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皖北名校高一阶段性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坑号发掘器物基本特征3号坑、8号坑铜尊、铜要、铜瓿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3号坑、4号坑玉琮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A.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B.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C.多民族文化的统一趋势D.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2.西周时期,最重要的礼是诸侯册命礼。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册封,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这表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周王朝呈现原始民主色彩C.礼制利于维护周天子统治D.周制践行了敬天保民观念3.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A.儒学发展的动力源于制度建设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C.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影响深远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4.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医疗技术丰富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唐朝民族政策宽容5.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要求儿童: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据材料可知,朱熹A.践行三纲五常思想B.积极践行格物致知C.注重儒学的思辨化D.重视教育的世俗化6.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宁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士商用书反映出当时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国内长途贩运发展D.徽商经济实力雄厚7.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人物简介朱其昂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郑观应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言》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A.改变了洋务派阶级属性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C.解决了晚清的社会矛盾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8.据丁守和主编的《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18年,出版的各种刊物约有七、八百种之多”。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有关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财政经济、学生、妇女、学术、自然科学”等类刊物。这反映出当时A.五四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B.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新思想在清末民初迅速传播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收日伪财产归根据地革命政权所有,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这些措施A.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特点B.为土地革命提供有利条件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得益于国民革命顺利推进10.1949年,人民政府用查封、逮捕等手段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后来又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平息投机资本制造的涨价风潮。这些措施A.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内容B.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C.为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1.1964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防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这说明三线建设A.以应对国防威胁为主要目的B.改变了分布不均的工业布局C.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D.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1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A.中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达成“九二共识”并谋求统一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第113条规定,债权人未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不能擅自到债务人谷仓或谷场去取谷物,否则应被检举,并应交还其全部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所贷之物。这一规定旨在A.强化法律执行效力B.彰显统治者的地位C.维护私有财产权益D.限制债权人的盘剥14.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主要体现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D.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15.中世纪中期的欧洲社会,封君封臣制的发展对西方国家的中央集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造成这种“毁灭性”的直接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建立B.封建领主的强大C.农奴制度的实行D.封土制度的瓦解16.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一变化说明物种交流A.改变了欧洲的饮食结构B.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C.扩大了经济文化的交流D.带来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城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材料二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级发展时期。到民国成立,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截至1915年12月,遍布全国各省区的此类实业团体达107个。这些实业团体的行业以及旨趣虽然各有不同,但振兴实业、强国富民却是共同的目标。仅仅在1912年和1913年,中国新成立的工厂数就分别达到2001家和1249家。1913年至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为41.3家,到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亿元以上。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摘编自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继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共计约49亿元人民币。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成为推动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内在动力。70年代始,为配合中国外交的“以苏划线”,对外援助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及大洋洲,援助国家不断增长,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摘编自邵艳平《新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49—1978)》材料二进入新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对友好国家进行援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拉美、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在经济援助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开始要求受援国支付“当地费用”,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对外援助的投资方向上,减少生产性项目的援建,更多援建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型项目,对外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摘编自韩秀申《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新变化。(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侯外庐先生以恩格斯的“家庭、私产、国家”三项为指标,用作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他指出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起源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了家族,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由家族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叫作“社稷”。因此,前者是新陈代谢,新的冲破了旧的,这是革新的路线;后者却是新陈纠葛,旧的拖住了新的,这是维新的路线。可见“革新”与“维新”是古代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形态。——摘编自江林昌《环地中海与环太平洋:古代世界的两种文明形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革新”与“维新”,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先秦四川三星堆遗址。由材料中“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可以判断,西南古蜀文明与全国其他地区文明是有交往联系的,即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古蜀文明与其他地方文明的比较,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的“铜尊、铜鬻、铜瓿”不能判断青铜器使用范围广泛,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的趋势,且时间上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西周时期。根据材料“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王重视册封诸侯的礼仪,强化了各地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体现了周天子通过礼制维护其统治地位,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宗法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原始民主遗存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敬天保民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3.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汉朝。据本题材料“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接受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进行制度变更,其五经博士制度和博士弟子制度对儒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见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B项正确;制度建设是儒家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源于”是根源、起源的意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儒学和制度建设之间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层面,排除C项;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途径之一,而非最佳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4.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隋唐。据题意可知,隋唐时期江南瘴气重病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到了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经济中心,排除A项;社会医疗技术丰富与题意不符,南方令人向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而不是医疗,排除B项;民族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D【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读书、饮食、礼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说明朱熹重视教育的世俗化,D项正确;三纲五常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侧重对儿童道德习惯的培养,非格物致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思辨化,排除C项。故选D项。6.C【解析】时空是中国明末时期。根据材料“《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及所学可知,明末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记录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并且在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适应了当时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西方测绘技术相关信息,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徽商的实力,不能得出徽商实力雄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7.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物如朱其昂、郑观应,积累了创办近代企业的经验,直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有的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改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洋务派阶级属性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这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B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C项表达绝对,夸大了洋务运动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8.D【解析】本题时空范围为中国1900年至1918年。1900年至1918年的中国出现了大量刊物,其中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还有其他各个领域的刊物,而刊物大量出现意味着当时社会思想活跃,说明当时的新思想在清末民初传播迅速,D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在这个时间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不能用开始,排除B项;中国近代并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9.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抗战时期。依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收日伪的财产,同时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坚持了混合所有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n的统一战Hp线,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项。10.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物价,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此时中国还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为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1964年。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说明三线建设的目的是应对国防威胁,A项正确;改变了分布不均的工业布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三线建设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而不是科技发展,排除C项;三线建设是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12.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十大召开于2022年,“十年前”即2012年前后,其中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D项正确;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达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排除C项。故选D项。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债权人如果不通知债务人而擅自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甚至处罚,保护主人对谷物的所有权,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法律执行效力的强化,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彰显了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盘剥,排除D项。故选C项。14.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然高丽王朝的大臣主张遵守华夏制度,但也主张要遵循高丽的地方风俗,由此可知,该官员是强调要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项正确;该官员也强调要遵循高丽的地方风俗,并不是全盘吸收中国文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内容并不是承认本国的藩属地位,排除B项;根据“华夏之制,不可不遵”可知,该官员并不是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15.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是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的结合。封建领主的强大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B项正确;“封建经济的建立”“农奴制度的实行”属于封君封臣制形成的原因之一,排除A、C两项;“封土制度的瓦解”有助于加速封君封臣制的衰亡,排除D项。故选B项。16.A【解析】根据材料“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可知,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使得小麦进入欧洲后广泛传播。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可以得出结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物种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习惯,A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物种交流”,人口增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世界文明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1)新现象:高产经济作物引进;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存在雇佣关系;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并走向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形成地域性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