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试卷由选择题(满分60分)和非选择题(满分40分)组成,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部落时代一首名为《蜡辞》的祭歌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首祭歌体现了()A.城市规模的扩大 B.阶级社会的产生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部落时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的含义是: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昆虫不要繁殖成灾,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这首祭歌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土地的爱护之情,说明当时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城市规模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阶级的分化,排除B项;早期国家形成于夏朝,与材料“部落时代”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时期,君子一般指贵族,小人指平民;春秋时期,逐渐演变为以道德品格的高下来区分二者。这种变化实质上说明春秋时期()A.等级制度发生变动 B.德治观念受到普遍认同C.宗法关系已经瓦解 D.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君子一般指贵族,小人指平民”可知,春秋时期,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身份之别转为品德之别,体现了当时等级制度发生了变化,一些贵族没落,一些平民崛起进入政坛,A项正确;德治观念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并未收“普遍认同”,排除B项;宗法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但在春秋时期尚未完全瓦解,且宗法关系协调的是贵族内部关系,与平民无关,排除C项;“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说法错误,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是在汉代,排除D项。故选A项。3.据《岳麓秦简》,若里人要求获得爵赏的回乡军人出钱宴请,则要求宴请者、应允要求者都要受到严惩。此举意在()A.改革法律制度 B.消除血缘关系的潜在威胁C.强化基层治理 D.提升军功阶层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若里人要求获得爵赏的回乡军人出钱宴请,则要求宴请者、应允要求者都要受到严惩”可知,秦朝法律严惩回乡军人宴请地方人民,这有助于防止其利用军人威望干涉地方和聚众为害,有助于强化基层治理,C项正确;材料虽出自《岳麓秦简》,但材料信息与法律制度改革无关,排除A项;“消除”说法错误,且材料并未说明军人和里人的血缘关系,排除B项;回乡军人不得受到宴请和宴请他人,这与政治地位无关,且并未进入国家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4.年代约为我国两汉时期的越南沿海墓葬,出土了釜、盘、碗等铜器,其与中国两广、湖南等地汉墓出土的同类器物风格一致。由此可知()A.汉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B.中越交流历史悠久C.汉代制铜技术广泛外传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其与中国两广、湖南等地汉墓出土的同类器物风格一致”可知,两汉时期的越南沿海墓葬出土的器物与中国湖南地区的风格一致,体现了在两汉时期,中国与越南便存在一定往来,两国交流历史悠久,B项正确;汉代对外贸易并不发达,且材料信息不体现政府态度,排除A项;出土的铜器与汉代器物风格一致,不代表是技术外传,也可能是器物外传,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是通过什么途径交流,无从得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5.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北方政权并没有能力统一南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也只能维持自保,无法吞并北方。这主要是因为()A.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D.门阀政治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三国时期,北方政权并没有能力统一南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也只能维持自保,无法吞并北方”可知,三国时期,南北方都没有绝对优势统一全国,体现了南北方综合实力相差不大,侧面反映了当时南北方经济差距缩小,A项正确;三国时期三国都称帝,并不能体现专制皇权强化,且与南北对峙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东汉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便开始内迁,但南方地区也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交融,这并非南北对峙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门阀政治形成于东晋时期,门阀政治在南北政权中都有所发展,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6.以诗证史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如表的唐诗可以总体印证唐代中后期()出处诗句唐彦谦《采桑女》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白居易《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征税,田园荒后尚征苗。A.生产水平低下 B.农民负担沉重 C.兼并之风盛行 D.赋税制度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意为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而“官家二月收新丝”“桑柘废来犹征税”也体现了田地不种植的时候,政府仍然征税,反映了当时政府赋税较重,农民负担沉重,B项正确;唐朝出现了曲辕犁,农业生产力并不底下,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兼并之风体现在土地买卖方面,材料中田地已经因为交税没有了,不体现了土地兼并,排除C项;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纹饰丰富,有二十四孝故事图、佛教中常见的飞天、道教瑞兽仙鹿等。这反映出唐代()A.寺院影响日益扩大 B.饮茶之风盛行 C.儒家正统地位丧失 D.思想文化多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纹饰中不仅有传统的二十四孝图,还有佛教和道教的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唐朝儒道释三教并行的文化多元现象,D项正确;材料中只列举了法门寺一地,并不能看出这一时期寺院影响在扩大,排除A项;茶具的纹饰并不能反映出饮茶风气的盛行,排除B项;儒家思想并未丧失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8.面对仁宗多次袒护,殿中侍御史赵拃持续半年多、上奏十余次弹劾宰相陈执中,以致仁宗不得不罢黜陈执中相位。这反映了当时()A.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B.以文治国的方针 C.中央行政效率低下 D.统治集团的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面对仁宗多次袒护,殿中侍御史赵拃持续半年多、上奏十余次弹劾宰相陈执中,以致仁宗不得不罢黜陈执中相位”可知,仁宗面对殿中侍御史赵拃的坚持不懈的弹劾,最后放弃自己的主张,不得不罢黜陈执中相位,这反映了当时皇权受到严重制约,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殿中侍御史赵拃和宰相陈执中是文官还是武官,未涉及以文还是以武治国的问题,排除B项;中央行政效率低下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统治集团的分裂”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9.宋代从城镇到乡村广泛设有“烟火公事”,主要负责人口居住、迁入和迁出信息管理,民讼决遣,盗贼防治等。“烟火公事”的遍设源于宋代()A.儒学复兴运动开展 B.社会治安恶化 C.对社会的管控松弛 D.社会流动性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宋代,城市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随着人口增长与流动,单靠州县衙门已不足以应付,烟火公事逐渐承担起辅助管理职能,包括人口信息管理、调解纠纷、桥道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D项正确;儒学复兴运动与“烟火公事”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社会治安恶化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烟火公事”的社会治理职能加强。“社会的管控松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辽国初期选官实行世选制,对象以契丹贵族为主;后增设并推广科举制,汉人入仕占比扩大。上述变化()A.消除了民族隔阂 B.保留了民族特色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加强了官员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材料“增设并推广科举制,汉人入仕占比扩大”可知,辽朝实行科举制,有助于汉人通过科举进入辽朝政权,从而扩大辽朝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消除”说法错误,且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排除A项;世选制保留了契丹族特色,科举制并未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是官员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所示至元通宝四体文钱为元代官方所铸。该钱币正面为汉字,背面上、下为八思巴文,左、右分别为西夏文和察合台文。“四体文钱”的出现说明当时()A.铜钱成主要流通货币 B.以汉字为官方文字C.政府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代官方货币正面是汉字,这说明是以汉字为官方文字,B项正确;材料反映辽朝的货币,但为涉及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项;元代货币是以汉字为主,未涉及民族歧视和民族交融趋势,排除CD项。故选B项。12.明清时期,江南等地的诉讼观念从“厌讼”逐渐朝“好讼”转变,各类诉讼尤以户婚、田土引致的为多。上述变化表明当时()A.传统道德体系逐渐瓦解 B.封建秩序受到挑战C.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D.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各类诉讼尤以户婚、田土引致的为多”可知,明清时期诉讼较多,体现了当时民众面对的纠纷较多,且以田土等引致的为多,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人们以法律维护自身权益,D项正确;明清时期理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道德体系瓦解出现在近代,排除A项;明清时期封建专制达到顶峰,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实现”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并未实现社会成员的身份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13.清初,言官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雍正在位期间虽罢撤“风闻奏事”之权,但“天下之利弊无不洞烛于圣心”。这直接得益于()A.政治局势的稳定 B.文官政治的式微 C.奏折制度的运行 D.地方权力的弱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帝即位后,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奏折制度的实行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出现“天下之利弊无不洞烛于圣心”的局面,C项正确;“政治局势的稳定”与材料“天下之利弊无不洞烛于圣心”无关,排除A项;雍正在位期间虽罢撤了言官“风闻奏事”之权,并不意味着“文官政治的式微”,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通过奏折制度,加强了与地方官员的单线联系,并不能说明“地方权力的弱化”,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所列为清代边疆地区部分管理制度。这反映出当时()蒙古实行盟旗制度,盟主须按《理藩院则例》办理事务回疆实行伯克制度,伯克任期与内地官员一致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全面提高驻藏大臣权力A.边疆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B.国家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辖C.守内虚外观念根深蒂固 D.清廷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实行盟旗制度”“实行伯克制度”“全面提高驻藏大臣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措施,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清代边疆地区部分管理制度,并未涉及边疆的社会秩序,排除A项;“守内虚外”是宋朝的治军国策,排除C项;“清廷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与材料“全面提高驻藏大臣权力”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1858年中英谈判期间,咸丰皇帝坚持以全免洋货关税与鸦片弛禁为条件,换取洋人罢议公使驻京。这缘于()A.传统华夷观念影响 B.鸦片战争清军战败C.清廷主权意识增强 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58年的中国、英国。根据材料“咸丰皇帝坚持以全免洋货关税与鸦片弛禁为条件,换取洋人罢议公使驻京”及所学可知,清政府不能以近代化的外交方式与英法等国进行外交,还停留在清政府鸦片战争以前天朝上国朝贡外交的美梦当中,说明统治者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A项正确;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咸丰帝缺乏近代外交意识,并不是主权意识增强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相关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18801912年,清政府以大城市为中心自建了30多条铁路,形成了连接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局部铁路网。这些铁路的修筑()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权 B.体现了对列强侵华的妥协C.是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D.取决于中国重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0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列强在中国大肆修建铁路,侵夺中国铁路修筑权,而清政府自建了30多条铁路,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权,A项正确;这些铁路的修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权,“对列强侵华的妥协”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这些铁路是清政府自建的,不属于列强资本输出,排除C项;铁路的修筑受重工业发展的影响,但“取决于”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7.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一度主张建立上下两院制的议会;在《上清帝第六书》及其后奏议中,他不再建议开下院,也不再主张“上院取于公推”。由此可见,当时康有为()A.反对向西方学习 B.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C.认同洋务派思想 D.政治策略趋于缓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变法期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表现出其软弱性、妥协性,故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及其后奏议中,他不再建议开下院,D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排除A项;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康有为不认同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8.如图是刊登于1912年5月10日《申报》的漫画。该漫画意在()A.揭露晚清政治乱象 B.批判军阀割据混战C.激发国民忧患意识 D.否定辛亥革命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12年(中国)。根据钟表上的“分割”“兵变”“破坏”“民愤”“时局钟”等信息可知,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一漫画的目的是之前的历史事件和以后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提出警示,以激发国民的忧患意识,C项正确;1912年2月清政府已经结束,排除A项;这一时期尚未进入军阀割据局面,排除B项;漫画并未针对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19.1917年,《新国民》刊载了《吾国关税改正问题之研究》《地方自治制度之研究》《吾之对德宣战观》《女子自身之责任》等文章。类似刊物当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此推知,当时()A.南京政府内忧外患 B.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改造C.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D.传统文学实现现代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17年(中国)。《新国民》刊载的文章中涉及关税、地方自治制度、对德宣战以及女性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当时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联,说明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改造,B项正确;通过《新国民》的刊载文章并不能推断出当时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而且当时是北京政府而非南京政府,排除A项;民主革命胜利是在1949年,排除C项;《新国民》本身不属于传统文学的刊物,排除D项。故选B项。20.如表是1918年、1919年中国轮船招商局和日本日清公司在华营业状况。由此可推知()

轮船招商局日清公司轮船次数总吨数轮船次数总吨数1918年6—10月7923889115162101919年6—10月9131860116521A.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日本逐渐放弃中国市场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根本改善 D.国民大革命迅速推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918年到1919年,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次数和总吨数都有所增长,而日清公司的轮船次数增长缓慢,而总吨数大幅度下降。两者经营状况的差异得益于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A项正确;日本没有放弃中国市场,排除B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21.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宣传和教育问题的决议案》,指出要教育工人,“用通俗语言向他们讲解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共产主义等问题……广泛散发机关报《工人周刊》和《劳动周刊》”。这旨在()A.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B.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C.推动大众教育的普及 D.推动白话文运动深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广泛散发机关报《工人周刊》和《劳动周刊》”可知,中共三大提出要教育工人,且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共产主义,并且散发《工人周刊》等,这体现了当时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B项正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这有助于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工人,且并非中共的主要目标,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有助于推动白话文运动深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七军团受命改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北上抗日。如图是先遣队经过福建时所作的宣传画。其创作时间可能是()A.1931年8月 B.1934年8月 C.1937年10月 D.1940年10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瑞金”“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当时的中央在瑞金,展示从瑞金出发体现了当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且抗日体现了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因此当时是1931年8月,A项正确;1934年正处于蒋介石调集大军进行“围剿”时期,且1934年8月时红军长征即将开始,并未排除部队北上抗日,排除B项;1937年10月中央在陕北,并不在瑞金,排除C项;1940年不会自称红军,而是国民革命军等,排除D项。故选A项。23.抗战全面爆发后,陕西各地掀起兴建面粉厂的热潮,大中型工厂新增14家。19401943年,陕西机制面粉年均产量占后方总产量的67%。陕西机器面粉业的发展()A.体现近代工业的平衡分布 B.与战局的变化密切相关C.满足战时人口内迁的需求 D.取决于优越的经济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40—1943年,陕西机制面粉年均产量占后方总产量的67%”可知,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在陕甘一带,日军实行封锁政策,机器面粉厂发展有助于推动当地解决粮食问题,1940—1943年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陕西机器面粉业的发展有助于满足陕甘宁边区发展,B项正确;仅凭面粉厂在陕西地区的发展无法体现“平衡分布”,排除A项;陕西处于抗战后方,但几家机器面粉厂无法满足人口内迁的粮食需求,当时陕西地区的经济依然困难,排除C项;“优越”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4.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后勤部成立,使以前独立自给、自筹自供的后方勤务系统逐渐归于统一领导。这一调整()A.顺应了游击战的作战需要 B.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为战略进攻阶段作了准备 D.推动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解放战争进攻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后勤部统一领导后方勤务工作,这适应了解放军发起大规模战役的需求,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军提供了后方保障,D项正确;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是大规模的运动战,排除A项;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共12万人,从张秋镇至临濮集段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在1个月的作战中,共歼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部9个半旅6万余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2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中央政府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土地改革在当时()A.加强了农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C.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D.克服了财经上的困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增强了农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起到了巩固新中国政权的作用,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战线,排除B项;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属于农民私有,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银元之战”克服了财经上的困难,排除D项。故选A项。26.19591965年,中国工业企业在中央指导下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运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逐渐确立了质量第一的发展思想。这一运动()A.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D.表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196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国工业企业开展“比学赶帮”运动,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C项正确;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国民经济调整,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项;一五计划于1957年结束,排除B项;这一运动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未体现“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排除D项。故选C项。27.万国邮政联盟是隶属联合国的邮政机构。如图所示为1974年中国为纪念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发行的邮票之一。该邮票发行的背景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中出现了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民众形象,且说明《团结友谊》,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在发展中国家支持下,我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反映了团结友谊,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4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中美建交于1979年,且仅体现中美关系,与亚非等国家无关,也不体现团结友谊,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2001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8.1979年,晋江陈埭镇开始集资兴办民营服装厂,通过在外华侨了解市场信息,发展生产;1984年,成为福建省的第一个亿元镇。陈埭镇的成功得益于()A.“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 B.城市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79年,晋江陈埭镇开始集资兴办民营服装厂”“1984年,成为福建省的第一个亿元镇”可知,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晋江陈埭镇便已经开始兴办服装厂,并且取得了成功,体现了当地“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A项正确;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且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民营服装厂的管理方式,看不出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且该说法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9.2000年,中国成立中非发展基金,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2006年,中国对非投资规模达5.2亿美元。这表明中国()A.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B.负责任的大国担当C.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D.投资效益显著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1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发展。非洲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性投资数量较高,这有助于非洲的发展,这表明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B项正确;非洲并非大国,排除A项;设立专项贷款进行对外投资并非新的对外投资方式,排除C项;材料未提到投资效益,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的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排除D项。故选B项。30.2019年,厦门某企业在甘肃临夏州成立扶贫工厂,一年内解决了17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其中有80人脱贫。这表明该企业()A.践行了“精准扶贫”理念 B.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C.完善了当地社会保障体系 D.优化了临夏州经济结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厦门某企业在甘肃临夏州成立扶贫工厂,一年内解决了17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可知,厦门企业在甘肃建立扶贫工厂,吸纳贫困人员进入,体现了企业和贫困人员之间直接对接,反映了精准扶贫,A项正确;一家企业无法“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该说法有所夸大,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社会保障体系,排除C项;经济结构涉及工农业等方面的结构,材料信息未明确说明该企业是什么行业的企业,无法得出“优化了临夏州经济结构”,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了纪录片《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通过美术作品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以下为其中4幅作品。(1)请将四幅作品与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相匹配,将序号填入相应空格。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____B.抗日战争时期____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____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__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一幅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说明。【答案】31.①.A②.C③.D④.B32.选择作品①。说明: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和毛泽东所部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井冈山会师》便说明了这一事件。(选择其他事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和毛泽东所部在井冈山会师,因此《井冈山会师》发生于土地革命时期,①对应A;根据图片二信息“大庆工人”等可知,“一五”计划时期,东北工业得到发展,体现了其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②对应C;根据图片③信息“《飞天圆梦》”可知,2003年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对应D;根据图片④信息“地道战”可知,全国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因此《地道战》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④对应B。【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选择图片,如选择图片①,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会师》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相关,说明时围绕这次会师展开即可,如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和毛泽东所部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如选择其他事件说明,言之有理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材料二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体育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答案】32.特点: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注重循规守礼;呈现娱乐化趋向;与民俗活动相结合;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33.原因:内忧外患的局面;外来文化影响;政府及有识之士倡导;近代教育推动。意义: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民众的抗争意志和奋斗精神;提升了国民体质;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胜利。34.认识:体育发展受时代环境影响;体育发展关系国运兴衰;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弘扬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可得出历史悠久;由材料“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可得出形式多样;由材料“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可得出注重循规守礼;呈现娱乐化趋向;由材料“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可得出与民俗活动相结合;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及所学可得出内忧外患的局面;外来文化影响;由材料“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可得出政府及有识之士倡导;近代教育推动。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及所学可得出增强了军队战斗力;由材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及所学可得出增强了民众的抗争意志和奋斗精神;提升了国民体质;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由材料“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及所学可得出体育发展受时代环境影响;体育发展关系国运兴衰;由材料“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及所学可得出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弘扬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33.下列文物见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物信息介绍“书同文字”木方该木方用诏令使用的篆字写成,其内容说明秦朝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以及官职、法律等方面的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