·劳顿往上面撒药粉的东西。我想了一小会儿屋子外面的世界,然后,除了想着我得赶紧睡着外,我不再想其他任何东西。(有改动)【注】①雷蒙德·卡佛:美国极简主义代表作家,他继承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试图通过最简单的素材传达最丰富的生活体验。极简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派绘画,80年代被用来概括雷蒙德·卡佛、鲍比安·梅森等短篇小说家的叙述风格。②阿甲克司:一种杀虫药的牌子。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情节平淡,故事场景相对集中。“我”难以入眠,外出査看院门,碰见邻居山姆,交谈一番后又回去睡觉。B.月是本文中很重要的环境要素,“惨白”“布满伤疤”,像“一张人的脸”是“我”敏感、恐惧心理的投射。C.山姆生活不幸,妻子患心脏病去世,他再婚并成为父亲,因此和朋友失和,生活无聊从而一直与鼻涕虫作战。D.文中“我”深夜出门査看,返家后丈夫仍在酣睡,与朱自清夜游荷塘后“妻已熟睡好久了”的情节设定,有相似之处。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院门发出的响声”开篇,自然引出后文关于窗外院子景物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迅速进入文本创设的情境。B.小说为淡化情节型结构,故事性不强,侧重对“我”的情绪的抒写,吸引读者的并不是牛动的情节,而是流动的意识。C.小说从一个失眠女性的角度描摹景物,讲述故事,使文章表达细腻深刻,与标题“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相呼应。D.小说象征性强,情节背后隐藏着山姆与克里夫昔日情谊、两家的生活状况、南希的心理状态等,丰富内容,引人深思。8.小说以“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为题,请谈谈这个题目的丰富意蕴。(4分)9.卡佛的小说被命名为极简主义小说,试分析这篇小说“简”在何处。(6分)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橘颂①张炜劈柴燃烧的声音真好。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内暖和得多,特别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橘颂跳到铺好的宣纸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边去。蘸饱了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他写了八个字:“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②。”署上名字,盖了印章。贴在墙上,退远些看。意犹未尽,再写一张:“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橘颂站在刚贴好的大字下面,仰脸看着。老文公念了两遍,对它说:“这是战国大诗人屈原的诗啊,他在赞美一棵橘树。”夜深了。难以入睡。老文公发现橘颂今夜像自己,毫无困意。他知道这是为什么——明天就是那个大日子,河两岸的槐花要开了。“我们早些睡吧,攒足精神,去看那片槐花。我们不是一直在等这一天吗?”他率先躺下,拍拍橘颂。老文公睡着了。醒来太晚。他对睡眼惺忪的橘颂说:“咱们得抓紧点,今明两天有重要的事情啊!”早餐过后,他去书架上取来请柬。看过槐花后有一个重要事项,就是要亲自把它们交到两人手中。他在请柬上填写具体时间:明晚七点。“走吧,今明两天有我们忙的哩。”他将请柬放进内衣口袋,按了按。一出门就是熏人的花香。“这可非比寻常啊!河边的槐花是有名的,听说那些采蜜的人,每年春天都来河岸搭帐篷。当然了,这是从前,时代已经发生了变迁。”他揪着橘颂的两只胖爪,迈下石阶。上午十点,多好的太阳,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河北岸,那一片树冠一夜间变得雪白,银色披挂,堆积得像小山,又像浪涌。他站在最后一级石阶上,屏住呼吸。“颂啊,你该从背上下来了,你要就近看,好好看。这是春天的高潮!一个连一个的高潮!前些天咱们看过了迎春、连翘、桃李、山樱、丁香、梧桐和紫藤!顺着石墙哗哗流下来的紫藤啊!你得记住!”橘颂一边走一边嗅,眯起双眼。它轻手轻脚,像惧怕,像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树跟前。它仰脸,纵身一跳,向上爬去。它一口气爬到了树顶。老文公从繁花中寻找它的脸庞。好密的花冠。“橘颂,你在哪里?”为了一个盛隆的夜晚,老文公精心准备。这是第一次宴请。他觉得自己正代表亲人,举行一场迟到的宴会。赴宴的只有两户,三人。但这是整个的山村,所有的乡亲。条件所限,菜肴只能如此。他认为这场晚宴既要丰盛,还要讲究。橘颂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它在树顶折下一些槐花,当槐花扑扑落地时,老文公就把它们兜在怀中。那将在最后作为主菜端上:槐花饼,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微咸,有一点蜜的味道。他庆幸自己带来几只高脚酒杯。“我这穷讲究的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不过,多尊贵的客人!”他把杯子找出,擦得锃亮。餐具不错。他特别满意的是三叉青铜烛台和一包蜡烛。“我们今晚要点蜡烛了!”他对橘颂说。橘颂跳上桌子,嗅着刚铺上的桌布。他把每一道菜肴写在纸上:腌小黄瓜、火腿、香椿鸡蛋、蒲菜汤、煎鱼、炖蘑菇、肉片白菜。最后:槐花饼。他看着排成诗行一样的菜单,点点头:“不错。”半下午时分,杯子和白瓷碟一一摆上。一瓶上好的干红、一瓶老酒。五点多钟,门敲响了。李转莲提前来到,带来几只松花蛋。她要帮厨,老文公说:“这可不行。您是客人。”李转莲的另一只手里有个布卷,一直没有放下。“那是什么宝贝?”李转莲把布卷放下。随着一点点展开露出了斑斓的颜色——一棵橘树。大伞一样的树冠,墨绿的叶子,累累硕果缀满枝头,而且是上下左右对称生出。老文公站在桌前,一直没有出声。橘颂跃上桌子,老文公赶紧将它揽住。他深吸一口气:“多么棒!这就是我要的那棵橘树!”李转莲两手合在胸前。“咱这就贴在墙上!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待会儿我们要敬它一杯!”他放下橘颂,寻找贴画的地方。它被贴在了墙的正中,桌子对面。老文公摆好凳子,将五个瓷盘端正一下,又加了白色的餐巾。他去灶屋完成最后的菜肴,让李转莲坐在桌前。天就要黑下来,蜡烛插上了青钢三叉烛台。晶莹的杯子和瓷盘映着烛光。一股香气溢出,李转莲坐不住了。她想推开灶屋,可门是合上的。“哎呀,太香了!”李转莲在门外喊。老棘拐一手扯着水根,一手提着布袋出现了。老文公端出一张又大又圆的槐花饼。“老哥啊!”他叫着,放下饼,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抚摸水根的头发。“我没别的好东西,就带来这个吧。”老棘拐打开布袋,取出一串蘑菇,还有一个很大的玻璃瓶,是一瓶水。“这是最好的,再没有比它们更好的!”老文公双手捧住。大家入座。橘颂坐在垫高的凳子上,在老文公身侧,对面是老辣拐。它和大家一样,大瓷碟上放了一个小碟,不同的是里面盛满鱼丸。老文公举杯站起,看着墙上的橘树。烛光闪闪,枝叶摇动,金色的果实一伸手就能摘下。“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在这个槐花盛开的夜晚,请接受我们——我和橘颂我们俩的祝福!”(有删改)【注】①小说《橘颂》讲述了86岁的老文公在冬日将尽之时,为奔赴与故乡春天的约会,带着名叫橘颂的猫住进祖上留下来的山间石屋,专心整理自己的书稿,并与石头村留守的村民交往的故事。②与后文“青黄杂糅,文章烂兮”都是屈原《橘颂》中的诗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的两大主要情节是赏花和举办宴席,它们都与槐花这一物象有一定关联性。B.为做槐花饼宴请乡亲,惧怕、害羞的橘颂负责摇落槐花,老文公负责兜住槐花。C.正准备宴席时,老文公迎来了当晚第一位客人,并亲自张贴起客人带来的橘画。D.“多么棒”“这是最好的”,老文公对客人礼品的赞美体现了他真诚感激之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槐花饼作为宴席桌上的最后一道主菜,作者对它主要通过正面实写来突出了它的甜蜜香气,也以此突出了老文公诚心待客的真挚情怀。B.“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借老文公对橘画的赞美,照应小说的标题,呼应前文老文公书写《橘颂》诗句的情节,使故事更紧凑集中。C.文中“堆积得像小山,又像浪涌”通过正面描写突出槐花外在特点,而茹志鹃《百合花》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则通过细节烘托人物。D.文中“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抚摸水根的头发”和鲁迅《祝福》“(祥林嫂)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都能以外在动作刻画人物内在特征。8.请简要分析“橘颂(猫)”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9.作者认为“比较明显的、强烈的诗性,这极有可能是当代所有好小说所必备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诗性”的。(6分)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高山流水遇知音冯梦龙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伯牙是个风流才子,一日,行至汉阳江口,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炒内,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位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小子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走近舱门,回嗔作喜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语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命左右∶“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筹笙,身披莪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我老爷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荽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漓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心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机坐儿置于下席。伯牙把嘴向槛夫一努,道∶“你且坐了。”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伏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微、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愚是记问之学。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抚琴一弄,其意在于高山。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以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

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钟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收录于冯梦龙《警世通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改编自“高山流水”的典故,歌颂文人雅士超尘脱俗的友谊。《滕王阁序》“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也化用该典故来表达自己结交胜友的欣喜快慰。B.本文出自明代话本小说,主要以韵语格言俗谚等来描状情景、评论小说人物、舒缓叙事节奏、抒发情志心声,间杂一些散文化句式增加语言的自由灵动感。C.小说情节既有平稳的展开、演进,又有突然的变奏、巧合,可读性强。例如,开头写伯牙抚琴却遇弦断,设置悬念,后文接着就写荒山江岸边与子期相遇。D.小说的虚构性在这篇作品中体现得很突出,比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顶礼八拜结为兄弟这一情节,就是史料中没有记载,而由作者为了表达主题而虚构出来的。7.文中伯牙对子期的称呼前后发生了多次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得知荒山下听琴之人乃一村野樵夫,伯牙嗔怪讥笑,“山中打柴之人”这一称呼暴露了伯牙有一定的封建等级观念。B.闻子期出言不俗且颇通琴曲,伯牙惊喜邀见,“崖上那位君子”“先生”的称谓出于对子期难掩的好奇和欣赏。C.子期入舱揖礼,伯牙以“贤友”“你”相称,显得友善亲切,民主、平等的新思想战胜了原有的封建等级观念。D.敬称对方“子期先生”,谦称个人“下官”,是因为伯牙感佩于子期对“瑶琴”的了解和对“高山流水”的领会。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4分)9.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有言“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意思是说,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者,称得上知音。请结合文本说说俞伯牙与钟子期这对千古“知音”“声气相求”的具体表现,这对我们当代的友情观有何启示?(6分)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制琴记阿占话说那天下午,胡三背着琴,像侠客佩剑一样,行于当街,去琴行与韩五见面。胡三亮出了琴——一把手作小提琴。琴体的造型和构造比照了欧洲制琴巨匠鼎盛时期的风格,整体弧度圆润。雕工很有自信。琴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