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优化鉴赏古代诗歌之技巧类(四类表达技巧)_第1页
2017高考优化鉴赏古代诗歌之技巧类(四类表达技巧)_第2页
2017高考优化鉴赏古代诗歌之技巧类(四类表达技巧)_第3页
2017高考优化鉴赏古代诗歌之技巧类(四类表达技巧)_第4页
2017高考优化鉴赏古代诗歌之技巧类(四类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的

四类表达技巧

-2-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四类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的是诗歌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技巧等。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要辨析诗歌中所采用的上述表达技巧,分析其在内容(表情达意)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艺术效果。-3-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通感、反复、设问、反问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常见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诗歌某一句的妙处。③诗歌的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艺术效果。-4-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1比喻比喻是用不同性质又具有相似点的事物做比方的一种修辞手法。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答复以下问题。江上看山 [宋]苏轼船上看山如走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这首诗在写山时,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5-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参考答案:此诗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诗人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这一静态的景物写活了,使之形象生动。“山如走马”,写船行之快,“帆如飞鸟”写出了舟行之快。

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从“如走马”“如飞鸟”两句中不难看出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结合比喻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分析即可。-6-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2比较比较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其目的是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艹频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7-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较(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尽放”采用拟人手法写卷帘,同时词人写“春愁”竟然可以“尽放”,也将无形之“春愁”写得具体可感。答题时,要准确使用术语点明技巧,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8-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3借代借代是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9-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答复以下问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10-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参考答案:①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②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山月皎如烛”明显是比喻,“冷晕侵残烛”的“冷晕”那么是借代。据此可从比喻和借代的表达效果赏析。-11-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4夸张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它能使感情更强烈、形象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2-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假设置身仙境的情景。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夸张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在云间下榻,在天庭行杯,形象地写出了岳阳楼之高,及在此饮酒恍假设仙境的感受。-13-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5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能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以下问题。子夜歌(其一) 乐府民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诗歌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4-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参考答案:这两句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大的特点是双关。“丝”“悟”两字是谐音双关,“匹”是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不能成佳偶的憾恨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双关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15-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鉴赏修辞手法三法1.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2.准确捕捉诗中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比较隐蔽,要善于从只言片语中发现,并准确判定是何种修辞手法。3.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诗句使用的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要尽量答复全面。-16-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答题建模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运用的。第三步,从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建、情感的表达等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17-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归嵩山作① [唐]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低,归来且闭关。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从“如有意”“相与还”可以看出这里的流水和暮禽具有人的情感,故可从拟人的角度鉴赏。答案解析关闭拟人。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隐时的悠然自得之情。-18-〔一〕〔二〕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古代诗歌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记叙、议论少见,一般没有说明。鉴赏的重点是描写的手法和抒情的方式。【常见设问方式】①某句诗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②某句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③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某一联。④诗歌某一联是怎样抒情的?试简要分析。-19-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一)描写的手法描写是古代诗歌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常用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白描、细描。对景物细致的描写又分为远近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抑扬结合、色彩渲染、想象联想等,对人物的描写又分语言、肖像、心理、细节等。侧面描写有衬托、比照、渲染等(通常被视为表现手法)。-20-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答复以下问题。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清楚。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21-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参考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的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析:此题从比较描写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描写技巧。上片第一句介绍乐曲演奏者,第二、三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乐曲的复杂变化,第四句写乐曲超出了最天然的音律和乐器,属于正面描写。下片由“洗耳为渠听”可知,主要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乐曲,并且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渲染描绘,属于侧面描写。-22-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典例2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歌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假设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那么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动静结合主要有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两种。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23-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答复以下问题。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24-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参考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艺术。“风林一叶下”,用一叶的飘落写树林的宁静,“露草”是静景,“百虫鸣”是动静,以动衬静。写树林的落叶,写草地的虫鸣,故而精细。-25-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典例3虚实结合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表达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衬托性的表达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26-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艺术。颔联写近水远山,颈联写碧松红药,均选取“新居”周围之美景,空间层次分明,色调谐和。松间明月朗照,春来红药盛开,这些都是想象之景,与实景相配,虚实结合,引人遐思。答案解析关闭答案要点: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27-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典例4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表达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表达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表达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28-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阮郎归西湖春暮 [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要求鉴赏点面结合,从具体诗句看,“香红渐渐稀”是面,而“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也是细节描写,由此可归纳出点面结合的具体运用。答案解析关闭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29-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方法点拨鉴赏描写手法注意三点1.注意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或事物),这些景物(或事物)有什么特点。2.注意描写景物采用的具体方法,即诗中景物或事物的特征是如何表达的。可以从写景的顺序(如点面、上下、远近等)、写景的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写景的方法(正侧、动静、虚实等)等方面分析。3.注意分析这种描写手法的具体运用和表达效果,即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0-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答题模板第一步,指明手法。具体使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描写手法。第二步,具体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在诗中是怎样使用的。第三步,指明效果。即这种手法具有哪些表达效果。-31-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二)抒情的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其中,直接抒情可分为即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种,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这种抒情技巧最为常见)、融情于景(主要表达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物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象征等)、借史抒情(包括借古讽今、以古喻今、怀古伤今等)、借事抒情(多表现在叙事诗中)等几种形式。-32-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典例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说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答复以下问题。示长安君① [宋]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①长安君为王安石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33-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诗歌表现了诗人的“怆情”之感,请就颈联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参考答案:①颈联“自怜”与“又作”一气贯穿,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从诗歌所写的内容看,是写兄妹之间离别之久,现在又要别离,直言其事,直抒胸臆。-34-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典例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35-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鹧鸪天 [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土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再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答案解析关闭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36-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典例3借物抒情借物抒情要求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37-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2015·上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隐净山中大雨 [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沉着。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下片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38-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参考答案:画线语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洗涤污秽、惠泽天下的抱负,到达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词人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词中画线句的“尘垢”指的是尘土和污垢,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泛指尘世。“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是写“雨”的作用和品格,形象地写出了词人自己的抱负,寄托了词人的胸怀理想,是典型的借物抒情。-39-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典例4借史抒情借史抒情是指作者借用历史事实或典故,来抒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手法往往包含着借古讽今、今昔比照、思古咏怀等成分,是咏史诗、怀古诗、登临诗常用的手法。-40-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41-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参考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归去来兮辞》。据《论语》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挖苦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波,《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不慕荣利”,因有是辞。答题时,要结合原词,并联系典故的原意。-42-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方法点拨鉴赏抒情方式三注意1.注意判断抒情类型。注意区分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还是借史抒情、借事抒情。如是写景抒情诗,那么应区分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注意联系相关诗句分析。在明确抒情方式后,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具体运用情况。3.注意指明其表达效果。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这样的抒情方式表达,给读者怎样的感受。-43-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答题建模第一步,明方式。指明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中的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及其特点。第二步,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这种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或效果。-44-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一〕〔二〕[即学即练](2011·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答本题要明确三点:诗人的情感是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具有什么特点;情景相生,二者是如何转化依托的。诗歌借古秦国荒凉残破的景物抒写了因唐王朝日渐衰败而产生的愁苦之情。诗歌写了荒郊一“望”所见的景致:泾水萦绕,牛马啮草,古碑残存,山峦苍茫,暮霭笼罩,绿树昏暗。景物荒败萧条,诗人愁肠郁结。答案解析关闭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45-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等同于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指比兴、比照、映衬、渲染、象征、用典等。高考试题在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方面也没有严格的区分,因此,这里所讲的表现手法是排除了表达方式外的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②试分析某一联或某一句使用的表现手法。③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某一联某一句进行鉴赏分析。④这首诗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6-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1比兴比兴手法最早来自《诗经》。“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表意委婉,联想巧妙,意境丰富,给人以纡徐之感。(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答复以下问题。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47-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解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桃夭》比兴手法的识别不难,每一节前两句均为“比兴”;赏析难点在于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依据“归”的意义可知,《桃夭》写的是婚恋嫁娶。全诗以桃来比新娘,喻指新娘的美丽贤淑;第一节写桃花盛开,喻指夫妻婚姻和睦;第二节写桃树结果,喻指夫妻生儿育女,子孙繁衍;第三节写桃叶茂盛,喻指家族兴旺。题目要求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必须关注比兴手法的作用,如联想巧妙,形象鲜明等。-48-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2渲染(衬托)渲染(衬托)是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或人物的行动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表现人物、衬托气氛、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达技巧。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49-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阅读下面的这首明词,答复以下问题。浪淘沙夜雨 [明]梁寅檐溜泻泉声,寒透窗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上片“檐溜泻泉声,寒透窗棂”句有何作用?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表现手法。一看题目的含义。诗歌的题目是“夜雨”,“檐溜泻泉声”写雨的状态和声音,“寒透窗棂”写雨给人的感受;二看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渲染烘托(氛围、气氛、情境),从“雨状”到“雨声”到“人的感受”,烘托了一种冷寂的氛围(或凄冷);三看与下文的作用。此处的“寒”都为后面的“惊”“愁”做了铺垫。答案解析关闭紧扣题目描写了夜雨大作、寒气袭人的情状,烘托渲染了冷寂的氛围;为下面“愁生”“梦惊”做了铺垫。-50-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3比照比照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写作手法,也叫对照。其作用是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51-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赏析这首诗比照艺术的特色。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52-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比照,震撼人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解析:此题考查赏析比照的表现手法。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比照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53-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4映衬(衬托)映衬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有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54-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宋]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如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野,昏昏雪意云垂野。注: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钱塘上元之景,有什么作用?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为密州上元作反衬,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答案解析关闭写钱塘上元的繁华热闹,反衬(衬托)出密州上元的清冷寂寞,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意思对即可)-55-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5象征象征是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白云泉① [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进行赏析。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56-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参考答案: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解析:从诗歌的内容和诗后的注释看,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写白云泉采用了象征手法。-57-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答复以下问题。经天姥寺 [清]王又曾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回头却忆十年梦,梦与山东李白同。请分析尾联的写作手法以及诗人的情感。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58-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参考答案:尾联用典,写出诗人回忆十年前的梦境,竟然与李白当年游天姥山一样,进而写出诗人与李白一样,藐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梦与山东李白同”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见是用典无疑。-59-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方法点拨1.掌握表现手法,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标准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2.辨明题干问法,品评表现手法。题干一般以“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直接提问,其变体是“作者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等。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提问的侧重点,明确鉴赏的范围、对象。3.扣住表达效果,据“境”准确作答。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60-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题建模第一步,确认手法。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步,具体分析。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指明效果。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作用。-61-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闲居 [唐]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注:①禅观:即禅理、禅道。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毫无马迹过门,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清闲。蝉声聒噪,充斥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趣笼罩。答案解析关闭本联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62-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四、构思技巧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很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在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它既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篇的技巧、结尾的技巧、照应、铺垫、抑扬等。【常见设问方式】①诗歌的开篇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结合全诗分析。②诗歌的结尾一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③这首诗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谈谈你的理解。-63-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1开篇诗词的开篇,往往具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描写,或总领下文的议论。对开篇的鉴赏,要注意内容上写了什么,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答复以下问题。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参考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64-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解析: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今古河山无定据”,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没有定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既点明主旨,又奠定了情感基调。-65-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2结尾诗篇的结尾也是作者着力编织的重点,好的结尾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升华情感的所在。常见的手法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①迷津:迷路。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6-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参考答案:以景作结,照应首联。以长夜漫漫、大海茫茫暗指前途的渺茫,把思乡和前途迷惘结合在一起,照应开头,韵味无穷。(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是对诗歌结句的赏析。而“平海夕漫漫”是写景句,所以用到了以景作结的手法。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作者借此把思乡之情和前途迷茫的忧愁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67-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3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照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诗词也是这样。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这样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诉衷情 [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首词的上下片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8-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参考答案:此诗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解析:一般来说,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这首词上片写“当年”,写“梦”,下片写眼前,写现状。可见上下片之间从内容上看是对照,从结构上看是照应。其目的是抒情。-69-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4铺垫铺垫是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作为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进行气氛的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开展而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答复以下问题。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70-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参考答案:词人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平素朴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首词的前六句与最后两句的关系:前六句铺陈天涯流浪之苦、相思之深,恰恰是为了最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之所以极为感人,与前面的铺垫密切相关。-71-一二审答标准尖子生错题本三四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理清思路,标准作答1.掌握结构种类。在“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方面,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2.明确命题角度。考查时,有的是直接就诗歌的整体结构进行设题,有的是对诗歌的局部进行设题,还有的是对关键词语或句子在结构方面的作用进行设题。要注意区别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